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影響因素及其塑造機制研究

2024-04-22 12:00程強
關鍵詞:影響因素

程強

摘? ? 要: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作為培養人才主力軍的高校新生代教師必然在其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前,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呈現綜合性、發展性等特點,直接影響著高校發展。文章解析了高校新生代教師的含義,梳理了高校新生代教師所面臨問題,探詢影響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因素,闡明了職業精神培育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從社會、高校、個人等層面提出提高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高校新生代教師;影響因素;塑造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4-0070-0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高校新生代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是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只有高度重視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才能促進其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進而為高校各項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奠定堅實的基礎,對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潘涌認為新生代教師是指20世紀末21世紀初踏上教師崗位的青年教師。他們是具有民主的生本理念、開放的教學觀念、現代的教學技能和豐富的學科知識的高素質的創新型教師[1]。張校瑜將新生代的概念與教師的概念相結合,認為新生代教師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在職教師。新生代教師身上具有自我意識強烈、學習能力較強、強烈開放意識、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特征,這也正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2]。綜合以上觀點,高校新生代教師是指我國現階段高校中80后和90后從事教學、科研活動的職業群體。

一、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培育面臨的問題? ? ? ? 高校新生代教師是高校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職業精神與高校教育教學發展密切相關。新生代教師的職業精神已然成為高校關注的焦點,在當下環境,其職業精神面臨以下問題。

(一)對職業精神的理解停留于外在表現

高校新生代教師對于職業精神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外在的表現上。如部分教師認為上好自己的課,參與教育教學,不出現違反師德師風的行為,就是具有了良好的職業精神。這種對職業精神的理解代表當下大部分新生代教師的觀點。理解職業精神是職業精神培育的起始階段,只有把職業精神理解得更全面,高校新生代教師才能將之內化為自身的認知與情感,從而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

(二)生活與職業壓力過大,出現職業倦怠

面對當下環境,新生代教師由于經濟負擔或子女教育問題等導致生活壓力過大。與此同時,激烈的職稱評聘、崗位競爭以及工作進展緩慢等職業壓力也已成為當下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培養的阻礙。這一系列問題與阻礙讓高校新生代教師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科研中,出現了職業倦怠。迫于生活、工作的壓力,高校新生代教師無暇顧及感情問題,情緒得不到宣泄,伴隨而來的是壓抑、煩躁,甚至是封閉自己,職業認同感低。

(三)高校職業精神培育措施與管理制度、激勵作用還不明顯

目前,很多學校都已采取積極措施應對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問題,但培育的形式大都是以上級政策文件為導向而展開。未依據新生代教師現狀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培育,使得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培育工作流于形式,激勵作用不大。由此可見,部分高校在對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過程中存在著理解不到位,與教師溝通不密切,措施缺乏針對性與可行性,方法過于單一等問題,新生代教師從中未能充分感受到學校所給予的支持與鼓勵。

二、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培育的影響因素

(一)社會層面

一是社會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由于高校新生代教師大都是剛畢業的學生,他們需要為自身的工作、生活而奔波,社會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讓新生代教師忽略了自身職業精神的提高。

二是不良的社會風氣。不良的社會風氣,讓部分教師出現了學術造假、違反師德師風等行為。遵守學術道德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職業精神的底線。高校新生代教師更容易在治學和職業道德層面上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

三是社會輿論的錯誤影響。社會輿論的錯誤影響,使得社會群體對教師產生褒貶不一的看法,進而導致教師出現身心壓力,影響其職業精神的確立。例如:社會輿論關注的是高校中各個專業的排名、核心論文數量、院士人數等,認為這些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的標準。這種社會輿論與高校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相背離,對新生代教師造成了不良影響。

(二)高校層面

高校是培養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主戰場,因此,高校的諸多方面會對新生代教師的職業精神培育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是高校的氛圍。高校學術氛圍、道德氛圍是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養成的隱性影響因素。高校應形成良好的學術與道德氛圍,形成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導向,提升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

