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華人家庭語言規劃及華語傳承研究

2024-04-08 02:24李文靜李麗虹
北部灣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泰語華語華人

李文靜, 李麗虹

(1.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科學院, 北京 100083;2. 廣西大學國際學院/中國東盟研究院, 廣西 南寧 530004)

泰國與我國地理位置鄰近。 早在古代,中泰兩國就有了交流和交往,華人向泰國移民的歷史可追溯到宋元時期。 長期以來,中泰兩國保持著密切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泰國成為東南亞地區除新加坡之外華人人數最多的國家[1],但華語在泰國華人家庭中面臨著傳承危機。 語言活力是語言生存的關鍵,家庭是維持語言活力的關鍵場所,本文以泰國華人家庭為調查對象,探究其家庭語言規劃和華語傳承的情況。

一、 相關研究回顧

學者對語言政策與規劃的研究歷史并不長,大約始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 早期,對語言政策與規劃的研究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研究范式,重點關注國家層面的語言規劃活動。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后,對語言政策與規劃的研究逐漸向自下而上的研究范式轉變。 近年來,家庭語言規劃逐漸成為學者們的研究熱點。 家庭是語言保護和傳承的重要場域,是阻止語言轉用的最佳場所,對移民家庭來說,科學合理的家庭語言規劃對族裔語保護、族裔身份認同等具有重要意義。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后,隨著我國經濟實力、政治影響力和文化競爭力的提升,海外華人研究逐漸引起國內學者們的關注,但目前國內學者對海外華人家庭語言規劃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研究成果偏重于對海外華人家庭語言規劃現狀的描述。 如范立立以印尼巴淡華人家庭為調查對象,指出巴淡華人家長的語言管理方式傳統且單一是導致其子女華語學習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2];李璇以緬甸華人家庭為調查對象,指出緬甸華人家庭的語言使用模式隨著華人家庭的緬化程度逐漸改變[3];劉慧以柬埔寨華人家庭為調查對象,指出華人家庭對華語傳承起著留根育苗的重要作用[4]。 目前,大部分研究成果對海外華人家庭語言規劃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對家庭語言規劃的影響因素缺乏較為充分的探討。 本文將以泰國華人家庭語言規劃的現狀為基礎,以影響并制約泰國華人家庭語言規劃的因素為重點展開討論。

二、 研究設計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在泰國定居并具有中國血統的華人移民及其后代為研究對象,以家庭為單位展開調查,每個被調查家庭只參與一次問卷填寫。 調查對象既包括移居泰國的第一代華人,也包括他們的后代,其中,第一代華人移民需移居泰國五年以上,并育有后代,以保證其信息效度。

(二) 研究內容

本文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泰國華人家庭語言規劃的現狀,包括家庭語言意識形態現狀、家庭語言實踐現狀、家庭語言管理現狀;泰國華人家庭語言規劃的影響因素;促進華語在泰國傳播的建議。

(三) 研究方法

綜合運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調查不同代際泰國華人的家庭語言規劃和華語傳承情況。問卷以Spolsky 提出的FLP(Family Language Policy/Planning)模型等為理論基礎,參考康曉娟、董潔、曹賢文、劉慧等學者的實證研究成果編制而成,經測試,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采取紙質問卷和電子問卷共同發放的方式,共收取有效問卷258 份,其中,家長卷135 份,子女卷123 份,參與問卷調查的受訪者的基本信息見表1。 訪談是對問卷內容的補充,共選取12 位具有不同學歷背景、年齡、職業等基本信息的受訪者參與訪談,參與訪談的受訪者的基本信息見表2。

表1 參與問卷調查的受訪者的基本信息(N=258)

表2 參與訪談的受訪者的基本信息(N=12)

三、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 泰國華人家庭語言規劃現狀

家庭是典型的社會終端組織,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組織[5]。 對移民家庭來說,家庭語言規劃是保持族裔語正常傳承、維持族裔語活力的關鍵。 我們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對泰國華人的家庭語言規劃情況進行了調查。

1. 泰國華人家庭語言意識形態現狀

Spolsky 認為語言信仰或語言意識形態(language beliefs or ideology)是對語言本身和語言使用的信念[6]。 家庭語言意識形態是家庭語言規劃的原動力[7],因此,我們對泰國華人的家庭語言意識形態進行了考察。 在語言評價方面,泰國華人普遍認同華語的實用價值,但多數人認為學習華語的難度較大,超過80%的受訪者在聽到華語時感覺親切,新生代泰國華人與泰國社會的融合度較高。 目前,英語是泰國的第一外語,泰國華人雖然認可英語的實用價值,但對英語的親切度不如泰語和華語。

