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背后的文化內涵

2024-04-21 02:58宗洋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

【摘 要】早在5000千多年前的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姓氏的概念,而對姓名學的研究,也在2000多年前就已開始。在21世紀的今天姓名貌似僅僅成為了一個與他人區別開來的符號標志,很少有人了解姓名是如何產生并延續至今,其背后蘊含著怎樣的文化意義,殊不知姓名文化完全可以代表一部文化發展史,它不僅僅是社會結構中血緣關系的符號,還具有時代性、社會性,可謂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石。由此可見,姓名文化值得后人去深究探索,因此本文將以姓氏文化作為探究中國文化的切入口,深度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旨在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姓氏文化;文化探究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041—03

任何一個民族在形成發展的過程中都會形成本民族獨一無二的文化體系,它包羅萬象、異彩紛呈,并深深影響著整個民族的價值觀、思維模式和民族性格,姓名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深受其影響,同樣,每個民族姓名的結構、寓意也無不體現著這個民族的發展變遷與歷史沉淀。作為四大文明之一且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中華文明底蘊無比深厚,且對國人的民族性格和價值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這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姓名文化便能很好地見證并展現了中華上千年的歷史文明,它不僅僅是標志氏族血緣關系的符號,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的體現,因此本文將對姓名文化中體現的儒家文化、宗法宗族思想、時代發展變遷、個人追求和美好祝愿進行概述。

一、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指以孔孟為代表所創立的儒家學派的思想文化,發源于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在繼承發展夏商周三代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以“仁”為核心,以“孝、悌、禮、義、廉、恥、忠、信、智”為指導的龐大復雜的文化體系,由于它著眼于個人品德修養、人倫教化,提倡積極入世、重實用,倡導仁政愛民、以德治國,所以它不僅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還被國人奉為修身養性的圭臬和準則,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流和核心,在國人的深層觀念中,無不打著儒家思想的核心。①毫無疑問,國人的取名習慣與姓名背后的文化內涵,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筆者通過搜集大量歷史名人的姓名,發現名中帶有“仁、義、禮、智、信、忠、孝”等字眼的數不勝數,筆者將從以仁、義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入手,分析儒家學說深層內涵。

仁是儒家學說中最高的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它集所有的道德規范于一體,包括恭、寬、信、惠、敏、孝、悌、忠、恕、勇、智等內容。恭就是恭敬、寬就是寬厚、信就是誠信、惠就是慈惠、敏就是勤敏,只有做到以上五點,才能“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孝是對父母雙親孝敬順從,悌則是對兄弟姊妹照顧疼愛,孝悌是仁的根本,首先只有對自己的親人仁愛,才可能會仁愛眾人,因此孝悌在儒家學說中占有重要地位;忠是指忠誠,恕是指寬恕,在人際交往中儒家學派提出應為人忠誠、寬容大度;智是指智慧,勇是指勇敢,這兩者是實現仁的條件;除此之外,《論語·雍也》有云:“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闭嬲腥实碌娜?,自己欲想站立,也會幫助別人站立,自己辦成的事情,也會幫助別人辦成,樂善好施、博施濟眾是實現仁的最高標準。

義是儒家倫理道德的重要范疇?!傲x者,所以合宜也?!雹诹x的本意是指合乎適宜的行為規范,在儒家學派看來,一個人的行為只有符合社會群體規范的要求,才可以稱之為義,而這個社會群體規范也并不是以個人好惡所決定,是要符合傳統道德規范的要求,如不符合則稱之為不義,儒家對于不義,也給出了明確的態度:“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蹦呐路艞墏€人生命,也要保全義,由此人們常把舍身取義與殺身成仁聯系起來,仁與義也由此成為儒家學說的標志。③

由于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國人無一不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子孫后代成為仁義之人,因此便把這種期望寄托在姓名上。如唐朝名將薛仁貴、王忠嗣、李孝恭,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學者方孝孺,清朝學者馬建忠、畫家弘仁等,都是將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品質與姓名相結合的最好見證。

二、宗法宗族觀念

宗法觀念是西周時期的宗法制度在思想上的體現,宗法制度是指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強調權力地位按照尊卑長幼世襲的一種嚴格等級制度,現如今宗法制度早已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但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倫理文化、忠孝觀念、集體意識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并滲透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國人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中國人在取名時也受到宗法觀念的影響,筆者將從中國人姓名的結構和用字兩方面來闡述其文化內涵。

中國人的姓名以姓在前,名在后的結構延續傳承了上千年,究其原因,多半受宗法制度下宗法觀念的影響。由前文概述得知姓是代表氏族血緣關系的符號,在古時往往標志著各個氏族部落,也就是所謂的“大家庭”,名是標志著“大家庭”內部自己與別人區別開來的符號,由于中國人十分注重血緣關系,認為以血緣關系組成的大家庭才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所,家族興旺發達,自己才有生存發展的機會,因此當個人利益與以家族為組織組成的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中國人往往舍棄個人利益保全整個家族,這也促成了講究集體主義觀念,強調個人是集體的一部分,對集體具有依附關系并且應履行對集體的義務與職責。因此,受宗法觀念中強調家族血脈、重視共性、推崇集體主義的影響下,以姓為標志的家族大集體必然要放在標志著個人符號的名之前。

