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率市場化政策下資產證券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

2024-04-17 03:21王可欣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盈利能力利率市場化

【作者簡介】王可欣(1997-),女,遼寧阜新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風險分析與決策。

【摘? 要】論文從我國上市商業銀行2012-2022年半年報財務數據中獲取信息實證分析,考察利率市場化背景下,資產證券化業務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表明:微觀視角下,資產證券化能夠通過提升銀行資產的流動性、杠桿率、非利息收入等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且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提升盈利能力更為顯著。但從未來長期發展來看,在提高盈利性的同時也應注意防范風險。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利率市場化;盈利能力

【中圖分類號】F832.33;F832.4;F830.42?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4)01-0037-03

1 引言

按照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時間梳理,該業務始于2005年初次在我國投入使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該業務也進入了“冰封狀態”。又經歷了重啟、停滯階段后,2014年更有系列的利好文件及政策的發布及推行,又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截至2022年底,根據萬得數據庫(Wind)統計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累計發行量達到67 177.22億元,發行數量總計1 319只??傮w來看,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行率在不斷提升,信貸市場的總體規模也在不斷上漲,這表明市場已逐步接受這一金融創新工具。

利率市場化是近年熱門的金融話題,隨著經濟金融的發展,越來越有金融國際化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國內利率市場化的發展,使銀行業的盈利模式和未來的經營模式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本文以2012-2022年我國60家商業銀行半年報數據為研究樣本,將銀行按不同性質分為國有控股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及外資銀行,分析其影響機制以及證券化對其盈利能力的異質性影響。在利率市場化的經濟環境下,為降低進入資產證券化的門檻,建立更有效的市場流動機制、提高金融監管等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性方案。

2 文獻綜述及研究假設

在20世紀70年代末,基于美國當時的“金融脫媒”環境下,資產證券化應運而生。該項金融創新業務的誕生不僅為經濟金融界拓展了新的管理思路,更為學術界開展了一系列的學術研究,學者們對此展開了不同角度不同維度的探究。

2.1 微觀角度分析資產證券化行為

郭紅玉等[1]認為資產證券化能夠更好地調動非流動資產,使資金能夠產生高于自身的利益價值,不僅能夠擴展融資渠道,還解決了銀行資產流動性的問題?;诖?,資產證券化成為了經濟市場上追捧的明星產品,其帶來的風險轉移功能引來大量學者的探討。也有在美國金融危機時期對此展開研究的學者持不同觀點。安叢梅等[2]從微觀角度探究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從其影響機制來看是通過提升銀行資金的流動性、杠桿率、非利息收入等實現提升銀行盈利能力的目的。

本文在微觀經濟視角分析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一是從資金流動性角度切入,資產證券化通過信用增級從而使銀行獲利;二是依照銀行資金杠桿來看,把高風險資產通過出售證券給投資人,既轉移了風險又能實現銀行信用增級;三是資產證券化業務提升銀行盈利能力的一大途徑是提升非利息收入,可通過放貸催收、貸款管理獲得報酬。

2.2 利率市場化角度分析資產證券化行為

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在美國之后始于1996年,在2004年各大銀行紛紛發布取消貸款利率上限文件后逐步開放,于2013年我國開放了貸款利率的監管約束,初步實現了利率市場化,隨后2015年我國取消了存款利率上限,進一步推進改革進程。王曉和寧玉玲[3]認為資產證券化推行的動因是為了緩解利率市場化改革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李佳[4]指出在經濟政策波動下大力推動了銀行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進程。

綜合以上觀點,提出假設:利率市場化環境下,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開展能夠提升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3 樣本選取及研究設計