Bourdieu 提出,語言意識形態包括人們對特定語言未來發展的展望[8]。 對泰國華人語言期待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泰國華人家長希望孩子首先學習泰語,其次是華語,然后是英語和其他語言;泰國華人對泰語水平的期望最高,其次是華語,然后是英語,華人子女對華語的學習興趣則低于家長對其學習華語的期待。

2. 泰國華人家庭語言實踐現狀

語言實踐(language practice)即對語言庫(linguistic repertoire)中各種語言變體所做的習慣性的選擇模式[9]5。 家庭語言實踐體現了家庭成員對語言使用的偏好,是家庭成員語言意識形態的反映。 我們從語言學習背景、語言水平及語言使用模式等方面考察了泰國華人的家庭語言實踐情況。

在語言學習背景方面,有78.68%的受訪泰國華人在0—3 歲學習泰語,且學習泰語的年齡非常集中,泰語已成為不少泰國華人的第一語言;學習英語的年齡集中在4—6 歲,多數泰國華人子女從小學開始接受英語教育;學習華語的年齡分布比較分散。 在學習途徑方面,有87.80%的受訪泰國華人子女在家庭環境中自然學會泰語,華語和英語主要通過接受學校教育、觀看電視和電影進行學習。 在學習原因方面,希望通過掌握華語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是泰國華人子女學習華語的主要原因,傳承華族血脈、了解中華文化是泰國華人學習華語的次要原因。

對泰國華人語言水平的調查結果顯示,具有高水平(熟練掌握聽、說、讀、寫能力)泰語能力的人數最多,具有中等水平(具備基本的聽、說能力)華語能力的人數最多,具有較低水平(只會聽、說簡單語句)英語能力的人數最多。 大多數泰國華人都是“泰—華”“泰—英”“泰—華—英”雙語或多語人,在語言水平等級上,“泰語>華語>英語”。

在語言使用方面,泰國華人使用泰語的頻率及使用場合遠高于華語和英語,華語和英語主要用于學習和工作方面。

3. 泰國華人家庭語言管理現狀

Spolsky 在《語言管理》一書中,劃分了家庭域、宗教域、工作域等十余個語言管理域。 其中,家庭域的語言管理指在家庭內部對家庭成員的語言意識形態或語言實踐進行影響或干預的行為[9]18-24。 調查顯示,近半數的泰國華人家長對家庭語言使用持順其自然的態度,37.75%的受訪家長為孩子學習華語支付了專項費用,38.52%的受訪家長會順從孩子的語言選擇,34.81%的受訪家長堅持在家庭中使用華語,20.74%的受訪家長會在家庭中采用雙語交流模式進行交流。

家庭語言管理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實施科學合理的家庭語言管理對提高家庭成員的語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影響泰國華人家庭語言規劃的因素

家庭語言規劃作為微觀層面的語言規劃,既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也受家庭結構、家庭關系、家長因素、兒童因素等家庭內部因素的影響。

1. 外部因素

(1)經濟因素

中泰兩國是友好鄰邦,歷史上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源遠流長。 進入21 世紀,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中泰兩國不斷深化經貿合作。 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成立;2012年,中泰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正式確立;2013年,泰國成為最早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2021年,中泰兩國的貿易額歷史上首次突破千億美元。 語言經濟學認為,語言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隨著中泰經濟、貿易聯系的加強,華語在中泰經濟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經濟因素在泰國華人家庭語言規劃中發揮著重要的驅動作用,中泰兩國的經濟合作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未來,在經濟因素的驅動下,泰國華人會更加重視家庭華語傳承與后代華語能力的提升。

(2)政治因素

據史料記載,早在漢唐時期,中泰之間就有了聯系和往來。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加強建設與周邊各國的睦鄰友好關系。 1975年,中泰兩國正式建交。 此后,中泰雙方不斷深化政治互信。 在新時代背景下,中泰雙方就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達成重要共識,賦予了“中泰一家親”以新的時代內涵,中泰關系行穩致遠。 中泰兩國的政治交往史也是兩國的語言交流史。 政治穩定是經濟交流、文化交往的前提,“中泰一家親”的理念深入人心,中泰兩國的文化教育合作越來越深入。 華語是中泰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語言工具,越來越多的泰國華人在泰國政府和社會的倡導下學習華語。

(3)文化因素

文化是影響泰國華人家庭語言規劃的因素之一。 歷代泰國華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到泰國,使華人雖遠在海外卻依然能夠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不少海外華人非常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會自發舉辦各種形式的節日活動,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下,許多華人仍保留著對中華文化的深厚感情,迫切希望通過學習華語深入了解中華文化。 近年來,中國文化強國建設穩步推進,文化軟實力明顯提升,文化產業不斷發展,一些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紛紛問世,激發了海外華人對中華文化的熱情。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 語言不僅能夠反映文化,還能成為文化的載體。華語的一些詞匯、用法等本身就是對中華文化的反映,通過華語,海外華人能更加方便地學習并認識中華文化,華語為泰國華人了解中華文化打開了一扇窗。

