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文化融入職業院校美育建設的路徑研究

2024-03-28 03:38邴星媛
學周刊 2024年10期
關鍵詞:美育職業院校文化

邴星媛

(廣西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廣西桂林 541001)

2020 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對美育在學校中的重要性、關鍵性進行了闡述,指出到2022 年,美育教學體制不斷完善、機制更加整合、學生審美素養不斷提高,直至2035 年,基本形成中國特色學校美育體系,美育時代正式到來。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美育作為推動道德發展的主要動力,對提升學生審美創造能力、堅實審美情操、凈化心靈之窗有著重要作用。非遺文化資源是中華優秀精神的體現,是古往今來民族文化傳承的精神內核。當前非遺文化與美育的融合建設呈現出融入形式單一、課程結構體系不完善、非遺研究師資力量薄弱等一系列問題,將非遺資源融入職校美育建設中是新時代美育教學得以落實的重要指向,是傳承非遺文化、加強美育建設的重要途徑,是踐行美育使命、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舉措。我們應借助非遺文化的精神內核在職業院校中構建起以美育育人為目標、以美育建設為核心的新時代。

一、非遺文化融入職業院校美育的意義與價值

(一)非遺文化視閾下對美育內涵的理解

“美育”就是指美感教育和審美教育相互結合,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全面發展。美育在國內外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席勒在其《美育書簡》中首次提出“美育”這一概念,他認為:“為了在經驗中解決政治問題,就必須通過美育的途徑,因為正是通過美,人們才可以達到自由?!蓖鯂S是將美育帶入中國的第一人,之后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提出使得美育體系正式形成。如今,隨著貫徹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目標的提出,我們對美育的研究不斷深入,構建起以藝術知識、藝術鑒賞、藝術創作為主要形式和載體的美育教育,形成了系統完善的科學體系。

“非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稱,是指經過歷史沉淀的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的匯集,包括音樂、舞蹈、繪畫、手工藝等十個領域,其中蘊含的歷史價值、時代價值是世代相傳沉積下來的民族思想的精髓,是民族的靈魂、本質和核心。從美育的內涵以及歷史發展來看,將非遺文化融入美育教育之中不僅能實現非遺文化活化發展,而且是對傳統美育教育的擴充和深化,即美育教育過程中除了陶冶藝術美、社會美、自然美,還應該融入民族、民俗不可多得的傳統民間文化,從而推動美育教育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

(二)非遺與美育二者的聯系

“培養具有崇高審美追求、高尚人格修養的高素質人才”是新時代美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是落實立德樹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核心體現。中華優秀非遺文化和美育二者相輔相成、聯系密切,是歷史的選擇。一方面,二者的內在價值相通,非遺技藝傳承千年延續下來的不僅是一門簡單的手藝,更是無數匠人在千百次經驗捶打后總結出的藝術結晶和文化脈絡。充分發掘并運用其中蘊藏的美育資源,既是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也是增強學生民族精神的最佳途徑,藝術類“非遺”本身具有極為突出的審美價值與美育價值,可以引導學生認識藝術、鑒賞藝術和創造藝術。另一方面,二者的外在形式相通,我們的生活處處存在美、處處需要美,美育引導人們學會怎么貼近美,感受美的形式,如傳統繪畫、街景建筑、舞蹈音樂等都是生活中美的形式;而非遺作為古老的藝術遺產,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美的表現形式。非遺的融入給美的表現增添了民族色彩,外在的欣賞獲得內在的觸動,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非遺與美育外在形式一脈相承,藝術非遺和美育的密切聯系就順理成章了。

(三)非遺資源助力職校美育的價值與意義

1.非遺資源所蘊含的精神價值

非遺資源是中國重要的優秀文化,在文化的薪盡火傳和民族的智慧延續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它是珍貴的歷史見證,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文化信息資源。我們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今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長河中,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應運而生,保護非遺文化資源能夠幫助各族人民廣泛汲取民族精神養分,也保護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歷史根基。非遺文化傳承的意義是其所蘊含的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的延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珍貴財富,在世界文化寶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2.職業院校美育融入非遺文化的重要意義