3.1 樣本及數據

我國從2005年開始對信貸證券有了試點實驗,在相關監管政策并不完善的情況下,為防止風險提升,銀監會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將此業務暫時擱置了,這段時間的發展不足以劃入整體數據研究中。且考慮到數據的完整性、連續性,避免因樣本選擇有誤導致結論誤差等情況出現,選取我國資產證券化正式重啟后的連續銀行半年報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基于此本文選取2012年至2022年60家商業銀行共660條財務數據作為樣本,其中數據來源主要來自國泰安數據庫(CSMAR)及萬得數據庫(WIND),其中缺失的數據已在各銀行公開財務報表中獲取。

3.2 模型構建與研究設計

為了驗證上述假說,本文建立如下基準模型:用回歸模型考察盈利能力在相關變量影響下的變化趨勢。公式如下:

ROEit=?茁0+?茁1SECEXTENTit+?茁2LDXit+?茁3LEVit+?茁4FXSRit+?茁5NPLRit+?茁6LDRit+?茁7M2GRit+?茁8GDPGRit+εit

①被解釋變量:凈資產收益率(ROE)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ROE是能夠反映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企業運作效率的重要參考指標,其計算方法為公司所獲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率,因此比值越大銀行的盈利能力越高。實際操作中,本文對ROE進行了對數化(ln)處理,以便觀察反映銀行收入增長的趨勢。

②核心解釋變量:對比過往學者對此的研究分為以下兩種方法,一種是高蓓等[5]通過對比資產證券化活躍程度(SECEXTENT),是指商業銀行證券化所占資產與總資產的比重;王曉和李佳[6]認為另一種是資產證券化虛擬變量(SECDUM),旨在區分商業銀行是否進行了資產證券化業務,且有此行為的為1,沒有的為0。本文采用前者,資產證券化程度為核心解釋變量的研究方法進行實證分析。

③控制變量:針對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的分析,模型中加入了銀行層面及宏觀經濟層面的控制變量,根據安從梅等(2021)和王曉、李佳(2019)等學者的研究,本文控制變量選取如下:流動性比例(LDX)、非利息收入占比(FXSR)、杠桿率(LEV)、不良貸款率(NPLR)、貸存比(LDR)、GDP增長率(GDPGR)、廣義貨幣增長率(M2GR)。

表1展示了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其中除了變量

SECEXTENT均為百分數。如凈資產收益率最大值、最小值分別為9.120、16.731,且均值為12.152,在均值上下浮動較大。流動性比例最大值、最小值分別為44.030、62.845,且均值為52.476,其標準差為6.709,說明變量在均值處跨度較大。

能夠看出樣本覆蓋全面,在均值上下數據浮動較大。變量涵蓋了跨度較大的數值域,樣本量足夠反映銀行盈利的變化特征。

4 實證結果及分析

4.1 分層回歸分析

如表2所示,本次分層回歸分析共涉及3個模型。模型1的解釋變量為資產證券化程度;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流動性比例、杠桿率、非利息收入占比、不良貸款率、貸存比,即加入了銀行層面的控制變量;模型3在模型2的基礎上加入GDP實際增長率、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即加入了宏觀經濟層面的控制變量。整體模型的被解釋變量均為:凈資產收益率。

模型1公式如下:

ROEit=?茁0+?茁1SECEXTENTit? ? ? ? (1)

模型2公式如下:

ROEit=?茁0+?茁1SECEXTENTit+?茁2LDXit+?茁3LEVit+?茁4FXSRit+?茁5NPLRit+?茁6LDRit+εit? ? ? (2)

模型3公式如下:

ROEit=?茁0+?茁1SECEXTENTit+?茁2LDXit+?茁3LEVit+?茁4FXSRit+?茁5NPLRit+?茁6LDRit+?茁7M2GRit+?茁8GDPGRit+εit? ? ? (3)

從模型1的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出,p值為0.03,小于0.05大于0.01,說明資產證券化程度一定會對凈資產收益率產生影響關系。具體分析可知:資產證券化程度會對凈資產收益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這驗證了上文假設。

