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下高質量初中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作業設計

2024-04-23 13:35李偉秀
新教育·綜合 2024年4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李偉秀

【摘要】“雙減”背景下,“提高作業質量,減輕學生負擔”成為熱門話題,在優化作業設計時,在新課標與核心素養導向下教師應綜合把握作業設計新方向及題目靈活度、學生適應度,幫助學生減壓的同時促其核心素養培養的落實。

【關鍵詞】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作業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肩負著“立德樹人”教育使命,其課堂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陣地,若有意識對學生的言行加以良性引導,將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道德觀。而道德與法治作業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鞏固道德與法治課堂知識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提升素養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是師生評價、改進教與學的重要依據。但是以往的道德與法治作業存在缺乏知識整合的系統性、題目難度的層次性、題型探究的靈活性等問題,這也就造成了題目單一枯燥、題量冗余重復、學生課業壓力增大的局面。一系列作業問題的出現及“雙減”政策的進一步推廣,使得道德與法治教師已經意識到科學設計道德與法治作業是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提升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這一切,倒逼教師必須進行作業設計改革。要將此“路”走通,教師就必須有針對性地對課后作業進行精雕細琢?;谝陨险J知,筆者認為基于課程核心素養的大單元作業設計就是我們改革的新路子。大單元作業設計是大單元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之一,以大單元為視角,與核心素養追求的項目式學習和主題式學習完全吻合,更有利于促進核心素養的落實……下面,筆者將梳理核心素養下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作業設計的相關做法,即在新課標與核心素養導向下,從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作業的設計過程中如何把握作業設計新方向、靈活度及學生適應度,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作業在大單元多課型教學課前、課中、課后的運用這兩大方面入手,就如何讓道德與法治作業真正實現回歸作業的本質屬性,如何讓學生感受道德與法治作業所帶來的學習效果,真正實現成績與素養的雙豐收談幾點做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巧設大單元作業,聚焦“大單元多課型”,賦能高效新課堂

1.課前作業:巧設“基礎性作業”,創設情境與夯實文本基礎并行

凡事預則立,精心預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教師只有真正做到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材內容全盤把握,對其核心實質獨到而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關注學生需要、依據教學目標作出深邃的探索,才能站在一個全新的高度,提前為該文本做出精彩預設,將簡單、基礎的教學內容設計為形式多樣的基礎性作業,有意識、有意義地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在問題導學課堂中學習新知,夯實舊識。

基于上述考量,如在“愛在家人間”一課教學設計里,筆者以“前置學習活動”為載體,提前對文本內容做了安排,設計了兩份基礎性作業:第一份為學生作業,即“讓學生搜集家庭溫馨照片,共同制作視頻”;第二份家長作業,即“讓每個家長給自己孩子寫一封親筆信”,最大限度開發已有生活資源,讓家長以信的形式與孩子進行一次心靈上的親子溝通。又如在“成長的節拍”大單元主題課中,組織學生對預習的章節繪制邏輯思維導圖,將零散的知識歸類、整合、聯結、系統化,抓“綱”務“本”,作為課前學習的導學案,這種“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把學習從課中移到課前,從無頭緒轉為有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求知欲及探索欲,還能讓孩子每節課更好地預習、復習,在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過程中不僅增強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也使得課堂學習事半功倍。

