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五大維度和三重尺度下的實踐向度

2024-03-26 14:29余杰錢振明
當代經濟管理 2024年3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城市高質量發展

余杰 錢振明

[摘?要]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城市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深入學習和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重要論述,可以發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即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現實基礎、發展目標、價值導向、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五大維度,分別在國家、區域和城市三重尺度上,指引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城市高質量發展道路。國家尺度上,要重視城市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價值引導,關注城鄉差距縮小與城鄉融合發展,以及東中西部城市的均衡發展;區域尺度上,要聚焦城市間的聯合與一體化建設,重點在于壁壘的打破、產業鏈的聯結和共贏思維的塑造;城市尺度上,要努力實現城市內部發展的均衡性、宜居性、文化性、文明性、生態性與和諧性等目標,并妥善處理各類沖突與矛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推進中國式城市現代化和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供了行動指南,也為推動全球城市高質量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重要實踐價值。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城市;高質量發展;實踐向度

[中圖分類號]?F299.?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461(2024)03-0001-13

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城市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題中應有之義,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支撐。所謂高質量發展,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效率、公平和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協調發展[1]。從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質量發展”表述,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再到黨的二十大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表明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2]?,F代化一直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目標。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適應時代潮流的現代化道路[3]。黨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明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是高質量發展[4]。這為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上的指引。

在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推進和城市發展由“高增長”向“高質量”加速轉型的背景下,如何完整、準確、科學地解讀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思路,是一個具有獨特時代價值和深刻理論價值的重要命題?,F有關于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涉及金融[5]、數字經濟[6]、社會保障[7]、體育產業[8]、基礎教育[9]等多個領域,盡管都與城市有著密切聯系,為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但是,目前還鮮有學者專門以城市為對象開展高質量發展的相應研究,且缺少分析框架的支撐[10]。在新型城鎮化不斷向縱深推進和城市發展面臨諸多現實挑戰的當下,拓展和深化城市高質量發展研究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11]。這實際上從現實基礎、發展目標、價值導向、發展理念、發展方式五大維度全方位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這五大維度不僅表明了中國式現代化區別于西方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12],也為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研究提供了客觀的國情背景和明確的思路指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設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以及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的重大命題,為我們理解和把握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法論。

尺度(scale)是研究城市發展的重要認知框架。這一術語源自地理學中的“比例尺”,起初被用于測量特定地理事物的大小、高度、精度等內容,客觀性和固定性特征明顯[13]。20世紀70年代以來,地理學發生“尺度轉向”,學界逐漸意識到,尺度并非完全靜態的客觀存在[14],而是為度量和認識世界所形成的抽象性、動態性認知框架[15]。這一屬性使得尺度概念的應用范疇超越了傳統地理學的界限,在多個領域尤其是城市研究領域中展現出良好解釋力[16-17],對尺度的層級性劃分[18],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思維腳手架”[19]。

綜上,在深入學習和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重要論述的基礎上,應當從國家、區域、城市三重尺度切入,分別解析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維度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向度。其中,國家尺度聚焦宏觀層面,主要關注城市發展的頂層設計、價值引導及城鄉關系;區域尺度聚焦中觀層面,主要關注城市之間的聯合、協作與共贏;城市尺度聚焦微觀層面,主要關注城市內部的均衡、宜居與和諧發展。這種基于尺度和維度的綜合比較分析,可以彌補現有研究之不足,增添“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兩大概念的理論豐富度,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實踐提供具體方法。

一、現實基礎維度:面向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14億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保?0]如此龐大的人口要實現現代化,離不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作為支撐[21],城市必須在人口流動、勞動力配置和人民安居樂業等方面發揮足夠的鼎撐作用(見圖1)。

(一)國家尺度

一方面,城鄉間要實現人口有序流動。2022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5.22%[22],按照2035年達到77.29%的目標來計算[23],未來10~15年還有近1.7億鄉村人口要進入城市。如何使這部分人口分階段、有秩序地從鄉村進入不同級別、不同規模、不同特質的城市之中,是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重大問題。這不僅關系到上億人生活質量的提升,更關系到社會環境和政治秩序的穩定。因此,必須要以制度創新打破城鄉間人口自由流動的阻礙,充分發揮縣城在城鄉人口流動方面的階梯作用[24],推動鄉村人口穩步向城市轉移;在此過程中,還要合理安排進城人口和駐村人口的比例,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儲備必要的人才[25]。

