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食物觀下種糧小農戶邁向共同富裕的路徑探賾

2024-03-26 02:48阮海波
當代經濟管理 2024年3期
關鍵詞:優勢視角共同富裕

[摘?要]?以大食物觀推進糧食安全建設,是農業強國的重要構成部分。大食物觀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包括大農業觀、大資源觀與大產業觀,給種糧小農戶邁向共同富裕帶來了發展機遇。已有研究只窺視到種糧小農戶的生產局限與不足,應從優勢視角出發,發現種糧小農戶具有的組織優勢、資源優勢與網絡優勢。將種糧小農戶的優勢與大食物觀相結合,憑借組織穩定性、靈活性與適應性優勢發展大農業觀,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以資源的豐富性、多樣性優勢踐行大資源觀,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以網絡的豐富性、延展性、信任性優勢發展大產業觀,延伸農業生產價值鏈;以種糧小農戶為主體落實大食物觀,保障國家食物安全、滿足民眾膳食需求與推動種糧小農戶走向共同富裕相耦合,實現“三贏”的多重目標效應。

[關鍵詞]大食物觀;種糧小農戶;共同富裕;優勢視角

[中圖分類號]??F3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461(2024)03-0046-09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從家戶經濟問題上升至國家經濟與政治安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前者意味著首要目標是解決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后者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當前,我國小麥、稻谷、玉米的自給率均達到95%以上,已經基本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進入到“食物安全”階段,由“吃得飽”轉向“吃得安全”“食得營養健康”的大食物觀階段。我國糧食安全責任的承擔者主要是種糧小農戶,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超過98%的農業經營主體是小農戶,其耕種面積達到全國的70%,塑造了“大國小農”的基本農情。在大食物觀的背景下,種糧小農戶面臨發展與經營轉型,需要直面食物安全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推動種糧小農戶邁向共同富裕,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直接影響我國由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的戰略目標。

一、已有研究與分析視角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糧食關乎國家命運,被看作為“政之本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確定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大食物觀開始進入學界。但是,2015年至2021年,學界對大食物觀的研究尚未成為熱點,直到2022年,大食物觀的研究開始成為熱點。本文將從兩個方面進行文獻梳理。

(一)文獻梳理

一是關于大食物觀的研究。從提出的背景來看,一方面,大食物觀的提出在于糧食安全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如糧食生產的資源約束壓力、農民種糧的比較收益、居民膳食結構的升級、不穩定的國際環境等[1];另一方面,其反映了國家食物保障與供給能力的提升,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2]。從內涵上來看,大食物觀拓展了傳統的糧食安全邊界,將糧食安全擴展為食物安全,構建了糧食安全的新格局[3],從單一的“保數量”向多元的“保數量”“保多樣”“保蛋白”的拓展,強調食物的多樣性與均衡搭配[4],強調要進行農業供給側改革[5]。從具體路徑來看,落實大食物觀,要用好“兩點論”和“重點論”,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構建新發展格局為重心,將國內國外資源相結合,構建農業新發展格局[6],需要轉變發展觀念,推進綠色農業發展,加強科技創新,推動中國食物系統轉型[7],以大豆種植為例,需要采取創新性與突破性技術提升單產水平,解決生產結構滯后于消費結構的矛盾[8]。從提出的價值來看,“樹立大食物觀”有利于保障全民營養健康,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9],體現由“生產導向”到“需求導向”再到“營養導向”的目標轉向[10],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以及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舉措[11]。

二是關于種糧小農戶與共同富裕研究。種糧小農戶的載體是家戶,以家戶為單位開展農業生產。馬克思將中國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稱之為亞細亞生產方式,小農戶“靠天吃飯”,經營規模不會大于勞動力的限度,具有天然的脆弱性[12]?!叭司划€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的小農經營格局致使小農戶的生產活動不具有規模效應[13]。小農戶農業生產的分散性、孤立性、落后性導致其難以抵御頻繁的自然災害,正如斯科特所言,農民身處于齊脖深的河水中,隨時面臨滅頂之災[14],也無法抵御市場與商品經濟的侵襲。小農戶扛起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但與其脆弱的經濟地位并不匹配[15],小農戶無法從食物生產中獲得足夠發展權利。在人力資源稟賦、社會資本稟賦、資源稟賦等制約下[16],傳統小農戶的生產方式、生產效益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小農戶也無法自覺地走向共同富裕[17]。因此,一種途徑是馬克思提出的對傳統小農戶進行改造,通過“集體所有制”來解決,要“讓農民自己通過經濟的道路來實現”[18],在集體化中實現共同富裕,各取所需;另一種途徑是推動小農戶的現代轉型,實現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通過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走向規模經營,降低生產成本[19],將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與財政轉移性收入相結合[20],保障種糧農民收益,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21]。

