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否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提高?

2024-04-09 18:01景國文
新疆農墾經濟 2024年3期
關鍵詞: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升級全要素生產率

景國文

摘要:文章利用專利保險試點政策這一準自然實驗,采用2004—201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面板數據,建立雙重差分模型(DID),研究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究竟如何影響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研究發現,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顯著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機制檢驗發現,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通過創新激勵效應、產業結構升級效應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異質性分析發現,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政策效果在東部地區、經濟規模大、金融發展程度高、人才集聚程度高的地區更加明顯。為此,文章從擴大專利保險試點范圍、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因地制宜推行試點政策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為今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積極啟示。

關鍵詞:專利保險;全要素生產率;產業結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引言及文獻評述

近年來,中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企業各項專利申請數量連年增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長期以來由于部分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缺乏,企業申請專利遭到侵權的事件時有發生,致使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受到影響。根據《2021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專利權人遭到侵權的比例為7.2%,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利遭到侵權的比例為7.8%。而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面臨向創新驅動轉型,因此,需要急迫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創新積極性,進而促進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為降低企業知識產權糾紛維權成本,激勵企業進行技術研發,2012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始推出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旨在通過保險的風險分散功能,減輕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后顧之憂,降低企業在面臨知識產權侵權時所產生的成本,從而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那么作為一項促進技術創新的重要舉措,全要素生產率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現,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否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又是通過何種機制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鑒于此,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究,研究結論對于推動專利保險試點政策順利實施及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與本文相關的文獻主要與知識產權保護有關。相關研究從研究方法來看,主要是基于若干指標來構建知識產權保護強度。例如,EVENSON[1]采用全球面板數據,從專利法的覆蓋范圍、成員資格、執行機制、保護期限等方面構建知識產權保護指數,研究發現知識產權保護能夠促進技術創新。吳超鵬和唐菂[2]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從行政執法、司法保護、執法效果三方面構建指標體系衡量知識產權保護強度,研究發現知識產權保護能夠促進企業技術創新。靳濤和王衛卿[3]采用省級層面數據,從執法效率和專利未被侵權率兩方面構建政府知識產權執法力度指標,將其與國家層面的知識產權保護指數相乘構建知識產權保護強度指標,研究發現知識產權保護與人力資本協調度提高能夠促進地區技術進步。賴敏和韓守習[4]采用各個國家加入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條約的數量作為知識產權保護強度指標,研究發現知識產權保護強度提高能夠通過促進研發投入等途徑促進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高。

但是上述研究由于采用若干指標來衡量知識產權保護強度,難以克服指標選擇容易存在的主觀性問題。因此,一部分學者采用政策評估的方法,評估知識產權保護的經濟效應。相關研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研究以2012年中國開始實施知識產權示范城市試點政策為準自然實驗,采用雙重差分模型(DID)對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的政策效果進行評估,相關研究表明,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對于促進城市產業結構升級[5]、企業創新[6]、城市創新[7]、創新質量提升[8]、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提高[9]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還有學者研究發現知識產權示范城市能夠促進城市創業,提高城市的創業活躍度[10]。

另一類研究,以知識產權法院設立為準自然實驗,研究知識產權法院設立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但是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研究結論。黎文靖等[11]研究發現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抑制了企業研發投入和專利的申請。而王海成和呂鐵[12]、楊菲和史貝貝[13]、莊佳強等[14]研究表明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促進企業創新,促進企業專利數量提升。

從上述文獻可知,已有文獻對知識產權保護已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總體而言,已有文獻表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但是從專利保險這一嶄新的視角進行探討,相關研究還比較匱乏,值得進一步研究。對此,結合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本文研究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否驅動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以及通過何種機制影響全要素生產率。而本文的研究表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顯著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這說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在實現經濟創新驅動發展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與既有文獻比較,本文可能的研究貢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本文利用專利保險試點這一準自然實驗,就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否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進行研究,探究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第二,研究專利保險試點政策通過何種機制影響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建立中介效應模型進行研究,使本文的政策建議更加具有針對性;并且從地理位置、經濟規模、人才集聚程度、金融發展程度等方面探究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影響全要素生產率的差異性,豐富了本文的研究內容,補充了相關方面的文獻。

