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團體咨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調節作用研究

2024-03-25 03:56王翠麗
互聯網周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互聯網+心理健康互聯網

摘要: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的、適應良好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體內、外環境平衡,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這是人們所追求的身心健康的理想標準。本文旨在探討依托“互聯網+”方式,通過團體心理干預對青少年的心理問題進行整合調適,維護心理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團體咨詢;心理健康

引言

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實踐。全媒體時代,心理健康教育路徑創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1]。青少年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事關校園安全、家庭和社會穩定[2]。面對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新形勢,國家高度重視,教育部等十七部門印發了《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3],提出面對學生心理健康復雜多樣的影響因素,需要建構橫向與縱向一體化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標在于促進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面對面進行心理健康服務的同時,“互聯網+”出現并深入發展,逐漸成為時代熱點,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交往和工作方式,使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升級發展。得益于此,心理干預與教學開展的途徑與平臺也逐漸多樣化,基于網絡溝通平臺的心理干預得以發展。

1. 研究對象

以隨機抽樣的形式和方便取樣的原則,采用一般人口學量表,通過微信小程序“問卷星”對河南衛生健康干部學院6個班327名在讀學生進行線上量表調研,該程序能夠最大限度對無法參與現場測量的學生進行調研,解決了時間和空間問題。參與本次問卷調研的學生中,男生114人,占比34.86%,女生213人,占比65.14%;年齡17歲及以下192人,18歲及以上135人,平均16.87歲;獨生子女102人,非獨生子女225人;家庭所在地是農村的有230人,城鎮的有97人。

2. 研究工具

2.1 一般人口特征問卷

一般人口特征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是否獨生、家庭所在地等。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加入信息獲取渠道、信任程度、關注時間等條目。

2.2 凱斯勒心理困擾量表(K10)

采用凱斯勒心理困擾量表(K10)對研究對象不同人口學變量進行差異分析。該量表共10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用截斷分值記分的方法計算每個訪談對象的心理得分值,并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級:10~15分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16~21為心理健康狀況一般,22~29分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30~50分為心理健康狀況差。本次測驗中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17。

3. 研究結果

采用問卷星問卷調查的方式,宣讀指導語,在調研過程中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釋,提交問卷后定時關閉系統。使用SPSS 19.0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存在心理困擾的學生不在少數,不同人口學變量上心理困擾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對于突發公共事件的關注度、敏感性和對生命安全的擔憂都高于男生,女生對家人、朋友等也存在更為廣泛的關愛,部分研究對象會對未知或未發生的可能性產生各種臆想,增加焦慮和恐慌。獨生子女獲取信息的主動性、關注度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生命至上、個人至上的價值觀念也讓他們更加珍愛生命,較少抱有僥幸心理。城鎮學生心理困擾顯著高于農村學生。城鎮大多以小區為單位,鄰里親人之間支持相對較少;農村相較于城鎮,危險認識程度較低、網格化管理較寬松,緊張、焦慮、恐慌的體驗相對較弱。

同時,公共信息的獲取渠道頻次從高到低依次為社交平臺(55.08%)、電視(25.42%)、親朋好友(9.75%)、社交軟件(5.51%)、網站(3.39%)、廣播(0.78%)和報刊(0.07%)。但信任度最高的卻是電視(完全信任度47.88%,小部分不信任42.80%,大部分不信任7.63%,完全不信任1.69%),受調查者對于社交平臺的關注時間雖然長達每天2小時左右,如微博、知乎、抖音、快手等,但完全信任度僅為17.8%。

綜合以上信息,從自愿報名參與本次問卷調研的學生中,運用凱斯勒心理困擾量表(K10)和簡單的訪談篩選出30分以上的8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并進行了如下提綱訪談:

請依據你最近2周的真實情況回答以下問題:

(1)你是否感受到緊張、焦慮、擔心或恐慌情緒體驗等?

(2)如果最高10分,你覺得自己的情緒體驗是幾分?

(3)你最大情緒體驗如緊張、焦慮、抑郁等主要來自哪些原因?

(4)你的消極體驗是否被身邊的親人朋友理解?

(5)你是否獲得家人、朋友等的理解、支持與安慰?

(6)你是否通過一些方式來應或解決這些困擾?如果有,你運用了哪些方式方法?

8位被試者的心理困擾均分達37分,體驗到深刻的緊張、焦慮、恐慌、抑郁等消極情緒,且自主打分都在7分以上。由此,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十分必要。

新課標明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可以是團體心理輔導,也可以是活動課。團體輔導往往是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本研究中采用同質性較高的小組,預先設定目標、內容、形式和場景,在團體情境下為學生提供心理援助,是解決學生共性問題的有效方式[4]。依據學生信息化水平,在能夠進行“互聯網+”模式進行線上干預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納程度、信任程度和參與程度。最終,采用騰訊視頻會議線上方式,設計團體干預規范和內容,期間進行了局部調整,進行6次為期6周的團體干預,具體方案如下。

采用凱斯勒心理困擾量表(K10)進行前測。

第一次活動:組建團體,形成團體契約。線上干預,首要任務是“破冰”。通過介紹網絡昵稱、修改備注為真實姓名來“介紹你我他”,盡可能記住全體成員的基本信息,初步形成團體意識;隨后,通過共享文檔每人提出一項約定來指定團體契約,整理美化后形成制度約束;組織者說明團體性質、活動目標、相關要求并引領團體成員進入團體角色,樹立共同的心理疏導意識;布置家庭作業《我》。