既有研究探究了大食物觀發展趨勢、發展路徑問題,并將現代農業作為種糧小農戶走向共同富裕的可選擇途徑。但是,已有研究存在三個明顯的不足:一是對大食物觀的研究中忽視了種糧小農戶的角色與地位,將研究對象瞄準家庭農場、專業合作化等大規模經營主體;二是認為種糧小農戶面臨各種局限,存在各種問題,受到各種約束,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中劣勢明顯,只見其不足,不識其優勢,而恰是種糧小農戶扛起了國家糧食安全與食物安全的重任;三是沒有將大食物觀、種糧小農戶與共同富裕相耦合,三者是孤立的存在?;诖?,本研究嘗試從優勢視角出發,探索大食物觀背景下種糧小農戶如何利用其優勢邁向共同富裕。

(二)分析視角:優勢視角

早期社會工作者關注社會存在的問題,社會工作者的價值在于解決社會存在的病態。安·韋克(Ann?Weick)一反常態,他則認為應該將社會工作的價值賦予被幫助者本身,是被幫助者實現價值,而非社會工作者?;诖?,他提出了優勢視角(strength?perspective),該視角認為,所有人都擁有各種各樣的天賦、能力、技能、資源和抱負,人們在智力、身體、情感、社會和精神等方面都有未開發的、未確定的有待表達的能力,這種能力應該得到尊重。優勢視角關注個體優點,而非缺點,強調積極的品質,而非消極的病理[22]。在此基礎上,霍恩(Michael?Horne)指出,個體面臨的困境、危機只是暫時性弱化理性能力,并不會導致失去趨利避害的理性能力和意愿[23]。丹尼斯·塞爾比發展了優勢視角,塞爾比認為,傳統“病理視角”總是將窮人與農民視為偏差群體、障礙本身或是缺陷載體,專注其弱點、問題與不足,而優勢視角則尋求發現農民的資源、智慧、網絡、才能、技能等優勢,鼓勵農民去克服困難,實現愿望[24]。

經過多年的發展,優勢視角形成了基本的理論觀點:第一,從問題思維轉向優勢思維,認為個體在資源、能力、智慧、技能等方面具有潛在的優勢;第二,從消極觀點轉向積極觀點,創傷、問題、挑戰與逆境都是暫時的,美好與希望是永恒的,引導人們走向美好生活;第三,從外在幫扶轉向內在抗逆,注重個體抗逆力、韌性能力的建設,發揮個體的主動性、能動性、自主性,以內外資源的整合克服困難,尋求自身發展[25]。實際上,優勢視角理論是以理想為指引、優勢為策略和方法。借用優勢視角理論分析種糧小農戶在大食物觀背景下走向共同富裕的路徑具有一定的契合性。首先,大食物觀的提出意味著農業經營結構的轉型,這為種糧小農戶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其次,與傳統認為種糧小農戶經營規模小、效率低、收益低等問題流不同,在大食物觀下種糧小農戶的組織稟賦、資源稟賦等將會被挖掘;最后,種糧小農戶將大食物觀與自身優勢相耦合,成為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充分發揮種糧小農戶走向共同富裕的內在力量?;诖?,構建了如下分析框架圖,見圖1。

圖1?分析框架

二、大食物觀的理論內涵與發展機遇

1996年,世界糧食首腦會議將糧食安全定義為所有人能夠獲得足夠、安全和富有營養的糧食。200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對該定義進行了更改,將豐富的飲食需要和需求偏好納入糧食安全內涵[26]??梢?,國際上對糧食安全的定義已經發展到結構、營養安全上。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以農立國,國家與小農戶之間通過糧食稅相連接。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確定了“以糧為綱”的農業政策,將糧食生產作為農村第一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觀,由過去的保全部、保所有改為?;?、保重點。繼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后,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了樹立大食物觀的重要性,并進行了具體部署。大食物觀的提出意味著糧食安全觀的再次轉型,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也賦予種糧小農戶發展機遇。

