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靈芝教授治療腦癱足內翻(脾虛肝亢證)經驗 *

2024-04-07 20:09吳靈芝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照海效貼陰陵泉

謝 瑩 吳靈芝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安徽 合肥 230061)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簡稱腦癱,是一組持續存在的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活動受限綜合征,這種綜合征是由發育中的胎兒或嬰幼兒腦部非進行性損傷所致[1]。根據國內外報道[2-4],目前腦癱的患病率為1.4‰~3.2‰,我國1~6 歲兒童腦癱患病率為2.46‰,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伴有或不伴有感知覺和智力缺陷等。足內翻是一種復雜的足踝部畸形,在腦癱患兒中常見;會造成患兒步態異常、行走困難,長期下來,會對足底關節及足踝部軟組織造成損傷。治療足內翻對于恢復腦癱患兒的下肢功能有著重要作用[5]。目前對于腦癱足內翻,除部分需要手術治療外,臨床主要還是給予康復治療[6]。而在患兒長期的康復治療過程中,中醫學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導師吳靈芝教授在長期的兒科康復工作中,總結出腦癱足內翻康復治療的寶貴經驗,作者有幸蒙吳教授教導,現摘部分經驗以饗同道。

1 病因病機

中醫一般將腦癱歸屬為“五遲”“五軟”“五硬”“痿證”的范疇。眾多醫家認為本病病位在腦,主要病機為先天稟賦不足和后天養護失當,導致五臟失養,陰陽失調,脾、腎、心不足,肝風內動;久病痰瘀阻絡,變證叢生?,F代醫學將腦癱分為痙攣型四肢癱、痙攣型雙癱、痙攣型偏癱、不隨意運動型、共濟失調型、Worster-Drought 綜合征、混合型7 種類型[1]。腦癱足內翻據癥狀可歸屬于中醫學“偏枯”“偏萎”等范疇;一般認為,筋脈閉阻、陰急陽緩是其基本病機。吳靈芝教授認為,腦癱足內翻是由先天不足、后天失養、陰陽失調而導致的。

中醫辨證中小兒腦癱主要有5 種常見證型:肝腎不足證、心脾兩虛證、痰瘀阻滯證、脾虛肝旺證、脾腎虛弱證[7]。足內翻作為腦癱的常見癥狀,其治療原則不能脫離腦癱的證型。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吳靈芝教授發現,足內翻多見于痙攣型腦癱,在脾虛肝旺證中多見;認為腦癱脾虛肝亢證下的足內翻病機為脾虛生痰、血少筋強、陰急陽緩。從臟腑病機來看,首先,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氣血生化不足,則肌肉失養,痿軟乏力。再者,脾運不健,則氣血生化乏源,肝血補充不足,進而筋失濡養、拘束不利。病程日久,脾虛生痰、痰阻經絡,會加重踝部關節的凝滯。從經絡病機來看,踝部內側為陰、外側為陽,足內翻為踝部內側肌張力高于外側肌張力[8],是為陰急陽緩。

2 治法治則

吳靈芝教授針對腦癱脾虛肝亢證下的足內翻患兒,提出健脾化痰、養血柔筋、平衡陰陽的治則。在臨床治療中針藥并用,并輔以肌內效貼加強效果。

2.1 常用方藥參苓白術散合四逆散加減,多選用黨參、麩炒白術、炙甘草、山藥、茯苓、薏苡仁以健脾益氣、除濕化痰;用白芍、當歸養肝血以補肝柔筋;用柴胡、枳實以疏肝理氣,以適肝用。全方共奏健脾化痰、養血疏肝柔筋之功。

用藥方法:水煎服,每日1 劑,早晚飯后30 min 分服;14劑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休息1周,再進行下1個療程。

2.2 針刺 頭針結合體針

2.2.1 選穴頭針:選擇患肢對側運動區上1/5 處(運動區);體針:足三里、豐隆、申脈、丘墟、解溪、血海、陰陵泉、照海、上八風(八風上1寸)、矯正穴(經外奇穴;脛骨前旁開1橫指,踝橫紋上3寸)。

2.2.2 操作方法運動區,平刺一針,針尖朝下,刺入12.5~20.0 mm;足三里、豐隆、血海、陰陵泉直刺12.5~20.0 mm;申脈、丘墟、解溪、照海、上八風直刺7.5~12.5 mm;矯正穴朝向腳尖方向平刺12.5~20.0 mm。得氣之后,除申脈、丘墟、解溪、照海,余穴都進行均勻提插捻轉;隨后留針30 min,期間每10 min行針1次,并予患兒紅外線燈照射患側足踝部。每天1次,每周6次,2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休息1周,再進行下1個療程。

