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心理咨詢的整合取向應用研究

2024-03-03 20:01朱曉潔王敏苗靈童潘蒙蒙趙慧莉
大學·研究與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心理咨詢高校發展

朱曉潔 王敏 苗靈童 潘蒙蒙 趙慧莉

摘? 要:高校心理咨詢既是有效緩解學生心理問題的直接方式,也是心理育人工作專業性和科學性的重要體現。文章立足高校心理咨詢時代化發展需求,積極探索提升高校心理咨詢服務效益發展新路徑,以期實現整合性發展。通過文獻分析發現,高校心理咨詢在整合取向應用中要真正實現育人,首先要積極優化咨詢技術,提高服務針對性。其次要提升專業水平,推動本土化發展。最后要創新育人模式,打造品牌活動,推進心理育人工作的多元化和具體化發展。

關鍵詞:高校;心理咨詢;整合性;發展

心理咨詢作為高校心理工作的重要一環,對大學生心理保健具有積極意義。目前,隨著心理咨詢的發展,心理咨詢取向與技術呈現多樣化。有研究表明,心理咨詢的技術理論取向分為流派取向與整合取向,盡管不同療法間存在一些共同目標,但在實際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上卻持有不同的觀點[1]。高校心理咨詢是大學生心理問題解決的科學化途徑,心理咨詢的取向需以解決學生多元化問題為主逐漸趨于技術的整合,而并非受限于專業化的技術理論流派。因此,在高校心理咨詢實際工作中,咨詢師要積極發揮心理咨詢技術的整合性優勢,對理論流派的專業化和科學化具有客觀認識,堅持以提高育人成效性為關鍵,強化高校心理咨詢服務,實現高校心理咨詢的人文性關懷和有效性疏導。

一、心理咨詢整合發展歷程及現狀

心理咨詢的早期歷史里充斥著各種理論流派之間的紛爭。比如一些療法要求咨詢師采取積極和指導的立場,而另一些療法則要求重視來訪者的自主性。有些療法關注體驗情緒,有些強調識別認知模式,還有一些則專注于實際行動。心理咨詢領域的特點是有豐富的專業模型(Corey,2017),咨詢師在從業時如何在多樣化的理論進行抉擇是一個經典的爭議話題。對各流派間的技術整合取向討論成為心理咨詢發展的必然趨勢。研究發現,心理咨詢師并不傾向于運用某個特定的治療流派,而更傾向于多種方式的融合實踐。在一項調查中顯示,只有4.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咨詢風格完全與某一種咨詢流派一致,其余95.8%的人認為自己是綜合性的,表明了在咨詢實踐中問題的解決是多方式的(Psychotherapy Networker,2007)?!靶睦碜稍冋先∠颉币辉~最早出現于20世紀30年代,被稱為“折中主義”。50年代,索恩創建了折中咨詢體系,并對其進行了相應的解釋與評價。而所謂心理咨詢整合實質是汲取各理論流派和技術的部分內容,形成的統合型模式。隨著心理咨詢領域的成熟,1983年心理治療整合探索協會成立,明確闡述了“整合的概念”,有效推動了咨詢師發展超越單一理論取向的治療方法。

現階段,對于心理咨詢整合取向認識不盡相同, 其中Stricker認為最常見的心理咨詢整合有四種途徑:技術整合,理論整合,同化整合和共同因素法。[2]如整合性心理咨詢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浪潮,通過對不同咨詢流派方法和技術的汲取、組合及再運用,探索出更高效的咨詢方法并進一步完善了理論模型。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性,整合取向嘗試突破單一流派的局限性,吸取其他流派的方法和技術,以使來訪者能夠從多種途徑受益,最終達到提高心理咨詢的效率和適用性的目標。

二、高校心理咨詢整合取向的必要性

高校心理咨詢是學生心理疏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心理工作專業化、科學化的重要體現[3]。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心理咨詢整合取向概念就已出現,整合的取向的發展與應用成為心理咨詢工作者思考的問題。近年來,信息化和時代化的發展,高校心理咨詢取向也需與時俱進,融合多樣化技術,進一步實現“跨流派—貼實際—重時效”的目標。因此,高校心理咨詢應聚焦各流派技術的不同觀念,形成了以整合性取向為導向的心理咨詢工作范式,為提高心理育人的服務質量提供新思路。

(一)高校心理咨詢工作時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00后”作為高校的主體,思維的活躍、個性的價值觀、獨立的自我等成為“00后”大學生的主要特點[4]。高校心理咨詢服務結合“00后”大學生實際心理和個性發展,根據社會時代發展趨勢,積極構建整合性心理咨詢服務范式,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學生問題,尤其對多元要素問題的解決,成為高校心理咨詢時代化發展的需求。心理咨詢的整合取向形成以不同流派理論融合為基礎的咨詢模式,順應了心理工作方式的時代化和本土化發展,符合了現階段學生需求多樣化的現實問題,實現了以精準化、具體化為主線的專業化心理服務。