(一)大食物觀要求樹立大農業觀

在“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觀下,我國糧食總產量2023年達到?69?541萬噸,實現二十連豐收。2023年,小麥、稻谷、玉米產量分別為13?659萬噸、28?884萬噸、20?660萬噸,成功解決“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問題。但是,我國的糧食安全面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集中表現在居民膳食結構不均衡,營養過剩和微量元素不足同時存在。民眾攝入食用油和鹽偏高,而深色蔬菜、水果、奶類、魚蝦類、大豆類等蛋白質攝入不足,前者造成成年人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或兒童的肥胖問題,后者帶來各種慢性病,影響民眾身體健康。

同時,民眾的膳食結構需求與糧食生產供給結構之間也存在矛盾。民眾的飲食需求已經由“吃得飽”轉向“吃得好”與“吃得健康”。2013年人均糧食消費量為148.7千克,2018年下降至127.2千克,而同期其他食物消費呈上升趨勢。2013年至2021年,人均蔬菜及食用菌消費量從97.5千克上升至109.8千克,人均肉類消費量從25.6千克上升至32.9千克,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從10.4千克上升至14.2千克,人均奶類消費量11.7千克上升至14.4千克,人均干鮮瓜果類消費量從40.7千克上升至61.0千克??梢?,居民的食物消費結構在不斷升級,對肉、奶、水產品等農副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但是,保重點的糧食安全政策導致農業生產結構無法滿足居民的消費結構需求。由此,我國不得不進口大豆等農產品,2020年大豆進口超過10?031萬噸,2021年食用植物油進口達到1?038萬噸。農副產品長期依賴進口將不利于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也不利于改善民眾的消費結構。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講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樣化了,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保?7]解決民眾的消費轉型升級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進行解決。將糧食安全擴展至食物安全,糾正了以往將“糧食”與“食物”畫等號的錯誤認識。大食物觀的首要內涵就是發展大農業觀,不僅僅是生產谷物與口糧,還需要生產各種農副產品,將蔬菜、薯類、水果、肉、禽、蛋、奶等農產品納入農業生產結構中,成為糧食安全的重要構成部分。大農業觀是吸取傳統“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膳食結構經驗,改變“以產定需”的模式,轉變為“以需定產”,通過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滿足人們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大農業觀是以谷物生產為主線,注重各農產品的內在均衡結構,促進居民膳食模式向健康轉型。

(二)大食物觀要求樹立大資源觀

原有糧食安全觀以保主糧為主,稻谷、玉米、小麥均是產自于耕地。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我國確定了“藏糧于地”的耕地資源保護戰略,重點在于守牢18億畝耕地紅線。在此基礎上,我國用占世界9%的耕地資源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大食物觀提出后,將打破食物主要來源于耕地的傳統農業思維模式,樹立食物來源的大資源觀。

一方面,大資源觀將食物來源由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耕地資源主要是生產主糧,而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微量元素與優質蛋白主要通過開發森林、草原、海洋、湖河、沙漠等資源獲得。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數據,我國園地面積有2?017.16萬公頃、林地面積有28?412.59萬公頃、草地面積有26?453.01萬公頃、濕地面積有2?346.93萬公頃、河流水面面積有880.78萬公頃、湖泊水面面積有846.48萬公頃、水庫水面面積有336.84萬公頃、坑塘水面面積有641.86萬公頃,這些資源長期處于保護狀態,資源開發與利用不足,開發后將成為食用植物油、水果、菌類、干果類、微生物、動物等微量元素與優質蛋白食物的重要來源渠道。全方位、多途徑開發國土資源有助于緩解耕地資源、水資源供給不足的局面,有利于豐富農業食物系統,增加食物選擇種類,優化食物供給結構,滿足民眾的食物消費需求。

另一方面,大資源觀將食物生產與資源保護相結合。傳統種糧小農戶以糧食生產產量為目標,核心是經濟收入最大化,粗放式的經營方式造成耕地資源質量降低,農業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因此,大資源觀不僅強調對國土多樣資源的開發,還強調資源保護,將生產、開發與保護相結合,走生態農業與綠色農業之路。發展綠色農業意味著農業生產前的合理規劃,優化空間布局,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降低資源環境利用強度;農業生產中實施種養循環技術、農業生物學技術、輪耕技術,實現生態循環,構建生物多樣性系統,維持生態系統平衡,塑造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格局;農業生產產品的綠色無污染,申請認定純天然、無污染、安全營養的綠色食品標識,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大資源觀將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營養豐富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實現食品供給的多樣化[28]。

