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訓文化在高校思政育人中的價值契合與實踐路徑

2024-04-20 04:07公橋
文教資料 2024年1期
關鍵詞:思政教育

公橋

摘 要:校訓文化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載體,有著統領校園文化的重要作用。校訓具有典型的載體性、導向性、凝聚性等育人功能,與思政育人在樹德、認同、育才等方面亦存在高度的價值契合。為充分發揮高校校訓育人功能,本文從“學、思、踐、悟”四個角度提出具體路徑,即把握“循序漸進”,激發“學習”動能;強調“多元協同”,拓寬“思考”維度;推進“知行合一”,引導“踐行”意識;遵循“與時俱進”,啟發“領悟”能力。

關鍵詞:校訓文化;思政教育;價值契合;路徑

校訓既是一種文化資源,也是一種教育資源。作為高校文化的基因、淵源和核心元素,校訓是高校最為醒目的文化標識,承載著學校的歷史傳統和辦學理念,具有強大的思政育人價值。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視察時指出要“加強對校園精神的培育,發揮大學校訓、校史、大學精神的育人作用,推動形成高雅的文化品位”。校訓文化的構建,已成為高校思政教育和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新時期,充分發掘與發揮校訓文化在高校思政育人中的強大作用,對于高校承擔“育新人”與“興文化”的雙重使命與任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一、校訓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載體性

校訓文化將教育內容寓于文化建設中,既體現高校的文化根基,又體現高校的教育價值。校訓所承載的育人目標與高校文化育人目標保持高度一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首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上看,校訓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守護和傳承了國學文化的精華。在校訓選定中,不少高校都從古代先賢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使得校訓“經典”味兒十足。例如,中山大學的十字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取自《中庸》的為學之道;廈門大學校訓“自強不息,止于至善”,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禮記·大學》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其次,從高校思想政治的融合上看,高校所培育和踐行的育人方針,亟需借助校訓教育這一生動載體。校訓文化是用“潤物無聲”的浸潤式的教育來育人,這一方式為青年鍛造信念、價值追求指引方向,符合新形勢下高校育人的要求。

(二)導向性

校訓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能對青年追求正確價值觀起到正面教導和積極引領的作用。校訓對廣大師生的引導作用,是從行為、思維、目標幾個維度的全方位引導,既對青年思想、行為進行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行為符合法律法紀及道德準則,又幫助其向著自身目標和社會要求成長。[1]當前,高校校訓文化對青年的價值導向性,基于優秀民族文化的哲學精華,旨在將青年培養成國家建設的堅實力量。而無論是校內育人還是社會教化,實際上都是以文育人的深刻表現。例如,上海交通大學的校訓“飲水思源,愛國榮?!?,將革命精神、奮斗精神、愛國主義、集體意識相融合,從“小我”升華至“大我”,體現了校訓對青年精神境界的引領,是以社會、國家的理想作為最高理想追求的。

(三)凝聚性

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校訓文化的凝聚重點表現在文化凝聚和情感凝聚上。第一,對文化的凝聚。校訓文化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與養料,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不斷增強青年的凝聚力,可謂“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大學之大,在于精神之高、文化之強,在校訓文化的凝聚力下,高校校園文化也匯聚起來,逐漸形成自身的校風、學風、教風建設,從而成就獨特的高校個性。第二,對情感的凝聚。校訓文化的無聲浸潤,是一種長期穩定不變的存在,能在潛移默化中對青年情感成長產生持續影響,凝聚青年愛國愛校的情感、奮進好學的意念、實踐創新的力量。

二、校訓文化與思政育人的價值契合

(一)樹德價值: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

發揚校訓文化的思政育人價值,有助于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也體現高校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樹德價值而言,校訓文化符合國家“三全育人”的教育戰略要求和“以文化人”的文化育人理念。[2]

1. 符合“三全育人”的教育戰略要求

推進“三全育人”改革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要求?!叭恕钡哪康氖亲尭咝S藷o時不有、無處不在,通過多向驅動,全方位地進行教育事業。校訓文化凝聚了高校對青年道德素養的要求,滋養著高校內的教師和青年學子;其打破第一課堂的育人模塊,突破固有教育時限觀,通過同向融合,將價值觀教育嵌入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使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有形灌輸”與“潤物無聲”的統一,從而實現高校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模式。校訓文化激活了高校實現內涵式發展的資源要素,契合了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也體現了立德樹人思政教育體系的內在要求。[3]

2. 符合“以文化人”的文化育人理念

從“知識育人”到“文化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充分發揮文化滋養品格、涵育思想、鑄魂育人作用的巨大創新。高校作為立德樹人工作的前沿陣地,教育教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過程,要充分挖掘優質文化育人資源,創建多層次、立體化的育人平臺,校訓就是其中一項非常寶貴的文化資源。校訓這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文化,從一開始就承擔著繼承、發揚和創新優秀文化的歷史使命,它的構建沿襲的是大學精神,彰顯的是“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通過有形的文字標識、無形的文化浸潤,不斷發揮著傳承、導向、塑造等育人功能。在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今天,校訓文化緊扣文化育人的時代價值,對提升青年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起著重要作用。