(二)高校心理咨詢工作者專業素養的重要體現

Norcross和Wampold認為,對所有患者使用相同的治療關系風格和治療方法是不合適的[5]。有效的咨詢方法源于對各流派的整合,對各流派技術的整合考驗著高校咨詢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職業化能力[6]。真正有效的心理咨詢實踐則是需要靈活且綜合的觀點,心理咨詢應依據每位來訪者的獨特需求和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選擇適合來訪者性格特征和問題的咨詢方式。高校心理咨詢作為高校學生心理保健的重要途徑,咨詢師的專業化水平影響著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解決。如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心理咨詢技術逐漸從單一的流派選擇趨于整合。高校心理咨詢師作為學生心理疏導的關鍵角色,能夠靈活使用各種技術,運用整合取向解決學生問題顯得尤為重要[7]。

(三)高校心理咨詢服務效益提升的有效途徑

研究發現,整合取向的心理咨詢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求,能夠幫助大學生了解自身改變,提高幸福感和社會功能,呈現出較好的咨詢效果[8]。心理咨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心理咨詢服務的整合性發展,綜合考慮各流派的技術優勢,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推動資源的高效整合,提高學生對外部環境的感知力。高校心理咨詢的整合取向強化了對“跨流派”技術的綜合運用,尊重學生個體的特殊性,利用多元方式,發揮各種技術間的信息流動,準確把握學生心理動態,提高流派技術與學生實際問題的深層交互,促進心理咨詢服務效益的提升。

三、整合取向在高校心理咨詢服務工作中的應用

隨著生產勞動模式的改變,社會經濟對大學生的培養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實現“學生健康發展”成為高校心理工作的重要體現[9]。高校心理咨詢作為心理育人工作的專業化實踐,準確把握了學生的心理動態,有效推動了高校心理工作。整合取向的高校心理咨詢服務工作,充分體現以心理疏導為載體,流派技術融合為手段的綜合性育人思路,提高了心理咨詢服務的實效性[10]。因此,高校心理咨詢的整合取向可用于心理咨詢的技術優化、心理工作的專業提升、育人活動的品牌打造等方面,既實現了技術的“跨流派”融合,也展現了工作者較強的專業素養,進一步推進高校心理工作的具體化、專業化、科學化和多元化。

(一)優化咨詢技術,提高服務針對性

高校心理咨詢服務的專業化需發揮各流派的優勢技術,以獲取長期的科學發展。首先,高校心理咨詢應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將綜合發展作為目標,強化整體意識,積極構建“跨流派—易操作—見效快”的專業、科學的工作流程,推動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有序開展。其次,樹立學生需求引導和技術系統性觀念,加強各流派間優勢技術的互通,創新高校心理咨詢技術手段,根據學生實際問題和需求等要素選擇有效的技術構建解決的方式,優化心理咨詢技術,提高心理咨詢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最后,高校心理咨詢服務應聚焦于大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整合取向心理咨詢為載體,將大學生的心理成長與長期發展相結合,引導大學生學會思考、探索、體驗和追求,增強心理咨詢服務的感染力,實現心理育人質量的高效提升[11]。

(二)提升專業水平,推動本土化發展

整合取向心理咨詢尊重了理論流派的多樣化發展,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發展本土化心理咨詢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12]。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高校心理咨詢工作者要有一定的自我覺察和專業敏銳性,尊重學生的文化背景,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學生需求的心理咨詢策略,提高心理咨詢服務的專業化和科學性[13]。作為高校心理咨詢工作者,首先要樹立整合取向學習意識,充分挖掘自身潛能,創新具有中國文化特點及社會背景的心理咨詢服務方式[14]。其次,加強心理咨詢技能培訓,高校心理咨詢師要具備整合性和反思性,通過技能培訓增強對“跨流派”技術的靈活運用,提高心理咨詢工作者的專業勝任力,從而實現“服務專業—覆蓋全面—成效顯著”心理工作的育人局面。最后,完善高校心理咨詢督導體系,發揮資深從業者經驗優勢,降低督導資源的獲取難度,實現以督促長的高校咨詢系統內督導互動模式,從提升高校心理咨詢師的專業能力,確保高校心理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15]。

(三)創新育人模式,打造品牌活動

積極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活動是提高心理育人質量的有效路徑。目前,社會經濟和信息的快速發展,對高校心理育人路徑發展和工作方式提出了較高要求。高校心理服務工作要積極貼合學生實際需求,注重學生參與感和獲得感,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利用多元化手段凸顯育人成效[16]。整合取向心理咨詢服務工作理念,可充分發揮專業、科學和人員等優勢,實現大學生心理活動的精準實施和精細服務。首先,積極搭建綜合性育人平臺。在心理咨詢和健康教育中樹立整體思維,有效發揮多元力量協調育人。通過“心理教師+輔導員+教師+行政工作等”協調育人,利用多元化技術手段,做好大學生的談心談話,努力在學生成長的關鍵節點給予協助,激活大學生對學習創造性,引導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形成以“需求+實踐”為主體的心理活動。堅持發揮心理中心對心理服務活動的統籌作用,結合大學生實際心理需求和學校文化特色,開展常態化心理教育品牌活動,提高學生心理品牌活動價值,厚植心理文化土壤,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氛圍[17]。最后,完善“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學生心理的保健,需要各方的協調聯動,加強對學校、社會、家庭對大學生的關注,發揮各因子的有效影響力,增強各方的相互溝通,準確把握學生心理動態創新育人途徑,助力學生的健康發展,充分展現高校在學生心理服務中的人文性關懷。