二、政策背景與理論機制

(一)政策背景

曾經一段時間以來知識產權保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痛點,盡管中國已經出臺相關法律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進行制約,但是企業專利等知識產權被侵犯的事件仍時有發生。為解決企業專利保護中存在的痛點,2012年國家知識產權總局出臺了企業專利保險試點政策,首批專利保險試點包含8個地區,2016年出臺了第二批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實施以來,極大地促進了試點地區企業專利保護,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也有力地促進了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地區產業結構優化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圖1為2004—2019年本文所有樣本的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情況,縱軸為各個地區的全要素生產率中位數大小,橫軸是時間。同時將專利保險試點地區視為處理組,非試點地區視為對照組,可以看到在2012年以前,處理組和對照組地區間的全要素生產率幾乎保持相同的變化趨勢,但是在2012年以后,處理組地區的全要素生產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地區全要素生產率,二者之間出現明顯的差距,初步表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處理組與對照組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這為本文進行進一步采用更為嚴謹的研究提供了參考。表1報告了專利保險試點地區名單。

(二)理論機制

結合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本文認為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通過影響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進而提高地區全要素生產率。

一是創新激勵效應。專利保險試點政策作為矯正企業創新負外部性的重要制度創新,從以下幾方面促進技術創新:第一,在微觀層面,企業進行技術創新被侵權后,進行維權等通常需要花費較高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因此企業內部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就會下降,企業公布專利等積極性也會下降,不利于技術貢獻與知識技術溢出。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實施后,企業知識產權被侵犯后,能夠及時解決,也能夠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可以減輕企業在保障專利等知識產權時候需要支付的時間和資金成本,解除了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分享的后顧之憂,促進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及知識技術共享,從而有助于地區技術創新。第二,在宏觀層面,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實施,提高了政府對專利保護的重視程度,因此政府層面會推出相應的知識產權保險扶持政策,對企業專利保險保費進行補貼,激勵企業進行專利保險投保,有助于發揮專利保險分散風險的作用,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此外,從各試點地區實踐來看,試點地區建立的專利保險協調機制,幫助企業解決專利知識產權糾紛,優化地區創新環境,而創新環境優化能夠促進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集聚[15],促進地區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能夠降低勞動和資本等要素的投入,從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二是產業結構升級效應。專利保險試點政策通過以下幾方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第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有助于克服企業內部技術創新面臨的信息不對稱性,同時也能夠緩解企業內源性和外源性融資壓力[16],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使得試點地區經濟結構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提高,促進試點地區新舊產業合理轉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第二,地區營商環境是招商引進的關鍵,營商環境改善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17],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實施,使得企業專利保護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品牌,讓試點地區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更有機會吸引新能源、高端制造業等高科技產業來當地投資,改變過去由于招商引資優勢不足,而難以吸引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的不利局面,促進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離不開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而產業結構升級能夠發揮“結構紅利效應”,優化產業間的資源配置效率,從而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設定

本文將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視為準自然實驗,使用雙重差分方法(DID)進行研究,基準模型設置如下所示:

[TFPit=α+βinsurance+χC+ui+vi+eit]

式中,TFP表示全要素生產率;[insurance]表示專利保險試點政策;[C]表示影響全要素生產率的控制變量;[u]、[v]分別表示時間固定效應、地區固定效應,以控制時間層面隨地區變化因素、地區層面隨時間變化因素的影響;[e]表示殘差項,[i]和[t]分別表示地區、時間。

(二)變量說明

被解釋變量:全要素生產率(TFP)。Malmquist指數法適合計算省份、地級市等宏觀層面的全要素生產率,本文采用DEA數據包絡分析軟件進行計算。投入變量包括地區勞動人數和資本存量,地區勞動人數采用各個地區的城鎮單位從業人數表示,資本存量采用永續盤存法進行計算,基期資本存量計算方法、資本折舊率借鑒張軍等[18]的研究。