(三)大食物觀要求樹立大產業觀

傳統農業經營方式采取一家一戶單獨經營,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市場化、資本化侵入鄉村后,理性小農與社會化小農的交融,造成小農的理性擴張。囿于糧食生產的單一化產品,種糧收入局限于糧食生產端,缺少產業鏈與加工環節,而農業生產資料成本的漸進性攀升,擠壓了種糧小農戶的利潤空間,種糧不掙錢成為共識,小農戶的種糧積極性降低。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民愿不愿意種糧、愿意種多少糧,關鍵看種糧能給農民帶來多少收益?!保?9]同時,目前種糧小農戶只注重生產不注重生產的后續環節,由此導致食物損失相當嚴重。從農業生產至消費的整個過程來看,農業生產、產后處理、貯藏、加工、流通環節損耗率分別為4.3%、4.9%、2.6%、0.5%、2.3%,生產及產后處理約占總損耗量的63%[30]。根據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發布的《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建設研究報告(2021)》數據,我國蔬菜、水果的產后損耗率達到30%、40%,肉類達12%,遠高于西方發達國家5%的產后損耗率。

供給鏈、冷藏鏈、產業鏈的不完善直接造成食物損耗與營養流失,降低農民經濟收入,制約民眾食物消費。對此,大食物觀強調要樹立大產業觀,從農業生產延伸至整個食物供應鏈,包括農業生產、產品流通、冷鏈儲藏、食物加工、產品貿易等。首先,完善產品產業鏈,繼續將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相結合,以精深加工、循環加工帶動全產業鏈深度融合,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深化產業鏈,延長價值鏈,重塑農業競爭力,提高農業產業鏈韌性。其次,打通產品運輸鏈,構建涵蓋運輸、貯藏、加工、貿易、零售和消費等環節的食物運輸體系,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監測生產端、銷售端與消費端的變動,讓農產品更有效地對接市場需求,加入國內國際大市場的循環之中。最后,融入科學技術鏈,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后采用科學技術作為支撐,如以科學技術飼養禽畜、水產品、野生菌類食物,以科學冷鏈技術保鮮食物,減少損耗,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大產業觀旨在改變傳統小農只生產不加工,處于利潤獲取最低端的尷尬局面,讓農民也能享受大食物觀發展的成果。

大食物觀的實踐邏輯是樹立大農業觀、大資源觀和大產業觀[31]。大食物觀意味著農業生產系統的調整、國土資源的合理開發、生產產業鏈的延伸,為種糧小農戶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改變經營方式,實現農業轉型等提供了發展機遇。對于種糧小農戶而言,融入大食物觀的農業發展潮流,有助于其提高經濟收入,邁向共同富裕。關鍵的問題是,種糧小農戶能否結合自身優勢把握歷史發展機遇,充分利用政策紅利,調整發展策略,抓住食物發展未來,實現自我發展與國家戰略的融合,走上農業發展的新路。

三、種糧小農戶發展大食物觀的優勢分析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明沒有被中斷的國家,究其緣由在于農耕文明的獨特性,形成了以一家一戶為經營方式的生產單位、生活單位?!捌瘘c決定路徑”“原型規制轉型”,種糧小農戶是中國農業歷史的核心,其能夠延續至今,并在當今農業生產中占據主體地位,是國家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組織基礎,在于種糧小農戶獨特的優勢。