另一方面,東中西部城市要實現人口均衡流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人口遷移的管控逐步放松,東部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中西部人口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從而造就了長達幾十年的中西部向東部的人口遷移。但是,如果一味單向流動,將對中西部城市建設造成巨大沖擊,由此帶來發展動力不足的隱憂,加劇地區間不平衡,這有悖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要求。因此,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通過思路創新、政策創新和機制創新,推動東中西部城市人口均衡流動,促進智力、資金、信息、服務、文化等要素在不同地區和不同城市的均衡配置,以滿足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發展所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西部多省人口出現回流[26],這一趨勢表明中西部城市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提升,全國層面人口均衡流動的格局也正在塑造之中。

(二)區域尺度

一方面,要利用都市圈做好區域勞動力要素配置。都市圈是一個中心城市及其周邊城市組合形成的區域發展共同體,體現了城市間協同發展的思維,能夠有效促進區域勞動力的有序流動和均衡配置[27]。在區域協調發展已成為國家重大戰略的背景下,都市圈建設進入加速階段,其在區域勞動力配置方面的積極作用必須得到足夠重視。在都市圈內部,要利用大中小不同規模的城市實現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引導具備不同勞動技能的人口選擇相應的城市工作或定居;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克服阻礙人口流動的行政性壁壘,不斷提升都市圈內勞動力流動強度。在都市圈與都市圈之間,則要做好人口跨域流動的交通保障、信息保障和公共服務保障,為人才自由流動保駕護航,以此助力更大范圍的區域勞動力優化配置。

另一方面,要深化區域層面的戶籍制度改革。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重大舉措,對促進區域人口流動和協調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近年來,中國的戶籍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已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城市正在全面放寬落戶條件。但目前的戶籍制度改革還主要由中央進行宏觀指導和各市推行試點,從區域層面看,各市的改革思路、步伐和手段存在一定差異,還未能形成政策的連片效應,區域城市間的人口流動仍存在相當大的阻礙,這容易造成區域勞動力供給的不穩定和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在區域層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形成多市聯動格局,為全國層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做好鋪墊,以此促進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穩步提升,緩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高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低所表現出的“半城鎮化”狀態。

(三)城市尺度

第一,要做好農業轉移人口的城市融入工作。農業轉移人口出于追求更高職業報酬和更優生活質量的目的進入城市,有著十分強烈的融入城市的意愿。盡管他們為城市建設貢獻了大量的體力、智力和精力,但是,由于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方面的服務保障銜接不到位,以及與城市本地人口在生活習慣、風俗傳統、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沖突難以迅速消弭,農業轉移人口城市融入仍面臨困難。因此,城市政府必須要加強就業、生活和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傾斜,著力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對公共資源的占有率和使用率,在引導和幫助他們融入城市的同時,也要不斷強化他們對城市的歸屬感以及對自我的身份認同感,避免出現城市內部的社群分化與沖突。

第二,要推動實現職住平衡。由于新城新區快速擴張、交通規劃不合理、功能組團空間錯配等原因,城市內部產生了就業空間和居住空間不匹配的現象[28],造成人口在城市不同功能區塊間的“潮汐”式流動,由此帶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空城睡城”等問題,嚴重降低了居民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幸福感。因此,必須要貫徹“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規劃理念,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29]149,共同編制城市規劃,構筑起以“日常生活單元”為基礎的城市空間結構體系和公共交通連接網絡,以此推動城市內部職住平衡目標的實現。

第三,要大力建設老年友好型和青年發展型城市。中國的老齡化率已由2012年的14.3%上升至2022年的18.9%,而且,自2022年起,中國正式邁入了人口負增長時代。這一人口發展趨勢使得許多城市都面臨著老齡人口增多、青年人口補充不足的巨大壓力。如何為數量持續增長的老齡人口提供高水平養老服務,以及如何吸引更多青年人口并支持他們成長,成為城市政府不得不思考的兩個關鍵問題。因此,建設“老年友好型+青年發展型”城市,應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取向。

二、發展目標維度:面向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保?0]早在1949年初,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就作出要把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的決定,經過70多年的建設,城市已然成為資本、技術、勞動力、先進文化等要素最為集聚的場所,理應擔負起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任,而共同富裕目標對城市高質量發展所提出的核心要求為減小差距、協同發展(見圖2)。

(一)國家尺度

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社會結構的加速轉型,“鄉土中國”逐漸發展為“城鄉中國”,城鄉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也隨之被拉大[31],這一度使農民產生了嚴重的“相對剝奪感”,損害了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不符合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融合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差距大幅縮小,但城鄉差距仍客觀存在,城鄉融合發展的步伐還需進一步走深走實。因此,必須要同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推動城鄉在交通、市場、產業、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深度融合,以此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另一方面,要利用城市的優勢來縮小全國各大區域間的發展差距。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深入推進中部崛起、東北振興、長江經濟帶發展等一系列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成就。然而,由于地理區位、資源稟賦、功能定位的不同,區域間差距仍客觀存在,這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無法回避的重大問題。因此,必須要以全國一盤棋的思維謀劃各個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路徑,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城市在資源集散上的優勢,推動資源跨區域空間優化配置,以此激發不同區域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活力,有效縮小區域差距,走向共同富裕。

