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基本特征、功能定位與推進路徑

2024-04-14 18:18雷世平謝盈盈樂樂
職教通訊 2024年2期
關鍵詞:推進路徑基本特征功能定位

雷世平 謝盈盈 樂樂

摘 要: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簡稱“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是對標產業發展前沿,由政府搭臺、市場驅動,匯集產教資源,政、校、行、企等多元主體參與,旨在推動區域職業教育實訓實踐資源均衡發展,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為企業培養急需人才和提供技術服務的生產性實踐組織形態。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分為學校實踐中心、公共實踐中心、企業實踐中心,具有參與主體的多元性、服務面向的區域性以及運營模式的多樣性等基本特征;具備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等功能。要扎實推進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必須堅持政府引導,統籌謀劃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堅持市場驅動,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推進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堅持同步發力,分類推進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

關鍵詞: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基本特征;功能定位;推進路徑

基金項目: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政策創新及其實現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3YJA880021)

作者簡介:雷世平,男,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職教混改研究所所長,教授,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學研究“研政校企融合”重點培育基地特約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謝盈盈,女,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高職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樂樂,女,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航空電子設備維修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47(2024)02-0033-08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辦公廳于2023年7月7日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以下簡稱“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到2025年建成300個左右全國性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帶動各地建設一批省級和市級實踐中心,形成國家、省、市三級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體系[1],全面提升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質量和服務能力。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種新型組織系統,相較于前進一步打破了政府、學校和企業等單一主體獨立建設和運營的狀態,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形式廣納區域內各方資源,并為區域內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質量和服務能力提升提供重要保障,是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戰略性、全局性、基礎性制度體系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的好壞不僅關系到職業教育關鍵能力的提升,更會影響到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整體步伐。為了加快推進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吸引各類學校、行業、企業廣泛參與,真正實現“開放多元、協同運營”,更好地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的落地、落實、落細,有必要結合《意見》和《通知》的要求以及職業教育改革的實踐經驗,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基本特征、功能定位及推進路徑進行系統的研究,厘清相關的基本理論問題,以確保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一、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基本特征

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是為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推動“一體”“兩翼”總體框架體系建設而確定的重點任務之一。關于什么是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意見》《通知》以及《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相關文件對其有過相應的描述。依據上述文件的描述,我們可以將產教融實踐中心界定為對標產業發展前沿,由政府搭臺、市場驅動,匯集產教資源,政行企校等多元主體參與,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功能為一體,旨在推動區域職業教育實踐資源均衡發展,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為企業培養急需人才和提供技術服務的生產性實踐組織形態。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按照其牽頭建設的主體單位和重點內容,分為公共實踐中心、學校實踐中心、企業實踐中心[2]。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作為職業教育多元辦學的重要體現、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重要載體、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重要工程[3]、職業教育賦能新質生產力的主要抓手,具有參與主體的多元性、服務面向的區域性以及運營模式的多樣性等基本特征。

(一)參與主體的多元性

參與主體多元性是指政府、學校和行業企業等不同利益主體參與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協商、合作、決策和控制的特性,是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基本特征之一。職業教育是面向社會的跨界教育,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教法”)明確教育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群團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等多主體可以通過獨立舉辦、聯合舉辦等多種形式舉辦職業教育;新職教法尤其強調讓企業在辦學中“唱主角”,發揮企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鼓勵企業舉辦高水平職業學校,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強化企業辦學責任,提出企業開展職業教育的情況應當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面向實踐、強化能力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特征和現實需要,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是職業教育多元辦學的重要體現,雖然《意見》和《通知》將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劃分為公共實踐中心、學校實踐中心、企業實踐中心等三種不同類型,但這只是從牽頭建設的單位及其主體責任角度對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所作的歸類,并不意味著實踐中心只能是由政府、學校和企業獨立承辦。依據《意見》《通知》以及《指南》的要求,無論是政府部門舉辦的公共實踐中心,還是學校、企業舉辦的學校實踐中心和企業實踐中心,都需要吸引自身之外的其他主體以土地、資金、設施、技術、知識和管理等要素參與建設。作為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建設或參與主體,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政府是人才培養的統籌規劃者和資源配置者,學校是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者,企業是人才的使用者同時也是人才培養的參與者,三者各自擁有自身獨特的資源和優勢,在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和治理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政府搭臺、市場驅動、多元參與共同推進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發展,可以為實踐教學、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等提供最真實的一體化場景;不僅能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的有效銜接,更能有效對接人才鏈和創新鏈。

