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創新與實踐

2024-04-18 09:32胡會
數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7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雙減教學改革

胡會

【摘 要】? “雙減”政策的提出,將如何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問題被提出來,又一次將減負這一教育詬病提到一個新的高度,要求教育各部門積極推進,從根本上解決減負這一教育難題,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求真務實地從教輔題海中走出來.基于雙減政策的要求,結合課程、能力與實際出發,開發與設計切實符合學生發展的作業,將雙減落地落實.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基于學科特點出發,緊跟雙減政策的指導,積極響應學校作業減負的號召,打破傳統作業觀,對初中數學作業進行創新與改革,減輕負擔的同時提升學習質量.

【關鍵詞】? 雙減;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教學改革

受應試與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時候作業一直采用練習的方式展開,利用大量的教輔資料與試題,進行重復性地刷題,這樣的作業單一枯燥,極易導致學生產生抵觸與厭學心理,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與此同時也形成了思維定式,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顯然并沒有發揮作業的優勢與價值.隨著“雙減”政策的推進,對作業進行探究,找到更為科學有效的作業設計思路尤其重要,以下就如何對初中數學作業進行創新與實踐進行了歸納與總結.

1? 初中數學作業布置中常見的問題

作業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良好的作業設計可以幫助學生練習、應用與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雙減教育政策的提出主要針對作業的效果與開展進行了說明,以期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基于這一情況,首先對當前初中數學作業布置中常見的問題進行觀察與歸納.

第一,作業設計方式單調.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教師作業設計方式單調,以刷題練習為主,題型同類化嚴重,學生缺乏興趣,且不易發展創造力;

第二,作業內容缺乏應用.數學學科的實用性、應用性較強,但在作業設計中重視題型訓練,忽視作業應用、實踐的需求,未能充分發揮作業作用;

第三,作業量大內容同化.傳統教育理念下,以大量相同類型練習題訓練學生,掌握知識,卻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問題.

這些弊端的存在直接影響了作業實效性,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差.教師必須優化數學作業設計,創新作業設計形式,以提高數學作業的實效性,發揮數學作業的價值.

2? “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創新思路

2.1? 控量減負

“雙減”中明確了不同學段學生的作業量與作業時間,教師要緊跟政策的要求,科學地控制作業總量,與其他學科教師統籌規劃形成合力,保障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還有時間鍛煉、休息與放松.因此科學合理地控制作業量是教師需要改進的方向之一,在量上減輕作業負擔.

2.2? 創新增效

對作業進行控量的同時還要考慮學習效果,因此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的又一良方,就是以作業“質”的高效來削減無效的“量”,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的又一工作就是結合學科特點與課程目標,對作業進行內容進行豐富、作業形式進行創新、作業難易度進行規劃,利用多元化的作業來鞏固所學知識,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3? “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策略

雙減政策下的作業量的控制,以具體要求為依據,只需要進行統籌規劃就能做到,而作業設計與創新具有開放性與個性化,是當前教師需要思考與解決的核心問題,也是本次研究的重點,以下就具體的作業實踐進行了分析.

3.1? 豐富作業設計形式

除了習題、教輔作業外,教師需要對數學作業設計做出創新,依據學生思維、認知、心理情況,摒棄傳統教學方式,考慮作業的趣味性、多元性等特點,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行數學的學習,主動參與,不拖沓,提高作業實效性.

(1)調查類作業

調查類型的作業應用比較廣泛,其展開形式可以是小組形式,也可以是個人形式,通過多種途徑調查得到相關數據,并進行統計與分析.調查類作業相較于傳統類型作業,能夠鍛煉學生多種能力,像是信息搜集與整理能力、邏輯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會極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完成作業.

例如? 《有理數》教學后,教師可以布置信息搜集型作業“有理數的發展歷史”,請讓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探究有理數的起源、發展,有理數在課本的描述,最后說一說我的思考,旨在讓學生學習信息搜索工具,整理有理數的歷史文化,從歷史發展中了解數學的基本規律.最后用我的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與思考,有利于學生嚴謹求實學習態度的養成.

再如? 在進行眾數、平均數和中位數等相關概念教學后,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內化這一概念,課后可以“調查某地區不同時間內的溫度”的作業,借助電腦、電視等終端設備進行搜索,教師再輔以不同的數學問題,進行相關的計算與統計,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本質,明白數學與我們息息相關有較強的實用性.

(2)總結類作業

數學錯題是不可避免的,對錯題進行整理再練習,對于學生的成長有明顯的效果,以單元為單位,對錯題進行總結與管理,可以作為作業設計的原則,促進學生對這些知識再一次地進行動態思考,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教師適時、及時地進地指導,提升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后,就可以布置單元錯題總結類作業,讓學生以一定的規律對錯題進行整理、分類,并對錯誤出現的原因進行自主分析與判斷,將數理知識內化于心.

3.2? 提升實用性作業比例

知識的學習最后是需要應用到生產生活中的,因此教學要致力于作業與實際的結合,作業設計也不例外,提升實用性作業的設計比例.教師要進行大膽創新,打破常規限制,設計具有生活氣息、實用性強的作業,不但拉近了學生與數學間的距離,同時也提高了作業的實效性.

