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作業設計策略

2024-04-22 19:12何李紅
名師在線·下旬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雙減

摘 要:道德與法治學科是義務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健全學生人格品質、促進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該學科的重要性也逐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如何提高該學科的教學質量逐漸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尤其是“雙減”政策的出臺,更是對該學科教學及作業布置提出了更高要求?;诖?,文章從“雙減”背景下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設計的原則入手,對該學科作業設計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進策略,以期促進該學科作業設計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雙減”;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06-0053-03

作業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夯實學習基礎的重要手段。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道德與法治學科一直被當作“副科”,

作業設計更是被忽略。很多教師認為該學科無須布置作業,還有部分教師雖然為學生布置了作業,但通常只是簡單地要求學生背誦重點內容。此類情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作業價值的發揮。在此情景下,如何有效地進行作業設計成為教師關注的重要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充分了解“雙減”

政策對中小學階段作業設計的要求,并積極主動地進行教學設計優化改革,從而真正提升該學科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保證學生獲得能力的提升[1]。

一、“雙減”背景下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設計的原則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同時該政策還對義務教育不同年級課后作業總時長給出了明確規定。對于初中生而言,課后書面作業時間應不超過90分鐘。

在此背景下,傳統的“題海戰術式”作業設計模式顯然已經不再適合,需要教師嚴格遵循“減負”要求,減少作業量,降低作業難度,創新作業設計模式,

真正讓學生從“刷題”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保證學生課后能夠獲得充足休息和睡眠時間,從生理和心理層面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逐步回歸快樂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形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實現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具體進行作業改革時,教師還應遵循下述三個原則:

第一,堅持開放性原則。道德與法治學科與生活實際有非常緊密的關聯,該學科內容有很強的實踐性、生活性。因此,“雙減”背景下,在進行該學科作業設計時,教師應注意增強作業設計形式及內容的開放性、生活性,突破教室及書面作業的束縛,在引導學生完成基礎作業的同時,還需增加對實踐性作業、跨學科作業、彈性作業等不同作業類型的探索,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以鮮活的社會生活為載體,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學生以實際生活為切入點分析、探討和解決問題,從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鍛煉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進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使作業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發揮[2]。

第二,堅持差異性原則。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在學習能力方面會存在一定差異,且不同學生的擅長之處也會存在差異,不能“一刀切”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也不能“一刀切”地進行作業設

計。因此,“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還應遵循差異化原則,充分考量學生學習情況,保證所設計的作業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第三,堅持整體性原則。傳統教育觀念下,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往往只考慮當前所學內容,對學科整體內容的關注度較低,更無法實現學科之間的融合,從而影響作業功能的發揮?!半p減”背景下,教師需要具備整體性觀念,并且盡可能地做好與各學科教師之間的溝通,對作業時長進行協調,并尋找作業設計的“整合點”,以實現各學科之間的融合共通,提升作業設計的整體性,以達到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目的。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現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創新,素質教育得到教師的普遍認可,同時也成為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進行教學模式創新調整的重要導向[3]。在此情形下,很多一線教師都在積極探索教學觀念、教學活動設計方法、作業設計方法的改進方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但從該學科作業設計情況來看,雖然教師的教學理念有所改變,但在作業設計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具體而言,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設計問題主要可以歸納為下述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很少設計課后作業。傳統觀念里,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副科”,很多學校和教師往往會將注意力向主要科目傾斜,甚至認為類似于道德與法治這類“副科”只需在課堂上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即可,并沒有(或很少)為學生設計課后作業,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第二,作業形式較為單一。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內容增加,學習任務加重,還要面臨嚴峻的中考壓力,導致教師往往是爭分奪秒地為學生講知識,引導學生鞏固練習,在作業設計方面也多是以書面作業為主,道德與法治學科也不例外。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往往是圍繞教材內容,為學生布置相關的書面作業,或者只是簡單地要求學生完成對應的練習冊內容,背誦重點難點內容等。這樣的作業設計形式單一,創新性不足,難以充分體現該學科生活性、實踐性強的特點,不利于作業價值的有效發揮,同時也不利于對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

三、“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結合實際生活,設置生活化作業

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和生活實際有密切關聯的學科,這也為學生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為此,在進行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時,教師應結合該學科內容生活性強的特點,從教學內容及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靈活地為學生設置生活化作業,通過生活化作業來拉近學科內容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中感受、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而在內化知識、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性,為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4]。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生活化作業設計時,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尋找作業和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點,必要時還可征詢學生的意見,適當地對作業設計方案進行優化處理,以提升學生的認同感,從而讓作業設計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