核心解釋變量:專利保險試點政策([insurance])。若某地區屬于專利保險試點地區,則treat等于1,否則treat等于0;若時間大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起始年份,則post等于1,否則post等于0;將treat和post進行相乘得到[insurance]。

控制變量:(1)政府干預(govern)。地方政府基于經濟增長等方面考量,會對經濟發展進行干預,影響地區的技術創新及產業結構等,進而會對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產生影響。本文選擇地級市的政府財政支出占當地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表示。(2)社會消費(consumer)。社會消費影響企業生產決策,對全要素生產率有重要影響,對此,本文采用各個地區的人均社會零售消費的對數表示。(3)教育投入(education)。教育影響著地區人力資本水平的高低,高質量的人力資本能夠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對此,本文采用各個地區人均教育支出的對數表示。(4)產業結構。本文分別采用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industry)、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service)來表示。(5)收入水平(lngdp)。本文采用地區人均實際GDP表示,為避免異方差干擾,對其取對數。

(三)數據說明

本文采用2004—2019年地級市面板數據,地級市名單、勞動人數、GDP、社會零售消費、教育投入、政府財政支出、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年末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等相關數據來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各省統計年鑒、地區統計公報。各個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

四、實證分析

(一)基準分析

表3報告了基準回歸結果。表3中第(1)列與第(2)列為普通標準誤的回歸結果,其中,第(1)列僅控制了地區固定效應,第(2)列同時控制地區和時間固定效應,可知核心解釋變量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回歸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初步說明專利保險試點能夠發揮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正向促進作用。第(3)列與第(4)列為采用穩健標準誤的回歸結果,可知無論是僅控制地區固定效應,還是同時控制地區和時間固定效應,核心解釋變量專利保險試點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正,說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而且從第(4)列可知,核心解釋變量的估計值為0.2551,說明與非專利保險試點地區相比,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使得試點地區的全要素生產率提升25.51%,說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對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的促進作用效果明顯。

(二)穩健性檢驗

1.平行趨勢檢驗。本文的研究表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為驗證雙重差分模型研究結果的穩健性,本文檢驗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是否滿足平行趨勢檢驗。需要說明的是雙重差分模型并不嚴格要求處理組與對照組之間隨機設置,只需要滿足平行趨勢檢驗即可[19]。將政策的起始年份設置為基期[20],進行動態效應檢驗,從圖2中可以看到,在政策起始之前的各個年份中,回歸系數均在0附近,回歸系數并不顯著,說明本文的模型設定滿足平行趨勢假設。從政策實施以后情況來看,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實施第4年及以后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一方面能夠發揮對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作用,另一方面,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存在滯后性。

2.考慮省份層面宏觀因素。本文研究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對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樣本為地級市層面數據,但是由于地區所在省市的不同,會在省份層面存在一些宏觀經濟因素對本文的研究結論造成影響。對此,為檢驗省份層面宏觀因素是否會影響全要素生產率,在基準模型中加入省份—時間聯合固定效應,從表4的第(1)列可知核心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仍顯著為正,說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政策效果是穩健的。

3.政策外生性檢驗。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是由國家知識產權總局進行推動,因而試點地區和時間是地區層面所無法預期的,但是為檢驗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是否外生,本文進行預期效應檢驗。在基準模型中加入了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前1年的時間虛擬變量與專利保險試點地區個體虛擬變量的交互項表示預期效應,如果該交互項并不顯著,則說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不存在預期效應,說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是外生的。

4.PSM-DID。專利保險試點地區的選擇可能存在樣本選擇偏誤,為此,采用PSM-DID方法進行檢驗,以驗證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如何影響全要素生產率。PSM采用近鄰一比四的方式進行匹配,匹配后各個協變量的偏差率絕對值都小于10%,而且t值并不顯著,說明通過了平衡性檢驗。之后進行DID回歸,表4的第(3)列回歸結果顯示,核心解釋變量的估計值顯著為正,說明樣本選擇偏誤不會影響本文研究結論的穩健性。

