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立德樹人 守正創新 人文關懷的中醫外科臨床帶教思政教育融入探索
——以乳腺疾病為例

2024-03-11 19:32馬丙娥趙正平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5期
關鍵詞:外科學乳腺中醫藥

馬丙娥 趙正平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甲乳外科,江蘇 南京 210028)

隨著黨的二十大在北京順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中醫藥大會上提出的“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一脈相承,為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使中醫藥事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時機。中醫藥院校的學生是中醫藥事業守正創新、傳承發展的重要后備力量。要把中醫藥內涵與中醫藥人才的培養結合起來,使醫學生在傳承中醫仁術的同時,彰顯醫者仁心?!盀檎l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具有深刻意義的教育命題。

1 思政教育理念在中醫外科學中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當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事,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并提出了“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指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充分彰顯了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醫藥高等教育勢必要以育人為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的重要指示:“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表明不僅要傳承中醫藥精華,將中醫經典和大醫精誠精神傳承下去,還要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課程思政是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1]。在思政融入教學的大背景下,中醫外科學的傳承發展需要守正創新,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學科精華部分,根據專業特點,運用創新思維,探索專業課程聯合思政契合點,做到課程和思政共同發力,形成協同效應,實現育人的理想效果。當代黨的教育方針賦予了中醫外科學這門課程更高的使命,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有機融合,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臨床帶教中開展思政教育,是中醫外科學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醫外科學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研究外科疾病發生、發展及其防治規律的一門臨床學科,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和豐富的診療內容。中醫外科具有直觀性的特點,若要融入思政內容就需要發掘其特色,例如在講授總論部分,導入中醫外科學鼻祖華佗發明麻沸散的故事,詮釋該學科是在一代一代醫家不懈探索中形成的,激勵學生要有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以“思政”打開中醫寶庫的大門,引領學生探索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因此,中醫外科學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應根據其專業特點,深入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提煉課程的思政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德育價值。

2 中醫外科學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實踐方法

2.1 注重中醫思維培養 加強中醫藥文化自信 中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部分在生理上相互協調,病理上相互影響。張伯禮院士在講到中醫臨床思維養成時提到,中醫學首先是觀察,然后是思辨,最后是在實踐中檢驗,其認為中醫思維主要在實踐中培養[2]。中醫學教育的出發點和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掌握中醫理論知識,還要傳承優秀的中醫藥文化,更要秉承傳統美德修養、中醫仁心仁術。優秀的中醫人才難培養,難在中醫原創思維不易形成、歷代經典難以活用、方藥性效難以體悟等,薪火相傳的路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非常重要。孫思邈認為,醫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方可為“蒼生大醫”。

中醫的整體觀強調“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又強調五臟相關,即全身是一個整體,因此更強調全身的調理。再延伸到具體疾病,比如乳癰,即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會出現惡寒發熱、周身酸痛等全身癥狀,同時乳房出現乳汁淤積、乳汁難下,局部皮膚還可能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F代醫學往往關注患者的實驗室或影像學檢查結果,重視藥物治療忽視心理療法。西醫看病針對的是病的本身,而中醫看病更注重的是生病的人,更容易將中醫學的人文底蘊與醫德貫穿其中。在帶教過程中,通過此類患者的典型病例[3],培養學生中醫辨證思維能力。如患者出現惡寒、發熱,則說明有表邪,“有一份惡寒便有一分表證”,因此這類患者可用一些疏散表邪的藥物,諸如荊芥、防風、羌活等;如出現局部乳汁淤積、紅腫熱痛等癥狀,則說明局部有熱、有瘀,根據“乳房屬胃,乳頭屬肝”的中醫理論,治宜疏肝清熱、通乳消腫,選用蒲公英、路路通、王不留行、馬鞭草、漏蘆等中藥下乳消癰;同時考慮到急性乳腺炎多為產后發作的特點,而婦人產后大多精血不足且易感外邪,可用鹿角片補益腎陽、生精益血、匡扶正氣。講到中藥的功效時,引入李時珍歷時27 年創作巨著《本草綱目》的事例,講述他的偉大不僅僅是體恤百姓疾苦,用醫術治病救人;更難能可貴的是親身實踐,他翻山越嶺、跋山涉水,踏遍大半個中國,訪醫采藥,彰顯了追求真理、修正錯誤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引導學生恪守高尚的醫德,注重救死扶傷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的培養。