(一)種糧小農戶的組織優勢:組織稟賦

種糧小農戶的組織載體是家戶,“家”是社會單元,“戶”是政治單元,以家戶為單位組織農業生產。種糧小農戶憑借家戶為組織單元開展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家戶組織的穩定性。在橫向結構上,家戶成員由血緣關系、婚姻關系構成,是家庭共同體與生命共同體,成員關系穩定,家庭結構穩定。在縱向上,家戶是國家的基層治理單元,戶的變動需要國家的合法性認同??v橫兩個方向的制約形成內外兩股力量以組織的穩定性應對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二是家戶組織的靈活性。家戶組織成員一般為五口人,單元小,具有“船小好掉頭”的生產靈活性,表現為農業生產的因地而變、因時而變、因事而變,以應對外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變化。家戶會根據農業生產經驗、區域土地資源分布、氣候條件等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分散農業生產風險。同時,家戶組織會根據社會生產情況采取分工合作,從傳統的男耕女織、農商結合到現代的亦農亦工,農忙務農,農閑務工,實現家庭勞動分工收益最大化。三是家戶組織的適應性。家戶以土為生,面對苛刻的自然條件表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與生存能力。家戶會采取不同的生產作物、生產方式以適應氣候條件、地形地勢條件的復雜性,以組織調整、勞動分工、時間協調等方式以適應農作物生長周期,增強生存能力。家戶所具有的組織穩定性、組織靈活性、組織適應性賦予種糧小農戶“脆而不折、弱而不怠”的特性,表現出強大的組織韌性優勢[32]。

(二)種糧小農戶的資源優勢:資源稟賦

我國素有“靠山吃山、靠海吃?!钡霓r業觀,強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種糧小農戶身處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剛性自然資源之中,《淮南子》中記載:“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薄俄n非子》中講道:“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备咴?、山地、丘陵、平原、河谷交錯分布,加上熱帶、亞熱帶、溫帶、濕潤區、干旱區和半干旱區的氣候條件,為經營多元的食物體系提供了天然的資源基礎。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大食物觀將食物來源定位于整個國土資源相吻合。同時,鄉村資源分布的差異性、地域性、多樣性為種糧小農戶經營特色農產品提供了區位資源優勢,而特色資源正是微生物、植物、菌類食物的來源之處,如西南山區的丘陵、山地適合種植特色植物。自然資源同生物資源、生態資源、人文資源交互交融,帶來資源疊加優勢。此外,種糧小農戶擁有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的基因與底色。先民的農業生產觀念講究“天人合一”,在農業生產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強調“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種谷必雜五種”,反對竭澤而漁,構建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的關系,這為開發豐富的自然資源提供了基本的生態觀點。

(三)種糧小農戶的網絡優勢:資本稟賦

鄉村社會是熟人社會,種糧小農戶被置于社會關系網絡之中。費孝通認為,在血緣、地緣的關系作用下,鄉村社會呈“差序格局”狀態,社會關系以個人為中心,像波紋一樣,一圈一圈推出[33]。在關系本位的鄉村社會,社會關系或網絡代替正式制度在于約束個人行為、產生集體行動、達成合作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種糧小農戶的社會關系構成的社會網絡實際上是其社會資本。種糧小農戶的社會資本具有三個特征:一是社會資本的豐富性,同城市人口原子化狀態不同,種糧小農戶位于血緣關系、親緣關系、鄰里關系、朋友關系、師徒關系等網絡結構之中,在鄉村內具有豐富的社會關系網絡,意味著村民可以獲取更為豐富的社會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二是社會資本的信任性,熟人社會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共同規范與風俗文化,長周期的社會交往使得村民之間的信任度較高,可以帶來相關的農業種植、經營、交易等合作;三是社會資本的延展性,個人的社會關系具有伸縮性,可近可遠,構成鄉村權力文化網絡,由鄉村內外的網絡節點可以延伸至其他鄉村與城市,由此產生“老鄉帶老鄉”的傳遞效應,為種糧小農戶延伸產業鏈、融入城市大市場提供了機會與可能。種糧小農戶所具有的社會資本成為潛在的資源集合體,通過社會網絡將自身資源與外界資源相結合,有利于種糧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體系、融入現代農業市場,實現向縱深發展。

四、比較優勢、大食物觀與種糧小農戶共同富裕的實現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叭w”二字意味著種糧小農戶也是其構成部分,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少了種糧小農戶。經濟收入是種糧小農戶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本文所講的共同富裕主要是指物質財富富足方面)。但是,“種糧不掙錢”導致種糧小農戶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內部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202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5倍,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甘肅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9倍,農村高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低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17倍。種糧小農戶走向兩極分化與共同富裕的要求不相符合。大食物觀為種糧小農戶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其可嘗試憑借自身優勢資源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以組織優勢發展大農業觀,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

