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T分析的小學文言文課堂互動行為研究

2024-04-20 06:53董媛馬利云
文教資料 2024年1期
關鍵詞:課堂觀察

董媛 馬利云

摘 要:課堂觀察是教育工作者對自己或他人教學過程的記錄、分析、評價和研究。教師借助研究工具開展課堂觀察,進行量化分析,能獲得較為客觀的觀察結果。本文借助OKC課堂分析視知工具,采用S-T分析法對羅才軍執教的《伯牙絕弦》進行課堂互動行為觀察。由數據分析得出該課堂模式為混合型教學模式,特點表現為師生互動行為比例相當?!吧朴谔釂栆约とぁ薄傲夹曰右赃_標”“變式朗讀以促寫”是這堂課給小學文言文教學的有益啟示。

關鍵詞:S-T分析;小學文言文;課堂觀察;課堂互動行為

小學文言文教學既承擔著文言文啟蒙的職責,也肩負著語文學科的育人使命,還寄托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世代相傳的美好愿望。當下,文言文課堂教學存在不少問題。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過于強調傳授文言知識,采用“逐字逐句”串講的刻板單一教學方式,課堂師生互動行為不充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興趣不濃厚,無法有效地體現新課標的要求。

名師是教師隊伍中的佼佼者,具備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底蘊和良好的教育教學素養。語文名師不僅對語文教育教學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還會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自己的教育理念,并通過課堂師生互動行為顯現出來,最終形成鮮明的教學風格。選擇名師課堂探討其師生互動行為,對教學實踐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本文借助課堂分析視知工具OKC,采用S-T分析法,觀看特級教師羅才軍《伯牙絕弦》課堂教學視頻,通過數據分析研究羅才軍運用的教學模式,分析其教學特點,為教師優化文言文課堂教學提供有益啟示。

一、研究對象選取

羅才軍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杭州市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羅才軍在小學文言文課程開發、教學設計與實施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他開發的“《世說新語》小學生文言文讀寫課程”曾獲評全國十大課程年度榜樣。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鍾子期以琴聲相識、相知,最后因子期去世,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羅才軍執教的《伯牙絕弦》一課獲得全國第八屆小學語文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特等獎。他通過巧妙的設計,引領學生跨越時空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進而引導學生體會“知音文化”。

二、S-T分析方法

S-T分析法是一種定量分析課堂教學過程的代表性方法,它可以對課堂中師生的教與學行為做出科學分析。[1]東北師范大學張海團隊開發的課堂分析視知工具OKC(ObservedKnownonClassroom)是近年來應用較多的一種S-T分析工具。OKC工具采用教學元素動態網絡分析框架,從課堂教學行為、教學媒體和TPACK三個維度進行編碼,對課堂的師生行為、采用的技術以及教學法進行分析。

本文基于張海團隊提出的課堂行為分析框架[2](見表1),選擇《伯牙絕弦》一課的教學行為這一維度進行觀察。

三、研究結果及討論

(一)課堂結構分析

本研究采用OKC工具對《伯牙絕弦》一課進行觀察和記錄,生成Rt-Ch圖、S-T曲線圖、教師行為演化圖以及學生行為演化圖(見圖1~圖4)。

1. 教學模式分析

Rt-Ch圖表示教師行為、學生行為以及師生行為轉換模式。其中,Rt表示教師行為占有率,Rt值越高,表明課堂中教師活動越多。

Rs表示學生行為占有率,Rs值越高,表明課堂中學生活動越多。Rt值和Rs值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為Rt+Rs=1。

Ch表示師生行為轉換率,Ch值越高,表明課堂中師生的對話與互動越多。[3]根據Rt-Ch值的不同,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分為四種,分別是練習型、講授型、對話型和混合型,劃分標準及特點如表2所示。[4]

