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訪東極烏蘇鎮

2024-03-26 05:40葉時
環球人文地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大馬哈魚魚皮赫哲族

葉時

烏蘇鎮位于中國最東端,東方第一縷陽光從這里升起。因為與眾不同的光照時間,這里仿佛時間的彼岸,在充斥著效率與忙碌的時代,有一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然。

從地球經度上看,黑龍江撫遠市烏蘇鎮位于中國疆域的最東端,這里是每天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被稱為“東方第一鎮”。獨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漁類資源,給予了這座小鎮別樣的魅力。

在最東邊的小鎮迎接東方第一縷陽光

烏蘇鎮位于我國東北邊陲,地處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東臨俄羅斯,西接濃江鄉,北臨黑瞎子島鎮,南與海青鎮接壤。

初來乍到的人時常感到不習慣,因為這里日出很早,尤其每年夏至,凌晨2點黎明就會降臨,鎮上的居民迎著晨光起床忙碌。待到午后3點,寧靜的小鎮就迎來黑夜,于是居民們各自回家,早早伴著月光入睡。夏日,烏蘇鎮的白晝長達18個小時以上,到了冬季,白晝卻只有6個小時左右。不同尋常的光照時間影響著當地人的生活,因此他們通常只根據自然光線來安排工作和休息。

如今的烏蘇鎮算不上繁華,但在清朝時,這里卻是烏蘇里江沿岸三大重鎮之一。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為與俄羅斯貿易往來的重要據點,常常吸引著京城官員來此選購珍品。民國時,烏蘇鎮商賈云集,熱鬧非凡,不僅開設了郵局,還因與俄羅斯接壤,吸引了許多俄羅斯人前來定居,成為擁有1500多名常住人口的大鎮。

受到貿易往來的影響,烏蘇鎮在房屋修建過程中也融入了俄式風格。例如,采用拱形的窗戶和掛毯式的裝飾,將紅磚與木材進行結合,使得烏蘇鎮的街景多了一分獨特的氣質,吸引著各地游客的目光。

作為貿易的關口,烏蘇鎮也曾成為戰爭前線,平靜美好的生活因此被打破。1929年9月,蘇軍向烏蘇鎮發動全面進攻,中國東北軍第九旅42團2營7、8兩個連的官兵英勇反抗,面對強大的軍事力量,他們毫不退縮,堅持戰斗,終因寡不敵眾,集體陣亡……

炮火摧毀了繁華,商業街不復存在,商人和居民們要么遠走他鄉,要么長眠此地,烏蘇鎮漸漸被遺忘。戰爭結束后的一段時間,據說只有一位男性幸存者回到了這里。后來,該男子結婚生子,組成了鎮上唯一的家庭,烏蘇鎮也因此成為人口最少的小鎮。

1962年,烏蘇鎮哨所成立,無數戍邊戰士在此鎮守邊疆。1986年,烏蘇鎮修建了一座名為“英雄的東方第一哨”的紀念碑,碑后刻有題詞“振國衛東疆,神州日月長。烏蘇壯甲士,固壘若金湯?!?/p>

邊防戰士在這里日夜堅守,懷著“代表祖國迎太陽”的信念,把五星紅旗升在祖國最東方的哨所。

三江交匯的寶庫最大的大馬哈魚漁場

隨著新中國成立,烏蘇鎮漸漸恢復了生機與活力。經過多年發展,烏蘇鎮成為一座旅游小鎮。周邊的東極寶塔、烏蘇大橋、東極廣場等地標,風景優美的黑瞎子島,本地舉辦的東極文化節等各類活動,吸引著天下游客。

值得一提的是烏蘇鎮豐富的漁類資源。這里擁有中國最大的大馬哈魚漁場,黑龍江省90%以上的大馬哈魚都產自這里。當年,在烏蘇鎮百廢待興之際,當地部門決定利用現有漁業資源,建起廠房,成立加工中心,大力發展漁業,這成為烏蘇鎮迎來又一次繁榮的轉折點。

每到秋天白露前后,大批漁民便會聚集在此捕魚。這時,壯觀的魚潮打破了鎮上清冷的景象。江邊鱗光閃爍,水波漣漪,金色的漁灘旁機聲隆隆,小鎮上的街道擠滿前來交易的人群。商販們忙碌地來回穿梭,歡聲笑語充斥著整個小鎮,一派溫馨豐收的景象。

烏蘇鎮作為淡水魚都,淡水魚類資源非常豐富,尤其盛產大馬哈魚、鱘鰉魚。這兩種魚類的肉質十分鮮美,但在烏蘇鎮最出名的卻不是魚肉本身,而是魚卵。

大馬哈魚的魚卵有黃豆粒般大小,紅瑪瑙般鮮亮,享有“水中珍品”的美譽,是公認的宴席珍膳。而鱘鰉魚的魚卵大若綠豆,通體顏色偏深綠,泛著熒光,有“黑珍珠”“綠寶石”的美稱,極受國內外市場青睞。