5.空間溢出效應檢驗。若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在發揮促進試點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同時,也影響其他非試點地區全要素生產率,即存在空間溢出效應。此時,雙重差分模型得出的研究結論不能準確地反映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對此本文設置虛擬變量adj,識別專利保險試點地區的相鄰地區,如果是相鄰地區,則adj為1,否則為0,將相鄰地區虛擬變量adj與insurance的交互項表示空間溢出效應,回歸結果如表4的第(4)列所示,可知空間溢出效應的回歸系數并不顯著,說明考慮專利保險試點政策不會對試點地區相鄰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產生影響,表明不存在空間溢出效應。

6.Goodman-bacon分解。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分別在2012年、2016年兩批次實施,因此本文的雙重差分模型為交疊DID模型,但是交疊DID模型在雙向固定效應中存在異質性處理效應問題。對此,本文進行Goodman-bacon分解,檢驗發現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政策效果中約有98.3%來自“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的比較,而僅有0.6%來自“后處理”與“先處理”的比較,說明采用交疊DID模型能夠刻畫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影響全要素生產率的政策效果。

7.安慰劑檢驗。為檢驗專利保險試點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政策效果是偶然因素導致的,對此,進行安慰劑檢驗。本文具體采用隨機選擇post與treat交互項的方式進行安慰劑檢驗,并且隨機選擇1 000次,得到1 000次的回歸系數,這些回歸系數的核密度圖如圖3所示,發現這些回歸系數都分布在零的兩側,并且其取值區間均小于本文的基準回歸中的回歸系數,表明不可觀測偶然因素不會對專利保險試點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政策效果產生影響。

五、異質性分析

(一)地理位置

以樣本所在省份為依據,將我國各個地區劃分為東部和中西部地區,檢驗在東部、中西部地區專利保險試點對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表6中第(1)列與第(2)列分別表示東部、中西部地區的回歸結果,可知在東部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說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但是在中西部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回歸系數為正,但是不顯著,說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并未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這可能是因為與中西部地區比較,東部地區的企業創新能力較強,政府的政策執行力度較高,因此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顯著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

(二)經濟規模

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創新環境、保險業發展水平較高,因此為檢驗經濟發展差異是否會影響保險試點政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政策效果。對此,根據各個地區GDP與所有地區GDP比重的中位數大小,把各個地區劃分為經濟規模小、經濟規模大的地區。表6中第(3)列與第(4)列分別表示經濟規模小、經濟規模大的地區的回歸結果,可知在經濟規模小的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回歸系數為0.1224;而在經濟規模大的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回歸系數為0.2421,通過對比可知,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在經濟規模大的地區更加明顯。這表明經濟發達的地區在營商環境優化、行政執法效率等方面更有優勢,從而能夠發揮專利保險試點政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政策效果。

(三)金融發展程度

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實施需要依賴地區保險業發展程度,若地區的保險業發達,那么保險企業可以為企業提供合理的保險業務,企業專利保險賠償金額較高,企業投保專利保險積極性也會提升。但是由于難以獲得地區層面的保險相關數據,對此,本文將地區金融發展作為地區保險業發展的代理指標,研究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是否受到保險發展程度的指標。根據地區金融發展程度的高低,把各個地區劃分為金融發展程度一般、金融發展程度高地區,表7中第(1)列與第(2)列分別表示金融發展程度一般、金融發展程度高地區的回歸結果,發現在金融發展程度一般的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回歸系數并不顯著,但是在金融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回歸系數顯著,能夠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這表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受到地區金融發展程度的影響,金融發展程度越高,保險業發展也越高,從而能夠發揮專利保險試點政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政策效果。