2.2.3 選穴依據(1)焦氏頭針以大腦皮層機能定位為理論依據,選取運動區上1/5,主治對側下肢癱瘓,臨床中應用廣泛,效果顯著。李衛鋒等[9]采用焦氏頭針取穴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結果顯示患兒粗大運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2)選取下肢胃經、脾經穴位以補益脾胃、養血化痰。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的作用。豐隆出自《靈樞·根結》,為足陽明胃經穴位,是足陽明胃經經氣向下所歸之處,為治痰要穴[10]。解溪屬于足陽明胃經的經穴,陽經五行屬火,與土為母子穴;亦有學者[11]研究表明,圍刺解溪聯合康復訓練有利于提高腦卒中后足內翻的療效,患者行走以及足內翻角度得到較好的改善。血海為脾經之血匯聚之處,浩浩如海,有研究[12]顯示該穴在氣血調節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氣血得以調節,則肌肉得養、肝血得充。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合穴,陰經合穴五行屬水,正如《針灸大成·通玄指要賦》所言:“陰陵開通于水道(陰陵泉,真水也,滋濟萬物)”[13],故針刺陰陵泉可調和氣血、除濕散寒、疏經通絡,并且針刺陰陵泉穴對于脾經循行路線之腦卒中后遺癥有顯著治療效果[14],而腦癱引起的足內翻亦在脾經循行路線上,所以在治療中選用陰陵泉穴。(3)選取踝關節周圍穴位。照海最早見于《針灸甲乙經》“照海,陰蹺脈所生”[15],說明該穴通陰蹺脈。申脈,《針灸大成》中記載其為“陽蹺脈所生”?!短绞セ莘健け嫫娼洶嗣}法》言:“夫蹺者,捷疾也”,蹺脈具有調節肢體肌肉運動的作用,維持下肢運動靈活敏捷。照海、申脈相輔相成,調節陰蹺、陽蹺之氣,促進踝內外側陰陽平衡的恢復。丘墟,足少陽膽經原穴,小兒“少陽之體”,針刺丘墟可激發少陽之氣,調理少陽,從而促進腦癱患兒的生長發育[16]。(4)經驗取穴。上八風位于八風上1寸,兩腳各4 穴。矯正穴位于脛骨前旁開1 橫指,踝橫紋上3 寸。吳靈芝教授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針刺此類穴位對于糾正患兒足內翻角度有顯著效果。

2.3 肌內效貼針刺結束后,予患兒6 寸“Ⅰ”形肌內效貼布治療(南京斯瑞奇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產品標準號:YZB/蘇0043-2011,型號:H611 N)。操作方法:參照拉斐爾肌內效貼布使用說明為患兒進行粘貼?;純貉雠P,踩足中立位。先用“Ⅰ”形貼布“錨”在內踝上方固定,然后“尾”向下沿經內踝向足底延伸直至足外側,根據情況可加大拉力,繞行至外踝上方。每天1次,單次貼扎維持24 h 左右;2 周為1 個療程[17],1 個療程結束后休息1周,再進行下1個療程。

肌內效貼在足內翻的治療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它通過對踝部長時間的刺激達到持續給予踝關節周圍軟組織誘發動作信息的效果,從而調整肌筋膜,促進局部肌肉正?;?。

3 醫案舉隅

患兒,女,3 歲。因“左側肢體活動不利2 年”于2022年7月5日初診?,F病史:患兒于2年前學步時被發現左側肢體活動不利,左腳邁步不穩,類似跛行;左上肢完成精細動作稍差,抓握功能較差;未見智力及精神狀況異常。家屬攜患兒就診于南京市兒童醫院,遵醫囑繼續醫學觀察,患兒癥狀未見明顯好轉,遂再次于該院就診。顱腦磁共振示:右側額頂葉異常信號,軟化灶可能,右側腦室、基底節、半卵圓中心多發異常信號,考慮膠質增生。入院予康復治療,仍遺留有左側肢體活動不利,為求進一步康復治療于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門診初診??滔掳Y:左側肢體活動不利,左足內翻,行走不穩,類似跛行,左上肢精細動作、抓握功能稍差,納食欠佳,寐一般,二便調。既往史:出生時有新生兒輕度窒息病史,新生兒(Apgar)評分低,1 min Apgar評分為7分。??撇轶w:神志清楚,精神可,反應可,言語發育可,理解認知能力可,頭顱無畸形,頭項無抵抗,右側肢體肌力、肌張力正常,左側肢體肌力Ⅳ級,左上肢肌張力稍高,可獨坐,可獨行,左手握力稍差,精細動作稍差,左下肢遠端肌張力稍高,左側足內翻角度15.48°,獨行時左下肢跛行,舌淡暗、苔薄白,脈弦細。西醫診斷:腦癱,痙攣型偏癱。中醫診斷:行遲,脾虛肝亢證。治則:健脾化痰、養血柔筋、調和陰陽。治療:(1)予患兒中藥湯劑口服,組方:薏苡仁30 g,黨參10 g,麩炒白術10 g,炙甘草6 g,山藥10 g,茯苓10 g,白芍9 g,當歸9 g,柴胡9 g,枳實9 g。每日1 劑,水煎取汁200 mL,早晚飯后0.5 h 分服,每次服100 mL。14劑為1個療程。(2)針刺治療:頭針取穴:選擇患肢對側運動區上1/5 處(運動區)。體針取穴:左下肢穴位:足三里、豐隆、申脈、丘墟、解溪、血海、陰陵泉、照海、上八風、矯正穴;左上肢穴位:曲池、合谷、外關、八邪(刺法:直刺12.5 mm)。(3)肌內效貼。

