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好跨學科學習的“東道主”:主旨、主題、主色、主線

2024-04-17 13:51戴晨曦
云南教育·小學教師 2024年3期
關鍵詞:東道主學科知識跨學科

戴晨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引入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體現著明顯的綜合性特征。作為全新的語文實踐方式,跨學科學習因其要全力落實新課標在課程構建中素養本位的教育理念,且要集中體現為落實素養本位理念而遵循的整體性思維與系統化思想,故對很多一線教師而言,既是一個頗有難度的課題,更是一項頗為嚴峻的挑戰。如何在“跨”字上正確把握語文學科與關聯學科之間的辯證關系,如何整體設計并有效實施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讓學生在跨的實踐中實現“多科共贏”、收獲“內外雙效”呢?問題在教師,答案也在教師,那就是當好“東道主”,將學生請入跨學科學習這一盛會時,堅守主旨、提煉主題、彰顯主色、握緊主線。

一、堅守學科價值的主旨

跨學科學習有兩種設計思路,一是超越學科,“站”在多種學科之“上”,完全從綜合素養發展需要出發,設計涵蓋多個學科知識、技能的實踐活動;一是基于學科,“站”在某個學科之“內”,從某種學科素養發展需要出發,去設計以本學科為根基帶動其他學科學習的實踐活動。實踐中,筆者傾向于語文的跨學科學習應該是后者,即著眼語文課程的學科價值來設計和實施跨學科學習。語文課程的學科價值,廣義看是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方面,狹義看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因為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都可以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所以可以認為,語文跨學科學習的主旨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新課標對各學段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內容的闡釋性表述,可以印證語文跨學科學習的主旨。如第二學段,要求學生在參觀文化遺產、關注民風習俗、探尋文化意象、參加文化活動等過程中學習語文,獲得多樣的文化體驗。不難發現,“參觀”“關注”“探尋”“參加”等指向文化現象的實踐活動,都須以“學習語文”貫穿其中,都落腳在“學習語文”上,而文化體驗須在以“語文方式”操作文化現象過程中,憑借語文的承載功能去獲得。比如我們籌劃關于民俗風情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走進中秋”,會考慮“中秋溯源”“中秋賞月”“中秋品餅”“中秋論詩”等若干實踐活動,如果只是節前泛泛地布置任務,節中草草地走走環節,節后在課上作個不痛不癢的交流匯報,那就無法實現應有的語文價值,必須在每個任務活動中都有語言運用方面的要求,讓學生充分依托四個重點任務借由語言運用實踐,去深度感受節日文化,實現語言運用與文化體驗雙重收效。

二、提煉統領全局的主題

如新課標所言,跨學科學習是由特定學習主題統率的、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構成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各項學習任務,無論是語文學科自身的任務,還是涉及其他學科的任務,都不能只是表面上的湊合,不能是不同學科知識的“五彩拼盤”,應探尋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在核心素養中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諸方面之間內在的深度意義關聯,以這種關聯為紐帶將多個學科、多種素養凝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才能使學科之間產生張力,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綜合運用知識成為必需與必然,從而促進核心素養的整體形成。

尋找不同學科間的深層次意義關聯,從中生發“跨越”不同學科、統率所有任務的主題,可以借鑒語文學科的單元整體教學經驗,采用大概念統領策略,因為跨學科學習本質上是具有單元整體意義的任務群,通過提煉大概念揭示多學科的意義關聯,確定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主題。如,就松竹梅蘭文化意象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群:首先想到至少可以“跨”這些學科:生物——松竹梅蘭的生長特點,美術——松竹梅蘭的繪畫,文學——贊頌松竹梅蘭的作品,思維形式——松竹梅蘭的文化意象,信息搜集——檢索松竹梅蘭資料,言語表達——形成松竹梅蘭的介紹文本,媒體制作——合成松竹梅蘭演示文稿或音畫視頻等。接著想到單元整體教學中單元大概念是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兩相融合的表述,這里我們將以文化自信為內核的精神提升與以多學科取向的能力發展融為一體,可以確定以弘揚松竹梅蘭的君子品格作為大概念,它內在地蘊含了以了解為前提、以感受為基礎、以呈現為終結三大學習過程,最后就提煉出“我為松竹梅蘭立傳”這一學習主題,它既可以融入了解、感受、呈現三大過程,又包容多種學科知識技能運用。

