?

鄉土資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2024-03-01 06:34吳銀霞
江西教育C 2024年2期
關鍵詞:搭建平臺創設情境核心素養

吳銀霞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張“生活即教育”。在生活和大自然中,富含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拓展資源、進行評價,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支架。本文提出,拓展鄉土資源,開辟遷移通道;創設鄉土情境,拉近文本距離;打造活力課堂,搭建實踐平臺;落實鄉土評價,形成多維標準。

關鍵詞:核心素養? ?創設情境? ?搭建平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積極倡導“創設鮮活的情境”“設置真實的任務”“搭建活動平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彰顯鄉土資源的教學價值,找準教材文本與鄉土資源之間的融合點,積極創設,為鑄造高效語文課堂助力。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借助鄉土資源,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一、拓展鄉土資源,開辟遷移通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創設真實鮮活的情境”,意味著教師不能將教材中設定的教學資源直接作為教學內容,需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依循學生內在的認知規律,在統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的基礎上,建構鮮活而真實的生活情境,將原本硬性的要求轉化為學生內在的認知。從這個角度審視鄉土資源,教師可以為學生開辟遷移運用鄉土資源的渠道,凸顯鄉土資源的教學價值。

以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元日》為例,詩人通過四個典型的民俗展現了古代人民歡度春節的場景,傳遞了詩人除舊布新的改革決心。對此,筆者從以下兩個維度開展教學,一是在導入環節,沒有急于出示詩歌內容,而是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春節生活,說一說印象中最為深刻的春節習俗,激發學生內在的生活經驗,再進入文本。二是讓學生在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想象詩歌中宋代的人們歡度春節時的場面,與學生平時積累的鄉土資源進行融合,豐富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文本內容形成有效的對接,達成了學生與詩人情感之間的共鳴。針對這一板塊教學,筆者沒有割裂教材中的文本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而是在尊重學生認知經驗的基礎上,將原本蓄積在學生內在意識之中的鄉村資源,作為深入解構文本的“鑰匙”,為學生進一步感知和理解文本的內涵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鄉土情境,拉近文本距離

學生對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具體可感的情境,否則語言學習將異化為機械的語言文字訓練?!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創設可感的情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文本與生活之間的連接點,將教材所設置的教學內容,還原并置放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之中,進而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激發學生的原始經驗,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之中。

比如,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所設置的語文要素是“感受準確生動的語言,體會連續細致的觀察”。在這個單元中,葉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腳》和布封的《蟋蟀的住宅》,不僅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了事物的特點,還展現出了獨特而精準的觀察方式,是學生進行觀察、歷練語言的有效載體。在教學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將教材中的觀察策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連接呢?這就需要教師激活學生積累的鄉土資源。因此,在教學這兩篇課文之后,筆者鼓勵學生從生活中選擇一種較為熟悉的植物,模仿課文中作者的觀察方法,深入實踐,進行遷移運用。

教師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進行整合,不僅能有效增加教學資源,還能為學生構造真實的生活場景,將學生積累的經驗付諸實踐,有效地發散了學生的“感知思維”與“遷移思維”。

三、打造活力課堂,搭建實踐平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搭建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意味著傳統教學理念下的“題海戰術”訓練模式已成為過去。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基于這一理念,提出要將傳統教學下的“做題”轉化為“做事”。而“做事”的本質是緊扣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設置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有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從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完成所設定的真實任務。因此,教師要提煉教材資源,增加教學內容與鄉土資源的內在關聯,助力學生內在意識的形成,從而達成歷練語文能力的目的。

比如,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所設置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抓住單元課文中動靜結合描寫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品味。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幫助學生習得寫作方法,形成表達能力,但是屬于典型的“穿新鞋走老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寫作特點,筆者借助學生生活中的鄉土資源,搭建實踐操作平臺,要求學生在鄉土資源中選擇一處自然景觀,運用從課文中所習得的動靜結合的寫作策略,嘗試拍一段視頻,既要展現鄉土資源中的靜態美景,又要凸顯其動態生機。俗話說得好,“光說不練假把式”。以鄉村資源搭建學習平臺,不僅能讓學生洞察作者的寫作方法,還能讓學生實踐操作。針對這一板塊的教學,筆者選擇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寫作方法作為資源,為學生的遷移運用搭建平臺,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動中提高了能力。

四、落實鄉土評價,形成多維標準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將教學的精力放在新授內容的層面,對評價關注得相對較少,即使有所實施也停留在形式主義的層面?!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評價建議”中指出,教師要充分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性評價,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要基于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實行“教學評一體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豐富評價主體,構建多維化、立體化的評價模式。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竹節人》一文為例,這篇課文的前半部分翔實地介紹了竹節人的制作方法。對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筆者改變傳統教學中緊扣關鍵詞、感受作者語言表達的做法,要求學生準備制作竹節人的工具,緊扣作者描述的語言,制作竹節人。這樣,就無需對課文中的關鍵詞進行機械講解與分析。其次,邀請民間藝人對學生制作竹節人的過程以及最終的作品進行評價,借助他們的評價,組織學生對制作過程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排查。最后,讓學生回歸文本,重溫文本語段,對自己的制作過程進行調整。針對這一板塊教學,筆者摒棄了傳統教學理念下的自我評價、伙伴評價、教師評價,以第三方的視角增強了鄉土資源的評價維度,讓評價更客觀、公正,進而重新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質屬性,將評價落實到對語段的品味上,助力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生長。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積極利用、努力挖掘鄉土文化資源,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結構,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激活學生的學習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莉莉.做有“文化”的活動? ?創有“特色”的教育: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19(3):61-62.

[2]靳海婷.小學語文教學中家庭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18):15.◆(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開發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星湖校區)

猜你喜歡
搭建平臺創設情境核心素養
試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
建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
淺談初三語文閱讀教學
也談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加強情感交流?優化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