(1)生活性作業

數學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知識源于生活,最后所學的知識也是要運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豐富并創新了作業內容,從中融入生活元素,構建數學知識與生活的橋梁,讓學生在鞏固與回味知識的同時,培養生活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生活化的作業設計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拉近了知識與學生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對數學產生新的理解,為數學學科賦予新的意義.

例如? “勾股定理”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搜集了具有生活化的數學題目,其中包含了勾股定理的知識.“要制作底邊BC長為44cm,頂點A到BC的距離與BC長的比為1:4的等腰三角形木衣架,那么腰AB至少需要? ?cm.”這個題目除了問題的提出外附帶一張木衣架的圖片,為本來具有抽象性的數學題目增加了生活性與實用性,整個問題的表現親近多了,讓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生活價值.

(2)實踐性作業

實踐是踐行知識的有效途徑,初中數學知識也不例外,在課堂學習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搜索、實踐或者操作類的作業,豐富作業形式的同時讓作業更具深度與廣度,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作業欲望,促進學生思維與能力全面發展.

例如? 在學習《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線》第一課時三角形的性質與中位線教學內容后,教師布置探究性作業,以三角形學習為基礎,用自己的方式找出梯形的中位線.教師可以進行引導或點撥,如動手畫一畫、剪一剪、查一查,或者以生活中的梯形實物為例,觀察、分析、拆剪等找到梯形的中位線,這一過程中對于初中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維品格以及實踐能力等都有促進作用.

3.3? 增加作業的趣味性

態度決定行動,直接影響了學習效果,對于作業也是一樣的,如果學生對數學作業缺少興趣,很難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去,更別說發揮它的作用了.因此要增加了作業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改變學生對作業的態度.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要重視學生良好情感的塑造,讓數學作業更有態度,才能起到一個好的效果.

(1)游戲類作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游戲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借助游戲類數學作業,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更加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因此教師可以游戲理念出發,設計趣味行業.

例如? 在學習“概率”這部分內容后,教師基于這一部分內容,設計數學小游戲作業,以小影片的形式讓學生觀看后做題,游戲為“玩牌猜概率”.游戲制定小剛和小明玩牌游戲,共三張,分別是像、虎、鼠,規則是像勝虎、虎勝鼠、鼠勝象.同時出牌,相同則為平局,不同則以游戲規則定輸贏.借助充滿吸引力的斗游戲玩撲克的場景,首先抓住學生的眼球,增加作業的興趣,然后完成以下數學作業.

問題一? 一次出牌小剛出“象”的概率是多少?

問題二? 如果用ABC來表示小剛的三張象、虎、鼠的牌,用A1B1C1表示小明的牌,現在請同學們算一算一次出牌小剛勝小明的概率是多少?請附以列表或樹狀圖進行說明.

問題三? 你認為這個游戲公平嗎?為什么?

本次作業基于信息技術出發,借助游戲的模式,首先在形式與內容上就吸引了學生的關注,在游戲化的基礎上再輔以問題的探究,將作業的趣味性與教育性都全面地發揮出來,整個作業更具科學性.

(2)層次性作業

給作業分層也是保持學生對作業興趣的一種方式方法,很多時候作業過難過簡都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學生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也需要充分考慮這一點,改變以往整齊劃一的作業形式,設計具有層次性、遞進性的作業,作業設計更加人性化,有效地保障了學生的作業積極性.教師對學生差異性正確認識,采用分層練習,異步指導的方法,致力于全體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有效地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樹立學習自信心.基于這一要求,教師設計了探索性、常規性、基礎性作業等不同層次的作業.

“一元二次方程”課后設計:作業一,“基本題”一般是與定義、性質或公式相關的選擇或填空題;作業二,“常規題”與解一元二次方程相關的計算題,可運用一些略有難度的提高題和發展題來發展學生思維;作業三,“探究題”一般帶*號的題或者綜合題;即針對學生的優勢或不足來布置作業,既避免大量練習給成績好的學生帶來負擔,產生厭倦情緒,又能避免給成績差的學生帶來挫敗感.

4? 結語

雙減要求教師對作業進行減負增效,發揮作業再學習、再創造的作用,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改變以往對作業的錯誤認知,科學合理地控制作業量,利用豐富多樣的作業內容與形式,增加作業的吸引力,讓學生快樂學習,讓作業與教學形成一個良性的教育生態,讓教育更有溫度,緊跟教育改革步伐,讓“雙減”政策真正落地.

參考文獻:

[1]蔡琴.“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策略[J].亞太教育,2023(13):7-9.

[2]覃仕山.“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減負增效實踐探索[J].教育觀察,2023,12(02):121-124.DOI:10.

[3]鄭少卿.“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后作業的創新設計[J].亞太教育,2022(19):138-140.

[4]王雨,孟鳳娟,郭春東.“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思路探討[J].科技風,2022(27):40-42.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227014.

[5]胡雯,熊建平.“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2,44(08):107-111.

[6]劉芝羚.立教促變 精準優化——“雙減”下初中數學教學及評價思考[J].亞太教育,2022(16):31-33.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雙減教學改革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策略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