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寫作教學的策略

2024-04-15 20:13陳穎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2期
關鍵詞:點題雙減教師

陳穎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p>

教師要認識到“雙減”減少的是學生額外的作業負擔,而不是減少必須進行的訓練,教師要根據寫作教學的重點,優化教學方案,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提升作文水平。

一、融合名著閱讀,積累素材

1.分析人物,品悟精神內核

積累寫作素材是寫作準備階段的重要內容。但如果一味地讓學生抄寫、背誦案例,這樣的學習方法過于枯燥乏味,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擔,不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構筑課內外融合、聯動課堂,組織學生閱讀感興趣的名著,并在閱讀的同時積累素材。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大量寫作素材,更能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教師可以根據寫作的要求,分門別類地讓學生整理素材。通過分析人物,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去感悟人物的內在品質。

《秋天的懷念》《再塑生命的人》《走一步,再走一步》等作品雖文體不同,內容不同,但都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分析作者如何展現人物形象,并深入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學生可以發現,作者常常運用語言、外貌、動作、心理等描寫手法,展現人物的典型特點。例如在《秋天的懷念》中,有語言描寫“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有動作描寫“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等,都體現出母親對“我”的關愛之情。

然后,再安排學生創作記敘文,要求寫出人物的典型特點。學生可以試著回憶生活細節,挖掘寫作素材,展現“母愛”的偉大。

在閱讀中,學生可以學習文本描寫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精神內核,然后總結歸納寫作方法。這樣能為后續的寫作活動提供大量素材,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記敘文寫作水平。

2.鑒賞環境,調動多元感官

在閱讀名作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鑒賞有關環境描寫的文字,調動自己的多元感官,融入作者描述的場景中。當學生學會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種感官去描寫景物之后,教師再組織他們融入大自然中,通過實踐感受,去積累寫作素材。

《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作品都展現了唯美的自然景觀。教師鼓勵學生找出作品中的經典詞句,看看作者如何運用不同的感官,展現景物之美:“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調動了視覺感官;“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調動了嗅覺感官;“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調動了聽覺感官。

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后,教師帶領他們走入大自然,體會自然之美,并調動多元感官,試著寫一下不同季節的特點。如對于夏雨,可以從聽覺和觸覺角度寫“雨點噼噼啪啪打在地上,蒸騰起一陣陣熱氣”,從視覺角度寫“夏雨迅猛,如同從天而降的帷幕一般,遮住了視線”。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優化課后服務質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名著品讀活動,并帶領他們走入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之美,這樣能極大地提升他們挖掘寫作資源的能力。

3.揣摩語言,學習修辭手法

在閱讀名著的時候,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揣摩作品的語言,分析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如何突出事物的典型特點。學生不僅要收集好詞好句,還要在原句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整理,總結出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大膽進行仿寫。

《白楊禮贊》是一篇經典的托物言志類散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揣摩文本語言,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學生發現,作者想要贊美白楊樹,用其象征北方的農民。為了讓讀者更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創作意圖,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樣能讓表達不再晦澀難懂,如“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等,都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揭示了中心思想。

然后,教師讓學生在課外自主閱讀更多運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收集更多寫作資料,再進行自主創作??梢赃x擇某種動物或植物,挖掘其內在品質,然后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形象化地描述該物,并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有學生將“荷花”比喻成“出淤泥而不染”的仙子,認為“荷花”具有超凡脫俗的魅力。

二、設計專題練習,夯實基礎

1.層層設問,提升立意境界

在“雙減”背景下,學生從繁重的課后作業和補習班中解脫出來,就有更多時間去參加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活動?;诖?,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鼓勵他們自主參與到不同的寫作專題訓練中,夯實寫作基礎,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

立意是寫作過程的第一步,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層層設問的方法,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能力,深入挖掘材料內涵,把握材料核心,提升寫作立意,升華文章境界。

在學生創作“美麗的誤會”時,教師可以設計由淺入深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問題一:“‘美麗和‘誤會分別是什么意思?它們是否有矛盾之處?”該問題引導學生關注題目中的矛盾點,理解字面意思。問題二:“‘美麗除了說外表美麗以外,還有哪些引申的意思?‘誤會是否只會造成尷尬的結果?能否產生好的結局?”該問題引導學生探討矛盾中隱藏的合理性,尋找寫作素材。問題三:“你認為要如何擬定中心思想,才符合該題目的要求?如果以后寫作時再遇到蘊藏矛盾點的題目,你認為要如何處理?”該問題不僅引導學生嘗試寫作這個題目,還會讓他們舉一反三,總結寫作經驗,在創作其他文章的時候也學會辯證思考問題。

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字面意思出發,先確定寫作方向,然后再深入思考,從具體到抽象,讓立意境界得以升華,總結出更有社會意義的主題思想。

2.頭腦風暴,安排文章詳略

在立意之后,學生要思考如何安排文章詳略。此時,教師可以組織他們進行頭腦風暴,交流彼此的想法,探討怎樣取舍材料、安排詳略,進而寫出邏輯清晰、詳略得當的作品。

在組織學生創作人物類記敘文的時候,教師組織他們開展頭腦風暴。先圍繞《阿長與<山海經>》,列出作品中使用了哪些素材,它們分別體現了阿長哪方面的特點,思考作者如何安排詳略,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在學生得到啟發后,再組織他們觀察同學,試著寫一下班級中的“名人”。學生可以開展頭腦風暴,列出通過哪些事情能展現“名人”的特點,該人物有哪些過人之處。在列出內容后,再注意篩選,看看自己重點要寫的是什么內容,哪些材料與之相關,需要詳細描寫;哪些材料和主題關系不大,可以一筆帶過。如有一名學生想寫“能言會辯”的班級“毒舌”,重點寫了“舌戰同學、敢于和老師爭辯、見到警察叔叔也不膽怯”這幾點,而樂于助人、積極參加班會活動等內容,因與“能言會辯”的關系不大,所以可以略寫。