(二)區域尺度

一方面,要用區域一體化打開城市發展新格局。從全球經驗來看,城市從單體發展走向區域一體發展是經濟規律驅動下的必然選擇,有利于促進產業合理分工、降低社會治理成本、提高生產要素配置效率和促進共同富裕[32]。盡管區域一體化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放眼全國,許多城市仍未突破“孤軍奮戰”的思維桎梏,傾向于“畫地為牢”,這大大限制了單個城市發展能級的提升[33]。因此,必須自上至下貫徹區域一體化的城市發展思路,不斷打破城市間的有形和無形壁壘,推動區域交通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制度一體化、治理一體化和公共服務一體化,以此打開城市發展新格局,實現區域內各城市的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要推進區域內部發達城市與欠發達城市間的對口支援、合作共建機制制度化。共同富裕的核心特征是“先富幫助后富”,具體到城市發展層面,則要求發達城市支援欠發達城市建設。這種支援和共建不僅包括資金、技術、人才等常規生產要素,更重要的是發達城市的規劃制定理念、市場組織原則和管理服務經驗。盡管目前區域內的城市支援和共建已形成一系列有效機制,但總體而言還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撐,這容易導致執行效率低下和權責劃分不清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對口支援、合作共建機制進行制度化,為區域城市互助共建提供規范性保障,這對于推動實現區域城市間有差別的共同富裕意義重大。

(三)城市尺度

第一,要避免不同級別城市出現發展“鴻溝”。中國的城市建設受到政府行政力量主導,不同級別城市所擁有的資源和權限存在顯著差別[34]。行政等級越高,城市發展優勢往往越明顯,這使其更易獲得中央層面的政策照顧,也更易虹吸周邊城市的資源要素。如果不對此現象加以干預,很可能造成城市發展的“馬太效應”,高等級城市和低等級城市間的差距將不斷擴大,甚至達到難以彌合的程度。因此,必須要妥善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行政等級劃分對城市發展資源流向的影響,推動不同等級城市共同走向富裕。

第二,要推動城市經濟、文化、生態、治理等多個領域協同發展。發展經濟是城市最重要的職能之一,經濟增長潛力直接決定了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分稅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被極大調動,各地城市都主動或被動地卷入GDP競賽中。在此過程中,部分城市過度追求經濟增長,輕視了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導致市民幸福感并沒有隨著經濟增長而提高。事實上,共同富裕不僅要求經濟上的富裕,更要求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多個領域的同步富裕[35],過于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民生改善顯然不能滿足共同富裕的要求。因此,在城市發展中,必須貫徹以人為核心的理念,堅持人民至上,在大力建設經濟的同時,更加關注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人文關懷、生態營造等領域的發展,以此推動多領域、全方位的共同富裕。

第三,要推動城市內部不同區塊協同發展。在空間規劃的引導下,一座城市的不同區塊有著差異化分工,例如核心商務區、工業集聚區、旅游度假區、生態涵養區等,這在相當程度上會導致不同功能區的發展速度的差別。商業和人口集中的區塊往往發展較快,反之則較慢,長此以往則很可能造成城市內部發展的不均衡和不協調,影響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要關注城市內部不同區塊對城市整體建設的獨特意義,大力提升城市內部不同區塊的功能混合度,增強城市內部布局合理性[29]127,從而推動城市內部均衡、協調發展。

三、價值導向維度:面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保?6]城市作為實現現代化的主戰場,必須率先貫徹落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發展要求,并發揮帶動鄉村的能動作用。但從目前城市發展的現實來看,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還存在著不同步、不協調的問題,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诙鄶党鞘芯裎拿鹘ㄔO相對滯后于物質文明建設的現實,我們應高度重視和關注中國式現代化對不同尺度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見圖3)。

(一)國家尺度

一方面,要加強城市發展中的價值方向引導。改革開放后,為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地方發展權限不斷擴大,“經營城市”理念一度占據主導地位。以經營公司的理念來經營城市,在帶來經濟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時,也造成了資本邏輯驅動下物質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滋生與蔓延。這不符合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發展要求,偏離了應有的城市發展價值取向。因此,必須要在國家層面加強宣傳引導,自上至下貫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城市發展要求,并在城市考核指標中增加精神文明建設考核比重,以此來推動建設物質富足、精神富有的現代城市。