第二次活動:在線朗誦作業短文《我》,參與成員增加人際表現勇氣、理順對自我和心理健康的認識,其他參與者通過聆聽找到共同點以產生心理共鳴,并通過實時送花、點贊、留言表達支持與認可。通過活動可知,團體成員對自我的探索、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對生命脆弱的感慨以及對未知的擔憂。鑒于此次活動的信息,第三次活動的設計主要以找到自身原因為主要目標。

第三次活動:通過共享屏幕依次展示“自我九宮格”,盡可能全面、準確、深刻地對自我的內心、情緒、認知和行為方式有清晰的認識。大部分成員關注到內心平時未被注意到的一些隱性認知方式,并能夠積極發現他人的問題,開始去繁取簡,有重點、有目標地關注心理狀態的變化。

第四次活動:嘗試正面面對團體成員的心理問題。找出問題比較突出的三位同學,創造性設計“打敗小怪獸”環節,將心理問題通過線上繪圖的方式具體化、形象化,由成員賦予其形象特點,群策群力找到打敗小怪獸的方式方法和心理策略,將無處訴說的沉重心聲通過較輕松的方式表達出來,通過凝聚力較強的團體氛圍給予克服困難的強大動力。

第五次活動:團體成員可根據自身情況或者所見、所想、所思、所悟自主發言,享受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大家從各種心理問題中走出來,討論的話題趨向積極陽光,并多以解決問題為主。例如有的成員通過心理分析認識到自身認知方式存在的問題,積極思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人際問題。實踐證明,學生在情感體驗和分享感受的那一瞬間,就已經開始自我覺醒、自我修正、自我提高[5]。

第六次活動:作為最后一次活動,最大的任務是處理好離別情緒并順利結束。一是總結,通過在線共同“繪制成長樹”,簡述自己的收獲和成長;二是處理分離情緒,引導團體成員帶著收獲,以好的狀態投入到現實生活中,并完成凱斯勒心理困擾量表(K10)后測。

收集整理干預前后團體心理健康變化數據并進行滿意度調查,具體結果如表2與表3所示。

分析可知,團體干預前,團體成員心理困擾分值高達37.31±3.5分,經過有針對性地構建以問題為導向、基于“互聯網+”背景模式的心理疏導,干預后測結果顯示,心理困擾分值已降至19.44±2.7分,p<0.01,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滿意度調查顯示,團體成員在轉變認知、改善情緒和優化行為方面都有著較高的認可度。因此,運用“互聯網+”線上團體心理干預技術效果顯著。

4. 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措施

我們應積極關注青少年心理,關注特殊事件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蓮囊韵聨讉€方面進行改變。

(1)家長作為第一任教育者,應牢樹健康教育意識,積極關注孩子心理變化。許多家庭經濟狀況較差、子女眾多的家庭,極少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此類家庭也缺乏良好的溝通,孩子出現問題時不愿或不能與家人交流,往往會錯過最佳發現和治療時間,埋下隱患。對于萌芽性問題要高度重視,及時與本人、學校了解情況,防患于未然。

(2)學校作為教育主體,承擔大部分教育職責和壓力,建立制度完善、科學系統的應急疏導干預體制尤為重要,管理者、班主任、心理咨詢師、思政課教師等和同學,都是維護個體身心健康的有利資源和支持力量,可通過制度規范、日常教育、朋輩輔導、重點關注等多點面、多維度的方式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構建心理干預安全網絡,最大程度幫扶學生發展,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3)青少年心理如同被呵護的嫩芽,不僅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共同構建的和諧環境,更需要鍛造學生應對心理健康問題的內部動力,兩者交互作用、協調統一。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青少年本身應注重自身心理建設,不僅應通過學習獲得專業知識,更需要通過閱讀拓寬視野、通過思考獲得格局、通過實踐獲得技能,不斷強化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應激事件、負性事件的心理能量、社會支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結語

本文針對研究對象所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視頻會議和網絡互動的方式對8位研究對象進行團體心理干預,引導參與者進行積極的心理調適,得出如下結論:凱斯勒心理困擾量表(K10)能夠有效篩選出存在心理困擾的研究對象;依托“互聯網+”背景模式的線上心理疏導具有良好的適用性;認知方式對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干預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心理健康變化量化數據差異顯著,團體干預對心理健康存在積極調節作用。

參考文獻:

[1]韓慶云.全媒體視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徑創新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 2023(31):37-40.

[2]王飛,王柏靚.中醫功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研究[EB/OL].(2023-10-31)[2023-11-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43.R.20231031.1146.010.html.

[3]教育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教體藝〔2023〕1號)[A/OL].(2023-04-20)[2023-11-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2305/t20230511_1059219.html.

[4]張淑艷.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就業與心理疏導研究——評《大學生心理疏導促就業》[J].領導科學,2023(6):149.

[5]劉曄.“小圈圈”解決大問題——團體輔導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與研究[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3(11): 14-15.

作者簡介:王翠麗,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學、教育學。

基金項目:2021年河南省醫學教育研究項目(編號:Wjlx2021228)。

猜你喜歡
互聯網+心理健康互聯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