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作底色 傳統文化潤童心

2024-03-29 08:44陳遠亮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三全育人德育教育傳統文化

陳遠亮

摘 要:教師踐行“三全育人”理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德育教育相結合,因地制宜地營造學校的德育氛圍,在課堂中引入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臺,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化素養。

關鍵詞:“三全育人”;傳統文化;德育教育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痹凇饵h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提出,著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大力促進德育工作專業化、規范化、實效化,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踐行“三全育人”理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能為青少年成長提供精神營養,繼承并發揚這些優秀文化,青少年才能立正德、行正道、做正人,才能真正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找準傳統文化的落腳點

汀根小學創辦于1947年,以“汀根村”之“汀根”為校名。汀根村坐落于山明水秀的大夫山旁,近年被評為“廣東省文明鄉村”和“廣州市美麗鄉村”,村內宗祠林立,粵劇文化氛圍濃厚,擁有大量的粵劇愛好者,當地積極推進的“粵劇進校園”活動,粵劇文化深入校園之中。汀根龍獅團秉承嶺南文化和南師技藝,以精湛的技術贏得國內外享譽,龍獅文化進校園為學校培養一批批的龍獅傳承人。汀根小學德育從“全員、全程、全方位”出發,以“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秉承“務本厚基,養正成人”的育人理念,經歷“發現—探究—感悟—傳承”四個發展過程的探索,堅持走“務本厚基,養正成人”的“三全育人”生態德育工作理念?!皠毡窘逃奔椿貧w教育本源,堅守生命本質,探尋教育真諦,追求精真品質。讓學生做最真實和最好的自己,“養正成人”即重視培養“身心和諧、學力健勁、品行純正、個性活美”的新時代學子,呵護和激揚學子茁壯成長,讓他們成為品德高尚、全面發展的人,成為腳踏實地、頂天立地的人,成為守正務本、敢為人先的人。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又符合學校發展的“粵韻風華、龍獅騰舞、傳統節氣、優秀家風”四大育人特色主題校本課程。

葉瀾先生曾說:“基礎教育需要致力于‘三個底,即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形成‘底蘊,認清‘底線?!逼渲?,底蘊包括對外部世界、生存能力、習慣和行為方式的培養,也包括對自我的意識和實現自我發展的能力。通過融入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學校德育體系不僅能夠更好地為地方特色文化找準落腳點,也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和形成人生的“底蘊”。在建構德育體系的過程中,學校注重對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傳承。通過對“粵韻風華、龍獅騰舞、傳統節氣、優秀家風”四大元素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德育教育相結合,提煉出具有時代特征的德育理念和育人觀念。

二、定位校本實施的立足點

(一)營構場域,讓育人環境會說話

學校傳統文化生態德育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關鍵,以文化德育為抓手,全面落實學?!叭恕斌w制機制建設工作,從組織育人、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協同育人、心理育人、網絡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等方面努力構建傳統文化生態德育一體化格局,形成有實效、可推廣的“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經驗,推動學校教育高質量提升。為了讓本地優秀傳統文化會說話,學校德育在氛圍的營造上因地制宜,形成了營構外在之美、培養內在之美、塑造氣質之美的實施路徑。

建立文化展示場域。學校德育立足“孝德立本,禮儀養正”的理念,對校園內的文化環境進行了以本土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改造,主題浮雕“務本求真”以孝敬父母、文明禮儀為主題,展現了新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承和價值追求;學校在走廊嵌入了豐富的古代蒙養名句,使得師生在校內時刻鞭策自己反思進步,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傳統校本文化“粵韻風華、龍獅騰舞、傳統節氣、優秀家風”四大元素為主題,對學校的“場文化、廊文化、室文化”進行統一規劃布置,使整個校園既和諧統一又各具特色,身處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感撲面而來?!皠毡窘逃痹鶄鹘y開創未來的文化氛圍,使汀根小學自身文化建設厚積薄發,開放出獨具魅力的人文色彩。

定期舉辦文化周活動。學校文化場域的布置是看得見的,定期舉辦一次文化周活動就是讓人去感受的。傳統校園文化周以傳統節氣為時間節點,集中展示本地的傳統文化、藝術、風俗等,吸引更多的學生和教師參與其中。在活動中,以每期不同的節氣設計不同的主題,組織具有本地特色的文藝表演、手工制作、文化講座等活動,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傳統文化。如“傳統節氣——立春”文化周,學校以中隊為單位,組織學生“游園迎春、誦讀詠春、彩墨留春”,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附近的公園或田野踏春感受春天的氣息,收集和誦讀關于春天的古詩詞,再用書法或水墨畫的形式把自己看到、想到、感受到的春天記錄下來。這樣的文化周系列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能在活動中受到傳統節日的文化熏陶,潛移默化地培養愛國情懷和增強文化自信。