(四)人才集聚

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實施給予企業技術創新激勵,激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而企業技術創新還引來技術人才,地區人才集聚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地區創新效果,也會影響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政策效果。對此,本文將地區的科研、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從業人員數占地區就業人數的比重作為人才集聚指標①,根據地區人才集聚大小與所有地區人才集聚中位數大小進行分組,劃分為人才集聚程度高、人才集聚程度低的地區,表7中第(3)列與第(4)列分別表示人才集聚程度低、人才集聚程度高的地區回歸結果,可知在人才集聚程度低的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并未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但在人才集聚程度高的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這表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實施能夠發揮技術人才技術創新的激勵作用,進而對全要素生產率產生影響。

六、機制檢驗

前文的研究表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提高,那么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影響全要素生產率的作用渠道是什么呢?理論上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依賴于技術創新、要素資源配置等,本文結合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影響,認為保險試點政策能夠促進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等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本文借鑒BARON和KENNY[21]的做法,建立中介效應模型如下:

[? ? ? ? ?medit=a+b0insurance+χC+ui+vi+eit] [? ? ? ? TFPit=a+b1medit+b2insurance+χC+ui+vi+eit]

其中,med表示機制變量,機制變量分別包括技術創新激勵效應、產業結構升級效應。技術創新(ino)采用地區的科技財政支出占政府財政支出的比重表示;產業結構升級(upgrade)采用地區的第三產業增加值與第二產業增加值比值表示。本文關心的是[b0]、[b2]是否顯著,若顯著說明中介效應存在。

表8為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機制回歸結果。表8中第(1)列與第(2)列為技術創新渠道的回歸結果,由第(1)列可知,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說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促進研發投入增加,由第(2)列中可知,技術創新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通過促進技術創新,進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3)列與第(4)列為產業結構升級渠道的回歸結果,由第(3)列中可知,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由第(4)列中可知,產業結構升級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因此,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通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進而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

七、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為促進企業專利保護,國家知識產權總局先后于2012年、2016年開展兩批次的專利保險試點,在企業專利保護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嘗試。這一制度創新對于解決企業創新面臨侵權的后顧之憂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利用專利保險試點這一準自然實驗,通過計量建模進行量化分析,研究專利保險試點這一政策如何影響地區全要素生產率。實證研究表明:(1)專利保險專利試點政策能夠顯著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2)機制檢驗表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通過促進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3)異質性檢驗表明,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在地理位置、經濟規模、人才集聚程度、金融發展程度方面存在異質性,具體而言,在中西部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不能夠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但在東部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顯著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無論是經濟規模小,還是經濟規模大的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均能夠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與經濟規模小的地區比較,在經濟規模大的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更能夠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與人才集聚程度低的地區相比,人才集聚程度高的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更能夠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在金融發展程度高的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能夠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但在金融發展程度一般的地區,專利保險試點政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政策效果并不顯著。本文的研究結論對今后推動專利保護及促進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政策啟示。

第一,積極推動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提高企業研發積極性。鑒于當前專利保險試點對于促進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積極推動專利保險試點政策,考慮到當前專利保險試點地區還較少,未來在推動專利保險試點過程中,要將更多地區納入專利保險試點范圍中,實現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由點到面的全覆蓋,充分發揮專利保險試點政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作用,此外,還要完善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給予企業提供多元化的專利保險產品,及時解決企業在遇到專利侵權時面對的困難,從而提高企業進行研發的積極性。

第二,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在實施專利保險試點政策給予企業專利保護的同時,也需要對企業研發進行補貼,對進行技術創新的企業給予獎勵,補貼企業部分保險費用。提高保險賠償金額,激勵企業技術創新,促進技術創新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在進行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推行過程中,使專利保護成為城市品牌,積極改善營商環境,引進高新技術產業,促進地區產業結構升級。

第三,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推動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專利保險試點政策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在地理位置和經濟規模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針對東部、中西部地區專利保護的現狀,在實施專利保險試點政策時,政策要向經濟欠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傾斜,為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創造外部條件,培育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金融發展水平落后地區經濟發展優勢,實現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地區經濟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EVENSON K R.Do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pur Technological Change?[J].Oxford Economic Papers,2003,55(2):235-264.