本研究采用OKC工具對羅才軍的《伯牙絕弦》課堂進行記錄和分析,生成的Rt-Ch圖,如圖1所示。圖1中的黑色圓點即為羅才軍《伯牙絕弦》Rt、Ch值的對應點,該課的教師行為占有率Rt值為0.54、學生行為占有率Rs值為0.46、師生行為轉換率Ch值為0.17。本文將該課的Rt、Ch值與表2教學模式的劃分標準進行對照可知,羅才軍《伯牙絕弦》屬于混合型教學,其教學特點呈現為師生活動比例相當,師生互動不會過于頻繁。在混合型的文言文課堂中,適度比例的師生互動為教師提供課堂講演的空間,還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能提高師生在文言文課堂的舒適度和體驗感。

本文除了對羅才軍的《伯牙絕弦》課堂進行數據分析,還對該課堂的教學實錄進行了分析,發現該課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共同參與的文言文教學課堂。小學生文言文學習基礎薄弱,積累不深厚,學習文言文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正確有效的引導?;旌闲图礊樾W文言文較為合適的教學模式。

圖1 《伯牙絕弦》Rt-Ch圖

2. 師生互動行為分析

S-T曲線圖用于呈現師生課堂行為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在S-T曲線圖中,教學起點為坐標原點0,橫坐標代表教師行為(T)隨時間變化的情況,縱坐標代表學生行為(S)隨時間變化的情況。本研究采用OKC工具,以師生行為為切割點,對羅才軍的《伯牙絕弦》課堂進行記錄?!恫澜^弦》一課的師生課堂互動行為變化如圖2中的曲線所示,每個小方格內的曲線表示每2分鐘教學時間內師生互動行為的變化。

本文對圖2進行分段研究,發現《伯牙絕弦》教學前期,師生互動行為曲線靠近45°斜對角線(見圖2中由原點指向“C”的這條曲線),這說明教學前期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相伴隨出現,師生互動行為平穩向前推進?!恫澜^弦》教學后期(見圖2中點“C”后面的曲線),師生互動行為切換頻率較教學前期有所降低,但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仍然伴隨出現,可見師生之間交流密切,保持著適度的互動頻率。

圖2 《伯牙絕弦》S-T曲線圖

圖2中有兩段明顯長時間的學生行為和三段長時間的教師行為,分別標注為點“A”“B”“C”“D”“E”。結合課堂實錄分析發現,點“A”代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環節,點“B”代表教師示范朗讀環節,點“C”代表教師講解和板書環節,點“D”代表學生進行課堂練習環節,點“E”代表教師小結環節。教師講授行為和學生朗讀、練習行為穿插進行,相得益彰,這與混合型教學模式特點相符。對于文言文教學來說,教師對課堂的把控收放自如,即教師引導合時、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合理,更有利于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

3. 師生行為演化分析

師生教學行為演化圖直接呈現課堂教學過程(見圖3、圖4),反映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的演變情況。RC曲線圖中的RC值表示各個教學行為之間的相對中心度。通過對RC值的計算,可以得出教學行為之間的關聯程度以及演變規律。本文對圖3和圖4進行綜合分析,發現羅才軍在執教《伯牙絕弦》的過程中,善于采用提問式和鼓勵式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言主動性呈現逐漸下降趨勢。具體分析如下:

在文言文課堂中,提問式和鼓勵式教學方法齊頭并進。從教師行為演化圖3可以得知,教師提問行為(B4)和教師給予指導或指令行為(B6)基本趨向一致,教師提問和指令幾乎同時下達,說明教師善于采用提問式教學。教師對學生的表揚或鼓勵(B2)總體呈上升趨勢,說明教師注重鼓勵式教學,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活躍了課堂氛圍。

學生在文言文課堂中的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從學生行為演化圖4可以得知,學生主動發言(B11)在教學后期呈下降趨勢,而學生被動發言(B10)在教學后期則呈上升趨勢,說明學生盡管參與回答課堂問題,但主動性有所下降。教學后期,學生舉手發言的主動性降低原因有二:一是教學中后期是難度較高的文本綜合分析和運用階段,對于該學段學生來說具有較大的挑戰性;二是部分學生可能存在畏難情緒。因此,學生的主動意識仍有待強化。