(二)認同價值:增強大學生文化認同與自信

在思想文化領域多元交鋒的時代背景下,文化自信是認同價值的核心部分。校訓將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內涵融入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成就高校青年的文化認同與自信。

1. 引導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

增進文化認同對于引領高校青年厚植“家國情懷”至關重要。[4]校訓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漢代書院的院訓、學規,這些規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鐫刻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情懷。思政教育也需要根植歷史,通過展現史實來深化“家國情懷”教育,利用獨特的文化發展歷史和內涵,做到啟智潤心。從高校文化建設來看,校訓文化契合了思政教育中認同價值的教學引導。校訓文化的發展和確立都根植于高校發展的歷史文化,傳承著源遠流長的高校記憶和精神,其強烈的文化認同凝聚著民族情懷,體現著當代青年期盼民族和國家強大的向心力。

2. 推動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增進文化認同對于推動高校青年堅定“四個自信”至關重要。校訓文化精神生動述說了高校的光榮與夢想、探索與追求,集中展現了高校發展的智慧與經驗、創造與成就,這些具有強大感召力和生命力的文化成就,能夠極大振奮青年的自信,使之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 激勵大學生投身“復興偉業”

增進文化認同對于激勵高校青年投身“復興偉業”至關重要。文化復興是國家振興的基礎之一,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優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振興。高校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部分,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要在強化立德樹人的成效上“謀出口”。校訓文化的傳揚作為優秀文化的傳承路徑,能夠增強高校青年的文化認同,振奮青年精神與斗志,激勵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三)育才價值: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具有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高校思政工作關系“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深刻問題。要響應“用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的時代課題,就需重視校訓文化的育才價值。

1. 培育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

高校校訓是涵養高校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其精神內涵在本質上與思政教育方針相契合。青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的關鍵期,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頭腦,“做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5]。目前我國高校校訓文化的表達,通常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構成核心價值內涵的關鍵詞,旨在引導青年大學生自覺將人生價值與國家命運、人民福祉相聯系,培養青年的品德修養,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維度上強化青年學生心中的“信仰”。

2. 培育核心價值觀的模范“踐行者”

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年輕一代的努力推動,而培育和踐行青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高校而言,通過整合自身的文化資源推行校訓文化,是“大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應有之義。高校在日常生活中,要借助校訓文化,不斷強化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滲透性,在鑄牢核心價值觀的同時規范青年的行為準則,這樣才能為國家培育杰出的核心價值觀的模范“踐行者”。

三、高校校訓育人功能發揮的路徑

(一)把握“循序漸進”,激發“學習”動能

1. 分層次開展主題教育

對于青年學生而言,大學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也有不同的學習任務。因此,高校校訓教育也應遵循發展規律,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特點,分層次地進行主題教育,按年級循序漸進地提升青年對校訓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大一是探索期,學生對校訓文化基本停留在認知階段。此時應當以理論培育為主,著重進行記憶強化、興趣激發。校訓所強調的精神內核,最初會以高頻出現的文字形式不斷加強受教育者的理論認知,如校園宣傳標語、開學典禮、網絡平臺等。大二是定向期,學生對專業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理解。此時應該將校訓內涵深化,通過校訓歷史由來與現實發展結合,讓學生明白校訓形成的邏輯。大三是質變期,學生逐步明確日后的就業方向。對此,校訓文化要發揮引導功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努力查缺補漏,完善專業知識。大四是分化期,學生會對學業有一定的規劃和總結。在新的征程即將開啟的時候,校訓要發揮理論指導實踐的價值,將校訓文化的精神應用到生活中,幫助學生立身行事,激發學習動能。[6]

2. 分階段闡釋校訓內涵

校訓作為“精神引導”的特殊文化形態,從建校之初便承載著一定的價值內涵,隨著時代變遷,校訓被賦予新的時代精神與新意。但無論在哪個時期,校訓文化都持續發揮著思想引領和價值導向功能。高校校訓育人可通過對高校發展的不同階段,深刻闡釋每個時期的校訓內涵,將真實的發展進程融入思政教育。對校訓校史的學習讓學生自主解讀學校的校訓文化,從而為其生活、學習、工作提供精神啟示。高??衫眯@平臺進行征文、演講、舞臺劇等文化活動,把握校訓發展的不同階段的歷史精神,觸動受教育者傳承的基因,有針對性地提高育人效果。