四、總結與展望

整合取向的價值只有在心理咨詢服務過程中展現其旺盛的生命力。建立整合性心理咨詢的立場對咨詢師而言是一種挑戰但并非不可能?,F階段,整合取向心理咨詢的發展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密切的聯系,高校心理咨詢的整合趨勢解決了“00后”大學生心理問題多元化的現實問題[18]。整合取向使心理咨詢工作者認識到沒有系統性的技術組合并不會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而可能會造成融合混亂,不利于咨詢效果。高校心理咨詢工作者在形成整合性的咨詢風格時,需要注意理解認知、情緒、行為等維度的影響因子,這些對于咨詢的理論知識掌握的全面性、準確性具有較高要求。如果沒有足夠全面的理論知識儲備,就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融會貫通。研究發現,建立符合個人風格的心理咨詢整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咨詢師反復實踐,不斷積累經驗[19]?,F階段,高校心理咨詢的整合性發展充分整合有效資源,優化工作技術,提高了心理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為高校育人質量的提升指明了方向。但整合性心理咨詢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對于特殊問題在剖析后的基礎上仍需根據具體流派進行解決。高校工作者在后期的高校心理咨詢整合發展中,可將時代性信息融入其中,分析各流派技術整合與心理育人的交叉點,從交叉點的深層次進行創新,使雙方的融合更為貼合與自然。應當繼續,積極探索科學化的具體化操作范式,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拓展應用方式與范圍,為學生復雜問題的解決提供富有成效的心理氛圍,提高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準確性和價值性。

參考文獻:

[1] 嚴由偉. 心理治療的整合理念:治療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J].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32(11):33-34.

[2] Stricker,G.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M]. 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10.

[3] 卓瀟,姚本先. 高校心理咨詢倫理的結構與優化——基于Nvivo11的質性分析[J]. 衡水學院學報,2023,25(01):113-119.

[4] 王曉華. “0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析[J].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2(33):53-56.

[5] 白雪,李廣.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理論取向與實踐路向[J]. 教學與管理,2023(07):1-5.

[6] Norcross J,Wampold B. What works for whom:Tailoring psychotherapy to the person[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1,67(02):127.

[7] 邱芳,王強,等. 以整合的心理咨詢觀解決嚴重心理問題一例分析[J]. 校園心理,2020,18(02):168-170.

[8] 王淳穎,吳冉. 高校短程整合取向心理咨詢效果研究[J]. 中國學校衛生,2021,42(12):1871-1873.

[9] 張金龍. 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實踐取向與設計理路[J]. 教學與管理,2023(10):39-42.

[10] 張麗玲,陳凱珊. 存在主義視角下高校心理服務的內容與方法[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23):45-47.

[11] 浦昆華,尹可麗. 新時代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創新路徑選擇[J]. 黑龍江科學,2021,12(09):45-46+49.

[12] 石成玉,符碧云. 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心理咨詢本土化的啟示[J]. 心理月刊,2019,14(10):16-17.

[13] 王進,李強,魏曉薇. “多元文化認同整合”視角下的心理咨詢議題(綜述)[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9,33(11):829-832.

[14] 羅偉. 多元文化心理咨詢理論與實踐的反思[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2,28(05):141-142.

[15] 王心蕊,李曉敏,梁明明,等. 高校心理咨詢師心理督導現狀調查[J]. 心理月刊,2022,17(15):222-224+227.

[16] 李琳.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項目化管理模式探索——基于積極心理學視野[J]. 現代商貿工業,2021,42(23):76-78.

[17] 周仕光. 發揮基層文化館的優勢,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活動[J]. 文化產業,2023(05):103-105.

[18] 易春麗,吳嘉瑞. 從專業取向到整合取向:澳大利亞全科教師培養價值取向演進[J]. 教師教育論壇,2020,33(09):60-66.

[19] 歐陽葉. 高職院校多元交互式心理咨詢平臺的研發與應用[J]. 教育科學論壇,2017(33):61-64.

(責任編輯:胡甜甜)

作者簡介:朱曉潔(1996—),女,碩士,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與咨詢;王敏(1993—),女,碩士,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苗靈童(1991—),男,碩士,南京工業大學建筑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社會認知與群體行為研究;潘蒙蒙(1994—),女,碩士,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與教育;趙慧莉(1963—),女,學士,青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

猜你喜歡
心理咨詢高校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法科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研究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心理咨詢:架一座心靈的彩虹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高校心理咨詢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