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頭腦風暴式的討論,這樣不僅能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還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同伴的提示,拓展自己的思維深度、廣度。這樣同樣有助于組織輕松活潑的主題活動,更符合“雙減”的要求。

3.思維導圖,設計結構布局

根據“雙減”政策要求,教師要提升教學質量,給學生搭建一些高效的學習支架,構建輕松、高效的課堂,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寫作構思階段,思維導圖有助于幫助學生安排結構,是一種能讓思維可視化的學習支架。學生可以利用它理清創作思路,寫出結構清晰的作品。

在學完《回延安》后,教師組織學生以“我愛我的家鄉”為主題進行創作。由于可寫內容較多,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思維導圖規劃寫作內容,安排作文結構。學生可以按照“設定整體結構、細化結構細節、調整優化結構”這三個階段,完成寫作任務。一開始,他們可以選擇“并列式、遞進式、對比式”等各種不同的結構。然后再細化結構,畫出思維導圖。如有一名學生在“家鄉”的周圍輻射出若干條線,分別標注“建筑、風俗、名人、歷史、市井風貌”等內容?!敖ㄖ辈糠衷俅渭毣?,輻射出“建筑外觀、建筑內涵、建筑歷史”等部分。最后,他們再調整思維導圖的各個節點,看看能否寫出個性。

《意見》認為教師要“堅持學生為本、回應關切,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樣才能達到提質增效的效果。思維導圖清晰明了,將具體的圖片和抽象的創作思路融合在一起,更適合形式運算階段的初中學生,因此是一種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教學支架。

三、指向中心主旨,調整細節

1.抓取適宜時機,自然點題

在寫作修改階段,指導學生如何根據中心思想調整細節是教學關鍵。由于不同的學生面臨的問題不同,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指導。這樣才能體現“雙減”政策的要求,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有的學生沒有圍繞中心思想來寫,導致文章內容較為散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引導他們抓住適當時機,在文首或文末點題,突出中心思想。

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寫作評價表,在“點題明確”評價欄中填寫“開頭、結尾、中間”部分是否進行明確點題。如果發現沒有,則說明文章需進行適當調整。如在閱讀《貓》后,學生試著寫“我的動物朋友”,文章開頭寫“我真高興,今年終于養小狗了”,教師可以提醒他在開頭部分添加點題句,呼應“高興、終于”,讓讀者明白為何養小狗是值得開心的事情。該生改為:“我真高興,今年終于養小狗了。小狗真是一種忠誠又可愛的動物?!贝送?,在文章結尾也可以適當點題。如有一名學生寫自己因為小貓死了而痛哭。教師提醒他在最后點題,寫明自己為何會痛哭。該生添加點題句:“小貓真是一個暖心的小可愛。失去這樣一個朋友,叫我如何不痛心?!?/p>

學生找到適當機會點題后,會使文章內容更為緊湊,能夠較為明確地體現主題思想。學生可以試著在不同的地方加入點題句,并進行對比分析,看看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2.基于情節發展,過渡照應

有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在情節發展的關鍵處轉折較為生硬,缺乏連貫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找出過渡不順暢的地方,并加入過渡句、照應句,讓文章變得更有邏輯性,更突出中心思想。

在閱讀《背影》的時候,學生發現“我”對父親的情感前后并不一致,一開始的時候“我”還認為父親迂,但是后來卻被父愛所感動。文章轉折雖然大,但卻并不讓人覺得突兀,這是因為作者用“我現在想想,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等詞句進行前后照應,暗示了“我”的變化。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此文,學習如何寫過渡照應句,然后分析自己的作品,看看是否存在前后矛盾、轉折過于突兀的地方,并思考如何能加入過渡照應,優化表達效果。

如有一名學生寫自己和母親鬧別扭,但在品嘗了母親做的美味菜肴后,又與她言歸于好。為了讓情緒變化不那么突然,該學生加入“聞到廚房里飄來誘人的香味,我的心情也好了很多”這句話,作為伏筆,照應后文。又加入“正是母親的這個舉動,讓我改變了想法”作為過渡句,銜接上下文。

學生發現,加入過渡句和照應句后,文章會更流暢,閱讀效果也更好。教師可以鼓勵他們舉一反三,在創作其他文章的時候也嘗試運用類似的方法。

3.變換表達方式,渲染情感

有的時候,學生選擇的表達方式較為簡單,無法表達內心情感,也不利于突出作品的主題思想。對此,教師可以鼓勵他們變換表達方式,讓情感抒發得更為強烈,從而提升表達效果。

在學習《孔乙己》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創作短文,寫一下自己對孔乙己的評價。在修改時,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想要表達什么思想,然后讓同伴閱讀文章,看能否從字里行間體會到這種情感。如有一名學生想要表達“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復雜情感,但語言過于平淡,沒有展現這種情感。教師可以鼓勵他運用感嘆句、反問句等句式,并試著加入排比句,來烘托氛圍,更好地表達情感。該學生調整成:“大家都說你的不幸是因為你自己放不下身價,也許他們說得對。但是那些無端嘲笑的看客,那個耀武揚威的舉人,那個麻木不仁的時代……難道不該為你的死負責嗎?”如此表達,會更具感染力。

《意見》認為教師要“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這樣才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深入分析學生在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猜你喜歡
點題雙減教師
最美教師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咬定青山不放松——談高中議論文點題策略
圓我教師夢
浙江文成:“點題公開”打造“陽光黨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