(二)強調“多元協同”,拓寬“思考”維度

1. 增強校園文化載體間的協調性

校園文化載體能展現高校的精神面貌,且有著相通的文化育人目的。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協調發揮校史、校風、校規等不同文化載體間的育人價值,有助于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能夠更好地發揮校訓文化的育人功能。例如,高校為協調校訓與校史的育人功能,可開設建校歷史的課程及開展講座講述校訓的由來,亦可組織學生參觀校史館,更生動地、有故事性地宣揚校訓文化;高校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協調校訓與校風,除了重視第一課堂的影響,還應深入學生群體,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行為規范,在學生的迷茫期及時關注學生情緒變化并加以協調引導。校風是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共同作用下的高校氣質,校訓則是宏大精神升華與追求的凝練,二者虛實相生、相輔相成;要協調校訓與校規,是為校訓文化的入心入腦加上了一層制度保障,并在規則的約束下逐步加強文化認同。

2. 教學管理與校訓文化的協同性

教學管理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質量管理等基本環節。教學管理要結合辦學特點,在校訓文化的基礎上實現課程體系、專業體系、精神浸潤、思政教育的全鏈條貫穿,確保學生知校訓之名、明校訓之意、懂校訓之情,以校訓為基點激發學生對校訓文化的強烈認同與自信,塑造學生的大格局思維,持續拓寬學生對人生與夢想的思考維度和深度。

(三)推進“知行合一”,引導“踐行”意識

1. 以校訓文化指導就業生活

校訓所蘊含的精神指引能塑造青年崇高的理想,也能督促青年踐行初心。在高校青年步入職業崗位時,校訓精神會持續影響著學生的做事風格和敬業程度。高校在傳遞校訓中的職業價值時,要注重于實踐中培養學生出真知、長真才。第一,拓展第二課堂。高校應將校訓融入實踐活動中,組織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時間參加社會工作鍛煉,近距離接觸工作生活。第二,畢業生返校宣講可以作為高校校訓精神傳播的特色課程。高校應利用優秀畢業生反哺校園,積極傳播校訓中有關職業價值的部分,幫助在校學生合理規劃職業夢想,找準奮斗方向。

2. 將校訓精神外化為實際行動

深沉的精神文化力量,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校訓文化中體悟深厚的思想智慧,能培養高校青年的價值認同。首先,高校應幫助青年學生形成對校訓的“政治認同”。憑借其向心力和凝聚力,校訓文化鑄牢了青年學生和母校之間共同進退的羈絆和情結,讓青年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是母校的一部分,是國家和民族的一分子。高??赏ㄟ^組織學生參觀校史場館、紅色場館等堅定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其次,高校應維護校訓文化下的“理智認同”。新形勢下的中國處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殊時期,高校應恪守校訓文化,開設專題講座,引用優秀校友的實踐案例,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義,積極帶動青年學生自覺維護家國形象,以自身實際行動彰顯母校風采,以校訓文化踐行使命與責任。

(四)遵循“與時俱進”,啟發“領悟”能力

1. 融合時代發展的新理念

校訓文化的傳承要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要融合社會發展的時代需求與時俱進。青年一代肩負著民族復興的重任,當積極培養過硬的綜合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校訓文化的育人需求,也應當與當前的大環境、社會需要相融合,主動打破思維枷鎖,高校應結合時代特色與社會發展新形勢對校訓的內容做出調整,在主題教育不變的基礎上讓校訓文化兼具歷史傳統和時代風格,賦予校訓文化新的內涵。在這個校訓“賦新”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悟”到自身與時代發展的關系,“悟”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當代青年的使命與機遇。

2. 融合文化宣傳的新媒介

第一,以“三微一端”創新宣傳形式。高??沙浞诌\用新媒介,在學生中間發起超話“我心中的校訓文化”“追憶·校訓文化”等,針對學生的回答創建群組,啟發學生對校訓精神的領悟;運用班級微信群創建“流動的課堂”,定期發布校訓文化的相關資源,為引導學生領悟校訓精神的內涵提供大環境。第二,構建“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校訓文化傳播體系。高??赏ㄟ^講故事、講人物、講佳話將校訓文化的傳播落實落細,將踐行校訓中核心價值觀的理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小事,將文化精神落實落細,提升校訓文化實踐活動的參與度和代入感,幫助學生領悟校訓文化的精神世界。第三,開辟線上專題教育平臺。運用互聯網構建以校訓文化為主導的專題教育平臺,設計校訓文化與啟發青年成長領悟相關內容,在激發大學生參與的同時引導其“悟”到真知灼見。

參考文獻

[1]張俊杰,楊玲.論校訓文化的育人功能——基于山西某高校的調查[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19-22.

[2]唐曦之,田定湘,常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三重價值[N].湖南日報,2023-11-16.

[3]董韓博.“三全育人”視域下校訓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J].高教論壇,2021(10):10-12.

[4]李婉芝.增進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文化認同[N].光明日報,2022-09-21.

[5]劉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時代新人[J].教學與研究,2022(5):5-12.

[6]譚雅.我國高校校訓育人功能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2.

猜你喜歡
思政教育
試論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
高校學生管理中思政教育的作用與途徑
移動互聯網在青年意識形態工作中的應用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的途徑
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
網絡發展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及應對策略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