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融通下的高三分層教學

2024-04-08 13:21徐蓓蕾余佩霞
中學歷史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融通儒家思想教材內容

徐蓓蕾 余佩霞

今年是浙江省新教材選考的第一年,高三的復習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面臨的一大難題。由于統編教材知識跨度大,教材內容呈現碎片化的特點,即使是高三學生,仍沒有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框架。因而,在高三復習過程中,可以通過融通方式,促使學生構建歷史的知識體系,從而把握教材重點、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融通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加強歷史橫向聯系的整合,將同一歷史時期的中外史事整合在一起,使學生以更為寬闊的歷史視野進行認識。二是凸顯歷史縱向聯系的整合,對歷史發展中有前后關聯的內容加以梳理,將分散在各專題中的相關內容整合在一起。[1]作為高三復習教學,既需要橫向的整合,也需要縱向的融通。

一、明確主題,分層目標

以主題方式融通教材內容可作為高三復習的重要方式。因為主題融通有助于學生完成橫向和縱向的知識整合,構建知識框架。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需要從教材繁瑣的知識內容中尋找可以將這些知識系統歸納的主題。例如,從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角度看,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長時間處于主流思想地位,對中國古代社會影響深遠,故可采用“儒家思想的發展演變”作為復習主題。從這一主題出發,整合教材中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并分析其對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影響。

課程標準將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劃分為四個等級,是“制定歷史學科學業質量標準的前提和依據”[2]。在高三復習中,也應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策略。針對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的學生,應以基礎知識的鞏固為主,而針對已掌握教材內容的學生,應關注知識的融通與提升,達到分層教學的目標。

針對“儒家思想”這一主題,可根據五本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融通教材,分層施教

作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內容,儒家思想一直是高考中的高頻考點。因此,以“儒家思想”為主題展開課堂復習也體現了較強的針對性。教學過程中,在融通教材內容的同時,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1.基礎層次:關注真題,融通教材細節

講練結合是復習課的重要特點。以“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與影響”為主題的復習課,筆者以2023年1月浙江省選考的第23(1)題作為導入:

材料一

——引自《論語》《老子》《韓非子》

(1)根據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韓非的政治主張。結合所學,指出秦漢時期治國主導思想的演變。

這一小題考查了三位古代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秦漢時期治國主導思想的演變過程。運用此題作為導入,可從漢代確立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直接過渡到本堂課的主題。

在高三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歷年高考真題,尋找可以作為融通教學的主題。在本主題講到宋明理學之時,可與2022年1月浙江省選考第26(1)題相結合,以講練結合的方式分析宋明理學的背景、特點與影響。

高三復習課不同于新課,也不是課本內容的復述,而是在教師引導下,對課本知識的細化和內化。對學生而言,主題復習的難點在于要從浩如煙海的教材中尋找相關聯的知識點。在此過程中,可發揮集體的力量,教師可引導學生采用互助等方式對教材中相關子目進行梳理,從而完成知識的融通。如表1。

儒家思想的演變過程及背景屬于該主題的基礎內容。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加強知識融通,進一步提升歷史素養和能力。在復習過程中,既要關注教材內容的融通,也要關注知識點間的關聯。除了有關儒家思想發展歷程的內容,還涉及到其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組成部分的內涵與特點。主題相關知識點多且繁雜,在復習中可通過問題鏈作為線索串聯教學內容,如:

問1:根據時間線及所學知識,列舉每個時期主要的儒學思想家。

問2:結合所學知識,將下列思想家與他們的主張一一對應。

問3:歷代儒家思想家的主張中能體現出哪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問4:一定時期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請分別分析儒學在春秋戰國、漢、宋、明末清初時期發展的背景。

高三復習課的教學設計,一方面需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運用高考真題及模擬題了解考情,另一方面則需通過史料解讀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在課堂的史料運用中,筆者多選取教材中出現的史料。如涉及儒學思想家主張部分,筆者整理了教材中出現的部分思想家的相關名句,結合浙江省選考關注課本細節的特點,重點關注了課本中史料閱讀、歷史縱橫、課后探究與拓展等部分。

