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勝任力視域下世界一流大學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4-04-02 09:52趙雙花王雪梅
山東外語教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外語專業一流大學人才培養模式

趙雙花 王雪梅

[摘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亟須大批具有全球勝任力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參與全球治理。本研究以QS世界大學排名前十位的世界一流高校為研究對象,從語種開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支撐體系四個維度對其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高校外語專業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全球勝任力;一流大學;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H319[文獻標識碼] A[文獻編號]1002-2643(2024)01-0055-10

A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ofWorld-class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Competence

ZHAO Shuanghua WANG Xuemei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Jinan

250014, China; 2. China Center for 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 Studie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Abstract:To build 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we urgently ne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talents with global competence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governance. Taking the top ten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ranked by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is study probe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undergraduat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from four dimensions: languages offered, objective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curricula, and supporting system, with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with global competence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 words:global competenc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1.引言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接國家戰略,服務大國外交,要做好全球治理人才的培養工作,統籌推進國際組織人才、國際傳播人才、國際區域問題研究人才等的培養(生建學,2022)。但目前我國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工作起步較晚,能有效參與全球治理的人才相對匱乏。中國在聯合國任職人員僅占職員總數的1.25%(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1日)①,人數偏少,職位偏低,結構失衡等現實狀況制約了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成效。因此,面向國家需求,高等教育要做好全球勝任力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工作,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重要的教育支持。

鑒此,各高校相繼成立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院系、項目基地等,開設全球治理和國際組織相關的課程、輔修專業等探索全球勝任力人才的培養模式(儲昭衛,2022)。相關研究主要聚焦外語能力提升,專業知識傳授和實務技能培訓,鮮有學者從外語學科視角通過對比研究探討全球勝任力人才的培養模式。因此,本研究擬以排名前10位的世界一流高校的外語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從語種開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支撐體系四個方面探索其人才培養模式,以期為我國高校外語專業培養全球勝任力人才提供一定啟示。

2.文獻綜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全球勝任力”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1988年美國發布的《為全球勝任力而教》(Educat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的報告中。2012年,《通過國際教育與國際參與制勝全球》(Succeeding Globally Throug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Engagement)將全球勝任力界定為“個體在相互聯系的世界中取得成功以及充分參與和應對全球議題所需的知識和技能”。2016年,《清華大學全球戰略》提出全球勝任力是“在國際與多元文化環境中有效學習、工作和與人相處的能力”。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 2018)認為“全球勝任力作為一個多維度概念,是將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起來,成功地運用于全球議題和跨文化情境”。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全球勝任力是基于語言能力和專業技能的認知分析力、國際理解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反思行動力。

2.2 研究現狀

國外相關研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從學生角度展開的研究,如Peifer等(2023)探討了全球勝任力培養過程中海外學習投入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影響。Han和Zhu(2022)討論了體驗式國際化教育對全球勝任力培養的作用。Yaccob等(2022)認為全球勝任力融入語言學習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另一類是從教師角度展開的研究,如Kerkhoff 和Cloud (2020)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分析了教師的全球勝任力感知和教學實踐。Wu (2022) 通過案例研究闡釋了探究式學習對中國職前教師全球勝任力培養的作用。

國內以“全球勝任力”為核心概念的研究始于2017年,主要關注教師全球勝任力的培養(張沿沿等,2017)。此后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第一,域外經驗介紹。如滕珺等(2018)認為借鑒美國教育政策建構中國“全球勝任力”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時,要充分考慮自身價值立場和歷史傳統。第二,課程開發研究。如胡鈺、景嘉伊(2018)系統闡述了海外全球勝任力課程開發;劉雨田、陳時見(2019)探討了美國教師全球勝任力教育認證課程的內涵、目標與實施路徑。第三,人才培養模式的案例研究,既有基于研究型大學的多案例研究(姚威、儲昭衛, 2021),也有聚焦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的個案研究(宋巖、李敏輝,2020)。

