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2024-04-18 07:22宋曉霞
高考·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高中歷史核心素養

宋曉霞

摘 要:解讀家國情懷的內涵,分析在歷史教學中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必要性,提出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路徑,以指向歷史學科的本質與價值,發展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彰顯歷史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關鍵詞:家國情懷;核心素養;高中歷史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在有限的課時時間內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一直是一線教師關注的重要問題。家國情懷素養既是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維度,也是歷史價值觀教育的根本歸宿。在歷史教學中,浸潤家國情懷,有利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真正實現。

一、家國情懷的內涵解讀

家國情懷是人的內心深處對家、國和天下的一種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凹覈閼选钡乃枷牍乓延兄?,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宗法制下依附于血緣關系的“家國一體”等道德觀念。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家國情懷集中表現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愿。在當代,家國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重視親情、胸懷天下、愛家愛國、民族精神成了當代家國情懷的顯著標識?!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當具有的人文追求,體現了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惫P者認為,家國情懷可以具體解讀為以下維度:其一,是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通過歷史學科的學習,認識到本民族的發展歷程,形成自身對民族身份的情感認同;其二,表現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堅定“四個自信”;其三,是關心國家發展,能夠將個人發展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樹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志向[1]。

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意義

(一)有利于發揮學科德育功能

培育家國情懷與德育工作在目標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高中是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應重點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所以,浸潤學生家國情懷,能夠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讓學生形成對國家、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感。

(二)有利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家國情懷是一種情感認同。家國情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相通,二者的根本目的都在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育學生家國情懷,要求將歷史教學與國家、社會、家庭的發展和進步融合起來,這正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的要求相一致。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意識

家國情懷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教育。就家庭的角度而言,培育家國情懷能夠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庭道德觀,實現家庭內部的穩定與和諧。就國家的角度而言,培育家國情懷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自覺維護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形成“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

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路徑

(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

教材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重要依據,教材的內容更是凝聚了專家學者的心血。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教材,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元素,如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件等,讓抽象的家國情懷找到具體的歷史依托,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等,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

1.將歷史人物與家國情懷相結合

在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過程中,歷史人物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數不清的杰出人物和英雄兒女,他們將家庭情感與愛國情感融為一體,將自身前程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從安居樂業的義務走向治國安邦的擔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蕩氣回腸的愛國篇章。因此,教師選擇那些典型的歷史人物,通過講述歷史人物的故事,挖掘歷史人物身上蘊含的精神,引導學生從歷史人物身上汲取智慧和營養,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以中國近代史為例,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復新疆;秋瑾“鑒湖女俠幾堪豪,為復華夏香魂銷”;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李大釗先生“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選擇這些具有很強知名度的歷史人物,也可以選擇那些背著歷史行囊前進的“小微人物”,比如,在抗日戰爭時期,馬衡院長不顧個人安危,誓死保護故宮文物;中國勞工丁龍慷慨捐出積蓄創辦哥倫比亞東亞系;中國紅色女特工黃慕蘭不懼生死,勇救周恩來于危難之中。他們堅定的信仰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正是激發學生家國情懷的絕好素材。因此,教師以歷史人物為抓手,充分發揮歷史人物的榜樣作用和教化功能,有助于學生從這些歷史人物身上感悟家國情懷。

2.將歷史事件與家國情懷相結合

在家國情懷培養中,教師不僅可以依托那些具有典型性的歷史人物,還可以進一步拓展素材范圍,選擇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浸潤學生的家國情懷。

比如,新文化運動是我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正是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思想覺悟的中國人積極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歷史洪流之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著對祖國和民族的深情大愛。教師以新文化運動為依托,組織學生分析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影響,深入挖掘這一歷史事件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元素,是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有效路徑。又如,“五四運動”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的核心要義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五四運動”中,中國人民特別是愛國青年學生身上所體現出的憂國憂民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正是家國情懷的生動寫照。面對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他們不懼生死、奮不顧身,書寫了中華民族追求民主、自由和進步的堅定信念。教師引導學生挖掘“五四運動”的精神內涵,并潛移默化地將家國情懷融入其中,有利于學生將家國情懷內化為自身品德,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歷史責任感。

(二)創設情境,培育家國情懷

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路徑,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角色扮演等,還原當時的歷史情境,實現歷史知識的具象化、直觀化。學生置于這樣的歷史情境之中,不僅能夠獲得對歷史更加真實而深刻的理解,還能在情感和思想上得到升華,在親身體驗和潛移默化中浸潤家國情懷[2]。創設歷史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筆者略舉兩種方式進行簡要敘述。

1.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傳統的歷史教學是單向的信息傳遞,學生往往處于一種被動接收信息的地位,這不僅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難以讓學生在情感上有所觸動。從本質上來看,家國情懷是一種情感態度價值觀,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激發學生的熱情,引發學生情感共鳴是至關重要的。在信息社會的背景下,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聲音、視頻的傳遞,能夠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將已經消失的歷史情境形象地再現出來,極大地調動學生興趣,觸動學生的情感世界。

