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的策略探究

2024-03-29 07:50劉永要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同理心親子關系家庭教育

劉永要

摘 要:同理心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同理心欠缺的家庭,親子關系往往比較緊張,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和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同理心的培養,不能僅停留于說教,而應該通過互動、交往、體驗和反思等方式來完成。

關鍵詞:同理心;家庭教育;親子關系

一、同理心的概念

同理心,亦謂之換位思考、共情等,是指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感受對方的情感,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進而傳遞給對方。

同理心在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在家庭教育中也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學會共情,學會換位思考,才能夠真正有情感地交流,才能夠真正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進而了解對方的需求,藉此調整交流的情緒和狀態。

二、家庭教育中,同理心教育的現狀

(一)家長認為小孩“難教”

作為一線班主任,筆者常常和家長接觸,深感家長在這方面的欠缺。很多家長反映,孩子難教,基本不聽管教,也很少主動和家長交流,每天沉迷游戲不能自拔;有一些家長反映:“我們做家長的,只能提供物質方面的支持,其他的就需要老師你多關心照顧了?!备幸恍┘议L,采取不良的教育方式,孩子稍有不順自己的意,即大聲謾罵。

有一次,一個學生在學校模仿老師的筆跡偽造請假條,筆者將其家長請來學校,家長一見到孩子就動手,孩子害怕得瑟瑟發抖,但說起謊話眼也不眨。后來教師分析,這和家長對他的教育方法有很大關系,孩子為了不挨打,于是選擇說謊蒙騙過關。所以,這個孩子就慢慢地形成了說謊話的習慣。家長不理解孩子,只用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那孩子自然是越來越難教的。

(二)孩子認為家長“不懂得”

在學生看來,家長往往不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有一些學生說:“我的父母只懂得問‘考試成績怎么樣?從來不懂得問‘你開心嗎?”有學生說:“我的父母經常責罵我,不管對錯?!庇袑W生說:“他們只懂得給我錢,卻從不關心我的生活;他們的眼中只有生意,卻不懂得陪伴?!?/p>

這表明,孩子不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和難處,也反映了孩子欠缺同理心,未能夠很好地理解父母,為父母著想。也可以看到,家長給予孩子的未必就是孩子想要的。

三、家庭教育中,同理心欠缺的影響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筆者發現許多親子問題基本上都與“同理心”的缺失有著密切關系。確實,部分家長和孩子在溝通方面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家長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要不過分滿足,要不嚴厲苛責,要不欠缺情感交流。這樣的家庭教育,讓孩子感受不到溫暖,進而會在外界或者網絡世界尋找自己的心靈棲息地。這也就是為何中學階段,那么多學生尋求戀愛或者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原因之一。因為家長沒有進行同理心的教育,這會讓孩子本身也欠缺感同身受的感覺。具體影響主要有以下這三個方面。

(一)沒有同理心的家庭,親子關系大多沉默

這種家庭往往是家長的自以為是。長此以往,孩子感受不到自主成長的快樂,如果一些家庭,家長為了貫徹自己的主張,加上一些暴力或者冷暴力的手段的時候,孩子就更加不愿意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試想,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傷心事或者愉悅的事情,但卻總得不到共鳴或者理解,這會讓成長中的孩子無所適從。孩子最終變得沉默,不善于表達和交談,也不愿意表達,更不會對別人有同理心。

(二)沒有同理心的家庭,大多欠缺溫暖

同理心,就是彼此理解。一個家庭沒有同理心存在,就意味著家庭成員之間的摩擦和矛盾會比較突出。因為不懂得或者是不愿意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彼此之間沒有噓寒問暖,家庭的氛圍不夠和諧、溫暖。

(三)沒有同理心的家庭,多會培養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孩子因為不能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不習慣于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所以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容易形成精致的利己主義思想。

四、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的策略

(一)在互動中培養

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非常重要。父母不管多忙,都應該預留有和孩子共處交流的時間。有一位家長整天忙于生意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結果孩子沉迷于游戲不能自拔。于是這位家長在萬般無奈之下,找到相關專業人士,留下一沓錢,說:“醫生,你幫我救救我的孩子?!彼麉s從來沒反思自己:倒不如留一點用于賺錢的時間分配給孩子。通過陪伴和互動,孩子和父母之間可以建立起正常的親子關系,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心??梢宰尲议L利用閑余的時間,通過開家庭會議或者共處的時間,充分傾聽,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現狀和在生活、學習方面的困惑。彼此坦誠相待,孩子就能在這種家庭的互動中逐漸成長為有同理心的孩子。

想要孩子擁有同理心,家長要以身作則,成為懂得同理的人。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總是家長一言堂,而漠視孩子的聲音,孩子總是得不到尊重,得不到理解,那么孩子自然也不會理解別人,更不會同理別人。

案例:筆者家的孩子兩歲多時,有一次,他在陽臺發現了一只死了的瓢蟲,然后饒有興趣地以各種姿勢圍觀了半個小時。在成人眼中,一只死去的瓢蟲有什么好看的呢?但是在孩子的眼里,這正是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很好的載體。如果這個時候,家長認為死去的瓢蟲有礙觀瞻或者會有細菌傳播之類的,二話不說就把孩子抱開或者把瓢蟲扔到垃圾桶的話,孩子就會嚎啕大哭,因為他會感覺自己的想法沒有得到尊重。如果家長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那么長此以往,孩子也會失去這樣的機會,而更加重要的是,一顆長期得不到大人尊重的孩子的心,他懂得去尊重別人嗎?