綜上所述,基于外語學科探索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相對較少。全球勝任力是全球治理人才的核心特征。武漢大學嘗試從培養目標、知識體系和支撐體系三個維度構建本科生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體系(明海英,2022)。何艷華、王雪梅(2023)對上海市36所中小學全球勝任力教育規劃文件進行編碼分析,研究發現,培養目標是基礎,課程體系是核心,校內外交流項目是平臺。培養目標決定外語人才培養的方向和高度;語種開設決定外語人才跨文化交際的范圍;課程設置決定人才培養規格;支撐體系是人才培養的保障。據此,本研究擬從語種開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支撐體系四個維度探討全球勝任力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3.研究設計

鑒于QS世界大學排名是目前較為綜合、權威的世界大學排行榜,本研究以2022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為依據,選取綜合排名前10的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因相關數據不足,暫不列入研究范圍)和芝加哥大學為研究對象,對其外語專業本科階段的語種開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支撐體系進行數據收集,時間為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本研究擬探討以下問題:(1)世界一流大學外語專業在語種開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支撐體系方面的現狀如何?(2)世界一流大學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呈現何種特征?

4.數據分析

4.1 語種開設

本研究在相關9所院校的學士學位培養目錄中對其語種專業進行檢索,具體開設情況見表1。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英語為英美兩國的母語,不列入語種統計。

由表1可見,哈佛大學開設語種最多,達到42個;其次為芝加哥大學36個,倫敦大學學院31個,斯坦福大學13個。理工類院校語種開設相對較少,如帝國理工學院9種,麻省理工學院僅開設3種。開設語種類型與數量往往同高校的學科性質和學科傳統有關。此外,外語專業基本在人文學部開設,這有利于打破文科內部的專業壁壘。綜合以上數據,世界一流大學外語專業語種開設主要呈現以下特征:第一,依據語種通用度開設專業。由于法語和西班牙語為聯合國工作語言和官方語言,德語是歐盟最早確定的官方語言之一,因此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成為普遍開設的語種。第二,依據語言譜系開設專業。倫敦大學學院斯拉夫東歐研究院開設保加利亞語、捷克語、波蘭語、羅馬尼亞語、俄語、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和烏克蘭語8個專業,基本覆蓋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的主要語種;芝加哥大學的羅曼語言與文學系專業設置基本涵蓋印歐語系羅曼語族的語種。第三,依據地理區域開設專業。哈佛大學近東語言與文明系語種開設多達11個,基本囊括地中海東岸地區語種。

4.2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機構對人的培養和發展所做的具體規定和要求,一般由目標定位和目標預期構成。目標定位包含知識、能力和素養三個維度;目標預期由職業能力和職業成就等構成(張鵬等,2022)。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要宏觀考慮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中觀兼顧高校辦學定位、辦學特色和辦學條件,微觀聚焦個體發展需求(修偉、王雪梅,2023)。世界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各具特色,本研究依據國別、語種專業和學科特點的不同,選取哈佛大學和帝國理工學院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具體見表2。

人才目標定位中,知識是基礎,能力由知識內化而成,知識和能力最終升華為素養(陳春花等,2021)。由表2可見,知識維度主要包括語言、文化和歷史知識。帝國理工學院關注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教學,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知識有機地融入語言教學中。2009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提出知識經濟時代培養具備STEM素養的人才是提高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換言之,外語專業融合STEM教學有利于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的人才。能力維度包括語言能力、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就素養而言,哈佛大學強調家國情懷、同理心和跨學科素養;帝國理工學院重視全人教育,促進個體的整體發展。目標預期主要體現在職業方向和職業能力方面。兩所院校的畢業生就業方向涉及多學科、多領域。此外,帝國理工學院明確提出畢業生可適應國際化工作場所并獲得成功。以芝加哥大學2022屆畢業生為例,10%繼續深造;86%選擇就業,就業領域包括經濟學、政治學、生物、英語、公共政策、國際關系、歷史和法學等,部分可入職蘋果、亞馬遜等大型跨國公司。②

4.3 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載體,現以倫敦大學學院拉丁語與英語復語專業和芝加哥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為例予以闡述說明,見表3。

