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

2024-04-17 07:16陳瑤
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 2024年3期
關鍵詞:跨學科學習任務設計語文要素

陳瑤

【摘? ?要】跨學科學習倡導融通學科的內部和外部,從學科整合的角度,探尋解決問題的新路徑。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紙的發明》為例,可從“探尋‘跨點,明晰任務目標”“把握‘跨度,驅動任務實施”“打通場域,助推任務拓展”等方面入手,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讓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提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關鍵詞】跨學科學習;任務設計;語文要素;情境

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編排了綜合性學習內容。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本單元屬于該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那么,如何在單元整體視域下,基于單篇課文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呢?下面以本單元《紙的發明》一課為例展開探索。

一、探尋“跨點”,明晰任務目標

立足語文本位的跨學科學習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探尋學科“跨點”、確定任務目標時,應綜合考慮語文學科知識、語文關鍵能力、語文思維方法等方面的內容。

(一)厘清要素,明確學科知識

統編教材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都清晰地指向了單元學習內容以及基本的學習方法,是各單元學習任務的具體體現。教師在制訂任務目標時,要先聚焦語文要素,明確學科知識。比如,《紙的發明》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收集傳統節日的資料,交流節日的風俗習慣,寫一寫過節的過程”。第一條語文要素指向閱讀教學。教師可結合本課的課后習題,引導學生借助圖表,提取關鍵信息,了解課文每個自然段都是圍繞一個意思來寫的。第二條語文要素指向綜合性學習,提出了收集資料、交流分享的要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收集與紙的發明相關的資料,并能圍繞一個意思來介紹。

(二)對照課標,指向關鍵能力

語文跨學科學習目標的確定,不僅要對接語文學科知識,還要指向語文關鍵能力。觀照《課程標準》中有關第二學段學業質量的描述,進行逐句分析,可以發現該學段的跨學科學習旨在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關鍵能力(如表1)。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課學習目標如下:(1)通過圈畫難讀的詞語,實現集中識字;借助圖片,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篾席”等詞語的意思。(2)借助圖表,提取關鍵信息,了解并介紹紙的發明過程。(3)閱讀第四自然段,通過給圖片排序、填寫關鍵詞,梳理改進造紙術的過程,了解這一自然段是怎么圍繞“蔡倫改進造紙術”這個意思寫清楚的;制作名片,借助名片把改進的過程說清楚,從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4)在嘗試制作再生紙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紙的制作流程,并能將制作的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并與他人分享。

(三)依據目標,設計系列任務

明確了學習目標后,教師應以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為著力點,以提升跨學科學習能力為關鍵點,融通“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類語文實踐活動,設計具有邏輯關聯,凸顯學生知識、能力、思維、情感,逐步進階的系列學習任務(如圖1)。

二、把握“跨度”,驅動任務實施

跨學科學習任務與其他學習任務最大的不同在于“跨”,即從學習的方式、學習的空間、學習的資源等多方面著手,改變原有的單科學習模式,實現學科融合、資源整合。對此,教師應把握好“跨度”,聯結多方資源,驅動任務實踐。

(一)聯結內容,建構知識網

跨學科學習指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研究領域建立新的連接,以其中一種學科的研究方法、語言及觀點來探究、描述及解釋連接的學科,并賦予所連接的學科以此種學科的中心精神及知識形態。也就是說,語文跨學科學習除了要立足語文本位,還要致力于探尋不同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把分散在各個學科中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在學科融合的過程中建構學生的知識網。

教師在設計任務前,應立足語文學習,聯結相關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以《紙的發明》為例,課文介紹的是千年前的造紙術的發展過程,跟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為此,教師可以邀請信息科技教師制作微課,向學生展示博物館中各個時期造紙的材料,增強學生的相關認知;可以勾連美術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活字印刷》,實現聯動閱讀,將美術知識嵌入語文課堂,讓學生在梳理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步驟后,體驗“制作再生紙”的樂趣……融合相關學科,運用多學科思維,有助于學生實現對語文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靈活運用。

(二)聯結情境,凸顯真實體驗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和實踐創新能力。由此可見,“設置情境”是推動跨學科學習任務實施,提升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教師應觀照單元整體,聯結學生生活,創設可持續的情境,讓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都埖陌l明》所在單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除了《紙的發明》,還編排了《古詩三首》《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三篇課文。因此,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創設“三年級將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演活動,請你擔任小小講解員,從課文中收集信息,制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名片,并向低年級的弟弟妹妹進行介紹”這一情境,將四篇課文的學習進行串聯,使學生在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展語文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還要基于文本進一步創設情境。以《紙的發明》第四自然段的教學為例,在開展“如何圍繞‘蔡倫改進造紙術把本段意思寫清楚”這一學習活動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句子—排列圖片—講解過程”逐步理解文段內容。例如,在學生介紹“蔡倫改進造紙術”這一內容時,教師依據文本創設情境:“小小講解員,請你們把自己設計制作的名片,張貼在移動展板上,并向各位同學和聽課的老師介紹蔡倫改進造紙術的過程?!闭鎸嵉膶W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分享和表達的欲望:“我是講解員××。蔡倫改進造紙術時,先把原料剪碎或切斷;接著,把原料浸在水里,搗爛成漿;最后,將漿撈出來曬干。這樣就制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p>