[2]吳超鵬,唐菂.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技術創新與企業績效——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6,51(11):125-139.

[3]靳濤,王衛卿.人力資本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與技術進步——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2,62(4):21-33,233.

[4]賴敏,韓守習.知識產權保護對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研究[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8(4):104-130.

[5]覃波,高安剛.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基于雙重差分法的經驗證據[J].產業經濟研究,2020(5):45-57.

[6]徐揚,韋東明.城市知識產權戰略與企業創新——來自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的準自然實驗[J].產業經濟研究,2021(4):99-114.

[7]張杰,付奎.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能驅動城市創新水平提升嗎?——基于“寬帶中國”戰略試點的準自然試驗[J].產業經濟研究,2021(5):1-14,127.

[8]紀祥裕,顧乃華.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的設立會影響創新質量嗎?[J].財經研究,2021,47(5):49-63.

[9]劉建江,熊智橋,羅雙成.知識產權保護是否提升了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基于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的準自然實驗[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22(2):1-11.

[10]趙富森,李璐.知識產權制度的創業效應研究——基于中國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的經驗證據[J].產業經濟研究,2021(6):44-57.

[11]黎文靖,彭遠懷,譚有超.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企業創新——兼論中國企業創新結構的變遷[J].經濟研究,2021,56(5):144-161.

[12]王海成,呂鐵.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企業創新——基于廣東省知識產權案件“三審合一”的準自然試驗[J].管理世界,2016(10):118-133.

[13]楊菲,史貝貝.法制建設、知識產權保護與企業創新——基于知識產權法院的效果評估[J].東南學術,2020(6):140-149.

[14]莊佳強,王浩,張文濤.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有助于企業創新嗎——來自知識產權法院設立的證據[J].當代財經,2020(9):16-27.

[15]郭檬楠,杜亞光,郭金花,等.國家審計治理與城市創新要素集聚——基于創新環境優化的視角[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2,24(2):3-17.

[16]邱洋冬.專利保險能否激勵企業創新?——基于廣延邊際與集約邊際的視角[J].產業經濟研究,2022(2):114-127.

[17]吳義爽,柏林.中國省際營商環境改善推動地方產業結構升級了嗎?——基于政府效率和互聯網發展視角[J].經濟問題探索,2021(4):110-122.

[18]張軍,吳桂英,張吉鵬.中國省際物質資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經濟研究,2004(10):35-44.

[19]馬述忠,郭繼文.制度創新如何影響我國跨境電商出口?——來自綜試區設立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22,38(8):83-102.

[20]BECK T,LEVKOV R L.Big Bad Banks? The Winners and Losers from Bank De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Finance,2010,65(5):1637-1667.

[21]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 -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責任編輯:李黎

Can the Pilot Policy of Patent Insurance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Jing Guowen

(School of Economic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quasi natural experiment of patent insurance pilot policy, and uses panel data from prefectures, cities and above from 2004 to 2019 to establish a double difference model (DID) to study how the patent insurance pilot policy affects region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pilot policy of patent insuranc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gion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mechanism testing found that this improvement has been achieved through innovation incentive effect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effects; heterogeneity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policy effect of patent insurance pilot policies on improv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more pronounced in eastern regions, regions with large economic scales, high level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high levels of talent aggregation. This study reveals the policy effects of patent insurance pilot program as an innovative measure to driv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ing positive insights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atent insuranc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high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猜你喜歡
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升級全要素生產率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下大氣力破難題、補短板
新時代科技創新創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機制研究
新時代科技創新創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機制研究
從國民經濟核算分析我國的產業結構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產率的比較分析
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中國人口紅利的國際比較與測算
城鎮化發展對河南省產業升級的影響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河北省經濟增長方式的實證分析河北省經濟增長方式的實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