大農業觀瞄準居民從“吃飽”到“吃好”的轉變,拓寬了食物的邊界,“糧油肉蛋奶”要協調發展。但是,無論是大食物觀,還是大農業觀均是強調在保障主糧安全的情況下,容許種糧小農戶開展多種食物經營,這為種糧小農戶經營多元食物提供了機遇。同時,種糧小農戶種糧也面臨農資成本高、收益低的問題,相對于水稻、玉米、小麥主糧的價格而言,畜牧業、林業、漁業等副業產品的價格普遍較高。根據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信息網數據顯示,2023年6月全國蘋果平均價為8.46元/公斤、梨為7.88元/公斤、葡萄為14.47元/公斤、石榴為11.53元/公斤、豬肉為19.13元/公斤、黃牛為30.32元/公斤、雞肉為21.54元/公斤、活兔為25.75元/公斤、鰱魚為15.87元/公斤、活草魚16.06元/公斤,而大米的價格為5.53元/公斤、玉米為3.62元/公斤、面粉為4.49元/公斤。農業副產品的高價格為種糧小農戶增加收入提供了機會。

種糧小農戶可根據其組織優勢調整家戶農業經營結構,獲取經濟收入最大化。第一,以組織穩定性保障主糧作物不減產。糧食安全是國家戰略需要,糧食多了是經濟問題,糧食少了是政治問題。種糧小農戶繼續生產主糧有利于增加其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是發展多元食物的前提條件與基礎。第二,以組織靈活性開展多種食物經營。家戶可以調整勞動力分配、勞動時間分配、土地資源分配等,根據生產經驗、氣候條件、地形地勢等選擇種植蔬菜、水果,養殖牛、羊、兔、雞、鴨、魚等,采用林下種、套種等方式經營,將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相結合,經營多元食物的同時也是增加多元收入的來源。第三,以組織適應性嘗試經營中高端食物。一方面,家戶要積極適應大食物觀、大農業觀的發展戰略轉移;另一方面,家戶可以結合自然優勢、技術優勢發展區域特色中高端食物,如菌類、竹筍類、干果類食物,進一步增加收入。種糧小農戶經營多元食物將帶來農業供給側的改變,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而家戶經濟收入的多元化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可以構建家戶經濟收入的韌性,為共同富裕的實現提供物質基礎。

(二)以資源優勢踐行大資源觀,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

針對食物的來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34]。立足于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踐行大資源觀,推動農業大國與農業強國建設。種糧小農戶可以充分利用鄉村的資源稟賦優勢,拓展食物來源渠道,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推動異質性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農業生產布局與食物供給體系,為增加家庭收入奠定基礎。

首先,拓展自然資源,經營多元食物。種糧小農戶可以因地制宜開發地方自然資源,“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將食物來源轉向森林、江湖、沙漠等,推廣海洋牧場、經濟林果、食用菌等種養模式。以資源拓展與開發為基礎構建多元食物體系,優化農業供給結構,降低生產成本,而多元食物供給體系可以擴展種糧小農戶收入來源渠道。其次,挖掘特色資源,打造特色產品。種糧小農戶可依托農村特色資源,開發區域特色食品,做好“土特產”文章。如西部地區可利用山地、林地、丘陵等資源種植竹筍、菌類特色食物,草地、灘涂地區可以種植特色蔬菜,通過特色品牌效應提高農產品價值含量,助力種糧小農戶增收。種糧小農戶還可以將地方文化資源、人文資源、生態資源、經濟資源同農產品結合,賦予農產品特殊價值與意蘊,起到資源疊加作用,打開增收新空間。最后,保護國土資源,發展生態農業。吸納、繼承與發展傳統農業的資源保護經驗與思想,注重自然資源生態系統、多樣生物系統的保護,推廣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統合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探索農民增收的可持續性發展模式。

