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有回響:讀《語感論》

2024-04-11 10:04鮑國潮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語言文字語感言語

鮑國潮

做語文教學工作,總得下點笨功夫。如果總想著整出一點新的動靜,引起一點新的流行,終究沒有實效,反而有害。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近30年,看到許多關于語文教學的潮起潮落,堅信語文教學的發展,還是要老老實實地加強語文本體的研究,才可以助力語文教學真正進入語文的內部。而在我的閱讀經歷中,《語感論》正是這樣一部著作。

2001年正值第八次課程改革,《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剛剛頒布,語文教育界正被各種理念、觀點撞擊,充斥著各種討論,尤其是人文與工具之爭更是不可開交。同時,1997年關于語文教育的大討論余波尚在,社會上對語文教育現狀不滿的聲音也很多??梢哉f,語文界充滿了興奮、迷茫與不安。

這樣的情景,對當時身為青年教師的我而言,無疑是走進了語文的叢林,對于種種觀念、名詞莫衷一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讀到王尚文先生的《語感論》,大有一種清風拂面之感,給我帶來了全新的閱讀體驗和思想沖擊。

所謂的“清”,拓展開來應該有三個方面:

一是理論上的“清醒”?;仡櫿n改之初,語文課堂上充斥著主題虛高、合作虛化、資源虛多、實踐虛弱等現象??偨Y為一句話,學生的真實實踐不見了。而王先生則在《語感論》中指出:“以語感為中心的必要前提就是以讀者—學生為中心,意義等等不是由教師從中提取出來教給學生的,而是學生作為讀者的發現與創造,這種發現與創造任誰也不能替代,只能來自學生自身的閱讀實踐?!逼鞄悯r明地提出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確實切中要害,對于語文教育的正本清源,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二是論述上的“清晰”?!罢Z感”一詞當時雖然已經寫入課程標準,但對我們一線語文教師來說,“語感”是什么,如何形成,如何培養,卻是模糊一片?!墩Z感論》從語感的定義、類型、功能及心理機制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分析了語感與言語主體、言語環境等的關系,體現了學術開拓之功,給人撥云見日之感。語感不再是一個“黑箱”,語感教學有了明確的方向與手段。

三是文風上的“清新”?!墩Z感論》全書流暢明快,易讀易懂,極少用架床疊屋的結構和生澀難懂的詞匯,表達上多用短句,且多用常見的名著選文和生活場景作為例證,多用常用的事物作比喻,極具讀者意識,呈現出一派清新的語言景象,其本身就是一個語感的優秀范例,體現出“從語文中來,到語文中去”的氣質。

10年后,隨著語文課改的深入和2011年版課程標準的出臺,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成為語文課程的焦點,“語用”一時成為熱詞。但是“語言文字運用”究竟為何物呢?這是一個很難捉摸的概念。實踐中,或停留在簡單的聽說讀寫,或退回到機械的語言訓練,或放任學生自學。

而事實上,《語感論》恰恰是一部著眼于語言運用的著作。周有光先生在初版序中指出:“著眼于語言本身,把它當作一種客觀現象進行剖析,固然必要;而著眼于人與語言的關系,研究人對語言的感知、理解與運用,也是題中之義?!边@就啟示我們,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既要關注其運用的規范性,又要從人與語言的關系中把握運用的個體性、情境性與豐富性?!墩Z感論》充分研究了語感與言語主體、言語環境和言語形式的關系,這實際上就揭示了語言文字運用的關鍵要素。

首先,言語主體決定了運用的個體性?!墩Z感論》指出:言語主體的身份意識、生活體驗、文化素養和思想感情影響了語言運用的方式,所以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實際上是學生與文本在對話中,由于身份、生活體驗、文化素養的不同和思想感情上的互通,引起學生對文本語言文字運用策略、方式、特色等的關注,進而培育起對語

言文字運用的敏感與感悟。因此,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語感經驗的養成,豐富學生的語文經歷,在人與生活的豐富性、復雜性中認識語言文字

運用。

其次,言語環境決定了運用的情境性。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在情境中運用,《語感論》把言語環境分為客觀語境和主觀語境、直接語境和間接語境、宏觀語境和微觀語境,同時提出了“境感”的概念,認為境感支持著主體對語境的感知和駕馭,語言文字運用需要主體回到語境,回到真實的、生活的、與學生的生命密切聯系的情境中。正如《語感論》指出的:“我們不能把聽說讀寫從生活的土壤里連根拔出,移植到教學的領地里,讓它們完全聽命于教學的需要?!?/p>

再次,言語形式決定了運用的豐富性?!墩Z感論》提出了言語形式的“橫組合”與“縱聚合”兩個向度?!皺M組合”把詞組合在一起并呈現出來,而“縱聚合”則是從語言的內存中選取具體的適合的詞。語言的運用實際上是二者相互配合、同時運作的過程?!斑\乎之妙,存乎一心”,語言文字運用的背后,是作為主體的人的語感與思維共同作用的結果,言語形式是“表層結構”,而其所指的言語內容則是“深層結構”。

2017年課改進入核心素養時代,語文課程的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得到進一步重視。2022年版課標在“語言運用”方面明確要求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并進一步指出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據此,課程標準以六個學習任務群作為語文課程內容。而對于這樣的課程要求,《語感論》再次體現了理論的力量。

“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作為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如何積累與梳理?積累與梳理和學生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是什么?《語感論》指出:“語感圖式”是語感所由生成的基礎,是一個龐大、精細、嚴密的網絡系統,包括許許多多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知識單元。這就較好地回應了“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的原理。而“語感圖式”的形式結構、情境結構和意向結構三層結構模型,也較好地指明了語言文字積累任務實現的路徑與策略。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均從閱讀與表達雙向來定位其內涵。這也與《語感論》中“輸入型語感”和“輸出型語感”的生成機制相對應。對于閱讀輸入,《語感論》指出:“輸入型語感的培養必須緊緊抓住具體可感的言語形式,從改造形式結構入手,使之變得豐富、細致、嚴密、靈活,以適應對象——優秀言語作品的言語形式的豐富、細致、嚴密、靈活……不斷解除自我中心的作用,走向作者,這是在更高層次上的自我實現?!闭J為最為重要的是在任務中關注形式結構。而對于表達輸出,《語感論》又指出:“言語表達始于言語意向,在輸出型語感中意向結構至為關鍵,雖然較為抽象,卻是表達的動力,并規定了表達的方向,制約著現實的表達意圖的產生和具體言語形式的形成?!闭J為學習中最重要的是形成表達意圖。這些論述,無不深化和完善著我們對學習任務群的認識與把握。

優秀的著作總是值得反復閱讀。無數次重讀《語感論》,總能讓我在語文課改的關鍵時間節點上汲取到思想與實踐的養分,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在這個變化太快的世界,《語感論》這座思想的鐘聲卻總在時時響起。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柯橋區教師發展中心 )

責任編輯 吳麗萍

猜你喜歡
語言文字語感言語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呂魁: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特定感受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
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的培養
語言文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