混合型教學模式總體特點為師生活動比例相當,師生互動頻率較為適中。羅才軍執教的《伯牙絕弦》一課教學模式即為混合型,結合其教學實錄,可發現該課堂的混合型教學特點具體表現為三方面。第一,師生互動行為相伴隨出現,教師提問行為和學生回答行為穿插進行;第二,師生互動行為比例相當,師生朗讀互動頻率較為適中;第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收放自如,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并預留學生自主練習空間,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二)課堂特點分析

1. 設計核心問題鏈,促進學生深度理解文本

由數據分析可知,該課堂特點之一為師生互動行為是相伴隨產生的,具體出現在師生問答過程中。教師深思熟慮設計的核心問題鏈,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度理解文本。問題鏈由多個問題鏈接而成,這一連串問題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系統性,每個問題之間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在設計問題鏈時,教師需要圍繞文本設計核心字詞,并依據實際學情特點設計一串具有梯度性的問題。如羅才軍以“念”“志”為問題鏈核心字,設計了“‘念與文中哪個字意思一樣?”“志、念是什么?”“是什么樣的志、念?”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文本主旨。學生回答“‘念與文中的‘志有關聯”“志和念就是伯牙的志向和胸懷”“就是像巍峨的泰山那樣屹立人間的志向、像江河一樣寬廣的胸懷”。學生的回答驗證了教學問題鏈對文本理解的促進作用。在師生問答行為相伴隨出現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文言文學習思路。學生通過有效的思考和回答,不斷深入地體會文本的主旨意蘊。為促進學生深度理解文言文,教師需要深思熟慮設計核心問題鏈,并加強師生問答交流的密切性。

2. 變換師生朗讀形式,營造良好課堂互動氛圍

由數據分析可知,該課堂特點之二為師生互動行為比例相當,具體表現在師生課堂朗讀互動行為頻次適中。羅才軍不僅合理分配師生朗讀行為比例,還善于變換師生朗讀形式,營造了良好的文言文課堂氛圍。良好的文言文課堂氛圍能為師生雙方提供舒適的課堂體驗。課堂上,羅才軍精心安排了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配樂讀等,還設計了教師示范讀以及師生情境對讀環節。這些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既激發了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又提高了師生的課堂互動性。尤其是在師生對讀“伯牙與子期相遇”環節,師生深情對話,在課堂上再現了“伯牙鼓琴,子期善聽”的美妙情景,讀出了知音相遇的惺惺相惜,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師生的課堂對讀,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了親切、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也能讓學生沉浸于文言文的朗讀、沉醉于文言文的趣和美,感受文言文語言之精妙。

3. 巧控師生課堂節奏,預留學生自主創作空間

由數據分析可知,該課堂特點之三為教師的教學節奏收放自如,張弛有度。這不僅體現在教師對學生仿創文言短句的引導,即“收”;也體現在學生發揮主體性,自主感知文本意蘊,即“放”。羅才軍能巧妙調控課堂節奏,做到收放自如。例如,羅才軍為學生創設了仿創文言短句的情境:“假如你是伯牙,一直以來都沒有人聽懂你的琴聲,你的內心充滿了無邊的寂寞和孤獨??墒沁@時候子期出現了,無論你彈的是什么,子期都能發出‘善哉的感嘆,你有什么樣的感慨?”該情境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自主感知文本意蘊的空間。學生代入文中“伯牙”的角色,一邊欣賞背景音樂《知音》,一邊回顧文本并進行模仿和創作,用文言文寫下“伯牙”遇見知音的感慨,深刻體會“知音文化”。如學生回答“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此人知我所念,明我所志,真乃知己也!”“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間知音唯鍾子期也”。在學生讀準、讀順、讀懂文言文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想象并仿寫創作文言文。這不僅能讓學生欣賞文言文的語言特色,也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5]好的課堂需要教師在教學上做到收放自如,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教學巧妙調控師生行為節奏。師生活動比例恰到好處,才能促進雙方產生舒適的課堂體驗。