“家的意味”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拍攝作業,讓學生與家人相互合作,以“我的家”為主題拍攝一個小短片,介紹自己的家。在完成拍攝后,將視頻發送到班級微信群中,由教師對學生拍攝的小短片進行匯總,并在課堂上進行播放。這樣的作業設計方式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打破了傳統作業設計以課后書面作業為主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前完成相應的生活化作業,既增加了學生與家長的合作互動,又能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家的意味”形成一定的體會。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更能與所學內容形成共鳴,加深理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礎。在完成課堂內容學習后,教師可以再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布置課堂交流作業,即讓學生圍繞所學內容及自己拍攝的短片內容,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體會。這樣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交流表達的機會,能夠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加深學習體會,從而將所學內容、學習體會內化到自己的日常行為中,使作業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發揮。

(二)轉變作業形式,設計實踐性作業

道德與法治學科不僅與日常生活有緊密關聯,同時該學科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點。但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設計時,往往局限于書面作業,導致該學科存在明顯的作業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的問題,影響了作業價值的發揮[5]。因此,“雙減”背景下,

教師需要立足學科特點,遵循開放性、整體性原則,優化創新作業設計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參與平臺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應用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能力、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的目的。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守護生命”這課的內容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實踐性作業,讓學生以“生命”為主題,在課后通過電視、網絡、廣播、報紙等各種渠道,收集和“自然災害”

“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等相關的資料,并將自己收集的內容整合在一起,同時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尋找一些常見的自救方法,并自選形式進行內容呈現,最后可以寫一段自己的體會和感悟。這樣的作業設計方式既有實踐性,又有很強的開放性,同時還兼具一定的趣味性,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查閱資料、整合資料、呈現結果及寫作心得體會的過程中,加深對“生命”的感悟。又如在完成了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中國人,中國夢”

這一章節的教學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以“感悟祖國發展,助力中國夢實現”為主題的課后實踐作業,讓學生自主收集資料、選擇方式,將自己眼中的“中國制造”和“中國夢”呈現出來。教師在檢查作業時發現,

有的學生以手抄報的方式呈現,有的學生以繪畫的方式呈現,有的學生以文字感悟的方式呈現。這樣的作業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不僅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還在無形中實現了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整體內容的整合、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依據學生學情,設置層次化作業

新課程改革強調課堂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作業設計同樣如此。高質量的作業應以“深入分析學生情況、教學內容”為基礎進行設計,需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差異性,包括學生的思維水平、知識基礎、接受能力等,并以此為出發點進行作業設計調整,以促使全體學生在共性發展中獲得個性體驗。因此,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進行作業設計時,應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改變傳統“一刀切”的作業設計模式,兼顧學生差異性,以分層方式來進行作業設計,真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中“正確認識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時,教師就可以遵循分層差異原則,

為學生設置有梯度性的作業內容:(1)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需要以集體合作方式才能完成的活動有哪些?

(2)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你會怎么做?

(3)你認為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集體意識?分層作業的設計能夠讓作業更具彈性,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又如,在講授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揭開情緒的面紗”時,教師就可以在考慮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為學生設置選擇題、問答題、信息收集題等不同類型的作業。其中選擇題為必做題,是對情緒分類、管理、應用等基礎知識點的考查;問答題為選做題,是結合生活案例對情緒管理技巧應用情況的分析,有一定的難度;信息收集題同樣為選做題,難度進一步提升,需要學生多渠道收集相關案例信息。這樣根據學生情況為學生設計難度系數不同的作業,可以有效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更符合“雙減”的要求,可以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及學習信心,從而獲得能力提升。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雙減”背景下,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設計時,教師應擺脫以往書面作業、背誦作業的束縛,以減負增效為指導理念,進行作業設計優化調整,通過生活化、實踐化、差異化作業設計方式來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真正讓學生從被動完成作業向主動完成作業轉變,促使作業設計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發揮。

參考文獻

王渤.“雙減”背景下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后作業設計之我見[J].靖遠教育,2022(5):69-71.

金利.依托教材欄目,促作業優化創新:“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基于教材欄目設計作業的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10):72-73.

張春玲.“雙減”背景下優化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設計探究[J].遼寧教育,2022(13):5-7.

成明賢.“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路徑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2

(8):196-198.

尹利平,王雪芬,張晗,陳璇,孫欣.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探究:以《世界舞臺上的中國》單元作業設計為例[J].福建教育,2022(Z1):41-45.

作者簡介:何李紅(1978.4-),女,福建福州人,

任教于福州市秀山初級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