(三)聯結支架,加強語文實踐

在跨學科學習任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搭建支架,以便學生能夠根據活動主題搜集資料,并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展示交流。

圖式支架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快速地搜集、整理信息和資料。本課以課后第一題作為教學的著力點(如圖2)。教師可創造性地使用圖式,細化教學步驟,幫助學生讀懂圖式,搜集信息。

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先了解紙的發明經歷了漫長的時期,接著閱讀第二自然段,了解造紙術發明以前,文字依次記錄在龜甲和獸骨、青銅器、竹片和木片以及帛上。學生進一步梳理發現,這些內容都是圍繞“文字記錄在不同的材料上”這個意思來寫的。這一例子不僅提示了梳理的內容,還示范了如何從長長的段落中提煉關鍵信息、整理信息。之后,教師讓學生結合圖式進行梳理探究,通過“觀察學習—遷移運用—習得方法”,完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名片中相關內容的填寫。同時,也讓學生明白搜集信息時,有時可以直接摘錄文中的詞句,有時則需要進行提煉概括。

借助圖式支架,學生搜集、整理了相關資料,但是要進行交流與分享,還是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可搭建語言表達支架,降低學生分享交流的難度,幫助學生圍繞一個意思說清楚。

在教學“蔡倫改進造紙術”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聚焦關鍵語段,讀一讀相關語句后,遷移運用之前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梳理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步驟。實踐過程中,對比學生的學習成果(如圖3),引導他們發現不同的梳理思路:第①種以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步驟為線索,第②種聯系了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以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動作為線索。

教師指導學生先循著線索,借助自己提煉的語言表達支架,說清蔡倫改進造紙術的過程,再結合作業本中的練習,找一找蔡倫改進的造紙方法能傳承下來的原因,進行分點闡述。學生很快能夠梳理出原因:一是原料易得;二是可以大量制造;三是價格便宜。

如此一來,學生在交流分享時,便能自然而然地將“蔡倫改進造紙術的過程”和“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兩部分內容串聯起來,并將其說清楚。

跨學科學習倡導用照片、圖表、視頻、文字等展示學習成果。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制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名片,融入表格、圖片、文字等,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例如,在教學“蔡倫改進造紙術”這一內容時,為學生提供相關圖片,供學生排列順序,美化名片;引導學生用照片、視頻、文字等方式記錄自己造紙的全過程。

三、打通場域,助推任務拓展

《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社區生活場景、文化場館等,為學生開展跨學科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持”??梢?,開展跨學科學習要打通學生學習的場域,全方位連接學生的學習體驗和生活的世界。

(一)貫通課堂內外

跨學科學習傾向于學科外部的整合,要求語文學習從內部走向外部。教師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要從課內走向校外,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通場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場。

實踐中,教師基于“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如何圍繞‘蔡倫改進造紙術這個意思把課文寫清楚”這一重難點,設計了貫通課堂內外的學習任務:課堂上,先引導學生找出具體描寫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句子;再組織學生合作探究,給圖片排序,填寫關鍵詞;最后,在學生交流蔡倫如何改進造紙術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就是抓住“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撈出來”“曬干”五個步驟,把改進的過程寫清楚的。課后,還帶領學生走訪了寧波非遺文化活動場所“紙說非遺”館,實地制作再生紙;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演活動,向低年級弟弟妹妹介紹紙的發明;等等。這一過程中,學生從文本閱讀走向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究,產生了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鏈接線上線下

跨學科學習往往與跨媒介閱讀和交流融為一體。教師在推進任務的過程中,可以聯結線上、線下,為學生打造混合式學習場域?;诖?,針對“造紙術發明以前人們記錄文字的材料”這部分內容,可通過線上博物館,讓學生走進“紙載千年——中國古代紙文化展”,引導學生將紙媒閱讀與電子閱讀進行鏈接,加深對造紙術發展過程的了解,深化學生對紙文化的認知。

綜上,對于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教師可以素養為導向,明晰任務目標,并聯結內容、情境、支架,驅動任務實施,通過打通場域助推任務內容得到拓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徐鵬.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與實施:小學語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3:3-26.

[3]沈靜.跨學科學習在語文學科中的實施[J].語文建設,2022(19):18-22,36.

(浙江省寧波高新區信懋小學)

猜你喜歡
跨學科學習任務設計語文要素
淺談一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
基于語文要素優化教學路徑策略的研究
正確解讀課后習題 有效落實語文要素
在“雙線并進”中落實“雙線組元”思想
STEM項目學習要重點關注什么?①
創客課程開發的困境與突破
跨學科學習:真義辨析與實踐路徑①
新課改背景下的歷史教學任務型學習研究
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
新課標下英語口語教學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