其次是高校的考核與評價制度?,F如今,高校對教師的評價標準更多的是放在科研成果產出與教學工作量上。高校對教師的理想信念、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考核重視度不足。雖然,大部分高校都采取了一定的制度與措施去加強職業精神的培育,但是在考核與評價制度方面,還是圍繞科研與教學的外顯性考核與評價指標,這大大降低了高校新生代教師創新、求真的工作熱情與態度,使其極易產生消極情緒。

最后是高校給予新生代教師的薪酬待遇。高校新生代教師大都是從高校畢業直接進入到高校就業,他們處在任職時間短、職稱低、工資低的階段。他們迫切關心的是自身的薪酬待遇問題,而恰恰薪酬待遇也是反映自身能力與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校應在薪酬待遇上為其多考慮。

(三)個人層面

部分高校新生代教師對于職業精神的認知與學習還不夠充分,缺乏對職業理想的追求,創新意識與奮斗精神的意識不足,容易出現職業精神不佳的問題。大部分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壓力與經濟壓力沉重,這些負擔無形中影響到新生代教師的幸福指數及職業精神的狀態。高校新生代教師自身需要精神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這樣自身的職業精神才能得到提高與完善。

三、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培育的意義

高校新生代教師是推動高校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的生本理念、教學觀念、教學技能、學科知識等對高校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其進行職業精神培育也有著重大的意義。

(一)有利于實現“中國夢”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的回信中強調:好老師要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希望全國高校廣大教師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真正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中的話語無不彰顯著黨和國家對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提出的要求與希望?!爸袊鴫簟钡膶崿F,要求新生代教師不斷去學習與探索。新生代教師是高校的未來與希望,承載著把高校學生的夢想融入“中國夢”的藍圖中去,其職業精神中的勇敢、創新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高校必須不斷提升與加強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使其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添磚加瓦。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學科研水平

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對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教育的最高層次高等教育必然對科技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生代教師在高校中承擔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任務。他們的一言一行代表著高校教師隊伍的素養。因此,高校要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然要對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新生代教師是富有激情與創造力的一代,是高校教育教學的主力軍,加強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有助于新生代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職業獲得感,進而更好地樹立良好的教師觀、學生觀,真正推動高校教育教學的發展、科研工作的創新,為高等教育立德樹人、培育新型創新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有利于提升高校新生代教師的整體素養

當前,我國高校新生代教師隊伍日益擴大,他們的職業精神直接反映了當下高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因此,加強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不僅能夠增強新生代教師職業認同感、職業責任感,還能夠使其在發展自身的同時,更好地去服務社會、服務學生。加強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建設政治力強、作風優良、品德高尚、大膽創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高校的發展,離不開新生代教師,高校的制度完善、師德養成等都與新生代教師良好的職業精神息息相關。只有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提高了,高校的育人功能才能更好地發揮。

四、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培育的對策研究? ? 通過對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面臨的問題、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可知加強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需要社會、高校、個人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因此,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對策。

(一)社會層面

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必然離不開社會風氣、社會觀念、社會評價的影響。因此,提高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需要高度重視社會層面的影響。

首先,社會風氣的凈化與引領。如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不斷地深化與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在實際工作中可內化成個人價值觀的準則。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社會輿論所給予的正能量,傳承優秀的社會公德,為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社會風氣保障。其次,社會評價的多元化、人性化。應摒棄從功利化視角去評價高校新生代教師,回歸高校教師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當下,高校新生代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受到較多束縛,對其進行評價時多是從其產出的角度出發,忽略了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德育、身正、態度等方面的示范。因此,應重視從高校的本位和大學的使命去理解高校,尊重教師,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最后,加強和完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以職業精神為核心,構建師德為先,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學校、社會、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構建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外部建設機制,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二)高校層面

