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滲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

2024-03-29 07:53楊秀娣
關鍵詞:德育工作德育情境

楊秀娣

(連云港市院前小學,江蘇 連云港 222042)

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是全體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科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科內容的特點,巧妙組織課內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同時,讓學生陶冶情操,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研讀教材,確定德育滲透重點

開展德育工作時,教師應認真研讀教材,結合教材尋找德育滲透的重點,這樣,教師在開展教學設計、實施教學工作時便可以有的放矢地滲透德育元素,啟發學生有針對性地展開思考,提升德育工作的開展效果。實踐中,教師可以“單元”為教材研讀單位,從而確保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圍繞特定的德育主題展開教學工作,以此加深學生對某一價值觀、道德品質或科學精神的理解,提升德育滲透效果。

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5 單元“生物與環境”教學為例,本單元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分析單元導語和各課時內容,從而得出如下結論:

單元導語:通過“土壤是螞蟻的家”“山林是猴子的家”等句子初步引入“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并強調“愛護地球”這一觀念。

第15 課“生物與非生物”:指導學生認識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和聯系。

第16 課“動物的庇護所”:結合動物的特點分析“安家”時考慮的因素。

第17 課“環境變化以后”:介紹環境變化對生物的影響,如季節更替時生物的適應方式、自然環境突然變化對動物的影響,并啟發學生思考人類行為對自然環境、生物生存的影響。

在分析教材內容后,教師可以確定本單元德育滲透的要點:啟發學生尊重生命,使其認識到人類活動可能導致環境變化,人類應避免破壞環境,以此保護地球上的生物。

二、創設情境,巧妙滲透德育元素

教師可以在組織課堂教學前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巧妙滲透德育元素,這樣既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學科知識探究環節,又可以通過情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積極影響。教師可以通過科學模擬游戲、精彩視頻、新聞案例等媒介創設情境,并通過與學生展開對話使學生深入情境。

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4 單元“探索宇宙”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為重點開展德育工作。圍繞本單元第14 課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視頻創設情境:分享自主剪輯的微視頻,展示我國科學家探索宇宙的過程和成就,如“1970 年4 月24 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在酒泉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1992 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制,這項工程后來被定名為‘921’工程”“2023 年10 月26 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等相關信息,并通過圖片和語言自然銜接這些信息。在微視頻的輔助下,教師可以自然地創設“探索宇宙”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我國開展相關工作期間取得的成就,培養其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分享一些研究期間遇到的問題,簡單說明科學家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案,從而培養其科學精神。教師在課上通過微課創設情境,可以自然地滲透德育,使學生在研讀教材內容的過程中,透過“玉兔二號”月球車、“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等照片推斷科研人員付出的努力,形成克服各類困難的意識和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想法,提升德育工作的開展效果。

三、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也是德育工作的一個重點,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可以使學生在合作時逐步提升集體意識。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使其在與組員互相幫助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并能主動督促組員展開學習,幫助同學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還可以對表現優秀的小組提出表揚,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其能在后續學習活動中主動與組員配合。

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4 課“電磁鐵”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探究小組,組織各組學生圍繞“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問題展開實驗探究活動。組織小組合作活動時,教師要關注各組的合作氛圍,并記錄各組學生的表現。學生完成合作后,教師需要從合作意識角度展開評價,如教師可以表揚部分學生能號召全體組員參與實踐活動,在提出多個假設的基礎上分工設計活動方案,共同做準備,最后結合活動方案做實驗,驗證猜想,提升探究效率。同時,教師也要指出學生合作時存在的問題,如“個別小組只有部分組員參與實驗活動,其他組員注意力分散,導致部分組員未能提升自己的實驗能力”等。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全體學生都可以展開反思,從而調整學習態度,在今后的科學學習時有效與他人展開配合。

四、聯系生活,提升德育滲透深度

教師可以在完成新課知識教學后組織學生聯系生活,從而提升德育工作的開展深度,確保學生可以掙脫教材的束縛,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踐行積極的價值理念,對學生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實踐中,教師可以在系統講解知識或總結課堂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自然啟發學生關聯所學知識與生活,滲透德育工作。

以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 課“空氣有質量嗎”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科學精神”為重點開展德育工作,培養學生的實證精神。教師在提出本課關鍵問題“空氣有質量嗎?”后,可以記錄學生的答案,并提出問題:“如何證明你的猜想是正確的?”進而啟發學生通過實驗或用電子秤測皮球里的空氣質量等方式驗證自己的猜想。指導學生完成相關活動后,教師可以在總結環節將本課探究活動與生活關聯:生活中,同學們經常會圍繞物品的質量展開推理,而在與科學相關的討論活動中,同學們需要通過做實驗、測量等方式驗證自己的猜想——如有人說“人在夜晚的時候會比在白天的時候矮”,想要證明這一說法是否準確,我們可以通過恰當的方式記錄自己起床時和睡覺時的身高,并通過對比驗證這一說法。此外,同學們還可以結合實驗驗證“如何更快地從滑梯上滑下來”“冰變成水后有沒有變重”等問題。這樣,教師在總結新課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簡練的語言直接說明學生在本次學習期間應了解的道理,并使其認識到生活中的一些話題與科學知識相關,從而初步培養其實證精神。