倫敦大學學院拉丁語和英語專業為復語型專業,拉丁語方向和英語方向的專業課占比相同。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包括語言課程、專業課程以及跨學科拓展論文。授課形式較為多樣化,包括課堂講授、講座以及小組活動。每個學生配備1名英語和拉丁語導師,指導其日常學習。學業評價多元化,既有以學年考試為代表的終結性評價,也有以課堂測試、課程論文為主的形成性評價。此外,課程論文可代替終結性考試。美國大學本科課程由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構成(孫芳、王凱,2019),前兩年為通識教育。各專業學分由通識學分、專業學分和選修學分構成。以芝加哥大學英語語言學專業為例,學生需在通識課程學習階段完成人文學科研究方法和第二外語的學習。系部通過學生提交的專業陳述,指導和監督其課程學習,幫助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課程定制。

綜上所述,世界一流大學外語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呈現以下特征:一方面,課程設置以復語型、復合型為主。倫敦大學學院外語專業課程設置以復語型為主,包括現代語言與英語專業、拉丁語與英語專業、希臘語與英語專業等。牛津大學法語系除了開設法語+西班牙語/德語/意大利語/希臘語/葡萄牙語/俄語/捷克語等復語型專業之外,還開設法語+人文專業,如法語+哲學、法語+歷史學等復合型專業。另一方面,重視通識教育和學生自主性。學生在通識課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系部專業老師指導,選擇所要學習的課程群。以學分為基礎的選課制度賦予學生專業學習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學生既可以根據自身興趣、經濟狀況和就業方向選擇主修課程,也可根據就業市場需求調整自己的課程學習。

4.4 支撐體系

支撐體系主要包括語言平臺建設、海外學習與實踐以及場館建設等。第一,重視語言平臺建設。以麻省理工學院全球語言(global languages)專業為例,1997年創立在線交流平臺Cultura,幫助學生與德國、意大利、墨西哥、俄羅斯、西班牙、中國和日本等國家的語伴在線交流。類似平臺還有法語多媒體交互平臺(Dans un quartier de Paris),西班牙語短視頻平臺(Espan ~ a hoy)以及德語核心數據庫平臺(Berliner sehen)。語言平臺提高了語言學習的情境性、交互性和有效性。第二,海外學習與實踐形式多樣化。除了常規的海外高校交流外,學生也可在海外企業工作、接受海外培訓甚至在海外慈善機構或非政府組織擔任志愿者,增強了語言學習的體驗性和實踐性。第三,圖書館、博物館館藏豐富、資料齊全。哈佛大學威德納圖書館和霍頓圖書館收藏了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研究相關的文獻、歷史藏品以及著名作家手稿;還擁有一座日耳曼藝術博物館。此外,還有高校采取在地國際化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語言學習環境,如斯坦福大學法語和意大利語專業設有“法語之家”和“意大利之家”,邀請校外專家參與教學工作。

5.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特征及其對我國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世界一流大學外語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呈現以下特征:

第一,語種專業開設主要以語言譜系、地緣特征以及國家戰略為依據。哈佛大學開設的42個語種專業分屬凱爾特語族、日耳曼語族、羅曼語族和斯拉夫語族以及依據地緣特征開設的東亞語言、南亞語言和近東語言。此外,語種開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家戰略導向。自2002年起,美國語言旗艦項目(The Language Flagship)就致力于培養具備全球化專業技能的外語人才,并確定了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的10種關鍵語言。畢業生關鍵語種能力達到專業水平,具備在全球企業、非政府組織及其他領域工作的跨文化理解力。就業方向以政府部門為主,如美國國防部、美國國務院和國土安全部等,也包括國際事務、法律、商業等領域。③

鑒此,外語專業在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時,要有學科意識,語種專業布局應充分考慮語系分類、地緣特征和國家戰略。具體而言,目前各外語類專業主要依據語種建系導致各語種專業之間相對獨立,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新文科”建設相悖。因而,外語類專業可考慮系部重組,根據語系建系,如將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納入同一系別,這有利于學生開展二語、三語學習;此外,可考慮將相同區域的語種納入同一系部,如將日語、韓國語、越南語等語種納入東亞語言系,以幫助學生在熟悉文化背景的情況下提高區域語言能力。此外,語種專業設置還應考慮關系到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語種,培養滿足國家需求的“精語言”的復合型全球勝任力外語人才。

