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探索

2024-04-22 21:41藍耀一
求知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教學探索雙減小學數學

摘 要:主要探討在“雙減”背景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和能力。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與互動,強調學生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和探討性。因此,數學教師要把握探究的形式,使之融入課堂教學環節,通過優化學習過程,提升作業品質,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探究;教學探索

作者簡介:藍耀一(1980—),男,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白山鎮造華小學。

隨著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探究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探討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為數學教學提供一些建議。

一、增加學生的實踐參與

結合當地教學資源,增加學生的實踐參與是“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傳統的數學教學注重通過板書、多媒體等來展示數學概念,缺乏對教學資源的考察與利用,也缺乏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探究式教學理念下,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能力,提升數學學習的實效性與趣味性。例如,在“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地考察了解與面積相關的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農場或農戶家中實地測量田地的面積,讓學生親自體驗測量過程,并將測量結果呈現出來[1]。這樣學生一方面能夠直觀地認識到面積的概念和測量方法,另一方面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增強知識運用水平。

數學離不開生活,因此,教學設計必須與生活密切相關,要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探究。例如,農民種植了一塊農田,學生需要根據實地調查的數據,計算出農田的面積,并推測種植作物的數量和產量。教師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開闊學生的眼界,加深學生對農村的認知。教師可以利用農田、農具等實物,讓學生通過測量與計算,探究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時,還可以利用農田圖、農田空間模型等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圖形理解和面積計算。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實踐經驗,從而深入理解面積的相關概念和知識。

二、強調問題解決的過程

在探究式教學中,問題解決的過程比答案本身更重要。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明白問題的答案,更要讓學生了解問題解決的過程。教師在展示數學問題之后,應該對問題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問題解決的途徑。例如,在“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系列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并要求學生通過混合運算來解決。例如,某土地需要分成若干塊分別種植不同的農作物,要求學生通過計算來確定每塊土地的面積和需要種植的作物數量。這樣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混合運算與實際情境相結合,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運用混合運算。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舉例和思考來解決混合運算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如何運用不同的運算方式(如加法、減法、乘法、除法)來計算,以及如何靈活運用運算符號和運算規則。教師還可以將當地資源轉化成教學工具,如將農場地圖轉化成混合計算的平臺,將農具當作計算符號,將農作物樣本當作計算結果等[2]。學生通過仔細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混合運算的應用意義。教師可以將農田劃分成不同形狀的小塊,讓學生根據給定條件計算每塊土地的面積或農作物的數量,從而體驗混合運算在農業中的實際應用。在強調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創新,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和分享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引導和評價,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混合運算的知識。

三、強化學生的模型意識

建立數學模型就是將現實中的問題轉化成幾何解析、數據運算、函數的過程,用數據或圖形來展示問題的結果。在數學探究中,學生需要運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對數學模型的分析,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模型,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和運用各種數學模型。數學模型是對實際問題的抽象化,可以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教師可以通過舉例讓學生認識常見的數學模型,如比例模型、幾何模型、線性模型等。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嘗試使用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如運用比例模型來計算商品的折扣、運用幾何模型來計算面積和體積等。

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現實問題,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數學模型。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關于車輛行駛的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呈現速度、距離和時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學生既能夠理解和應用數學模型,也能夠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建?;顒?。數學建模是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通過數學方法進行求解的過程。另外,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數學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建立數學模型、進行數學推理和求解,并最終得出結論。

四、建立合作學習模式

學生有時會遇到較為復雜的問題,如果采用傳統的解決方法,學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反之,如果采用合作的方式,每個學生只需要負責問題的一部分。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使其獲得豐富的數學學習體驗。這種教學策略能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和學生素養的提升。例如,在“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合作學習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進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時,學生可以分組合作,每個小組負責收集不同的數據并整理。學生相互協作,分享收集數據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進行數據收集與整理的過程中,可以提出問題并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3]。通過合作討論和思考,學生可以共同分析數據的特征和規律,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需要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結論。通過合作討論、展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和方法,學生能夠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并學會傾聽和尊重他人的觀點,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在落實合作學習模式時,教師可以扮演指導者的角色。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任務,指導學生進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討論和反思活動,引導學生對合作學習進行反思與總結,不斷提高學習效果。