2.2 將中醫治療乳腺疾病的優勢與立德樹人相結合 抓住中醫治療乳腺疾病特色,融入中醫典型病案,提高學習興趣。中醫治療粉刺性乳癰,即漿細胞性乳腺炎、肉芽腫性乳腺炎,非常有特色,但這又是教學的難點,所以在帶教過程中通過臨床圖片、視頻等方式講授粉刺性乳癰的診斷、鑒別診斷、中醫分型、西醫分期及預防調攝。臨床患者的圖片更能給學生帶來直觀感受,每一張臨床圖片后面都有“故事”,通過講臨床“故事”,將學生思維帶入疾病的診療過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記住知識要點。同時,在講中醫中藥的輝煌成就時,可以重點講解中醫在此次疫情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在職業素養的培養中,可以將鐘南山院士、張文宏主任的光輝事跡融入其中。將這些熱點案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使課堂少了流于形式的說教,多了新鮮生動的實例,學生就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通過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及在當下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巨大作用,通過具體病例,指導學生討論診療計劃,經過教師啟發、學生辯論、教師總結,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點運用到臨床實踐中,能夠舉一反三,培養獨立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突出中醫治療優勢,提高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

比如中醫乳癖即西醫乳腺增生癥、乳痛癥,常以經前乳房脹痛、經后緩解為主要表現,是臨床最常見的乳房良性疾病。西醫治療手段有限,常建議定期觀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焦慮,影響生活質量[4]。在臨證中,很多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乳房脹痛,并且疼痛不規律,有些患者是經前加重、經后緩解,有些患者脹痛與月經無關,還有些患者除了乳房脹痛以外還常常合并其他癥狀,如心煩口苦、失眠多夢、后背發涼、面部痤瘡、經前小腹部冷痛等。面對臨床患者各種各樣的癥狀,該如何進行精準診療?此時可以引入中醫大家吳鞠通的求學成才之路,他在《溫病條辨自序》(問心堂藏版)中寫道:“進與病謀,退與心謀……未敢輕治一人”,其懷濟世之心,數十年如一日精究方術,終成《溫病條辨》,活人無數,詮釋了大醫之愛。通過臨床案例,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在該案例中,你應該如何做一名‘有溫度的醫生’”,讓學生積極發表各自的觀點,如此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討論中,學生的思想及醫學情懷也得到了啟迪和升華。不論時代如何發展,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健康一直是人類永恒追求的主題。醫乃仁術,承載著患者性命相托的信任,寄托了其重登壽域的愿望。

2.3 中西并舉 守正創新 傳承中醫文化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文化內涵的論述,主要包括中醫藥科學論、中醫藥資源論、中醫藥優勢論、中醫文化自信論、中醫文化創新論、中西醫并重論等[5,6]。中西醫并重論是堅持中西醫協調發展,用開放包容的理念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更好地融合,是中醫、西醫兩種醫學體系的協同[7]。在臨床帶教中,對于中醫院校的學生來說,并不只是單純運用中醫傳統的“四診合參”等手段來治病,也需要在打牢中醫藥專業根基和中醫思維能力基礎上,運用好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不斷強化中醫藥專業的綜合能力。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外科學的進步,以手術為主的治療方法不斷創新與精進。而中醫外科強調消、托、補的內治法與多種外治方法相結合的模式,對以手術治療為主的現代外科仍有相當重要的補充作用。尤其在術前、術后改善機體整體狀態,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及生命質量方面,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外用中藥敷貼、熏洗、墊棉法等傳統的中醫外科療法,充實手術治療輔助手段,對于繼承和發揚傳統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義。

中醫外科學要發展,就不能停留在傳統的“望聞問切”上,醫學影像也是“望診”的一部分。在帶教中,借助乳腺彩超技術給學生講解乳腺的解剖結構,通過解讀彩超下乳腺結構影像,進一步讓學生對乳腺疾病的診斷有初步的了解。彩超下不同年齡段的女性脂肪層、腺體層、胸大肌的圖像表現及分層圖像表現亦有所不同,需指導學生掌握如何判斷彩超下乳房腫塊的位置、大小、形態等。精準定位術前臨床查體不能捫及的可疑乳房結節,對于手術成功非常重要,而彩超檢查可以顯示其位置。此外,學生往往對彩超檢查充滿好奇,讓其輪流體驗“超聲科醫生”的角色,利用彩超這一現代技術幫助學生學習乳房疾病,更好地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講授乳腺彩超檢查的優勢和不足,引入乳房疾病診斷的另外兩種檢查手段——乳腺鉬靶和乳腺磁共振檢查,中西醫互補、取長補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怎么看中醫,怎么定位中醫藥,怎么發展中醫藥,如何保障中醫藥發展”,而推動中西醫融合發展又是關鍵的一環。