(二)服務面向的區域性

服務面向的區域性是指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為特定區域而辦并依靠區域來辦的特性。服務面向的區域性是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又一基本特征。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服務面向的區域性是由職業教育的區域性決定的,而職業教育的區域性又是由經濟發展的區域性決定。這種區域性不僅表現在辦學主體的區域性,也表現在服務面向的區域性。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全稱本就內含了“區域”二字,是集聚區域產教資源而建設,同樣服務于區域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作為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重要載體,不單純是政府(部門)、學校和企業的實踐中心,也是面向區域的“產教”“校企”共同的實踐中心,是連接“產教”雙方、實現“產教”融合的紐帶和橋梁。依據《意見》《通知》以及《指南》的要求,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實踐中心,都是多種產教元素經過整體規劃,實現資源集聚之后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等方式,把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以及行業組織的資源和要素集聚在一起,按照“開放、對等、共享”的原則把原本分散、各自獨立的產教資源統一規劃、集聚在同一區域范圍的實踐中心之內,從而提高土地(場地)、實踐教學資源、技術服務設施、師資(或技術人員)等的利用效率。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作為區域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契合了區域性職教發展的實際情況,遵循了職業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律,形成了資源集聚共享機制,可促進區域內職業院校建設與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銜接,實現實踐教學、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的一體化推進,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提高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支撐能力、知識貢獻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三)運行模式的多樣性

運行模式的多樣性是指不同類型的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為實現其特定目標而采取的差異化或多樣化的策略和方式。運行模式的多樣性是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又一基本特征。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運營模式的多樣性是由其所對標的前沿產業、區域經濟、市場環境、地方政府財力、職業院校和企業發展的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復雜性決定的。盡管《意見》《通知》以及《指南》將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分為了三大類型,但由于政府、學校和企業個體的差異性,不同區域的地方政府、職業院校和企業在發展戰略的主導下,其職業教育發展目標會呈現出多樣化,與此相適應,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實現該目標的具體途徑和手段也會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區域內不同類型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運行模式均屬于非標準型,很難用純粹的某一標準運行模式來概括。很多時候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不同實踐中心會通過多種途徑來實現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的同一目標。另外,由于理解角度、分類原則、衡量標準的不同,即使是同一類型的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其對運行模式的描述和認定也會呈現出多樣性。應該看到,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運行模式只是某個或某類實踐中心在一定條件下或一定范圍內總結歸納出的具有一定規律性的樣本,并非是可以完全照搬照套的標準模具,而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運行模式只有與其區域內產業發展和職業教育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其作用。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只有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運營模式才能夠幫助其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支出,增加經濟收益,提高實踐教學、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的績效,為企業培養急需人才和提供技術服務,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不僅是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的邏輯起點,也是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的終極目標指向,對于其發展質量及發展潛力起著整體性規劃導向和全局性路徑指引作用。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是產教資源集聚而形成的有機整體,是一個跨界建構的專業化、生產性實踐組織形態。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作為一個開放、面向區域的社會服務系統,其總體功能是充分利用產教資源優勢,推進產教資源和要素的有效組合,形成產教資源的聚合效應,保證職業院校實踐教學更貼近企業真實生產,職業院校的科研與技術開發更緊密對接企業的需求,從而推進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協同發展。根據《通知》以及《指南》中對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的要求及其結構性特征,可將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基本功能分為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等四個方面。