烏蘇鎮境內還擁有全國最大的內陸沼澤濕地自然保護區——三江自然保護區,因地處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而得名。這片風光綺麗的自然保護區,猶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我國東北部,不但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更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保護區內共有5條河流,11個島嶼,近500種高等植物……更有白尾海雕、金雕、丹頂鶴等眾多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水上游牧民赫哲族的魚文化

“全國六小民族”之一的鄂倫春族最近在哈爾濱爆紅網絡,鮮為人知的是,鄂倫春族的“表親”赫哲族也是“六小民族”的一員。烏蘇鎮,則是全國赫哲族聚居地“三鄉兩村”之一。

自古以來,赫哲族便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昂照堋币辉~,源于滿語,意為“東方及下游的人們”。赫哲族先民以漁為生,從事漁獵活動,有“水上游牧民”之稱。他們秉持著崇尚自然、敬畏天地,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俗和傳統,如神秘的薩滿教信仰、古樸的漁獵技藝等。

赫哲人根據各種魚的習性特點和活動規律,主要在春、秋、冬三個季節捕魚,夏季是漁閑期,漁民們會修理漁網、整理漁具,為捕魚季節的到來做好準備。他們善于制作漁網、魚筌等捕魚工具,會小網掛魚、鑿冰捕魚、“鈴鐺網”捕魚等傳統捕魚技巧。在收獲頗豐的季節,還會舉行盛大的捕魚祭祀活動,借以感謝大自然的恩賜。

在赫哲人的日常飲食中,魚是不可缺少的食材。他們將魚肉、魚筋、魚骨、魚鱗、魚皮等各個部位充分利用,用生吃、燉煮、烤制等烹飪方式,創造出了多種口感獨特的美食。將新鮮的活魚肉剔下,佐以醋鹽,稱為“拉布特喀”;魚肉烤至三四成熟,稱為“達勒格切”;把凍魚切成薄片,令其形似刨花卷,稱為“蘇日阿克”。除此之外,剎生魚(也稱為“塔卡拉”或“塔拉哈”)、涼拌魚籽、魚松(也稱為“炒魚毛”)、大馬哈魚坯子(也稱為“紅腸”)等魚類佳肴亦廣受好評。

赫哲族的傳統菜品深受外地人喜愛,其精湛的傳統手工技藝更令人嘆為觀止。2010年上海世博會,一件由50多條重達十幾斤的大馬哈魚制成的傳統赫哲族魚皮服裝一經展出,便驚艷眾人。服飾上精美的云卷、浪花等吉祥圖案,構圖巧妙,灰白相間的條紋別具一格,技藝高超。

這件珍貴的服飾,歷經剝魚皮、晾曬魚皮、染魚皮、裁剪縫合魚皮、添加魚皮紋飾等數道繁瑣的工序后完成,其細致精巧程度難以言說。赫哲族獨一無二的魚皮文化名揚中外,各類魚皮制品也遠銷世界各地。

捕魚、吃魚、魚皮制作等都是赫哲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赫哲族人將生產、生活、民俗、信仰等題材融入到創作中,每一件成品的背后都展現了赫哲族的獨特魅力??梢哉f,魚文化成為了赫哲族民族文化的核心與生活文化的標志。

為了讓游客也能體驗赫哲族文化,當地還建立了一座赫哲新村。村內建造了木楞房、“撮羅子”等傳統居舍,游客不僅可以體驗赫哲族人的日常生活,品嘗當地的特色佳肴,欣賞展館內陳列的赫哲族魚皮衣、魚具、樺樹皮制品及木雕工藝,還能觀看由民間歌手主唱、聽眾應答、說唱結合的作品“伊瑪堪”,并一睹傳說中薩滿舞的神秘風采。

漫步在村內的街頭巷尾,赫哲新村四周綠意盎然,遠處水波蕩漾,每一處都是不同的風景。

(編輯 張琰)

猜你喜歡
大馬哈魚魚皮赫哲族
赫哲族魚皮文化
魚皮畫,指尖上的獵魚文化
傳承赫哲族音樂的幾點思考
有一種“愛”叫大馬哈魚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賞冰樂雪活動中的應用
執著偉大的大馬哈魚
執著的大馬哈魚
徐薇娜魚皮鏤刻作品
魚皮幫助燒傷病人快速恢復
黑龍江省赫哲族“伊瑪堪”說唱保護項目現狀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