2.課中作業:妙設“拓展性作業”,在合作探究中讓小課堂走向繽紛的大千世界

課堂這個大舞臺中,教師既是編導、又是主演。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上課前除了一定要求自己對教案要充分熟稔,對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因此,當面對琳瑯滿目的教學內容和信息時,我們不奢求面面俱到,更不需要將教材內容拆解得支離破碎,但需要學會優化教材內容,整合相關時政信息。如筆者在設計大單元主題教學之“和朋友在一起”時,以單元課程為視角,聚焦學科核心素養,設置了“自查、自省、自悟”三個教學環節,將每一個環節內容和時政生活等相關信息加以整合優化,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設置成探究式的“拓展性作業”,以圖片、視頻等直觀明了的形式呈現“和朋友在一起”一課三個環節中,并形成恰當的教學結合點在協同學習、展示交流課型中運用。通過課中的“拓展性作業”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與優化、拓展與提升,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明朗清晰、簡約而不簡單;通過協同學習、展示交流的課型共同學習、交流,讓我明顯感覺到學生心底的觸動,一個充滿思辨且有力量的“友誼觀”也漸漸地樹立在他們的心中,他們不僅在“朋友的故事”里找到信仰,還在其中明白情誼的厚重與珍貴。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情感也得到了啟迪與滋養。這樣的“拓展性作業”將成為道德與法治課中每一個環節的亮點,這些亮點所帶來的美好也將輻射到每個學生的身上,成為教學中難忘的風景,化作學生心底深處永不滅的燈火,這便是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最讓人欣慰的畫面。

3.課后作業:智設“實踐性作業”,在課外實踐活動課型中學思踐悟

一堂優秀的道德與法治課,學生必有知識和規律上的收獲,必有對文本從要點到精神充分的理解與收獲,更有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歷練。筆者在大單元主題教學設計的課型規劃里增設課外實踐活動課型,將“實踐性作業”運用其間,借此打通學生文本知識與情感升華的通道,讓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課型中真正走進文本,整體感悟文本,和文本在一定的層面上進行精神對話,感受其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價值、德育價值及美學價值,真正意義上實現知行合一,進而更進一步提升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育實效性。因此,這樣的課后作業設計不能只停留于智育的考察,不能只為設定學習任務而布置,不能只著力于提高成績,不能只停留于某個時刻,它應該更注重諸如情感、德育和美育等方面的培育,它應該更具有“生長”的力量,不應隨著學生學期結束或畢業而戛然而止。這是一份立足日常且意義長遠的實踐性作業,課外實踐活動課中交流心得和收獲,并在交流碰撞中汲取他人之經驗及智慧,來豐富和充盈自我……這樣一份生活化的實踐性作業,必將給予學生新鮮又充實的震撼與收獲。

二、于定位、融通、延展間把握作業設計的“三度”,讓大單元作業“賦能、啟智、融情”

1.高處著眼,定位單元作業設計,符合學生適應度,以分類作業賦能、啟智

“雙減”政策頒布后,減負增效的效果成為了評定作業設計好壞的重要標準。部分教師習慣將市面上的教輔書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然而他們卻忽視了作業的“質”和“量”。一方面,題目設置同一化明顯,簡易程度難以區分,無法適應全班學生;另一方面,片面地采用題海戰術,作業中充斥大量同質化題目,浪費學生時間。為提高作業的“質”和“量”,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完成,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既要分層設計,也要精心編制。

每一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方式等都有不同的差異。布置的作業過于基礎,盡管能滿足部分中等生、后進生的學習需求,但對于優等生而言,見效甚微;布置的作業過于復雜,雖然能鍛煉優等生的思辨能力,但對于中等生,特別是后進生而言已不是“跳一跳”就能夠到的問題。一方面,復雜的作業無形中加大了他們學習的負擔,另一方面,不斷產生的做題挫敗感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在“雙減”政策指引下,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扎根學生一線,摸清所教班級學生的情況。教師設計作業時,應站在大單元的視域下分類設計,可以將作業分為基礎性和拓展作業,讓作業成為課程的一部分。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體驗感,還可設計實踐性作業。以自主為原則設計預習作業,讓問題變得豐富化,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深入思考背后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思考和已有知識經驗進課堂,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因此,作業的設計意指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能達到紅爐點雪之效。