四、對小學文言文教學的啟示

S-T分析法是一種較為科學的課堂觀察方法,它能夠較為客觀地描述分析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行為。教師在課堂觀察中運用S-T分析法,對師生互動行為特點進行分析,有利于其優化教學方法、改進教學過程,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文章借助OKC觀察工具,基于S-T分析法對羅才軍《伯牙絕弦》這堂課的互動行為進行量化研究,得出該課堂教學模式為混合型?;旌闲徒虒W模式的特點表現為師生活動比例相當,師生互動頻率較為適中。羅才軍在《伯牙絕弦》的教學過程中,以“精心設計的問題鏈”“變化多樣的朗讀形式”和“收放自如的課堂節奏”印證了混合型教學模式的特點,從而使《伯牙絕弦》這堂課取得全國特等獎。

借助S-T分析法,本研究發現羅才軍的《伯牙絕弦》文言文公開課,其師生互動行為給小學文言文教學帶來如下啟示。

(一)善于提問以激趣

小學階段是文言文啟蒙時期,更要注重培養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信心。為了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羅才軍基于《伯牙絕弦》文本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深思熟慮設計核心問題鏈,采用多樣的提問形式,促進學生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并進行有效回答,得到了理想的課堂互動效果。這啟示教師們,文言文教學需要善于設計問題并巧妙提出問題,以激發學生思考興趣:第一,問題設計要合乎小學生認知心理和學習水平;第二,師生課堂提問互動要豐富而密切,師生其樂融融,才能讓小學生親近文言文、喜歡文言文,并成為文言文的“知音”,從而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良性互動以提效

良性互動指師生互動行為比例相當,互動頻率恰到好處。文言文教學需要師生良性互動,才能高效達成目標,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羅才軍在課堂教學節奏上能夠收放自如,既引領學生理解關鍵字句,又適時放手讓學生自主感知文本意蘊,有效實現文言文教學目標。這啟示教師們,文言文教學需要合理安排師生行為比例,搭建師生平等的民主課堂。首先,教師需要轉變文言文“逐字逐句”串講的觀念,適時引導學生理解關鍵字句,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達成文言文教學目標;其次,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自主思考和練習的空間,營造師生良性互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主動用心體會文本意蘊,從而實現文言文教學的情感目標。

(三)變式朗讀以促寫

朗讀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手段。文言文朗讀不僅要變換形式,而且要與“寫”相結合,以培養小學生的文言文語感。羅才軍采用多種朗讀形式,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讀準、讀通、讀懂《伯牙絕弦》,使其能通過文字由衷地抒發“伯牙得遇知音”的感慨之情,獲得心靈上的感染和熏陶。這啟示教師們,文言文教學需要將多種變式的朗讀和寫作相結合。通過“讀”,小學生能豐富文言積累;通過“寫”,小學生能提升語言表達。讀和寫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從而促使小學生理解文言之意、欣賞文言之美、體悟文言之蘊。

參考文獻

[1]薛新國.基于S-T分析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以兩堂《誡子書》比較觀察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9(Z2):87-90.

[2]Hai Z,Luyao Y,Yulu C,et al. Min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 Data for Understanding Teachers Teaching Modes[J].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2020(5):1498-1514.

[3]劉立新,杜衛民,王萍,等.對S-T分析法的改進及全國高中化學優質課分析[J].化學教學,2014(7):19-22.

[4]王陸,張敏霞.基于課堂教學行為大數據的課堂觀察方法與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117.

[5]王蘊杰.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文言文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猜你喜歡
課堂觀察
高職教學“課堂觀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數學“課堂觀察”教學有效性初探
教師提問有效性的課堂觀察探析
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提問的有效性觀察研究
課堂觀察LICC模式評析
基于課堂觀察的“問”
中外教師在高職外語合作教學中的和而不同
此處有聲勝無聲
同伴互助英語課堂觀察研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課堂觀察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