另一方面,要重視解決城鄉文化發展失衡問題。精神文明建設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邁上了新臺階。但在城鄉之間,由于二元結構長久積弊所帶來的文化資源分配不均衡,仍然較為普遍地存在著,具體表現為城鄉在文化設施、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動數量,以及質量上的明顯差距。為解決上述問題,城市須利用自身的文化輻射力,擔負起帶動鄉村文化建設的重任,在向鄉村輸送文化人才和文化建設經驗的同時,著重幫助鄉村培養文化生產能力,以此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

(二)區域尺度

一方面,要聯合多個城市,形成區域文化認同。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文化認同是區域內經濟合作順利開展不可或缺的條件[37]。積極向上的區域文化能夠引導人們的經濟觀念和經濟行為,推動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城市作為文化生產和傳播的主要空間,必須加強彼此間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的聯合,以此凝聚區域文化共識,推動形成區域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互促共進的新格局。

另一方面,要以節點城市為引領,建設區域文化產業帶?!笆奈濉币巹澲忻鞔_提出建設區域文化產業帶的要求,這不僅有利于區域文化要素的重新整合與合理配置,也有利于挖掘文化的經濟價值,實現文化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統一與互促。為此,有必要選擇區域內文化資源較為集中的幾個節點城市,充分發揮它們“以點帶面”的引領作用,優化區域文化產業空間布局、提升區域文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創新區域文化產業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從而推動建立統一的區域文化要素流通市場,以實現文化與經濟的協同發展。

(三)城市尺度

第一,要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中保留獨特的歷史文化。中國悠久的歷史,使許多城市孕育出獨具特色的地方性文化。然而,在短期政績觀和資本邏輯的刺激下,高強度、快速的城市開發嚴重破壞了許多城市的歷史文化景觀,阻礙了歷史文脈的延續,甚至帶來了“千城一面”的后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保?9]99失去文化底蘊的城市是缺乏生命力的。因此,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中,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對待老城,要注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踐行有機更新理念,避免盲目拆建;對待新城,要注重城市獨有文化的傳承,避免一味追求洋景觀、洋建筑。唯有如此,才能“讓城市留住記憶”[29]113,避免在物質文明快速發展的同時失去每座城市獨有的文化印記。

第二,要挖掘和塑造獨特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歷史傳統、文化底蘊、社會風貌、市民素質、情感認知、心理狀態、道德理想等文化要素在物質層面和精神文化層面的綜合反映,?是市民共同認同的精神追求[38]。例如,上海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貼切地反映了其鮮明的城市氣質。城市精神彰顯著一個城市的特色風貌,發揮著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的關鍵作用[29]110。因此,每一座城市都必須高度重視城市精神的挖掘,努力塑造符合時代要求和城市氣韻的獨特精神,以此展現積極的城市形象、引導城市發展方向。

第三,要激發市民參與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市民是城市建設、城市發展的主體,市民文明素質決定著城市文明程度[29]151。因此,城市政府必須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市民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主動性;同時要暢通參與渠道,例如增加志愿服務崗位等,提高市民的參與熱情;還要建立系統的評估機制,讓市民擁有評價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渠道和權利。通過以上途徑,讓市民真正成為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評價者和受益者。

四、發展理念維度:面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人類文明可持續的高度,明確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的論斷,要求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既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全面貫徹,也是對西方將人凌駕于自然之上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全面超越[39],不僅從生態維度為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而且為全人類的現代化探索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城市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人與自然矛盾最突出的地方。能否在城市發展中貫徹落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不僅關系到城市宜居性的提升,更關系到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實現(見圖4)。

(一)國家尺度

一方面,要促進城鄉生態融合發展。生態環境的開放性和流動性特征,使城鄉生態成為一個整體[40],城市和鄉村在生產、生活中所產生的廢水、廢料、廢氣等污染物,會通過空氣和水等媒介進行流動,形成相互影響。然而,這種城鄉間的相互影響并不對等。由于城市集聚了更多的經濟活動和常住人口,其所產生的污染物規模遠超鄉村,會給鄉村帶來更為嚴重的生態環境負外部性影響。因此,必須貫徹城鄉生態權利平等的理念,通過加強法治化、吸納多主體、構建新機制等方式,促進城鄉生態發展在組織、空間、資源、制度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城市尤其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發揮其在生態資源、生態技術、生態政策等方面的優勢,帶動鄉村生態建設,保障鄉村生態權利,以此推進城鄉在生態發展領域的公平與正義。