組織本地傳統開筆禮。傳統國學熏陶,傳承良好家風?!抖Y記》云:“禮義值始,在于正容體?!弊鳛橹袊糯松氖状未蠖Y,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每學年開學第一周,汀根小學一年級全體師生身穿漢服,在師長和父母的見證下,正衣冠、拜師行禮、朱砂啟智、擊鼓鳴志、啟蒙描紅,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邁向人生求學新階段。本地傳統開筆禮營造濃厚的開學氣氛,為新學期的開始送上美好的祝愿,激勵全校師生振奮精神、銳意進取,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投入新學期的工作和學習。

通過具體場域的傳統文化渲染,讓本地傳統文化“會說話”,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讓教師和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傳統文化,學生在耳濡目染的文化場域中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二)扎根課堂,讓育人陣地顯活力

中華文化認同是建設文化強國的根基和關鍵,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水平、接受能力,通過觀察生活、收集信息、分享交流、引發感悟培養學生對傳統節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在文化的意義上深化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讓學生感悟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了解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熱愛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1. 校本課程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學校用項目式學習活動為抓手、打破學科壁壘,設計跨學科整合德育活動,與美術、音樂、語文、勞動等學科深度融合,開發出適合學生的項目式課程資源,如南獅騰舞、傳統美食、粵曲風韻、廣彩藝術、飄色探秘等項目式校本課程。通過項目式傳統文化課程的學習,學生知識面更廣了,思維更活躍了,學習的內驅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蘊含在文化背后的精髓。

2. 主題課程

學校以班會課作為課程育人的主陣地。為進一步充分利用好城區班會課資源開展活動,各班每月選一個地域傳統文化主題開展班會課,如六1班的“從祠堂文化,看優秀家風”;六2班的“細數番禺文化瑰寶”;五2班的“探究‘番禺非遺華光誕”,課后填寫反饋表,形成教學反思。開展校內班會課教研聯盟,由同級教師組成聯盟,聯盟組集體備課、青年教師上課磨課、全體成員聽課評課的研訓一體式教研聯盟,力求做到有方案、有計劃、有過程、有實效。

3. 思政課程

扎根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據不完全統計小學《道德與法治》有17個課題與傳統文化有關,涉及49個話題內容。傳統文化的內容包括:傳統節日、傳統美德、當地風俗、民族團結、古代科技、古代文明、漢字演變等。這些內容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呈現在各個學段。學校思政備課組在開發二年級上冊“快樂過新年”時,結合當地風俗“開門大吉”,大年三十到鄰居家貼揮春、講賀年的祝福語,鄰居給孩子派發利是的習俗,把這些本地傳統習俗融進課堂中,由于都是學生共同經歷的事情,激發起他們極大的參與熱情。

四年級下冊“多彩的民間藝術”課堂上,教師發現班里面有一位男生是粵劇社團的學員,在課堂上,教師抓住即時生成的機會,請這位男生為大家唱了一段粵劇,全班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隨后,教師利用該生的特長,編排了講述新中國成立前幾位共產黨員與漢奸斗智斗勇、警惡懲奸的少兒粵劇《活捉八老虎》?;泟”硌菁茸屧撃猩趧≈幸徽固亻L,也讓臺下觀眾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春到嶺南花不小,眾芳叢里識英雄?!眻探涛迥昙壪聝浴昂霌P優秀家風”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探尋被人們稱為“一門雙杰”的沙頭王氏兄妹英雄故事。哥哥王明偉在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死鷹嶺戰斗中犧牲,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妹妹王麗珍參加工程兵援越抗美醫療隊,從事醫療工作十分出色,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等光榮稱號。引導學生感悟沙頭“一門雙杰”不怕犧牲、奮發圖強、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祖國的安定繁榮獻出寶貴的青春和生命,從而明白正因為王氏家族崇文重教、勤學上進、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家風家訓,才有王氏兄妹廣為傳頌的英雄事跡,鼓勵他們向本地的人民英雄學習。

在思政課育人陣地講好本地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更能讓學生感同身受有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利于培育中小學生的“道德修養”“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核心素養,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協同育人,讓美德生態能持續