職業院校的美育有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審美情操、審美道德的主要作用,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職業院校培養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本身就具有“德藝雙馨”“德技并行”的人才培養目的。而非遺資源對美育育人具有如虎添翼的實際效用,融入非遺文化的美育形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陶冶心靈,提升民族自豪感,感受職業道德之美,開發創新的長遠目光,訓練發散思維,促進智力發展,還可以培養體育精神,達到美體雙生,以及運用審美能力體會勞動過程,形成勞動創造美的思想?,F如今,職業教育逐漸面向世界發展,國際化的趨勢與日俱增,將優秀的非遺資源融入職校美育之中,加強學生文化自信,使學生愿意去傳承發揚非遺文化,也能解決非遺傳承后繼無人、非遺技術漸漸消失的局面,逐步驅動精神力量的不斷蔓延。

二、非遺文化融入職業院校美育的現狀

當前,隨著職業院校得到了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其教學方式呈現向全面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的趨勢,為加強五育并舉的總體教育方針,新時代美育育人的教育工作以非遺文化遺產進校園的形式轟轟烈烈地進行著。但是,經過對桂林的職業院校進行調研發現,當前職業教育中的美術教育和學生的美術素養狀況相對于其他學段存在的問題更加突出,加強對中職學校美術教育的探索和研究,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已是亟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非遺文化融入職業院校課程的路徑單一

非遺文化實際上是“活”的文化,它的內在生命力需要多種多樣的融入方式才可以保持活力。而如今的職業院校對非遺的融合方式僅僅面向課堂教學,學生對非遺的認識往往停留在表面,導致許多職校學生認為,獲得審美教育的最佳途徑是藝術鑒賞、藝術創作、藝術表演等課程,沒有進行實地的非遺資源的考察,也就無法通過自己的技能去很好地傳承和創新非遺文化。這種閉塞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對非遺美育意義的理解認識不深,學生在學習、傳承非遺文化的過程中忽視了藝術遺產中的優秀美育價值與美育功能。

(二)非遺師資在職業院校中的力量薄弱

目前,部分職業院校美育師資配置缺口較大,教師教授有關美育的課程大多包括書畫、舞蹈、攝影、音樂、影視等,傳統藝術的民俗、民族非遺文化內容不受重視,教師自身技術技能在非遺方面也存在漏洞,對藝術遺產的知之甚少,很難直接引導學生去理解非遺資源中的美育常識。并且教師開設的非遺課程重形式、輕傳承,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使學校中的美育形式浮而不實、缺乏內涵。而一向注重文化與技術并行的職業教育本應成為非遺傳承的主力軍,最終也因為非遺師資的匱乏而力不從心。

(三)大環境下的非遺語言與美育體系沒有互通共享

當前時代的走向導致職業院校重技術技能的傳授,致使非遺藝術不能夠在職業院校得到較好的傳承,部分學校只是簡單地引入非遺技巧,沒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美育價值,學校、教師、學生沒有建立對相關非遺知識的重要認識,導致“重形式、輕傳承”的問題層出不窮。職業院校針對非遺文化的項目建設強調形式上的美學成果,學生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審美形態、美學價值,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沒有辦法真切地感受來自非遺文化的自然美與社會美,這樣的文化在學校中將會死氣沉沉,失去其原本的意義。

三、非遺文化融入職業教育的路徑研究

(一)推進職校非遺文化美育教學形式多樣化

針對美育課程教學形式的單一,結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的建設以美育人的思想體系的要求,職業教育可通過將非遺文化中的美育藝術知識融入課堂,達成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的目標。