高校是培養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主陣地”,在戰略、管理以及教育與評價方面承擔著職業精神建設和培育的主體性作用。因此,高校在培育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教師培育運行機制包括決策機制、動力機制、協調機制和激勵與約束機制[3]。

一是高校應健全培育決策機制。高校應堅持以“德育為先”的標準來培育新生代教師。樹立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目標導向,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新生代教師價值觀的形成,使其扎根教育教學的本職工作,將職業精神培養從外顯性引導到內隱的向度上來。對于高校教師職業精神政策規范、制度等文件進行科學、合理的決策,在評價考核中注重政策、制度、氛圍的引領,在職業精神的培育中做好后方政策、制度的支持,建立健全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決策機制。

二是高校應增強動力機制。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需要高校采取多方面的舉措,推動職業精神的養成。創造各種有利條件,讓新生代教師去參加各類培訓,形成有效的長期培訓體系,切實有效地推進與發展職業精神的建設工作。例如:崗前培訓、協同育人、講座報告、教師進修等。同時,還可吸收國內外有關職業精神培育機制的優秀成果,結合新生代教師自身特點,加強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教育與培育。

三是高校實行協調機制。高校提倡高素質“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新生代教師作為師資隊伍的主力,對其職業精神的培育至關重要。高校作為培育的主體,應協調多方面的內外力量,促進協同育人,形成多方面參與的良好格局,實現政府、企業、學校全員參與培育的協調機制。

四是高校不斷豐富完善激勵與約束機制,可從物質與精神兩方面進行結合。將職業精神考核納入到高校對教師的考核體系中去,在職稱評定、績效工資方面,向職業精神考核優秀的教師傾斜,對于職業精神優良的教師給予政策、經費等激勵,對于違背職業精神的教師,給予警告,甚至開除處理,建立激勵與約束一體化機制。

總之,在對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中,高校須多層次、多角度、多舉措、全方位地從政策、運行、管理、評價中去總結、分析、完善機制,為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做好堅實的后盾。

(三)個人層面

態度、意識、熱情最直接的驅動者一定是自身。職業精神的體現,最直接的發出者一定是自身。自身素養的提高,才是良好職業精神內化的高度體現。因此,高校新生代教師應該從自身角度去提高職業精神。

首先,高校新生代教師應確立好自身的價值觀,樹立積極向上的崇高理想[4]。具有從事教育教學的教育情懷,這種精神力量是教書育人最根本的原動力。其次,做好“立德樹人”的典范。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理念扎根于自己的骨子里。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發自內心地關愛每個學生,做好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強化職業發展的理念,不斷創新,不斷轉換思維,完善自身修養,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獨立的好教師。再次,進行日常的自我反思。從每一次的教學、科研中尋找出優缺點,記錄下來,不斷地反思、改進與探索,這種自我的反思才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內部驅動力。最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不斷去探索與發展知識的廣度與深度,職業精神需要豐富的知識去沉淀去夯實。同時,還要學會自我的調節,在面對壓力與挑戰的時候,學會調整自身情緒,釋放不良情緒,增強職業成就感。

社會科技在發展,高校教師職業精神也需要與時俱進。只有不斷完善考核、評價、監督等體系,才能真正讓新生代教師自覺、自知、自立地去提高自身的職業精神??偠灾?,大環境的各種保障,小環境的不斷培育與完善,形成大小環境互相監督、扶持與維護,才能使高校新生代教師職業精神扎根于高校教育的土壤之中,枝繁葉茂。

參考文獻:

[1]? 潘涌.以師本培訓造就新生代教師——浙江師范大學與

富陽中學合作培養新生代教師的探索[J].中小學教師培

訓,2006(4).

[2]? 張校瑜.服務型領導對中學新生代教師幸福感的影響研

究——基于自我決定理論視角[D].山西財經大學,2021.

[3]? 趙麗生,李錦元,鄭紅梅,等.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運行

機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7).

[4]? 孫開香.論高校教師的職業精神[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環衛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