五、組織活動,深化德育滲透影響

為深化德育滲透影響,教師需要適當組織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科學知識,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重點,設計多個參與科學實踐活動的方向,鼓勵學生基于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參加課外活動。這樣既可以避免給學生施加過大的壓力,使學生基于興趣愉悅地參與學科活動,又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良好道德品質、科學精神的理解。

以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珍惜水資源”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踐行節約用水理念”為重點開展德育工作,在完成課內教學活動后,設計如下實踐活動:

活動1:參加手抄報繪制活動。搜集網絡信息,查找世界上有哪些缺水地區,分析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以“節約用水”為主題繪制手抄報,分享收集的信息。

活動2:參加家庭節水行動。制訂家庭節水方案,與父母共同踐行該方案,記錄一周前后的用水量變化。為提升活動效果,可以在睡前與父母展開總結活動,全體家庭成員反思自己是否做了浪費水資源的行為。

活動3:參加社區宣傳活動。調查社區居民的用水情況,通過采訪了解人們有哪些節約用水或浪費水資源的行為。結合調查成果在社區內參加宣傳活動,號召社區居民節約用水。

活動4:“校園節水小衛士”活動。在校園活動中通過多種途徑節約水資源,如隨手關閉水龍頭、收集洗手的水用于拖地等。

以上活動中,活動1 可以使學生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更深層次地了解節約用水的必要性,有助于推動學生在活動中、活動結束后通過多種途徑節約水資源;活動2 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節水行動中,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隨時關閉水龍頭、通過大桶收集沖洗蔬菜的廢水等;活動3 可以讓學生在調查居民用水情況的過程中認識到很多人在生活中存在浪費水資源的問題,并在收集、宣傳節水方案的過程中,形成節約用水的意識;活動4可以使學生在校園生活中踐行積極的價值理念,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校園節水氛圍。學生可以任選一個或多個活動。同時,為確保學生取得良好的活動效果,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活動小組,如針對活動3,教師可以將居住在同一社區的學生集合起來,輔助這部分學生成立活動小組,共同參加調查、宣講等活動,提升調查效率,保護學生安全。

教師組織學生有選擇性地參與一個或多個活動,可以使其受到活動的影響,在了解他人活動成果、自主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提升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

六、課外指導,豐富德育滲透素材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要在講解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科學實驗,分析教材中的基礎知識,為提升德育滲透效果,教師還要在保障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適當組織課外指導工作,以此豐富德育素材。實踐中,教師可以將學生課堂學習期間感興趣的話題、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期間遇到的問題及學生未能透徹掌握的知識點等作為課外指導的切入點,通過分享微課、課外閱讀材料及開設線上課堂等途徑提升課外指導效果。

以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自制指南針”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文化自信”為重點開展德育工作。在課堂教學期間,學生會關注到教材如下內容:“指南針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在旅行、航海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睂W生可能會產生困惑,如“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有哪些”“指南針在航海領域如何發揮作用”等,以此為切入點,教師可以開展如下課外指導工作:

活動1:分享歷史故事。教師可以印發閱讀材料,分享“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故事,解釋在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鄭和橫穿印度洋到達非洲的原因,讓學生認識到指南針是鄭和在海上辨別方向的一個重要工具。除此之外,故事中還可以呈現明朝時期我國的強大,展示古人的智慧。

活動2:分享四大發明微課。教師可以開發微課,分享四大發明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造紙術、活字印刷術和火藥的相關知識,使其全面認識四大發明。

活動3:“指南針發展史”云課堂。教師可以開設云課堂,通過線上授課的方式借助典籍系統介紹指南針知識,提升學生對指南針的了解,并在線上授課時與學生展開互動,提升學生對典籍內容的了解,最后輔助學生鞏固自制指南針的知識。

教師結合德育工作重點,通過多種渠道指導學生開展課后學習活動,通過課外指導讓學生圍繞“指南針”“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兩個關鍵詞展開探究,通過更多的德育素材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樹立文化和科技自信,提升德育滲透效果。

簡言之,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德育滲透的必要性,結合教材內容確定德育工作的開展重點,在教學前通過情境滲透德育元素,在教學中通過合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搭建科學知識與生活的橋梁,在課堂教學后通過組織活動、提供課外指導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德育工作滲透的深度和廣度,順利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

猜你喜歡
德育工作德育情境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