近4 個療程時(2 周為1 個療程),患兒查體左下肢肌張力明顯降低,接近正常。

8 個療程后,患兒足內翻角度明顯好轉,行走類似常人,跑跳仍有不足,左手握力及精細動作均較前有顯著改善。后堅持于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治療。

按語:患兒有顯著的“行遲”表現,曾有新生兒輕度窒息病史,影像學提示曾有非進行的腦部損傷,可確診為腦癱?;純旱哪X癱癥狀主要表現為肢體活動障礙,且為單側,伴肌張力增高,所以進一步診斷為痙攣型偏癱?;純浩⑼撂澨?,運化失司,故見納食不佳;脾胃虧虛,氣血生化不足,肝血難以充盈,濡養宗筋不及,故見筋脈拘急,陰急陽緩,終致足內翻。雖未見脾虛肝亢證中的抽動等典型癥狀,但據舌脈可知患兒有脾虛肝強之象,所以在臨床治療中,仍從肝脾的角度進行治療。該患兒除了有足內翻的表現,也有上肢的活動不利,所以在治療中亦重視對上肢穴位的應用,以助氣血運行,恢復肢體功能。

4 結語

作為腦癱的常見表現,足內翻的治療不能脫離腦癱治療的整體原則。但足內翻的形成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所以既要針對患兒的腦癱證型辨證施治,也要兼顧足內翻治療的規律。

腦癱足內翻的形成是因為胎兒或嬰幼兒發育中的錐體系和(或)椎體外系受到損傷,破壞了患兒內、外側肌群肌張力的平衡,導致內側肌肉肌張力高于外側肌肉肌張力[8]。所以減輕肌肉痙攣、誘發足背屈外翻動作,是治療的要點[18]。吳靈芝教授在治療脾虛肝亢型腦癱足內翻時,一方面辨證施治以健脾化痰、養血柔筋、調和陰陽,另一方面注重踝部周圍穴位和經驗效穴的選取以及肌內效貼的應用。踝部周圍穴位在足內翻的治療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廖燕錟等[19]證實,經丘墟穴縮小足背外側刺激區能夠有效誘發腦卒中患者踝背屈,較常規叩擊該區的方法效果更顯著。經驗效穴是“上八風”和“矯正穴”,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它們對降低踝部內側肌張力頗有療效。肌內效貼的使用在足內翻中也逐漸被重視,例如黃宇濤等[20]在治療腦卒中后足內翻中,設定單純針灸組為對照組,針灸聯合肌內效貼貼扎組為觀察組;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Barthel 指數(BI)、Fugl-Meyer 量表(FM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Ashworth 量表(MAS)、Clonu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證明了肌內效貼在治療足內翻中的作用。吳靈芝教授追源求本,博采眾長,在應用中醫學的基礎上又使用新技術,方法簡便,容易被患兒及家長接受。

猜你喜歡
照海效貼陰陵泉
基于數據挖掘技術探析陰陵泉穴主治優勢病癥和配伍規律*
肌內效貼與電子競技的應用實踐及機制討論
肌內效貼:無毒無害理療產品引發關注
改良自制肌內效貼配合中藥溻漬治療肌筋膜炎的臨床觀察
照海穴的臨床運用概況※
《臟腑圖點穴法》中“陰陵泉”的定位探析*
鋼結構工程管理實踐分析
“四按”是指按摩4個特效穴位
陰陵泉命名文化與臨床意義
揉照海,治失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