另一方面,要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對城市生態保護的引導。2000年以后,土地財政的興起在極大刺激城市化過程的同時,也帶來了城市規模無序擴張的問題,再加上缺乏規劃層面的統籌引導和嚴格控制,許多城市開始“攤大餅”式發展。這種發展模式不僅違背了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的原則,也給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大量涵養生態的綠地、水田、濕地被水泥路面所侵占,人與自然之間產生了尖銳的沖突。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在此背景下,許多城市都開始由“攤大餅”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型,城市生態環境得以顯著改善。但是,也要客觀地看到,在許多城市,尤其是一些對周邊具有強大虹吸能力的中心城市,仍在延續著規模擴張的發展路徑,環境破壞還在繼續。如需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在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對城市生態保護的引導,合理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和生態保護紅線,嚴控城市開發強度,嚴守城市生態底線,以此推動城市由粗放式發展向綠色式、精細式、內涵式發展加速轉型。

(二)區域尺度

一方面,要利用都市圈推動區域生態環境共保共治。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都市圈已成為區域城市聯合發展的主要形態,利用都市圈加強區域生態環境建設也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2019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都市圈要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的工作要求。因此,在區域層面,必須發揮都市圈這一城市聯合體在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核心城市的影響力,帶動周邊城市共同構建多層次、多功能、網絡化的區域生態發展格局,以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要求。

另一方面,要發揮城市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區域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區域范圍內的各個城市要實現生態保護方面的長期可持續合作,成熟的機制支撐必不可少。在此過程中,城市政府必須發揮強有力的主導作用,秉持區域生態共同體的強烈意識,加強區域內的城市合作,共同構建包括政策法規機制、組織動員機制、生態空間規劃機制、污染監測機制、生態補償機制、考核評價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子機制在內的區域生態保護機制,以此保障區域生態保護的長效、高效和有效推進。

(三)城市尺度

第一,要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倡導綠色低碳風尚。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41]。粗放型、消耗型的城市發展模式和浪費型、攀比型的市民生活習慣,會造成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污染的過量排放。因此,必須錨定“雙碳”目標,因“城”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在煤炭清潔使用、現代化工、智慧電力等領域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同時,要在全市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引導市民積極開展垃圾分類、主動選擇綠色出行、自覺抵制攀比浪費,形成共同參與、共同行動、共同受益的城市綠色生活新風尚。

第二,要高質量建設城市生態空間。城市生態空間是一座城市維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其建設、維護與管理狀況直接關系到城市生態功能的實現和市民生態福祉的達成[42]。但是,目前許多城市正處于發展方式轉型期,生態空間建設還未能完全滿足市民需求,面臨著總量不足、類型有限、破碎化程度高、穩定性低等突出問題。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城市生態空間建設,不斷增加生態產品供給數量、提升生態功能服務質量,以生態節點、生態廊道的串聯促進城市生態空間網絡的形成,推動實現兼具整體性、穩定性、多樣性、公平性以及韌性的城市生態空間建設目標。

第三,要建立城市生態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城市生態是一個有機生命體,會隨著人類活動的規模和強度實時變動,對其承載能力開展監測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而且,只有首先做好城市尺度的生態承載能力監測,才能有效推動區域尺度和國家尺度大范圍生態監測活動的開展。因此,必須在城市層面建立實時監測與定期評估相結合、設施建設與制度建設相結合、從嚴管控與有效激勵相結合、政府監管與社會監督相結合[43]的生態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以此形成對城市生態狀況的科學認知,為后續決策提供支撐。

五、發展方式維度:面向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中國立足歷史與現實、順應時代前進潮流,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與西方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掠奪式、殖民式的現代化道路形成鮮明對比,也與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后發式的現代化選擇存在顯著差別[44]。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主動承擔大國責任,做出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明確選擇,這對人類文明演進有著深遠的歷史性意義。城市作為現代化的主戰場,貫徹落實中國式現代化中和平發展的要求,既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一項光榮的使命。對城市而言,和平發展不僅意味著以開放包容的姿態開展廣泛合作,也意味著貫徹和諧、共贏的發展思維,還意味著以積極的態度化解發展中難以避免的沖突和矛盾(見圖5)。

(一)國家尺度

一方面,要開展互利共贏的國際城市合作與交流。盡管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各國城市間尤其是全球城市間的競爭,但從人類和平年代的發展經驗來看,合作仍然是城市之間的主基調,全球產業鏈的建構、全球治理的推進和全球安全的保障,離不開各國城市間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須在國家層面積極鼓勵國際城市交流合作,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要抓手,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際性都市為主力軍,充分利用歷史優勢、地理優勢和政策優勢,廣泛開展城市間國際合作,以此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和平發展愿景,推動全球城市合作網絡的構建。