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銀行層面控制變量后,p值變化呈現出顯著性,意味著非利息收入占比,不良貸款率加入后對模型具有解釋意義。另外,R方值由0.802上升到0.984,意味著非利息收入占比,不良貸款率可對凈資產收益率產生18.2%的解釋力度。

模型3在模型2的基礎上加入GDP實際增長率、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后,F值變化并沒有呈現出顯著性,意味著GDP實際增長率、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加入后對模型并沒有解釋意義。另外,R方值變化僅為0.005,接近于0。

總結分析可知,資產證券化能夠對商業銀行盈利產生正向影響,促進收入水平提高。

4.2 穩健性檢驗

從表3可知,將流動性比例、非利息收入占比、杠桿率作為內生變量,將貸存比、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作為工具變量,并且將GDP實際增長率、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作為外生變量,而將凈資產收益率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GMM估計模型,并得到最終結果。從表3可以看出,模型R方值為0.782,意味著流動性比例、非利息收入占比、杠桿率和GDP實際增長率、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可以解釋凈資產收益率的78.2%變化原因。即說明流動性比例、非利息收入占比、杠桿率和GDP實際增長率、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中至少一項會對凈資產收益率產生影響關系。

表3? GMM估計模型分析結果

最終具體分析可知,流動性比例、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杠桿率的回歸結果均具有顯著性,尤其是非利息收入占比的顯著性更強,這說明商業銀行能夠通過提升自身資產流動性水平、加大銀行杠桿率以及非利息收入在總資產收入中的占比來提高資產收益率,從而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與上文分層回歸分析的結果一致,均能夠驗證本文假設,說明所選樣本和變量具有一定說服力,研究結果具有穩健性。

5 結論及啟示

本文以2012-2022年60家商業銀行數據為樣本,構建了回歸模型,實證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后盈利能力及流動性效應等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從微觀角度來看,通過提升銀行流動性比例(LDX)、杠桿率(LEV)、非利息收入(FXSR)可實現盈利能力的提升。再從利率市場化背景下來看,該政策下商業銀行加大力度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進而提升了銀行的盈利水平,研究發現對于創新能力越強的銀行越有能力開展此業務,并順利獲得更高的盈利。根據上述研究結果,能夠得到政策啟示:

雖在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初期,但是為了提高銀行經營的穩定性,還要從未來長期發展來看,在提高盈利性的同時也應注意防范風險。監管部門要加強對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監管,包括銀行自身的內部風險管理、規范業務流程及業務模式,同時監管層面也要密切關注銀行的日常運營狀態,督促其穩定平穩盈利增長的同時也要從微觀和宏觀審讀結合的方式做好事前防備、事中應對、事后反思一系列監管政策,防范風險。對資產證券化的開展流程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從客觀角度限制由此業務帶來的衍生系列業務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資金虧損,規定銀行能夠自留證券的比例,提高證券化產品信息披露的范圍,提高透明度優化信息

披露方式。通過以上方式改進能夠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郭紅玉,高磊,史康帝.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影響——基于流動性緩沖視角[J].金融論壇,2018,23(02):9-19+34.

【2】安叢梅,張虹,馬強.資產證券化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研究——來自中國銀行業的經驗證據[J].金融論壇,2021,26(05):18-27.

【3】王曉,寧玉玲.利率市場化對銀行資產證券化動因的影響研究——來自中國銀行業的現實考察[J].現代經濟探討,2019(03):23-33.

【4】李佳.資產證券化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20(07):38-51.

【5】高蓓,張明,鄒曉梅.影子銀行對中國商業銀行經營穩定性的影響——以中國14家上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為例[J].經濟管理,2016,38(06):138-153.

【6】王曉,李佳.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影響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19(11):14-23.

猜你喜歡
資產證券化盈利能力利率市場化
外部治理環境、公司特征與財務信息質量的實證分析
商業銀行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分析
浦發銀行盈利能力分析
我國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轉型分析
淺談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特殊目的載體的可行路徑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對策分析
利率市場化對中小銀行的影響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