(三)以網絡優勢發展大產業觀,延伸農業生產價值鏈

“只種不賣”“重產量不重銷售”“重產量不重質量”的傳統小農經營理念將小農戶置于價值鏈的低端,往往是付出最多,得利最少。種糧小農戶僅僅靠種地無法實現共同富裕,反而會走向兩極分化,因此,鄉村振興將產業興旺作為基礎,產業發展也成為農業強國的前提。大產業觀在于打通生產、流通、銷售之間的壁壘,將小農戶與食品工廠、市場銷售相銜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立農業產業鏈、提升食物價值鏈、打通流通物流鏈、完善產品供應鏈,打造社會化生產、商品化供應、產業化發展的模式。種糧小農戶可憑借社會網絡結構的優勢建立鄉村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以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食物品質,打造品牌形象,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把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首先,利用社會網絡的延展性獲取市場信息。種糧小農戶利用社會網絡的延展性,將城市民眾食物需求的市場信息傳輸下鄉,減少市場信息不對稱與滯后性。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農業生產結構,才能更好滿足民眾的食物消費需求,也是讓小農戶融入大市場的結構之中,實現“農業生產—市場銷售”的對接,讓小農戶得利。其次,利用社會網絡的豐富性打造農業產業鏈。種糧小農戶可以將鄉村內部豐富的網絡結構發展為農業產業結構,將食物生產、收獲、加工、分配、儲運、銷售等環節分配給網絡中不同的節點,優勢互補、分工合作,將網絡資源轉為集體行動,降低農業產業分工成本,以精加工提高農產品價值鏈。最后,利用社會網絡的高信任度構建農業韌性產業鏈。種糧小農戶通過地方性非正式制度、信任、規則等實現農業生產、流通、加工的自我組織,將生產要素縱向整合利用,實現產品的在地化重構與優化升級,打通“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壁壘,建構韌性的產業鏈。以“報團取暖”的形式提升農業生產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產生“集群效應”與“分工效應”,為小農戶增收提供保障。

五、結論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大食物觀是全面應對食物安全風險,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本文從優勢視角出發,探討大食物觀背景下種糧小農戶如何利用其優勢邁向共同富裕。大食物觀提出的大農業觀、大資源觀與大產業觀為種糧小農戶轉型經營提供了發展機遇,可憑借其組織優勢、資源優勢與網絡優勢,同大食物觀相耦合。種糧小農戶依據其自身優勢踐行大食物觀,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延伸農業生產價值鏈,本質上是拓展種糧小農戶的收入來源渠道,建立家庭經濟收入的韌性結構,推動種糧小農戶共同富裕的實現。由此,以種糧小農戶為主體落實大食物觀,可以發揮種糧小農戶的自主性與能動性,提高種糧積極性,將實現多重目標效應,即保障國家食物安全、滿足民眾膳食需求、推動種糧小農戶走向共同富裕,實現“國家-社會民眾-種糧小農戶”的“三贏”。伴隨種糧小農戶經營結構的調整與國土資源的開發,優化食物生產結構,為民眾提供營養健康的食物,逐步改善食物消費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這與國家的糧食安全目標相契合,而生產結構的調整意味著收入來源的多元化,加之生產鏈的建構,將逐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為種糧小農戶的共同富裕提供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翟濤,王大慶,習凱杰.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全面保障更高水平糧食安全[J].宏觀經濟管理,2022(12):60-67.

[2]朱晶.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2(6):11-14.

[3]蔡海龍.我國糧食安全的新趨勢、新內涵及新格局[J].人民論壇,2022(19):60-63.

[4]杜志雄,肖衛東.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意義、內涵及重點任務[J].中州學刊,2022(12):32-39.

[5]程廣燕,王小虎,郭燕枝,等.大食物理念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需求與途徑對策[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7,19(9):1-7.

[6]丁聲俊.大食物觀提出的客觀依據、深遠意義及落實舉措[J].中州學刊,2023(5):58-66.

[7]陳萌山,秦朗,程廣燕.踐行大食物觀:中國食物系統轉型的挑戰、目標與路徑[J].農業經濟問題,2023(5):4-10.

[8]朱文博,韓昕儒,問錦尚.中國大豆生產自給的潛力、路徑與挑戰[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122-135.

[9]樊勝根,張玉梅.踐行大食物觀促進全民營養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J].農業經濟問題,2023(5):11-21.

[10]張婷.新發展階段的大食物觀:科學內涵、理論進路與現實向度[J].理論月刊,2023(3):14-23.

[11]王波,劉同山.大食物觀下建設農業強國保障糧食安全的挑戰及其應對[J].農村經濟,2023(4):1-9.

[1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8.

[13]阮海波,孟新婷,竇清華.家戶制、單元疊加與小農戶種糧的積極性[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23,22(3):388-396.

[14]詹姆斯·C.?斯科特.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M].程立顯,劉建,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1.

[15]葉敬忠,張明皓.小農戶為主體的現代農業發展:理論轉向、實踐探索與路徑構建[J].農業經濟問題,2020(1):48-58.

[16]武舜臣,胡凌嘯,趙策.分化小農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路徑選擇[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3(1):101-109.