另一方面,要合理借鑒發達國家的城市建設經驗。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要求平等、尊重地對待各國文明發展經驗并學習互鑒,共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由于發達國家城市化開始時間較早,因而積累了一定的建設經驗可供參考。要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積極吸收發達國家低碳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創新城市、人文城市的建設經驗;既要學大城市,也要學小城市,還要學城鄉融合發展的經驗。當然,由于國情的差異,對于其他國家城市建設經驗的學習必須是有選擇性的,并且要根據中國特定城市的具體情況進行本土化調整。中國的城市建設必須“走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29]30。

(二)區域尺度

一方面,要根據不同城市的產業結構,構建區域范圍內統一的要素流通機制。經濟合作是和平發展的重要內容,區域城市間經濟合作的開展離不開大量生產要素的支撐,這些生產要素能否有序流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區域經濟增長潛力[45]。因此,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城市的產業結構,合理規劃這些城市在區域產業合作網絡中的地位與分工,在此過程中要尤為關注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也要不斷加強城市政府對要素流通的調控作用,以此構建統一的區域生產要素流動機制,推動區域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另一方面,要加快打破城市間行政壁壘,不斷提升區域合作質量。同一區域內的城市具有地理和人文鄰近性,有著開展合作的天然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發展,區域城市間的合作形式、合作數量和合作質量都邁上新臺階。但是,就現實來看,區域城市間的合作仍然存在著許多不順暢,主要是因為城市間根深蒂固的行政壁壘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消除[46]。這種區域內城市之間制度和行政上的差異甚至是沖突,與和平發展理念存在出入。因此,區域內的城市主政者必須樹立積極、主動的合作意識,利用黨政聯席會議、市長峰會等平臺,建立穩定的城市間協商會晤機制,開展定期交流,在確定利益最大公約數的基礎上,共同推動城市間行政壁壘的打破,以此拓展區域內各城市間的合作范圍,提升合作質量。

(三)城市尺度

第一,要加快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使城市在較短時間內匯聚了大量的人口和經濟,各種現代性要素的集聚和流動,在城市內部造成了激烈的沖突與矛盾,帶來了諸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公共空間緊缺、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城市的和諧發展。城市治理理念相對落后、治理結構不夠完善、治理主體參與不足、治理手段較為傳統[47],是以上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堅決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29]87,不斷推動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29]35,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市民帶去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二,要著重處理好老城和新城的關系。由于老城區土地空間有限、人口集聚嚴重、建筑設施老舊,許多城市選擇另建新城來拓展發展空間,如南京的河西新城、廣州的珠江新城、蘇州的工業園區和高新區等,這是城市規劃與建設中十分常見的營造方式。然而,由于許多城市未能處理好老城和新城的關系,二者往往面臨著距離較遠、交通不便、產業失衡、資源交互不足等問題,由此帶來了新城“高大上”、老城“臟亂差”的割裂景象,這直接影響了城市內部空間發展的協調性。因此,必須秉持保護與發展并行的理念,加強規劃引領和制度保障,妥善處理老城和新城的關系,可以學習蘇州的“一體兩翼”“雙面繡”經驗,整體保護老城、有序開發新城,并不斷加強二者之間的空間聯系和資源互動,形成“老城和新城協調共生”局面。

第三,要妥善處理城市發展中的文化沖突。劉易斯·芒福德認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48]?,F代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影響下,成為西方文化與中方文化、城市文化與鄉土文化、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激烈碰撞的場所,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文化沖突。從積極角度看,這種沖突會催生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與創新;但從消極角度看,持續、劇烈的文化沖突會阻礙城市精神的塑造,最終損害城市文化活力。因而,必須直面城市文化沖突,以政府的積極作為,推動文化制度建設、塑造正確文化觀念、提升市民文化素養、凝聚城市文化精神,從而消解城市文化沖突的消極影響,最大程度發揮其積極作用,以此推動城市多元文化的和諧發展。

六、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科學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市發展規律,為中國式現代化下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引,是優化城市結構、改善城市功能、增強城市發展動力和協調城鄉關系的根本行動指南。研究發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維度,分別在國家、區域和城市三重尺度上,指引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方向(見圖6)。國家尺度上,要重視城市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價值引導,關注城鄉差距縮小與城鄉融合發展,以及東中西部城市的均衡發展;區域尺度上,要聚焦城市間的聯合與一體化建設,重點在于壁壘的打破、產業鏈的聯結和共贏思維的塑造;城市尺度上,要努力實現城市內部發展的均衡性、宜居性、文化性、文明性、生態性與和諧性等目標,并妥善處理各類沖突與矛盾。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推動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

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在深入學習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重要論述的基礎上,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目標要求,遵循國家-區域-城市的尺度認知框架,系統解讀了中國特色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思路。從理論維度看,這既是對現有研究空白的有效填補,亦是對習近平關于城市工作重要論述的理論豐富。從實踐維度看,這既對城市功能轉型升級和發展動能提質增效具有指導意義,也對下一階段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某些參考價值。