2.4 開展人文關懷教育 踐行健康中國戰略 黨的十九大以來,“健康中國”逐步上升為國家健康戰略規劃高度,對醫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明確了新時代醫學生肩負的使命和責任。醫學生應樹立遠大的理想,并將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戰略倡導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需求作為政策制定的出發點,與醫學所弘揚的仁愛之心一致;關注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要求醫學生既有“良相”的大胸懷,又有“良醫”的好本領[8]。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廣大醫務人員的偉大抗疫精神,使學生既有看得見的榜樣,也能了解我國在醫學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中醫藥在防治新冠病毒中產生的巨大影響,培養醫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中醫自信;講好鐘南山及身邊抗疫英雄們的故事,向學生展現人文關懷精神,實現人文精神耳濡目染的傳承。

外科帶教中的人文關懷尤為重要,帶教過程中需注重增強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患者的關愛。著名醫學教育家林巧稚曾說過,“醫學不是修理機器,而是面對著活生生的人”。面對人文精神、人文關懷這樣并不陌生的詞語,學生們有時會認為很空洞、難以把握,不能完全理解它們真正的內涵。帶教中,我們從乳腺查體入手,引入人文關懷。在乳腺疾病中,因查體的手感有時無法言傳,且部位隱私,乳腺查體一直是傳統教學的一個難點。借助醫用乳腺教具模型進行教學,一方面學生可以直接動手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客觀感受到乳腺病灶。當觸及明顯腫塊,學生容易產生成就感;當學生考慮觸及的腫塊為惡性,教師應首先讓其產生共情心理,接著引導其討論該如何和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如何進行手術談話?;颊咄鶎θ橄侔┏錆M恐懼,此時尤其需要外科醫生對患者展現出醫學人文關懷,關心患者的健康權利和人格尊嚴。治療疾病時,既要提供醫學服務,又要兼具醫學人文關懷。例如與患者溝通時語言輕柔、尊重患者,給予其治療信心;對患者富有同理心,勤于換位思考。設計案例形式,請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或者圍繞術前談話,請學生分別扮演醫師、患者及家屬,演繹術前談話的場景,使學生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切實感受人文關懷在醫患溝通中的運用。應用情景式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醫學人文關懷”理念。在實現傳授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同時,將責任感、創新性、大局觀等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9]。

3 結語

中醫外科學傳統教學模式以老師講授為主,針對每一個疾病的概念、特點、病因病機、診斷、辨證論治及預防調攝進行講述,強調對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的掌握,對于醫德醫風教育往往缺乏系統性、計劃性的實施。本團隊在臨床教學過程中經過一系列的探索,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課程思政,探索構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汲取,充分參與臨床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效。通過在中醫治療乳腺疾病優勢病種、典型病案討論、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融入課程思政的元素,在實踐中培養學生中醫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牢記醫學生使命、不忘醫學初心,始終將救死扶傷的敬業精神牢記于心。以點代面,讓學生對中醫外科學疾病能有整體認知,使學生發揮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

培養醫學類人才的高等醫學學府肩負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這一使命,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做只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因此,在醫學教育中,我們要完善教學設計,把課程思政和醫學知識有機結合并融入臨床帶教的各個環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醫學教育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以期培養專業精、醫德馨的優秀醫務工作者。

思政教育在臨床醫學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專業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融入思政教育的相關理論和技巧,在臨床實踐中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勉勵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求實創新;還要有時代的擔當,樹立為建設“健康中國”樂于奉獻的堅定信念,更好地踐行“健康中國”的使命。

猜你喜歡
外科學乳腺中醫藥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體檢查出乳腺增生或結節,該怎么辦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辦?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容易誤診的高回聲型乳腺病變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中醫外科學教學與評價
“三維一體”創新型中醫外科學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PBL教學法在中醫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