首先,應改善傳統的課程教學為主、課外為輔的模式,將非遺文化理論知識作為課程教學的主體,開設多種非遺公共課程,引導學生開拓對非遺的外界視野,從而在學校中激發學生對于民族、民俗文化的挖掘探索興趣。其次,建設校內校外合力并行的教學模式,選取當地特色的民俗文化項目,針對性地培養書畫、音樂、舞蹈等非遺形式的美育教學。最后,搭建非遺走進職業院校美育的融合機制,一方面讓職業院校成為非遺文化的活力之源,引導學生感受到來源于民間的傳統文化之美,堅定學生愿意傳承、創新非遺文化的決心;另一方面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實地考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非遺傳承人教授承襲基地,依托學校與非遺機構構建合作平臺,拉近學生與非遺文化的距離。

部分高職院校形成了特色非遺理念,如長江藝術工程職業學院、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臨沂職業學院、湖北科技職業學院等。臨沂職業學院明確了“德技并修”的文化育人目標,以“融入專業、服務發展、鍛造匠心”的非遺文化育人理念為導向,將非遺文化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進行差異化培養,在真實的教學活動中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文化傳承創新,成效明顯。

(二)校內校外雙向協同,不斷提高非遺師資建設水平

1.培養“雙師型”非遺教師隊伍

職業院校中建設具有非遺傳承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方面需具備教授各職業所必須具備的相關技術和技能的專業能力培育者,另一方面需具備延續文化遺產能力的非遺傳承人的雙重身份。教師應將非遺文化巧妙地融入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理論基礎和實踐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愿意去承接非遺使命。例如,《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職業學校面向企業和社會聘用技能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本科院校教師等擔任兼職教師,經過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教師教學能力專項培訓,取得合格證書者,認定為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計入學校教師資源。

2.落實非遺“大師工作室”,雙向攜手強化師資能力

非遺“大師工作室”是為非遺文化大師創建交流、合作環境或平臺,充分發揮非遺大師在學生培養方面所具有的專業優勢、引領示范作用,集點成面,教師在其中也可以學習交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在工作室教學中,教師需將非遺學習的重難點、目標、實施過程精準理解,配合非遺大師有效地將技藝教授給學生,搭建起文化遺產與職校學生之間的橋梁,雙方協作共同構建出線上線下一體化,以師帶徒為方法,集教學研究、教師交流、學科探索為一體的綜合性工作室。例如,靖遠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借助“技能甘肅”和“技能強國”的政策東風,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學校內專門設立甘肅省民間藝人——王世義剪紙工作室,走出了一條非遺技藝、技能傳承和現代職業教育的融合之路。

(三)創設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

1.舉辦非遺文化節,弘揚民間傳統藝術

文化節不僅是一個學校校園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豐富學生生活、感染和熏陶學生心靈的活動,舉辦以藝術非遺為主題的文化節,為加強民族自豪感、文化認同感、生活幸福感展現了重大的意義。其將有聲有色的審美活動和藝術實踐打造成學生陶冶情操、合作交流的平臺,寓教于美、環境育人,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非遺資源的文化力量。

例如,2017 年東莞市中德技工學校在文化節活動中引入省級非遺項目——清溪鎮客家麒麟舞,每逢活動開展,麒麟舞都是必備項目。如此,每年定期舉行的文化節不僅發揚了非遺文化,也讓項目學員得到了一個鍛煉和展示的平臺。

2.創設以非遺為主題的項目大賽,激發創新意識

目前,越來越多的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項目創新大賽,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涌現了不少有價值的創新產品。而職業院校作為技能性人才的培養基地,組織職校學生舉辦創新性非遺大賽,可以使他們以自己的專業為依托,以對文化遺產的熱愛為導向,將非遺與創新相結合,與時代貼近,與精神碰撞,通過自己創造性的學習成果,讓非遺文化煥發新生。例如,由省教育廳主辦、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貴州省2023 年職業院校師生技能大賽開展了“苗繡·貴銀”特色項目,全省33所職業院校近200 名選手同臺切磋,展現指尖技藝,促進了苗繡傳播。