三、彰顯學習任務的主色

與其他任務群相比,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不僅顯著具有多領域關照多學科互聯的特點,且基于跨學科情境的知識運用和問題解決的直接實踐性特點尤為突出。直白地說,跨學科學習特別注重直觀感性的學習,它不只限于投入心智層面的能量去學習,更要投入肢體層面的能量,而且往往由肢體層面的學習為心智層面的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與印證。新課標指出要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交流溝通、團隊合作和實踐創新能力,充分說明跨學科學習是直接指向現實的實踐活動。換言之,直接實踐性是跨學科學習的主色調。

在跨學科學習中彰顯其主色,應做到三點:基于廣闊情境、體現充分自主、彰顯具身優勢。所謂基于廣闊情境,即跨學科學習在廣闊的生活現實中蘊含學習內容與實際問題;所謂體現充分自主,即跨學科學習是學生在其強烈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驅動下、在主動探究過程中發生并完成的;所謂彰顯具身優勢,即跨學科學習主要由學生以感官活動、身體行為投入,即通過具身活動去感受現實(體感),通過具身活動去驗證知識(體驗),通過具身活動去領悟意義(體悟)。這才能使跨學科學習充分實現應然效能。比如,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中“漢字真有趣”為基礎材料設計跨學科學習,圍繞探索漢字之“有趣”,設置背古詩、猜字謎、對對聯、講故事、答歇后語等若干類型學習任務,先讓學生按類型自主建組,然后各組查閱圖書、檢索網絡、求教能者、整理材料、撰寫研究報告、制作演示文稿,最后安排展示(交流)。在系列任務推進中,教師只能適時引導點撥,不能替代操作,更不能大量提供現成素材,為的是踐行新課標要求,讓學生親歷人際溝通、信息處理、語言組織、美術設計、信息技術手段運用等多種具身實踐,形成跨媒介語文學習與語言運用能力。

四、握緊實踐活動的主線

跨學科學習應將不同學科知識與能力元素統合起來,使學習內容“形散神不散”,跨學科學習主線的作用,在于將各個實踐活動貫穿起來,使跨學科學習“事多序不亂”。鑒于此,這條主線要遵循知識建構的認知邏輯,遵循能力生成的實踐邏輯,使整個學習過程依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知向行、由行到知的順序逐一推進,使內在的知識形成呈現由具象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進階軌跡,使外顯的行為習得呈現由生疏到熟練、由刻板到靈活的提升過程,最終實現多種知識綜合運用、多種能力整體發展的理想效果。

以新課標第三學段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第二條為例,內容是開展參觀考察活動并分享研學成果,要求是綜合運用語文、道法、科學、勞動等學科知識技能,通過小組研討、集體策劃完成方案,運用跨媒介形式展示成果。乍看新課標表述,涉及的多個學科領域,有研學實踐方式問題,有研學活動類型問題,有成果分享形式問題,感覺不知從何處著手向哪方推進。不妨先對主要任務作出羅列——調動學科知識、集體設計方案、組織考察活動、形成跨媒介成果、展示分享研學成果。但是,死板地按新課標的這種表述順序展開任務群,既不符合認知邏輯,也不符合實踐邏輯,比如新課標提及的那么多學科,顯然不必在任務群中全部涉及,究竟需要涉及哪些學科,須依參觀考察對象、場所、內容而定;又如調動學科知識不能作為起始學習。細細揣摩后,能理出該任務群推進的正確程序:小組研討考察場所——集體設計考察方案——實地進行考察探究——運用多種知識解決問題——運用跨媒介手段制作研學成果——舉行研學成果分享會。這就是主線,它將形成決定、制定方案、付諸行動、產生問題、尋求答案、制作成果、投入分享等環節井然有序推進,構成步步緊隨環環相扣,融真實情境、內在認知、外在行為于一體的實踐鏈條。

猜你喜歡
東道主學科知識跨學科
東道主和“夏到主”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研究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品讀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東道主文化建構與旅游市場治理
學校德育要植根于學科知識的意蘊之中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基于本體的學科知識門戶語義服務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