第二,外語專業人才培養以全球勝任力為目標,從知識、能力和素養三維度塑造滿足全球化發展需要的外語人才。如前所述,世界一流高校外語專業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通常以語言文化知識和跨學科知識為基礎,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認知分析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塑造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同情心、同理心、跨學科素養以及自主發展素養的全球勝任力人才。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外語專業的使命是提高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為我國參與各領域、各層次的國際交流提供人才支撐(劉鐵娃,2023)。我國外語專業人才培養要以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為目標,培養具備扎實的外語專業知識和跨學科知識,尤其是國情知識、國際事務知識、法律知識以及商科知識等,同時具有批判思維能力、認知分析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全球治理人才。具備全球勝任力的外語人才可在掌握多種語言、熟悉不同文化、具有全球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全面地參與全球治理。

第三,外語專業課程設置跨學科性較強,評價方式多元,選課制度靈活。世界一流大學外語專業課程設置以跨專業、跨學科課程為主,既有語言專業內部的跨專業課程,也有語言學科與哲學、歷史學的跨專業課程,更有兼具文理的跨學科課程。此外,世界一流大學外語專業學業評價方式靈活,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考察方式,或考試,或提交課程論文。選課制度將自主權下放給學生,有利于學生根據需求選擇課程組合,完成自身發展所需的主修專業和輔修專業。

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提出通過專業課程重組,為學生提供跨學科知識學習,拓展其知識邊界。課程設置是外語專業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外語專業應依托以文、史、哲為基礎的人文科學專業和以經、管、法為基礎的社會科學專業形成“文文”融合模式(許明武、聶煒,2023),課程設置跨政治學、法學、世界史、理論經濟學、新聞傳播學、公共管理學等眾多學科,涉及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外交、全球歷史、國際法、國際金融、國際傳播等方面。此外,還應注重區域國別課程的模塊化與體系化,助力學生了解相關國家的國情、社情、民情,以服務國家戰略,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就評價方式而言,可嘗試適當增加以課程論文為形式的終結性評價方式。就選課方式而言,可在對國家、社會和學生進行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建構外語專業課程群,助力兼顧個體差異、滿足國家全球治理需求的外語人才培養。

第四,現實與虛擬結合,建設立體化資源,豐富外語人才培養的支撐體系。教學資源是支持學習者有效學習的內外部條件,是連接學習者和學習內容的媒介。世界一流高校外語專業既有現實中的“全球化課堂”(global classroom),組織整班學生前往目的語國家進行第二課堂學習,如麻省理工學院和南方科技大學共建全球化課堂(MIT-IAP Shenzhen);也有虛擬課堂,如麻省理工學院的Cultura平臺,學生可與不同國家的同伴進行即時跨文化交流。

外語專業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要做好線上線下融合式支撐體系建設。線下資源主要指與外語專業相關的圖書館、博物館資源以及海外學習、實習和課外實踐等活動。線上資源則以數字化學習平臺、慕課資源等為主,也可考慮建設跨國在線協作學習平臺(馮瑞玲,2023)。外語專業在培養全球勝任力人才時,應對接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充分利用線下真實資源,堅持立體化、多模態原則,為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提供更多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支撐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做好全球治理人才的培養工作。外語類高校以及各高校的外語學科是培養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的專業人才的主陣地。本研究通過探討世界一流高校外語專業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的現狀和特征,為我國高校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提供參考。未來將進一步開展實證研究,為外語專業全球勝任力人才的培養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

注釋:

① 詳見聯合國官網Personnel Statistics, Data as at 31 December 2022.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

② 詳見芝加哥大學官網https://rll.uchicago.edu/undergraduate/program-overview。

③ 詳見語言旗艦項目官網https://www.thelanguageflagship.org/careers。

參考文獻

[1] Han, S.M. & Y.T. Zhu. (Re)conceptualizing “global competence” from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J/OL].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2022, 22.? https://doi.org/10.1080/02188791.2022.2148091.[2023-07-30]

[2]Kerkhoff, S. N. & M. E. Cloud. Equipping teachers with globally competent practices: A mixed methods study on integrating global competence and teacher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 103.? https://doi.org/10.1016/j.ijer.2020.101629.[2023-05-07]

[3]Peifer, J. S., E. Meyer-Lee & G. Taasoobshirazi. Developmental pathways to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college students[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23, (2): 257-276.