(四)加強產學研聯動,形成非遺聚合體系

職業教育促進了產、學、研的結合,也就是企業、院校、研究機構共同開展非遺傳承工作,其在資源上整合生產、教育和研究,實現了在社會各個層次上的非遺傳承。高職院校開展非遺教育的重點在于建立課程體系,并開展相應的學術研究,為非遺的傳承工作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支持。此外,高職院校也可以和企業加強合作,共同搭建非遺傳承平臺,讓非遺文化走進大眾的視野,讓非遺作品更接近大眾的審美,提高公眾對它的關注度。2017 年,國家文化局和旅游部在荊州成立了傳統手工藝工作站,清華大學美院作為派駐機構。從這一天起,非遺傳承院就與清華美院開啟了產教融合的道路,在區域文化溯源和復興、傳統技藝的記載和保存、傳承群體的支持和培育、文創產品的研發和推廣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荊楚非遺工匠小鎮”也于2023 年10 月竣工,逐漸形成集多功能為一體的文化聚集區,繼續推進荊楚文化傳承與發揚。

四、基于非遺資源融入美育建設所得成效

(一)加強學生文化自信,提升學生審美情趣

非遺文化是中華文化燦爛的篇章,將非遺文化融入職校美育課程中進行推廣,有助于加強新時代職校學生的文化修養,更為重要的是從精神層面讓學生感悟到文化蘊含的鮮活的生命力。直觀接觸非遺文化會發現,其在現代語境中仍然能夠爆發出深刻的精神和美感,給學生帶來視覺以及心靈上的震撼,從而逐步提高審美情趣。在當今這個多元文化的時代,使學生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心成為重要任務。并且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要加強民族和諧統一就要確保人民在發展過程中堅定統一方向以及對方向的認同,而美育教學是主力軍,職業院校要以培養職校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為目的,引入技術、技能形式的非遺文化,使學生在藝術遺產的審美體驗中加強對審美的渴望,以美為介,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尊重藝術遺產的現代化藝術人才。

(二)美育課程建設環境得到了改善

非遺文化融入職業院校使得學校內的藝術課程不再是教學系統的“過客”,而是“參與者”“推進者”。職業院校應破舊立新,延伸非遺信息,使其多角度、多方位、多視角地在校園環境中得以流傳。職業院??赏ㄟ^校地合作、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形成非遺文化在校園中的良性循環,包括在校內建設非遺博物館、音樂廳、藝術館以及學生自己學習成就的展示廳。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將非遺文化進行展示宣傳,另一方面能豐富校園文化,從而達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以非遺文化傳承發展為主線、以活動文化課程建設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不斷加強學校的美育特色。例如,廣西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的非遺舞蹈傳習案例以廣西傳統舞蹈研究中心為依托,尊重文化本體與非遺的活態性特點,探索出適合學校體系的內外鏈條相互銜接的傳播方式,值得其他職業院校參考推廣。

(三)加強了職業院校美育整體水平,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職業院校的非遺傳承面向地方優秀文化,豐富了美育建設與發展的途徑,經過不斷調研挖掘,形成美育上下貫通、左右相接的構架體系,縱向的非遺文化與橫向的學校課程形成了深度的美育融合,從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落實對文化核心素養的理解,推動形成課程與實踐相互融合、社會主流價值觀與學校美育建設深度融合的協同育人局面,使職業院校從專業技能到美育建設全方位發展,為國家建設培養新時代的得力人才,實現以美育德、以美通智、以美強體、以美促勞的全方位人才培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以非遺文化推動職業院校美育建設不僅是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展現我國文化魅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職業院校學生審美個性、藝術修養的關鍵所在。因此,在開展學校美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深入挖掘非遺文化背后的價值與實際效用,剖析相關教學元素,結合職業院校的發展特點與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規劃各地職業院校特色美育課程。

猜你喜歡
美育職業院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誰遠誰近?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師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