筆者看到孩子對這個瓢蟲興趣濃厚,選擇接納他的喜歡之情和好奇心。對于孩子來說,這一切都是新鮮的,他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這個復雜的世界。所以,筆者蹲下來,饒有興趣地和他圍在一起觀察這個小瓢蟲,看看它有多少條腿,它的殼是不是很硬,它為何會摔落在陽臺上……一個下午就這樣悄然地過去了,而孩子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滿足。

(二)在人際交往中培養

有的孩子不愿參與社交活動,原因之一是他們欠缺與人交往的能力。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多帶孩子走出家門,鼓勵孩子與更多的同齡人接觸??梢宰尲议L帶孩子去參加一些集體性的運動項目,比如打籃球,考驗團隊協作能力,而不是一人拿著球亂帶亂投。這些集體性的項目需要有配合的意識,孩子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會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波動,以及別人對待自己的行為方式。在這種人際交往的活動當中,孩子更加能夠收獲同理心。

通過和外界的交往,孩子體會到人際交往當中的友善、互助、質疑、辯論等交往技巧,進而能夠形成同理心。

(三)在親身體驗中培養

讓孩子體驗生活中的分別、被誤解等情景,會讓他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為他人著想的品質。

案例:在筆者家孩子十歲那年,裝空調的工人無意間把陽臺的小魚缸弄破了,魚缸里的小魚順著水流流到了下水管道。筆者并沒有在意,可是孩子放學回來后,發現魚缸和魚都不見了,大聲問:“我的小魚呢?”筆者回答:“裝修工人打爛了魚缸,小魚流到下水管道去了?!焙⒆铀查g倚在門框上嚎啕大哭起來,哭得特別傷心,那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宣泄。我們安慰她說:“不要傷心了,我們再買一條就是了?!彼吹箍薜酶鼈牧耍骸澳鞘俏茵B了一年多的魚,而且它被沖到下水管道,多可憐啊,肯定會死的?!敝钡浆F在,過了兩年了,她每每講起這個事,想起那條魚,還是會哭。一條小魚,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如此重要。

在這個案例中,筆者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這條小魚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孩子的反應告訴家長,她在養育這條小魚的過程中是傾注了感情的,在她的心中,這絕不僅僅是一條普通的魚。理解到這一點之后,家長要認同孩子的悲傷情緒,而這正是解決問題關鍵的一步。

孩子的惻隱之心是如何培養起來的?那就是家長要理解和認同孩子的情感。如果家長不能認同孩子的這種情感,那么勢必會認為她幼稚,甚至會認為她無理取鬧,最終的結果肯定是發生沖突,進而讓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親子之間的關系,可能就是這樣一步步破裂的。這也是孩子有什么事情總是不愿意和父母分享的重要原因——因為孩子得不到家長應有的理解和支持。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切記不要想當然,認為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認為自己的人生經驗更加豐富,而不考慮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考慮他們的情感需求。一味地以“都是為你好”為借口,粗暴地干涉孩子的決定,不理解他們,也不去嘗試理解他們。

家長應該創設環境,給孩子體驗式的教育。有很多家長當孩子是掌上明珠,舍不得讓孩子受一點苦,寧愿自己累,也不愿意孩子受委屈。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這種幸福生活是理所當然的,從而不懂得感恩父母。正確的方法是,父母的苦累,也應該要讓孩子知道。在平時的交流過程中,家長要和孩子溝通自己的工作情況,讓孩子知道每一分收獲都是在父母的辛勤勞作后才能得到的。

(四)在反思中培養

要讓家長確立“所有的錯首先是我的錯”的意識,而不是以為自己是父母就可以不顧孩子的感受。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應該鼓勵父母不斷地開闊視野,爭取和孩子的成長路徑不要相差太遠。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的缺點,要以同理心去思考:是否是我們做得不夠好而對孩子造成了這樣的不良影響。

五、結束語

總的來說,家庭教育中的同理心培養相當重要,同理心是家庭成員關系是否和諧的重要因素,家長應該懂得,孩子應該體諒。這關系到孩子未來在社會交往中能否順利,能否得到認可,孩子是否能健康快樂地生活。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并且運用良好的方法去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家長應該學會反思:我是否“同理”了我的孩子?我是否有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我是否注重了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我是否能為孩子提供體驗生活的各種場景?因為,這一些,都是孩子能否養成同理心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徐歡.淺析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的同理心教育[J].教育界,2020(44).

[2]于詩凡.德育視角下的初中生同理心教育研究[J].東西南北,2018(10).

[3]姬冰澌.喚醒同理心:教育為了美好生活[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12).

[4]陳銳.“時刻不忘自己也曾經是孩子”——蘇霍姆林斯基的“同理心”教育觀[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7(11).

猜你喜歡
同理心親子關系家庭教育
淺析校園心理劇的應用及其對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
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課
親子舞蹈特定價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親子規則認定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淺淡“同理心”在高職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
爆款青春劇 玩的就是“同理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