當然,研究也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一方面,從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維度入手,對城市高質量發展道路進行的解讀,雖然是立體化、全方位的,并由此能對中國式現代化下的城市高質量發展形成全局性的認識和把握,但這也導致對一些細節性問題的分析不夠到位,例如區域一體化的具體實施路徑、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可行舉措等。因此,未來需要學界繼續拓展,對中國式現代化每一維度之下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思路,進行更為細致、深入的探討,進一步豐富既有研究。另一方面,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城市建設理論的不斷更新,中國式現代化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也會繼續豐富。因此,我們必須保持對理論和實踐的持續追蹤,深入學習和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國家政策的最新進展和城市發展的最新理論,與時俱進地解析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思路和方法,以此貼合現實的最新需要。

[參考文獻]

[1]張軍擴,侯永志,劉培林,等.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和戰略路徑[J].管理世界,2019,35(7):1-7.

[2]高洪瑋.中國式現代化與產業鏈韌性:歷史邏輯、理論基礎與對策建議[J].當代經濟管理,2023,45(4):11-19.

[3]胡鞍鋼.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征和意義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21-38.

[4]劉耀彬,聶長飛.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高質量發展的新定位、新內涵與新路徑[J].經濟學家,2023(7):15-24.

[5]葛海蛟.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J].當代世界,2023(7):12-17.

[6]朱永明,朱雅杰,沈志鋒.數字經濟推動全域高質量發展的機理研究——以中國式現代化為目標[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56(2):44-49.

[7]汪連杰.中國式現代化與社會保障高質量發展論綱[J].當代經濟管理,2023,45(9):62-70.

[8]戴紅磊.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挑戰、原則遵循與實現路徑[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4):399-404.

[9]石亞兵.中國式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理論邏輯與推進路徑[J].中州學刊,2023(6):97-105.

[10]高國力.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型城市高質量發展戰略方向[J].城市問題,2023(1):12-14.

[1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22(21):4-35.

[12]駱郁廷,劉舒皓.中國與西方現代化道路的比較[J].思想戰線,2023,49(4):19-29.

[13]BRENNER?N.?The?limits?to?scale??Methodological?reflections?on?scalar?structuration[J].?Progress?in?human?geography,?2001,?25(4):?591-614.

[14]王豐龍,劉云剛.尺度政治理論框架[J].地理科學進展,2017,36(12):1500-1509.

[15]胡曉亮,張小林,李紅波,等.基于尺度重組的發達國家小城鎮轉型發展研究綜述與反思[J].地理科學進展,2023,42(4):796-808.

[16]肖宏偉,趙民,張捷,等.新時代“新城”的多尺度空間關聯性分析及規劃議題——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22(6):18-27.

[17]鄒冠男,鄧小月,張博,等.尺度政治視角下的國家級新區尺度躍遷和政策流動——以湖南湘江新區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23,30(2):103-109.

[18]呂俊平,尹晶晶,王佃利.空間尺度下黃河國家戰略實施的區域協同模式——基于濟南市域協同案例的研究[J].城市規劃,2023,47(6):80-88.

[19]田穎,高淑敏.淺析數字孿生城市的尺度觀[J].國際城市規劃,2023,38(3):14-21.

[20]習近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J].?求是,2022(17):4-17.

[21]張夢瑤.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探析——基于新發展理念視角[J].當代經濟管理,2021,43(9):75-80.

[22]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國家統計局,2023.

[23]杜修立,張昱昭.中國城鎮化率提升的動力分解與新發展階段趨勢預測——基于國際比較的一種新方法[J].統計研究,2022,39(2):33-47.

[24]余杰,趙偉.縣城城鎮化:載體功能、梯度格局與建設路徑[J].城市問題,2022,328(11):14-23.

[25]方創琳,趙文杰.新型城鎮化及城鄉融合發展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J].經濟地理,2023,43(1):10-16.

[26]滕晗.?中國人口新格局:浙江常住人口增量最多,中西部多省人口回流[EB/OL].(2023-04-18)[2023-08-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500518811493892&wfr=spider&for=pc.

[27]耿慧,焦華富,葉雷.都市圈一體化共生網絡系統的理論框架與研究重點[J].地理研究,2023,42(2):475-494.

[28]任媛,趙曉萍,鐘少穎.大城市職住分離的理論闡釋與平衡路徑——基于文獻的評論[J].經濟體制改革,2018,208(1):53-58.

[29]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城市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

[30]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J].經濟,2020(12):16-20.

[31]錢振明.中國城鎮化問題的治理之道——基于空間正義的分析[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22,126(6):83-88.