(一)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與理論教學相對的一種教學形式,是鞏固理論知識、加深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4]。實踐教學的形式有很多,而實習實訓是實踐教學的一種集中體現。實習意指在實踐中學習,而實訓則是職業技能實際訓練的簡稱。在現實教學實踐中,實習實訓作為一個集合概念,意指在學??刂茽顟B下,按照人才培養規律與目標,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應用能力訓練的教學過程。從時空角度分,實習實訓有校內實習實訓和校外實習實訓,包括教學見習、教學實訓和生產實訓;從形式上分,實習實訓有技能鑒定達標實訓和崗位素質達標實訓,包括通用技能實訓和專項技能實訓;從內容上分,實習實訓有動手操作技能實訓和心智技能實訓,包括綜合素質要求(創業和就業能力統稱跨崗位能力)實訓等。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重點任務,實踐教學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驅動,按照開放多元、協同運營的建設理念,聚合產教實踐教學資源,根據區域內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需求,主動承擔職業院校實踐教學任務,按照不同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專業實際制訂實習實訓方案,開發實訓課程和教材;將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以及企業真實生產項目或典型生產案例引入實踐教學過程,有組織地面向職業院校學生、普通高校學生和未就業畢業生開展實習實訓,并切實加強實習實訓教學的全程指導。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承擔區域內職業院校實踐教學,能充分利用區域內產教實踐教學資源,提高產教資源的使用效率。

(二)社會培訓

社會培訓最初是指為成人提供職業性、文化性、政治性和娛樂性教育的一種形式[5],由前法國總理米歇爾·德勃雷于1959年倡議?,F行職業教育語境中所提及的社會培訓則主要是指由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企業以及經國家相關部門批準的各級各類教育或培訓機構實施的職業資格培訓、技術等級培訓和勞動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等活動的總稱。社會培訓是提高培訓參與者職業技能、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對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促進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以學校和企業為主體組建的服務區域的開放型實踐組織形態,開展高質量的社會培訓,為產業發展提供各級各類緊缺人才,解決重點人群就業和鼓勵人民創新創業,是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重要的功能之一。在社會培訓市場競爭激烈、培訓機構“龍蛇混雜”的今天,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是社會職業培訓市場的主力軍,擁有豐富、優質的產教資源,可以依托所在區域的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推進培訓品牌建設,樹立市場化的培訓理念,用市場化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調動產教資源,聚集優勢資源開展培訓;可充分利用自身專業技術知識和資源,開發具有權威性的職業技能證書,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化建設,調整傳統培訓項目的內涵、形式,緊貼市場需求開發培訓項目,及時對外發布培訓標準和課程方案;可面向社會開展各類培訓活動,積極承接政府、行業、企業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提供高質量的、適應從初級技能到高級專業人才等不同層次人才需求的培訓課程和實踐機會,幫助社會成員提升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能力,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和技能提升的需求,推動培訓鏈和產業鏈有效對接。

(三)真實生產

真實生產又可稱之為“生產的真實性”或“生產性”,與生產虛擬仿真或模擬生產相對。真實生產包括生產環境的真實性、實踐教學項目的真實性和產品生產的真實性[6]。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其重要特征。這要求職業院校的教學緊貼企業生產實踐,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營造真實的職業環境,引入企業生產、工藝流程、技術管理,開發出新的課程教學內容、實訓實習項目、技術考核標準和技術研發成果,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真實、更有效、更接近于未來實際工作崗位的學習環境和過程。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作為校企深度融合的產物,不僅能開展實踐教學,而且具有真實生產的功能。真實生產既是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的根本追求。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依據產業鏈和區域內職業院校的專業布局,依托職業院校專業優勢和行業企業產業優勢而建立,并購置體現行業新工藝、新技術和新需求的先進生產設備,不斷地通過新技術改造、設備更新、資源優化整合等,確保其有一定的生產規模,有穩定的生產計劃和合理的用工需求,有規范的管理,有技術研發和質量控制的部門,能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更多的崗位和更復雜的工作任務。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在踐行“教學化”的同時兼顧“生產化”的理念,不僅可以變消耗性實習實訓為創造效益的生產性實訓,降低實習實訓教學成本,還可以通過面向市場、社會和企業,開展生產、加工等業務來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提升其社會競爭力,最終實現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育、共贏”[7]的目標,確保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合作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技術服務