[4]Wu, X. Fostering Chinese preservice teachers global competence through inquiry learning in glocalized educational context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22, 122. https://doi.org/10.1016/j.tate.2022.103961.[2023-09-30]

[5]Yaccob, N. S., M. M. Yunus & H. Hashim. The integration of global competence into Malaysia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lessons for quality education[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2, 13.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2.848417.[2023-06-15]

[6]陳春花,尹俊, 劉霄等.共生協同的大學教育模式——基于西交利物浦大學的案例分析[J].大學與學科,2021,(3):70-79.

[7]儲昭衛.中國特色的高校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模式:特征、挑戰與應對[J].高等理科教育,2022,(3):99-107.

[8]馮瑞玲.基于跨國在線協作學習的 “外語講述中國故事 ”課程思政探究[J].山東外語教學,2023, (3):57-66.

[9]何艷華,王雪梅.教育規劃視域下的上海市中小學全球勝任力培養路徑研究[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3,(5): 3-10.

[10] 胡鈺, 景嘉伊.基于海外實踐的全球勝任力課程開發研究[J]. 現代教育技術,2018,(8): 98-105.

[11]劉鐵娃. 提高我國全球治理的能力[N]. 人民日報,2023-4-7 (9).

[12]劉雨田, 陳時見.美國教師教育全球勝任力在線課程設置與實施經驗——以全球勝任力認證(GCC)課程為例[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9,(7): 65-71.

[13]明海英. 推動和促進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A/OL]. 中國社會科學網,2022-9-27. http://www.sklib.cn/c/2022-9-27/652878shtml.

[14]生建學.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公費留學創新發展[R]. 中國教育報,2022-12-27(1).

[15]宋巖,李敏輝.學術型研究生全球勝任力的培養模式: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為例[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0,(6):106-113.

[16]孫芳,王凱. 20世紀美國一流大學本科課程變革的“遺產”——兼論對我國“金課”建設的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10):6-10.

[17]滕珺,張婷婷,胡佳怡.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美國國際教育的政策變遷與理念轉化[J].教育研究,2018,(01):142-147+158.

[18]修偉, 王雪梅.外語類高校英語專業培養目標規劃70年:路徑與動因[J].當代外語研究,2023,(2):124-134+158.

[19]許明武, 聶煒. 新文科背景下外語專業“文文”融合模式的內涵、學理、路徑與向度[J].? 山東外語教學, 2023,(2): 7-16.

[20]姚威, 儲昭衛. 新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全球勝任力培養模式構建——基于內容分析法的多案例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21, (23): 21-29.

[21]張鵬, 陳華勝, 陳琳. 我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階段演進邏輯及教育實踐審思[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2, (11): 30-33.

[22]張沿沿, 趙麗, 張舒予. 美國“全球勝任力”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及其啟示[J]. 比較教育研究,2017, (10): 90-96.

(責任編輯:孫炬)

收稿日期: 2023-10-04;修改稿,2023-12-25;本刊修訂,2024-01-15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時代我國高校外語學科范式重構研究”(項目編號: 21BYY023)和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教材研究項目“‘大思政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材法律模塊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23SD000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趙雙花,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語言政策與外語教育。電子郵箱:alanazhao@163.com。王雪梅,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語言政策與外語教育。電子郵箱:wxm97@163.com。

引用信息:趙雙花,王雪梅.全球勝任力視域下世界一流大學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24,(1):55-64.

猜你喜歡
外語專業一流大學人才培養模式
依法從嚴治軍與軍事院校正規化建設研究
“雙一流”建設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芻議高??谧g教學的問題與對策
外語專業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新形勢下高等學校教學督導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外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研究
指導教師在外語類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