宗法觀念影響下的取名用字大體有四方面的文化含義。第一,追思先祖、表達懷念之情。中國人具有落葉歸根、飲水思源的優良品質,在家族興盛之際不忘祖先的艱苦奮斗與辛勤付出,因此通過對子孫后代命名的方式表達對祖先的仰慕與尊敬,如梅思祖、史念祖、孫懷祖等;第二,家族和睦友愛、長幼相攜之盼。中國人十分重視人倫情理,孝悌被認為是人倫情理之根本,上對父母雙親孝順尊敬,下對兄弟姊妹友好和睦,家族才能和諧有序、興旺發達,如念慈、世禮、宗仁等名,都表達出希望家族和諧發展;第三,光耀門楣、振興家族之望。由于重視血緣家族,中國人習慣于把自己與家族捆綁在一起,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認為自己建功立業、功成名就便可以為家族爭光,使祖先顯耀,并把此當作人生最高追求,因此像是何榮祖、蔡興宗、王延德、湯顯祖等名,都有光宗耀祖之意;第四,子孫滿堂、世系綿長之愿。中國人認為人丁興旺才能家門永傳,子孫繞膝才能共享天倫,因此,家族長輩在取名時習慣于把家族香火不斷的希望灌入姓名之中,如董盛祖、劉嗣昌、嚴世藩、周弘祖等名正是期盼家族興旺的表現。

三、展現時代發展變遷

姓名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中的一分支,它不僅僅反映出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民族性格,而且還從側面展現了時代發展的變遷,中國人的姓名就像一扇朝向歷史的窗戶,可以從中清楚地窺探到古往今來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發展脈絡。筆者將從姓名的形式,姓名的內容兩個角度來闡述其中展現的時代變遷。

(1)姓名的形式。由前文概述得知中國人姓名形式大致有單姓+單名、單姓+雙名、復姓+單名、復姓+雙名四種形式。產生單姓和復姓的原因與姓氏的由來、民族大融合有關,筆者在前文也有所提及,在這里不再贅述,而單名與雙名的使用卻在姓名文化體系中起起伏伏,展現了一定的時代風貌。先秦以前,單名一直作為社會的主流存在,直至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奪取政權,頒布“禁二名”,以強有力的政治手段鞏固了單名制度,《春秋公羊?!酚涊d:“譏二名,二名非禮也?!蹦菚r人們以單名為貴,以雙名為恥,即使“禁二名”制度隨著朝代更迭不復存在,這種以單名為貴的風氣一直延續到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人名開始由以單名為主轉向單名、雙名混用,至盛唐以后,姓名以雙名的形式流行起來,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雙字名逐漸取代單字名成為取名的首選,即使在21世紀單名雙名混用的情況下,仍然以雙字名為最常見。從以單字名為主到單字名和雙字名混用再到今日的雙字名為主,與民族文化的繁榮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先秦以前,受傳統周禮的束縛,人們認為二字名是有違禮制的“賤名”,因此以單字名為風尚,至隋唐以后,由于國富民強,文化蓬勃繁榮發展,極大的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禁錮人性的傳統禮制也早已煙消云散,取字命名的方式復雜多樣起來,單字名已無法表達個人的志向抱負或命名者的美好祝愿,所以雙字名成為取名的首選。

(2)姓名的內容。姓名內容主要體現在取名用字上,不同歷史時期的取名用字受到所在時期社會風氣與社會運動的影響,通過研究不同歷史朝代的人名就能清楚地將時代特征展現出來。先秦以前的人名有很大的隨意性,上文也已詳細闡述,多以地名、出生時的特征命名,如孔子名丘、晉成公名黑臀,取名用字也多從天干地支中擇字,像魯僖公名申、襄公名午等;兩漢時期的人名用字相比先秦就顯得典雅很多,由于漢代的文學意識覺醒,漢賦和樂府詩講究的工巧華麗與深長雋永也體現在漢人的姓名中。與此同時,漢代打破了世襲制度枷鎖,察舉制度的興起使得中下階層有了施展才華,報效國家的門路,因此漢人姓名中多見安國、廣漢、定國等字眼。

隋唐時,隨著科舉制的流行,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文人雅士驟增,這時期的人名用字便多有考究,既要講究寓意深刻美好,還力求引經據典,古典雅致,如杜如晦之名便出自《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至宋朝,以儒家哲學體系為核心的理學興起,且重文輕武之風盛行,因此這時期的人名便多有樸素向善、老氣橫秋之態,如胡康老、魏了翁、陳敬叟等;元朝時期由于少數民族入關主權,統治者明令漢族庶民一律不能取名,只能用家族排行或父母的年齡來自稱,因此元朝時期是以數字入名的鼎盛時期,如生活在元末的朱元璋之父,名為朱五四、其祖父名朱初一。

明清時期是封建君主專制的高峰期,此時大興“文字獄”,人們無論在著書立說還是取字命名時都謹小慎微,生怕觸怒龍顏,因此在取名時習慣于選取較為直觀淺顯的字眼,多以古代玉器、青銅器或建筑屋名如齋、堂、庵、軒、亭等,如姚鼐、汪士鐸,戴衢亭;時至今日,中國人的姓名中仍然反映出不同階段的特點,比如在新中國成立階段,人名中經常發現建國、愛華、國強等字眼;改革開放后,隨著“走出去”“引進來”政策的實施,文化呈現多元化趨勢,人名的選取也越來越追求創新、表達個性,如高雅、楊帆、李代亦言等五花八門的名字。

注釋:

①趙孟魁.沙河歷史文化探秘[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②《郵國學說:哺育中華三千年》編寫組.郵國學說[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9.

③斗南.國學知識全知道[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

參考文獻:

[1]趙孟魁.沙河歷史文化探秘[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2]《郵國學說:哺育中華三千年》編寫組.郵國學說[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9.

[3]斗南.國學知識全知道[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

[4]程裕禎.中國文化要略:第三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5]謝清果.華夏傳播研究:第一輯[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宗洋,男,山東淄博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文化。

猜你喜歡
優秀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對青少年人文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淺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友善”核心價值觀
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
思想品德教學滲透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究與實踐
國際化背景下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探析
地方傳統文化對實現中國夢的時代價值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高學歷人才思想政治的啟發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研究
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意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