[17]YAN?J,?YANG?Z,?LI?Z,?et?al.?Drivers?of?cropland?abandonment?in?mountainous?areas:?a?household?decision?model?on?farming?scale?in?Southwest?China[J].?Land?use?policy,?2016,?57:?459-469.

[1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1.

[19]孔祥智,穆娜娜.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J].農村經濟,2018,424(2):1-7.

[20]蘆千文,孔祥榮.邁向共同富裕的小農戶:動態特征、阻礙瓶頸與推進機制[J].當代經濟管理,2022,44(9):1-8.

[21]高鳴,姚志.保障種糧農民收益:理論邏輯、關鍵問題與機制設計[J].管理世界,2022,38(11):86-102.

[22]WEICK?A,?RAPP?C,?SULLIVAN?W?P,?et?al.?A?strengths?perspective?for?social?work?practice[J].?Social?work,?1989,?34(4):?350-354.

[23]HORNE?M.?Values?in?social?work?(second?edition)?[M].?New?York:?Routledge,?2018:?12-20.

[24]丹尼斯·塞爾比.優勢視角:社會工作實踐新模式[M].杜立婕,袁園,譯.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5-11.

[25]CHAPIN?R?K.?Social?policy?development:?the?strengths?perspective[J].?Social?work,?1995,?40(4):?506-514.

[26]呂開宇,任愛勝,楊小瓊.食物消費升級視角下的糧食安全內涵[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7,23(3):338-346.

[27]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98.

[28]阮海波,孟新婷.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時代進路[J].農業經濟,2023(11):11-14.

[2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664.

[30]WANG?R,?LIU?G,?ZHOU?L,?et?al.?Quantifying?food?loss?along?the?animal?products?supply?chain?in?China?with?largescale?fieldsurvey?based?primary?data[J].?Resources,?conservation?and?recycling,?2023,?188:?1-6.

[31]程國強.大食物觀:結構變化、政策涵義與實踐邏輯[J].農業經濟問題,2023(5):49-60.

[32]陳軍亞.韌性小農:歷史延續與現代轉換——中國小農戶的生命力及自主責任機制[J].中國社會科學,2019(12):?82-99.

[33]費孝通.鄉土中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0.

[34]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147.

An?Exploration?of?the?Path?of?Small?Grain?Farmers?towards?Common

Prosperity?under?the?Perspective?of?Big?Food?Concept

—Analysis?Based?on?Strength?Perspective

Ruan?Haibo

(Institute?of?China?Rural?Studies,?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To?promote?food?security?with?the?big?food?concept?is?an?important?component?of?agricultural?power.?The?big?food?concept?has?rich?theoretical?contents,?including?the?big?agriculture?concept,?the?big?resources?concept?and?the?big?industry?concept,?which?brings?development?opportunities?for?small?grain?farmers?to?move?towards?common?prosperity.?Existing?studies?have?only?peeped?into?the?production?limitations?and?deficiencies?of?small?grain?farmers.?This?article?found?that?small?grain?farmers?have?organizational?advantages,?resource?advantages?and?network?advantages?from?the?strength?perspective.?Therefore,?we?should?combine?the?advantages?of?small?grain?farmers?with?the?big?food?concept,?develop?the?big?agriculture?concept?by?virtue?of?organizational?stability,?flexibility?and?adaptability?advantages,?and?promote?the?reform?of?agricultural?supply?side.?It?is?necessary?to?practice?the?concept?of?large?resources?with?the?advantages?of?abundance?and?diversity?of?resources,?and?build?a?diversified?food?supply?system,?as?well?as?develop?the?concept?of?big?industry?with?the?advantages?of?richness,?extensibility?and?trust?of?network,?and?extend?the?value?chain?of?agricultural?production.?The?implementation?of?the?big?food?concept?with?small?grain?farmers?as?the?main?body?will?ensure?national?food?security,?meet?the?dietary?needs?of?the?people,?promote?small?grain?farmers?to?common?prosperity,?and?achieve?multiple?goal?effects?of?“triple?win”.

Key?words:big?food?concept;?small?grain?farmers;?common?prosperity;?strength?perspective

(責任編輯:張麗陽)

猜你喜歡
優勢視角共同富裕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2年8期)2022-11-21
共同富裕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優勢視角下青少年社會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優勢視角在學校社會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殘疾人社會工作中優勢視角的應用
優勢視角與孤殘兒童社會融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