對學生而言,史實不是相互獨立的,史實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學生通過知識的梳理,自主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基礎知識系統化、主題化,將主干知識點精準地落到實處”[3]。學生通過將各個時期思想家的主張放在不同時期的時代背景之下,劃分儒家思想的不同發展階段,理解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

2.提升層次:深化拓展,關注學生主體

對于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則不僅僅局限于基礎目標,更需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達到能力提升的目的。故在“儒家思想”這一主題復習過程中,更應注重相關內容的深化拓展。

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思想,影響中國社會兩千多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提出這樣一個探究問題:結合教材內容,列舉儒學對中國古代社會和日常生活的影響。學生可以搜索已學知識,找到各本教材中中國古代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各個領域,再經過教師的引導,達到知識串聯的目的。

在學生翻閱教材,經過足夠的時間思考和討論,對課本內容內化融通后,學生間可以進行思維的碰撞,相互查漏補缺。在筆者的課堂實踐中,學生能很快從教材中找到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法律教化和城市規劃與儒家思想的發展有重要關系。教師可在此基礎上補充史料,引導學生對教材相關內容進一步深入探討。盡管學生了解儒家思想對選官制度有較大影響,但對具體如何影響一知半解,故教師可通過對史料的解讀設計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能力,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影響。

材料一 自隋唐以來,取人專尚詞賦……專立德行明經科。明經內“四書”“五經”,以程子、朱晦庵注解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學。

——《通制條格》卷五

材料二 一曰德行高妙……二曰學通行修……三曰明達法令……四曰剛毅多略。

——《后漢書·百官志》注引應劭《漢官儀》

材料三 令有司察舉賢才,“以德行為本,而文藝次之”。

——《明史》

問1:根據材料一,分析中國古代官員選拔考試的主要內容。

問2:根據材料二、三,提煉中國古代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的原則。

幾則史料基本來自于教科書,結合史料,學生能認識到中國古代官員選拔考查內容涉及儒家典籍,標準原則上也尤其注重德行,進而理解儒家思想對選官制度的重大影響。通過對教材史料的挖掘,滲透了歷史解釋核心素養,促進學生進一步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與此同時,在課堂中需關注學生易忽視的課本細節,對相關知識進行查漏補缺。例如,筆者在課堂中展示了以下材料:

材料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孟子·梁惠王下》

從以上材料中,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儒學思想中有尊老憐弱的傳統。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可以關注到教材中中國古代的救濟優撫政策,其注重尊重贍養老人體現了儒家倫理道德的“孝道”、血緣宗法觀念的影響。這一教學環節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史料解讀能力,也引導學生更深入探討教材中的史料細節,如有同學從選必三的白鹿洞書院教條中理解到中國古代通過學校教育傳播儒家思想。由此可見,通過學生討論和教師引導下的問題探究,更有助于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的提升。

因而,作為高三的復習課,在關注高考真題和解題方法滲透的同時,制定復習主題,以主題為線索融通教材相關內容。同時,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水平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融通教材,夯實基礎,充分關注教材細節的同時,針對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設計探究問題深入拓展,以達到涵養核心素養,提升素質能力的目的。

【注釋】

[1]肖云豹:《統編高中歷史必修和選擇性必修的融通教學——以選擇性必修2“歷史上的疫病與醫學成就”為例》,《教育科學論壇》2022年第7期,第27頁。

[2]徐藍、朱漢國主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73頁。

[3]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歷史學科編寫組:《浙江省歷史選考分析》,《浙江考試》2023年第1期增刊,第41頁。

猜你喜歡
融通儒家思想教材內容
整合教材內容,為寫作教學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比較及啟示
高中歷史必修與選修教材內容融通之初探——以選擇性必修一的復習課為例
包羅融通的藝術探索家
儒家思想與書法
論教讀與學寫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銷上市?
圓滿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濃濃
從“三吏”“三別”看儒家思想在杜詩中的滲透
儒家思想與學佛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