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全科融合教育

2024-04-18 07:40劉曉梅
河南教育·職成教 2024年4期
關鍵詞:凡爾納學科知識跨學科

劉曉梅

在教授李白的《行路難》時,學生問了我一個問題:課下注釋中注明“長風破浪會有時”這個典故出自《宋書·宗愨傳》,宗愨的志向是“乘長風破萬里浪”。李白是唐朝人,怎么會引用宋人的典故呢?我首先表揚這個學生善于思考、敢于質疑的精神,然后向學生細致解說了《宋書》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此宋非彼宋也。接著,我又順勢補充了歷朝歷代的更迭。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在語文課上經常會遇到打破學科壁壘、融合學科教育的問題。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有四個: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新課標還提出了要進行整本書閱讀、跨學科閱讀等。中學語文教學不是專門培養作家、演說家的,而是促進學生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體現在:以提升閱讀、寫作、交際等能力為抓手,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當今世界已進入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時代,我們的教育對象將來所面對的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等問題,具有更高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單靠某一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具有多學科綜合思維能力一定會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跨學科融合教學必將成為語文教育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我國長期的分科課程體制在促進師生發展方面功不可沒。但是,人為的分科教學使學生對客觀事物缺乏整體認知,導致教師專業發展受到限制。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跨學科融合教學研究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對學生科學素養與綜合素質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主動嘗試跨學科融合教學,培育學生、發展自我。

語文閱讀課程將按文本涉及的學科知識轉變成開放性課程

語文閱讀課程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純文學的課程,它將與各學科知識糅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素養。

比如,法國作家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涉及很多地理學、天文學、歷史學知識。凡爾納被譽為“世界科幻小說之父”,他的文學作品中的地理想象力是非常驚人的。所謂地理想象力,就是人們對時間、空間和景觀在構成和引導社會生活方面的一種洞察。在整本書閱讀實踐中,我在黑板上張貼世界地圖,拿來地球儀,根據“1866年7月20日,它出現在澳大利亞東海岸五海里處”等7處時間點、經緯度信息,讓學生畫出“鸚鵡螺號”潛艇出現的位置;再根據它航行經過的地方,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再到大西洋,標出它的航海路線。這樣,語文和地理學科有機地融合起來,學生閱讀的思路逐漸明晰了,課程的開放性體現出來了,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又如,閱讀沈從文的《邊城》,我引導學生重點看這部小說所體現的人文風情和地域風貌。小說字里行間描寫了湘西的民俗風情,如對歌、提親、賽龍舟等苗族風俗,涉及湘西苗鄉的典型建筑,如吊腳樓、水車、古城墻等,還有茶峒的青山,這些都離不開水。整部《邊城》就是由山水構成,由鮮活的苗家兒女組成,給我們的閱讀帶來了空靈的意境和質樸的美感。

由以上兩個實例,我們感受到語文閱讀課程逐步轉變成各學科知識融合的開放性課程。開放性課程要求教師專業精湛,眼界開闊,文理兼備。

語文與其他學科實現聯動,同時依據相同的主題互相促進

在現代教育中,各學科之間密切相關。語文是百科之首,它需要百科知識的支撐,而不再是簡單的聽說讀寫。

比如,在閱讀近年來的關于環保問題“垃圾分類”的非連續文本時,我提示學生要結合化學、物理、政治等學科知識,再得出結論。學生興致勃勃,運用化學知識,知道了劃分有害垃圾的標準;運用物理知識,知道了“垃圾分類”所耗費的能量;運用政治知識,知道了“垃圾分類”對未來環境、人們的生活質量、幸福感提升的意義。這類閱讀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查找信息、歸納概括和融合各學科知識形成結論的能力。語文課堂以“多類型、多媒介、多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為研究點,以語文學科為立足點,融合其他學科的角度來分析現實問題,是“全學科閱讀”的完美體現。

進入“互聯網+”時代,課堂不再是教師使用粉筆講課、學生聽課做筆記的情景了。在教學中,使用教學軟件輔助教與學,體現了數字化閱讀與常規課堂教學的融合,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詮釋“全學科閱讀”,符合網絡化社會下的教育理念。

在語文閱讀中通過逐步解決問題實現跨學科深度融合

比如,在《海底兩萬里》整本書閱讀實踐中,我提出問題:“海底兩萬里究竟是多少里?”學生說:“2萬里不就是1萬公里嘛?!蔽医又龑W生:“凡爾納是法國人,法國的2萬里到底是多少?”學生利用網絡查找,明白這里的“里”指的是古法里。我又引導學生,古法里分為古陸里和古海里。有的圖書版本有注釋,標明了1古海里約等于5.556公里。我及時補充:1古陸里約等于4.445公里。因此,海底兩萬里,法文版的本意就是兩萬古海里,大約等于11萬公里。

《海底兩萬里》中“鸚鵡螺號”的航行軌跡,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再到大西洋,顯然不是1萬公里的距離,將“海底兩萬里究竟有多少公里”作為一個問題拋出,意圖就是從地理視角引導學生領悟凡爾納的空間距離想象力。

又如,在《昆蟲記》整本書閱讀實踐中,我提出問題:“哪些昆蟲喜歡唱歌?它們怎樣唱歌?哪些昆蟲通過什么行動表現出母性的光輝?又有哪些昆蟲特別勤勞?”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提高了篩選信息的能力,也熟練掌握了對比閱讀的方法,同時深深地體會到《昆蟲記》既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独ハx記》通過對昆蟲世界的生動描繪,不僅描繪出昆蟲多樣的“蟲性”,更折射出了復雜的社會人性。

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通過設計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跨學科深度融合,讓閱讀由學科各自獨立的視角轉向全學科視角,進而實現全學科教學。

在語文閱讀中通過選擇一個主題進行學科融合

新課標對課程理念的詮釋中,提出了“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

比如,在閱讀凡爾納的小說《八十天環游地球》時,我組織學生設計了以“我為世界地域文化代言”為主題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結合語文、數學、地理、歷史等學科知識制作世界各地的資料卡片,然后關注自己家鄉的歷史演變、文化嬗變、風土人情等,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

又如,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有綜合性學習“身邊的文化遺產”,學生選擇去考察洛陽的白馬寺、龍門石窟等景點。七年級歷史教材中有佛教的傳播、石窟的構造特點、浮雕壁畫的精美等內容。這就可以和歷史、美術、地理等學科結合,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選擇“行走洛陽,感受佛教文化”的主題組織教學活動。

再如,在開展革命文化經典《紅星照耀中國》閱讀分享課時,我圍繞把厚書讀薄的理念,設計了“紅色經典長留心中”主題學習任務群,具體任務有圖說歷史、講演故事等,融合了美術、歷史等學科知識。

圍繞一個主題設計跨學科閱讀任務群,實現了各個學科的大融合。學生的潛力被激發,才能得以展現。

總之,在過去,學科之間的界限無意中在教師、學生的大腦中留下了條條框框,使我們忘記了大腦本來就具有融會貫通的潛能;而跨學科閱讀就是進一步探索,打破學科壁壘,立足于學習的本質,深層次激發大腦的思考欲望,探索學習,享受學習。

在今后的語文教研中,教師應多關注如何在保留學科自身特點的同時,又能夠尋求跨學科教育教學的最佳契合點,實現學科間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使各學科教學發揮互通性與延續性。

猜你喜歡
凡爾納學科知識跨學科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研究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品讀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學校德育要植根于學科知識的意蘊之中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海底兩萬里
海底兩萬里
海底兩萬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