重視家庭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指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吨腥A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等系列文件,明確增強協同育人共識,積極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格局。家校合作秉承“共育”為目標,以平等、和諧的“合作”關系,雙方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建讓學生全面發展的育人氛圍,贏得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共贏”局面?!靶!摇纭惫灿龔娬{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子系統在有機銜接、共生共長中發揮育人合力。

為構建本地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大環境,我們采取了“?!摇缛壜搫印眳f同育人機制。在學校層面,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化素養。通過開設文化課程、舉辦文化講座、組織文化活動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和認識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魅力,從而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在家庭層面,我們倡導家長注重家庭文化建設,引導孩子從小養成健康向上的文化習慣。通過親子閱讀本地英雄故事、傳統節日家庭文藝演出、村風村貌文化游學等方式,讓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文化的氛圍,從而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開展“?!摇纭睂嵺`活動: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如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制作燈籠和月餅、粵語兒歌童謠表演等,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在社會層面,我們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動文化建設。通過與村史館、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等文化機構的合作,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如文藝演出、展覽展示、參觀交流等,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從而推動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通過“?!摇缛壜搫印?,讓本地傳統文化與學校德育更緊密銜接,創造更加和諧、更加美好的文化環境。這種環境既有利于學生的持續成長和發展,也有利于整個社會的持續進步和發展。

(四)搭建微平臺,讓文化能量可傳遞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傳承本地優秀傳統文化,學??梢酝卣蛊脚_,讓本地傳統文化“可傳遞”。學校成立“務本關愛行動小組”,節假日在汀根文化廣場開展“敬老慰問”“村文化廣場參演”“揮春(春聯)義賣”“嶺南建筑攝影展”等活動,與村委會協同聯動傳播本地傳統文化。

拓展平臺是讓文化“可傳遞”的重要途徑之一。首先,學??梢约訌娕c社區、企事業單位、文化機構等的合作,搭建一個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本地傳統文化,并且可以通過交流、討論、互動等方式深入了解這些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其次,學??梢岳没ヂ摼W技術,建立自己的網絡平臺,將傳統文化資源整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機會。學校根據校本特色,開設了“汀澤人文”傳統文化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發布學校在傳統文化融入德育特色的創新舉措,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途徑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

三、指向未來發展的評價點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里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分數,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彼^素養就是沉淀在人身上,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人文底蘊”是綜合表現6大素養之一。通過“三全育人”為導向的傳統文化浸潤的學校德育,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目的發展性德育評價,將會使學生收獲幸福的人生。

以“三全育人”為引領的學校德育評價體系,通過“務本美德少年”的評選活動落實。該活動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以積孝義章、誠信章、友愛章、樂學章、敏健章、悅讀章、守紀章、環保章、勞動章、創新章共十項爭章為載體,根據學生年段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點滴的進步可以獲得“基礎章”,7個“基礎章”可以換“務本達人卡”,任意兩張“務本達人卡”可獲得“務本美德少年”稱號。獲得兩次“務本美德少年”,學校頒發一級“務本美德嘉獎令”。以此類推,榮獲“務本美德少年”越多,學校頒發“務本美德嘉獎令”的等級越高?!皠毡久赖律倌辍痹趯W校層面,還以明德先進班、雅行小組、崗位明星等評價方式指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和拓展未來發展空間。采用一榜(務本美德光榮榜)、一道(星光大道)、一墻(明德少年墻)、一號(務本教育公眾號)的表彰形式,充分肯定學生的出色表現。每月的“光榮榜”發布、走“星光大道”紅毯、“光榮升旗手”是學校本地傳統文化融入德育評價表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務本美德少年”的評價注重學生成長的全過程,用十個維度評價學生品行發展的方方面面。評價中注重發揮學生自身、同學、教師、家長在過程中的協同作用,通過多元化、多角度的過程性、激勵性評價,突出學生的閃光點,有效促進了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

“牢立本根須暢茂,不施巧結看真形?!蓖「W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領下,從地域文化出發,從學校傳統出發,將本地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育人理念化為培育希望的厚土,搭建著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我們相信,莘莘學子在“務本教育”春風化雨般的滋潤下終將孕育出內外兼美、德行兼修的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

[2]蔡元培.中國人的修養[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7.

[3]郭忠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方向探索[J].教育家,2020(41).

猜你喜歡
三全育人德育教育傳統文化
構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