技術服務是指擁有技術的一方為另一方解決某一特定技術問題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廣義的技術服務既包括進行非常規性的計算、設計、測量、分析、安裝、調試等服務,還包括提供技術信息,改進工藝流程,進行技術診斷、檢驗檢測以及技術開發等服務。技術開發是技術服務中較為高級或復雜的服務形式,是指利用從研究和實際經驗中獲得的現有知識或從外部引進技術,為生產新的產品、裝置,建立新的工藝和系統而進行實質性的改進工作,具有試驗性強、時間較短、風險性較小、所需費用較大等特點。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制度設計的重要載體,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校企合作技術開發與技術創新中心的重要平臺。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依托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立和健全校企協同創新機制,組織參與共同建設單位圍繞國家和區域重點戰略以及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關鍵問題,聚焦基礎工藝和技術應用等瓶頸短板,加大重要產品或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力度;校企聯合打造科研和技術攻關團隊,深入企業生產一線,瞄準新興產業最前沿,調研、征集企業實際面臨的生產性和技術性難題,積極承擔行業企業橫向課題,開展具有產業價值的專利技術成果的轉化,并有組織地開展產品中試、工藝改進、技術研發等技術服務;校企聯手解決企業技術難題,打通教育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的“最后一公里”,產出一批前沿領域的創新成果,服務行業企業技術改造、工藝改進、產品升級等,提升服務水平。

三、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的推進路徑

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作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制度設計和推進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重點建設任務,無疑是一項重要的組織和制度創新。這種組織和制度創新為我們解放思想、突破傳統思維框架的限制,打破僵化的思維模式,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提升職業院校的關鍵能力,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的精準對接提供了現實的可能。但我們也必須清楚地意識到,一個制度能否取得如期的效果,并不僅僅在于制度本身的設計,最關鍵的還是在于如何落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實,落實或執行制度是發揮制度優勢的關鍵。再好的制度設計,若不抓落實就會形同虛設,陷入形式主義的窠臼,甚至會形成“破窗效應”。因此,要加強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并以此推進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實體化,必須有創新的思維和切實可行的舉措。

(一)堅持政府引導,統籌謀劃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

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整體“一盤棋”中的一?!捌遄印?,是企業與職業院校深度嵌入的切入點、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連接點、市域中產業和教育網絡結構的支撐點;既能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又能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還能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對促進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推動區域創新網絡的形成和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地方政府首先要加強對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的引導,建立系統性思維,樹立目標、問題、結果導向,將其與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一并統籌謀劃,以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為基礎,推進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市域產教聯合體的落地落實,重點做好面向不同產業、不同類型的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布點,形成服務目標明確、區域布局科學、功能梯度合理、特色鮮明的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體系架構[3],防止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所造成的產教資源浪費。其次,地方政府要切實做好重點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儲備和建設工作,強化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的投入,力爭建設一批模式機制先進、社會服務能力強、示范引領作用大,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產教聯合實踐中心。再次,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建在企業的實踐中心要按規定享受教育用地、公用事業費等優惠;對在實踐中心建設中作出巨大推動作用的企業、職業院校等,應出臺細化措施,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政策,向社會傳遞信號,給職業院校和企業提供支持,引導基層大膽試大膽闖。

(二)堅持市場驅動,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推進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

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是涉及產教之間的建設項目,要真正做到緊跟產業前沿,購置體現行業新工藝、新技術和新需求的先進生產設備,并實現其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的功能,支撐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服務于行業企業的技術改造、工藝改進、產品升級。而無論是哪種類型和形式,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都離不開政府、學校、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等不同主體的共同參與。不同的主體以何種方式參與建設,不僅決定其在實踐中心建設中的合作性質和合作程度,而且會影響其合作的組織架構及其運行效率。不同主體參與的合作方式可以有多種,可以是協作式,也可以是合資式(共同出資)。以資本、技術、知識、管理以及場地、設施等要素參與建設,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建設方式是合資式的具體體現。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推進實踐中心建設,能充分發揮市場在產教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打破產教、校企、公私之間的藩籬。這不僅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主體單一的性質,構建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經費的機制創新,促進公有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社會資本)、教育資本與產業資本的聯合,實現以產權為基礎、以利益為紐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的,而且能夠真正打造政府、行業、企業與學校四方協同的產教融合命運共同體,構建合理的治理結構,形成科學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提升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治理效率,全面達成產權明晰、組織完備、機制健全、運行高效的實體化運作要求。