2. 家庭內部因素

王玲等指出,宏觀的社會語言文化、政治、經濟等因素,微觀的家庭語言文化氛圍、社會關系網絡、家庭成員構成等因素,以及父母自身因素等都會影響海外華人父母的語言意識,進而影響家庭的語言規劃活動[10]。 本文認為家庭結構、家庭關系、家長因素、兒童因素會對泰國華人家庭語言規劃產生影響。

(1)家庭結構

20 世紀50年代,家庭結構(family configuration)與兒童語言發展之間的關系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Zajonc 認為家庭結構會對兒童的認知、語言、性格、智力等產生影響[11]。 兒童的語言能力在不斷成長中發展,家庭在兒童語言能力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結構是影響家庭語言規劃的因素之一。 21 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核心家庭的數量在不斷增加,調查發現,核心家庭的泰國華人后代的語言能力普遍低于主干家庭,隨著代際的更迭,泰國華人的華語能力在明顯下降。 泰國第一代華人移民大多是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華人移民潮時期遷移到泰國的,大部分華人只會講方言,如潮汕話、粵語、客家話等,不會講普通話,他們的后代有一部分在中國出生并隨家人移居到泰國,有一部分在泰國出生。在泰國出生的第二代華人移民的華語能力普遍低于在中國出生的第二代華人移民的華語能力。 如果在泰國出生的第二代華人移民不與他們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其后代基本無法在自然的家庭語言環境中習得華語。 泰國華人家庭中既有華裔與華裔組成的家庭,也有華裔與非華裔組成的家庭,家庭成員的種族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員的語言構成。 一般來說,族際通婚家庭的語言類型往往比較復雜多樣,其后代的語言發展需要更多的規劃和引導。 調查發現,在泰國華裔和非華裔組成的家庭中,其后代對華人身份的認同較低,華語能力也普遍偏低;在華裔和華裔組成的家庭中,家長更重視對后代華語能力的培養,他們的華語能力普遍較高。

(2)家庭關系

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決定了他們的溝通頻率,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家庭的語言使用和語言規劃。一些華裔家庭的兒童原本可能具備習得華語的條件,一旦其父母之間的婚姻關系破裂或因為某種原因難以繼續而形成單親家庭,這種語言關系可能也就隨之破裂。 語言傳承始于家庭,一旦華語的傳承環境不復存在,華人后代就很難再掌握華語。 如受訪者H 的父親是中國海南人,母親是泰國人,在其很小的時候,因父親意外去世,使其未能在幼兒時期習得華語,其母語是泰語。 泰國華人家庭與中國親屬之間的關系也會對其家庭語言規劃產生影響。 調查發現,移居泰國后仍與中國有親屬聯系的家庭,往往比較重視后代華語能力的傳承與保持。 與之相反,與中國無親屬聯系的家庭,普遍對華語傳承和后代華語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到第三代以后基本就喪失了華語能力。 如受訪者G 的母親是祖籍潮州的華裔,父親是泰國人,其從小跟隨母親習得潮汕話,平時在家與母親說潮汕話,與父親說泰語。 為了培養受訪者G 的華語能力,自其上幼兒園,就斷斷續續多次到中國讀書,每次在中國親戚家居住的時間短則一月,長則半年。 在中文環境的熏陶下,G 很早就學會了說潮汕話,形成了較強的中文語感。

(3)家長因素

在家庭語言規劃中,家長通常是家庭語言規劃的制定者(King et al.,2008),所以家長因素,包括家長的語言背景、受教育背景、經濟實力等都會對家庭語言規劃產生影響。 在泰國華人家庭中,自身具備多語能力的家長往往對語言的價值體悟更高,更重視對后代多語能力的培養,會主動為后代創造語言學習條件,重視家庭語言規劃;而自身只具備單語能力的家長,普遍對后代的語言學習持放任態度,對家庭語言規劃不夠重視,對后代的語言發展缺乏合理指導。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長越重視后代語言能力的發展和家庭語言規劃。 調查發現,學歷水平較高的父母對后代的語言能力培養較為重視,會通過提供專門輔導、文學讀物、語言影視作品甚至就讀華?;驀H學校等方式來培養后代的語言能力。 家長的收入水平以及家庭的經濟實力也是影響家庭語言規劃的關鍵因素。 一般來說,收入水平較高的家長更愿意投入金錢來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收入水平較低的家長則很少為孩子提供額外的語言教育資源。