比如,在講到《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一課時,在課堂伊始為學生播放歌曲《在東北松花江上》,讓學生在悲愴的歌聲中感受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苦難,啟發學生的共情。在講到“南京大屠殺”這個知識點時,教師通過圖片、幸存者的講述等多媒體材料感染學生,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電影《南京,南京》中的部分片段,讓學生通過視頻鏡頭更加直觀地認識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更加真切地感受這段永遠不能忘懷的民族血淚史。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讓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提升本領,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向,主動承擔起屬于自己的歷史使命,家國情懷教育自然蘊含其中。

由此可見,多媒體的運用能夠有效地還原歷史情境,將學生置于真實的歷史情境之中,引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

2.運用角色扮演創設情境

角色扮演指的是讓學生扮演某個歷史角色,模擬歷史情節,體驗所扮演角色的內心情感,形成對歷史真實的體驗和認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歷史知識,同時也獲得某種情感體驗,并將這種體驗升華為價值觀。角色扮演對于教學情感目標的達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角色扮演讓枯燥乏味的歷史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讓學生充分融入歷史事件當中,強化學生的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參與中形成家國情懷。

比如,在講到《鴉片戰爭的沖擊與因應》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演繹“虎門銷煙”的歷史情境,為學生分配林則徐、鴉片販子、窮苦百姓等角色,讓學生感悟林則徐不計個人得失,拯救民族危難的精神。除此以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分角色表演《南京條約》的簽訂過程。通過表演,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喪權辱國的痛苦,同時也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學生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信念,將家國情懷融入學生的心靈和血脈當中。

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林則徐的大無畏的歷史擔當,體會到《南京條約》簽訂的恥辱,在自己的感悟和探究中形成家國情懷。

(三)補充歷史細節,培育家國情懷

歷史細節能夠讓抽象的歷史展現出血肉和靈魂,提升歷史的真實性和思想性。歷史細節之所以格外吸引人,究其原因就在于其能夠“以小見大”,于無聲中體現深刻,能夠帶給人更加真切的體驗和感受,引發人們的無限思索,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的認知和情感。因此,在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時,教師要嘗試運用歷史的生動細節感染學生內心深處的細膩情感[3]。

比如,教師在講到“李大釗慷慨就義”相關內容時,教師首先為學生展示了李大釗臨刑前留下的最后一張照片,還為學生展示了當時的《北洋畫報》對于李大釗遇害場景的細致記述:“執行者令其頸稍伸長,李如言應之,厥態殊從。二十分始絕。李大釗生前欲留遺書一封,但未能如愿。后首當其沖,慷慨從容就義?!苯處煘閷W生呈現這樣的歷史細節,能夠讓宏觀、抽象的歷史變得細膩起來,讓偉大的歷史人物變得有血有肉,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感知李大釗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慷慨赴死的錚錚鐵骨,感悟他身上體現出的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隨后,教師又補充如下內容:“李大釗在生前積極樂觀,性格堅韌,且非常樂于助人。他一心為國為民積極奔走,不求名利,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甘于清貧,在他犧牲后,家中僅有一塊大洋,連買一口棺材的錢都拿不出來?!边@樣的細節補充,讓歷史變得有溫度,撥動了學生的心弦,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和沖擊,學生都被李大釗先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動,在潛移默化中浸潤了家國情懷。

(四)開展實踐活動,升華家國情懷

“實踐出真知?!痹诟咧袣v史教學中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素養,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師應拓寬課堂路徑,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通過實踐活動溝通歷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歷史知識,在實踐活動中受到情感的觸動,達成激發學生家國情懷的目的。因此,教師圍繞教學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開闊學生視野,促進知識理解,升華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就高中歷史學科來說,參觀、訪問、調查、閱讀、模型制作等都是常見的實踐活動方式。

比如,在進行“家國情懷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演進”主題活動時,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充分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等資源,完成如下任務:1.搜集我國歷史疆域變化圖,梳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歷程;2.結合所學知識和相關資料,闡釋我國古代統治者為了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簡要分析這些措施的影響;3.分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演進過程與家國情懷的內在聯系。在課堂上教師讓各小組派代表將自己的探索成果進行分享和交流,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幫助學生樹立與國家和民族休戚與共的情懷,讓學生體悟實現中國夢的責任與使命意識,升華學生的家國情懷。

又如,在講到“抗美援朝”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訪問那些真正經歷了這場戰爭的人們,了解他們在戰爭中的真實經歷,體會他們身上那種保家衛國、不懼生死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生能夠從這些親歷者的回憶和敘述中得知很多教材中沒有記載的故事,促進學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使學生體悟到歷史賦予在他們肩上的責任和使命,由此升華學生的家國情懷。

當然,實踐活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選擇實踐活動時,要結合教學內容、基本學情和當地實際條件,做到靈活選擇、合理運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家國情懷是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維度,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輔相成,是實現歷史學科育人價值的重要途徑。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歷史人物和歷史實踐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元素,要優化教學方法,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結合起來,注重學生的體驗、感悟和探究。唯有如此,家國情懷素養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才能彰顯歷史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李磊.高中歷史教學與家國情懷培養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8.

[2]鄢雨琴.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素養培育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2.

[3]馮慧.基于關鍵詞聚類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分析[J].教育觀察,2022,11(8):76-80.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高中歷史核心素養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大學生家國情懷的現狀及其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