2.細處深究,融通大單元作業設計,堅持人性溫度,于師生互動中融情

強化作業的引導力和親和力是學生提升作業完成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幫助學生親近老師,豐富情感體驗的重要一環。答題前的引導及答題后的反饋是設計作業中易忽視的環節,教師對此必須加以重視,站在學生角度進行設計。要想學生積極完成作業,教師就必須從設計作業中提升人性溫度,可嘗試從作業反饋中與學生共情的角度出發,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教師與學生皆為作業評價的主體,然而學生在傳統的作業評價方面顯得較為被動。傳統的作業反饋主要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程度,以往的反饋評價較單一,難以起到督促和鼓勵作用。作業是學生與老師進行情感溝通的隱性橋梁,所以教師需通過多種方式把這座情感之橋搭建起來。

首先,教師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要善用評價語言。單一的等級、分數評價反饋給學生的信息模棱兩可,易降低后續的糾錯執行力。因此,教師可以采取文字批注、表情反饋的形式批閱學生作業。材料中的關鍵詞用紅筆進行標注,之后針對學生作業中體現出來的學習態度、能力、情感等問題批注可以從個人、社會、國家等方面進行思考,“比之前進步很多”“要繼續加油”等用語,甚至可以適當畫上一個簡單的笑臉、憤怒的表情符號。教師甚至還能結合網絡用語,在完成較好或問題較突出地方寫下“給力”“不許擺爛”等網絡用語。這些暖心的評價用語更能夠貼近學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其次,教師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設置師生交流的環節。部分學生比較靦腆,不善于口頭交流,而教師可以通過文字了解學生對于本章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作業反饋形式多種多樣,如果能用有溫度的反饋形式,相信更能與學生共情、交流,促進教學相長。

3.寬處選材,增強綜合性與延展性作業設計的靈活度,于遷移創新中打開情感通道

道德與法治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要注重增強作業題目的靈活性和趣味性。作業的形式和內容千變萬化,但根本目的皆指向立德樹人。不論是豐富內心情感還是提升實踐能力,或者學科素養培養,都要和課堂教學相互呼應。而時政教育與道德與法治課堂息息相關,因此教師需要發揮時政資源在作業中的優勢。同時,初中生正處于學習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階段,所有作業內容也需要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相交融。

道德與法治作業的目標旨在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美好品行。換言之,學生不僅要將課標中要求培養的美好品質“寫出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來”。而教師要想在作業中貫徹落實“知識性和價值性相統一”這一理念就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設置真實情境,并通過豐富的作業形式有效銜接課堂和課后作業。

實踐性是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基本屬性,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實踐活動型作業,幫助學生將腦海中的知識理論化為行動。實踐性活動作業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可以通過調查、走訪等途徑進行研究,形成一定的研究結果。如為了更好地深入“集體與個人關系”的學習,老師以“疫情下的人們”為主題,讓學生搜集疫情時期的新聞,并進行合理分類,之后再根據所學知識對新聞事件進行評價,最后形成一份個性化的報紙,讓其在作業完成中實現了知識與體驗、實踐與技能、學習與生命成長的融通共生。

可見,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能夠深化學生內心體驗的作業形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雙新”的大背景和“雙減”政策實施下,作業的設置不僅內容上要與新課程、新教材匹配,在作業設計的理念上也要更好地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注重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作業提質增效的路徑也在摸索中前行,此時作為一線的教師,更需擁有堅定的信仰,堅持做一名獨立的思考者與判斷者,不斷學習新理念,嘗試新模式,用一顆道德與法治研究者的赤誠之心,鑒證教育研究之路。這,永遠是勤耕者不懈追求的方向,更是一種對理想對美好永不停息的追逐。愿在行走路上,做一片沉實的山頭,努力地汲取甘霖雨露,靜靜地等待那漫山遍野的春天。

【參考文獻】

[1]付忠碧.如何利用初中導學案,打造和諧高效課堂[J].新課程(中學), 2015(3).

[2]崔允漷,邵朝友.試論核心素養的課程意義[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

[3]王秋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主題單元”教學的備課流程[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2018(12).

[4]王月芬.重構作業:課程視域下的單元作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幾點反思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