(4)兒童因素

在子女幼兒時期,家長在家庭語言規劃中起主導作用,隨著子女個人意識的覺醒以及社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家長在家庭語言規劃中的作用逐漸凸顯。 早期關于家庭語言規劃的研究對兒童在家庭語言規劃中的作用關注不夠,隨著對家庭語言規劃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發現,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在家庭交流中逐漸展示出個人意識、思想及判斷。 目前,家庭語言規劃的主體間性觀點已經逐漸取代了主體單一性觀點,兒童因素對家庭語言規劃的影響引起了廣泛關注。 如受訪者J 的父親是華裔,母親是泰國人,在她出生之前,父母一般使用泰語交流。 為了讓J 在家庭環境中不斷練習中文,父母用華語和泰語與她交流。 在J 熟練掌握華語和泰語之后,父母將她送到國際學校學習英語。 此后,J 的家庭使用華語、泰語、英語三種語言進行交流。 受訪者J 的語言學習經歷為家庭語言規劃起到了導向作用。

四、 建議

(一) 對泰國華人家庭語言規劃的建議

1. 提高泰國華人家庭語言規劃意識

泰國華人的家庭語言規劃意識普遍比較薄弱:一是因為對語言資源的價值認識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語言在其后代的職業發展、文化傳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因為對家庭語言規劃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充分認識到家庭語言規劃對兒童語言發展、兒童身份文化認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所以,應該提高泰國華人的家庭語言規劃意識。

2. 促進泰國華人家庭語言實踐多樣化

泰國華人家庭語言實踐比較單一,家庭成員傾向于選擇一種掌握最熟練、所有家庭成員共通的語言作為交際工具。 統一的語言使用固然能拉近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距離,但是對于家庭成員的語言發展來說,單一的家庭語言實踐不能為后代創造多語的家庭語言習得環境,不利于后代語言能力的發展。 應當進一步促進泰國華人家庭語言實踐多樣化,在其后代語言習得的關鍵期,為其創造多語習得環境,促進家庭成員語言水平的提高與語言能力的發展。

3. 提高泰國華人家庭語言管理能力

語言管理能力是決定語言管理效果和家庭成員語言能力的關鍵,家庭語言管理在家庭語言規劃中占有重要地位。 對移民家庭而言,語言管理問題更加復雜,既要服從移民國家的語言政策,又要考慮族裔語言文化的傳承以及世界語言文化發展的形勢。 學習并掌握一門語言需要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泰國華人移民為后代選擇什么樣的語言進行學習、通過何種方式培養后代的語言能力、如何維持后代的語言能力等都是需要慎重考慮并謹慎選擇的。 若想使其后代學習并掌握多門語言,泰國華人家長必須具備較強的語言管理能力。 但目前不少泰國華人家庭的華語傳承中斷,在泰國“華語熱”的背景下,仍有很多華人后代不具備基本的華語溝通能力,提高泰國華人家庭語言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二) 對促進華語在泰國傳播的建議

1. 加強中泰語言教育合作

當前,中文在泰國的傳播正處于“黃金時期”,得到了中泰雙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泰國急需提高本國的中文教育質量,以便更好地與中國開展多方合作,中國希望通過增強中文的國際傳播效果,進一步提升中文的國際影響力。 未來,中泰雙方應進一步加強語言教育合作,互派教師,互相輸送留學生,促進兩國語言教育資源的互通和共享,進一步提升兩國的語言教育質量,盡可能消除兩國的國家安全顧慮,為促進中泰命運共同體建設鋪設語言道路。

2. 創新華語傳播方式

傳統的華語傳播方式主要有華語的家庭傳承與華校的華語教育。 家庭傳承的方式會隨著家長華語能力的降低而逐漸失去傳承效果,不少泰國華人的家庭華語傳承已經中斷。 泰國華校數量眾多,華校是泰國培養華語學習者的主陣地,但很少有學生會一直堅持在華校學習,且選擇就讀華校的人數在泰國總體受教育人口中不占優勢。 在信息技術發達的現代社會,創新華語傳播的方式是擴大華語傳播范圍的有效途徑。

3. 提高中文教師的職業素養

中文教師是泰國中文教育的主力軍,中文教師的職業素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泰國中文教育的質量。 目前泰國學生的整體中文水平并不高,中文教師的教學質量仍有待提高,應當通過加強對中文教師的語言培訓、教學培訓等方式,提高中文教師的整體職業素養,提高泰國中文教育的質量和學生的中文水平,進一步促進中文在泰國的傳播。

猜你喜歡
泰語華語華人
何為“華人”?
曹景行:華語新聞界里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暹羅館譯語》與現代泰語讀音差異
新加坡華語的語音與流變
淺析提高泰語閱讀技能之我見
淺談《泰語聽力》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課程《泰語聽力》系列論文
華語大片經典改造的迷失與救贖
心靈幽暗處的懸疑風景——2013年華語驚悚片述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