(三)堅持同步發力,分類推進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

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雖然是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新制度設計,但并非要另起爐灶,而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產教資源。事實上,進入新世紀以來,職業教育辦學實踐中所形成的“生產性實習基地”“校中廠”“廠中?!薄疤摂M仿真實訓基地”等實踐教學組織形式,已經為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資源條件。因此,當前加快推進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需要各牽頭建設的主體單位在充分利用已有的產教資源基礎上,充實新的產教資源,逐步完善其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技術服務等多種功能,實現產教資源的相互配套和綜合利用。作為公共實踐中心牽頭建設主體的政府,應遵循公益性原則,重點關注區域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通過校企攜手,將公共實踐中心建設成卓越工程師培訓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支撐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服務行業企業技術改造、工藝改進、產品升級。作為企業實踐中心建設主體的企業,要充分利用政府購買服務和金融支持的政策,整合生產實踐資源,建設一批企業生產性實踐中心,并以此為依托為職業院校實踐教學以及其他社會成員的技能培訓等提供最真實的生產場景,也為企業員工入職培訓和技能提升提供良好的條件。作為學校實踐中心建設主體的職業院校,則要充分利用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或生產性實訓基地等資源,校企共建集教學、實訓、培訓、科研、競賽、科普等功能于一體的學校實踐中心,創新“虛實結合”的教學模式,有效解決實訓教學過程中高投入、高損耗、高風險及難實施、難觀摩、難再現的“三高三難”痛點和難點[3],整體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有效服務于職業學校學生實習實訓、企業員工培訓、產品中試、工藝改進、技術研發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Z].教職成廳函〔2023〕20號,2023-07-07.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23-11-20].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3/content_5736711.htm.

[3]王偉,陳正江.加快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N].人民政協報,2023-06-21(10).

[4]百度百科.實踐教學[EB/OL].[2023-11-26].https://baike. baidu.com/item/%E5%AE%9E%E8%B7%B5%E6%95%99%E5%AD%A6/10370250?fr=ge_ala.

[5] 360百科.社會培訓[EB/OL].[2023-12-01].https://baike.so. com/doc/28256858-29670813.html.

[6]杜中一.高職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原則與運行管理機制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5(4):26-30.

[7]汪長明.職業院校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措施的探索[J].職教通訊,2017(17):8-11.

[責任編輯 ? ?曹 ? 穩]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al Positioning and Promotion Path of Open Regional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Practice Center

LEI Shiping, XIE Yingying, LE le

Abstract: The open regional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practice center(referred to as the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practice center")is a production practice organizational form that targets the forefron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hich is 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driven by the market, gathers industry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involves multiple stakeholders such as government, schools,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Its aim is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resources, enhance the key educational capabilities of vocational schools, and cultivate urgently needed talents and provide technical services for enterprises. The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practice center is divided into school practice center, public practice center, and enterprise practice center, which have bas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iversity of participating subjects, regional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diversity of operating models; The center has functions such as practical teaching, social training, real production, and technical services. To solid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practice center, 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coordinate the plan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adhere to market driven approach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through mixed ownership of shareholding system; adhere to synchronous effort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through classification.

Key words: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practice center; basic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al positioning; promotion path

猜你喜歡
推進路徑基本特征功能定位
深刻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征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基本原則與推進路徑
長株潭水生態系統基本特征及保護修復
新型城鎮化推進路徑分析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天津市家庭農場現狀調查及推進路徑研究
中小學圖書館的功能定位
黨的群眾路線在國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與作用空間
我國水域將按功能定位分類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