五、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數學教學資源不應局限于教材,教學地點也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師應該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資源,并借助互聯網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途徑和資源支持。例如,在“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如實物、圖片、表格和視頻等。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有余數的除法,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實物(如糖果或餅干)以及相應的分組工具(如小盤子或籃子),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進行除法運算。同時,借助圖片、表格和視頻等資源,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關于有余數除法的具體例子或實際應用情景,從而加深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理解。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資源進行數學探究。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果園中,讓學生將果子平均分成若干堆或放入籃子中,進行除法計算,看每個人能分到多少個水果。通過這樣的實際場景探究,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概念和運算方法。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和練習冊等資源來輔助探究式教學的開展。在講解有余數除法的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板書展示相應的數學符號和運算過程,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余數的含義[4]。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和練習冊上的相關例題,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探索有余數除法的特點和解法,幫助學生鞏固概念、提高運算能力。

六、科學設計作業形式

作業是鞏固和拓展學生知識的重要手段,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該科學設計作業形式,將學生生活中的場景融入作業中,拉近作業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少學生對作業的抵觸心理。作業應該注重情境化和實際化,讓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例如,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科學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傳統的乘法作業往往以填空或機械的運算為主,學生缺乏積極性和思考習題的動力。對此,教師可以科學設計作業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乘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購物計算、面積計算等。這樣的作業設計會讓學生感到生動、有意義,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找到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例子,并分析其背后的乘法規律。這樣的作業形式能夠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合理安排作業任務,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同時,教師應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反饋,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并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七、提升課后服務品質

課后服務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后服務,包括答疑解惑、學習指導和反饋等。良好的課后服務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解決學習中的困惑和問題。在課后服務中,教師可以設置豐富多樣的練習和作業。這些練習和作業應當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旨在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幫助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5]。同時,教師在設計練習和作業時,應注重問題的探究性和開放性,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問題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課后服務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輔導。比如,教師可以安排小組活動或答疑時間,指導學生解決遇到的難題,并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組織學習小組,互相交流和學習,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遠程輔導和資源支持,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部分地區可能存在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情況,教師通過手機等工具,可以提供補充資料、在線解答疑問等服務,幫助學生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學習資源和教育支持。

八、注重評價和反饋

第一,注重評價和反饋能夠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指導和支持。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可能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在這個過程中及時給予其指導和反饋非常重要。教師應通過一對一評價等方式向學生提供具體的反饋,幫助學生改進問題和提升探究效率。

第二,評價和反饋應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為目的。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地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要指出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優點和進步,并提供具體的建議和指導,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挖掘他們的潛力。

第三,評價和反饋的形式應多樣化,以更好地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思維過程。學生是探究式學習的主體,對自己的學習成果有發言權。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制訂評價標準,讓學生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互助精神。

第四,評價和反饋應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傳統的教學評價主要注重卷面得分,但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樣重要。評價和反饋應該綜合考慮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表現,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語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教材知識的講解,又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還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強化課后服務,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應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以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陳雪.淺談立足智慧教育環境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探究式教學[J].新智慧,2023(19):28-30.

張華華.網絡環境下發展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課堂的有效路徑[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4):71-72.

楊安琪.小學高年級數學探究式教學初探[J].智力,2022(32):88-91.

黃金剛.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J].人民教育,2022(18):75.

龔仙彥.涉藏地區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J].亞太教育,2022(8):49-51.

猜你喜歡
教學探索雙減小學數學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基于素質教育視角下的民族高校邏輯學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中數學課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的教學探索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