[32]程必定.區域一體化推進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四維度分析[J].學術界,2023,300(5):5-16.

[33]郭藝,曾剛,魏文棟,等.區域一體化對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J].經濟地理,2023,43(3):131-139.

[34]孫崇明,葉繼紅.“等級制”下的城鎮化治理風險與改革路徑——基于“反梯度理論”的探討[J].學習與實踐,2018,415(9):60-67.

[35]薛加奇,錢智勇.《資本論》中共同富裕思想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22,44(8):1-5.

[36]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186-187.

[37]MCCLELLAND?D?C.?The?achievement?motive?in?economic?growth[M]//The?Gap?between?Rich?and?Poor,Routledge,?2019:?53-69.

[38]宮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城市精神的融通建構[J].科學社會主義,2014(5):85-88.

[39]王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歷史成就、矛盾挑戰與實現路徑[J].管理世界,2023,39(3):19-30.

[40]鐘裕民.城鄉生態融合發展:理論框架與實現路徑[J].中國行政管理,2020,423(9):23-28.

[41]劉希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整體性探析[J].學術論壇,2018,41(4):73-80.

[42]何舸.山水園林城市生態空間規劃研究——以南寧市為例[J].生態學報,2021,41(18):7406-7416.

[43]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2017-09-21(001).

[44]臧峰宇.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邏輯[J].中國社會科學,2022,319(7):39-55.

[45]湯長安,邱佳煒,張麗家,等.要素流動、產業協同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空間計量分析——以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為例[J].經濟地理,2021,41(7):146-154.

[46]楊卡.區域協作中制度性集體行動研究——以京津冀區域為例[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9(2):50-63.

[47]韓志明,劉子揚.邁向大城善治的新時代進路——超大城市治理轉型升級的謀劃及其實踐[J].城市問題,2023,333(4):4-11.

[48]MUMFORD?L.?The?culture?of?cities[M].?Open?Road?Media,?2016:287.

Highquality?Urban?Development?towards?Chinesestyle?Modernization:

Practical?Orientations?Based?on?Five?Dimensions?and?Triple?Scales

Yu?Jie1,2,Qian?Zhenming2

(1.?School?of?Polit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123,?China;

2.?Center?for?Chinese?Urbanization?Studies,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021,?China)

Abstract:???Cities?are?important?carriers?of?modernization,?and?highquality?urban?development?is?an?inevitable?requirement?for?Chinesestyle?modernization.?Since?the?18th?CPC?National?Congress,?General?Secretary?Xi?Jinping?has?issued?a?series?of?important?expositions?on?carrying?out?urban?work?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pointing?out?the?way?forward?for?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cities?of?Chinesestyle?modernization.?After?indepth?study?of?General?Secretary?Xi?Jinpings?important?discourses?on?urban?work,?we?found?that?the?modernization?of?huge?population?size,?common?prosperity?for?all?people,?coordination?between?material?civilization?and?spiritual?civilization,?harmonious?coexistence?between?human?beings?and?nature,?and?taking?the?road?of?peaceful?development?is?based?on?five?major?dimensions:?the?reality?of?Chinesestyle?modernization,?the?development?goal,?the?value?orientation,?the?development?concept,?and?the?way?of?development.?These?five?dimensions?and?the?triple?scales?of?the?national,?regional,?and?urban?levels?have?guided?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cities.?On?the?national?scale,?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toplevel?design?and?value?guidance?of?urban?development,?the?narrowing?of?the?urbanrural?gap?and?urbanrural?integration,?as?well?as?the?balanced?development?of?cities?in?the?east,?middle?and?west.?On?the?regional?scale,?the?focus?should?be?on?intercity?alliance?and?integration,?with?emphasis?on?the?breaking?down?of?barriers,?the?linking?of?industrial?chains,?and?the?shaping?of?a?winwin?mentality.?On?the?urban?scale,?the?efforts?should?be?made?to?realize?the?balanced,?livable,?cultural,?civilized,?ecological,?and?harmonious?development?of?the?cities,?and?to?properly?deal?with?all?kinds?of?conflicts?and?contradictions.?General?Secretary?Xi?Jinpings?important?discourses?on?urban?work?provide?a?guide?for?us?to?promote?Chinesestyle?urban?modernization?and?the?newstyle?urbanization?centered?on?human?beings,?and?also?contribute?Chinese?wisdom?and?Chinese?solutions?to?promote?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cities?around?the?world,?which?is?of?great?theoretical?significance?and?important?practical?value.

Key?words:Chinesestyle?modernization;?cities;?highquality?development;?practical?orientation

(責任編輯:張積慧)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城市高質量發展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理論
城市規劃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徐州廣播電視臺:講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