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教學賦能高校師范生師德培養的優勢與路徑

2024-04-24 08:14宋彩鳳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研習師范類師德

摘要:實踐教學是提升師范生師德的重要途徑,具有實踐情境真實豐富、實踐效應反饋迅速、實踐創新載體具體等優勢。高校應以師范類專業認證要求為導向,促進實踐教學賦能師范生師德培養,建議在實踐教學設計中樹立培養“四有”好老師的目標,通過典型樹德、規則立德、課堂育德、文化養德等方式持續提高師范生對師德的認識,指導師范生踐行師德,實現知行合一。

關鍵詞:高校;師范生;師德培養;實踐教學;師范類專業認證

中圖分類號:G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24)01-0034-04

教育部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201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指南》均突出了師德師風作為師范類學生培養第一標準的要求。多年來,教育部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出臺了多項政策法規,引領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步入常態化、規范化、法治化軌道。實踐教學在師范生師德培養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通過實踐教學賦能師范生師德培養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師范類專業認證中的師德指標分析

“按照師范類專業認證的理念,專業認證為師德培育提供了新的生成邏輯,回答了新時代師范生師德的‘理念-操作-保障問題?!?sup>[1]理念上“產出導向”強調的是以師范生學習效果為導向,操作和保障上對照師范畢業生核心能力素質要求,評價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因此,認證標準將師范生畢業要求放在重要位置,把師范生畢業要求涵蓋的內容分為四個維度八個指標,具體是踐行師德、學會教學、學會育人和學會發展4個維度,明確中小學教師的道德坐標、知識坐標和能力坐標。每一個維度下設兩個二級指標,分別是師德規范、教育情懷、學科素養、教學能力、班級指導、綜合育人、學會反思和溝通合作。

踐行師德這一維度包含了師德規范和教育情懷兩個二級指標。首先,師德是教師的第一要素,它引領著師范生的素養培育?!皫煹率墙處煹撵`魂和生命,是立德樹人的根本前提?!?sup>[2]指標圍繞“四有”好老師標準,要求師范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執教。對于師范生培養主體的高校而言,要從培養新時代好老師的高度重視師范生師德培養,加強師德踐行的環境塑造,創新師德培養路徑,幫助師范生實現從外在認識到內在認同,最終成為師德踐行者,成為理想信念堅定、道德情操高尚、學識扎實、師心寬厚仁愛的新時代好老師。其次,師范生應具有從教意愿,認同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專業性,具有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教育情懷能夠為師范生的發展提供思想保障。高校要引導師范生把“做學生成長引路人”作為目標,充分利用各類課程實踐,尤其是利用校外實踐課程,在真實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認同感,增強師范生自身發展驅動力。

除了師德規范、教育情懷以外,學科素養、教學能力、班級指導等二級指標也內含著師德培養的要求。比如學科素養和教學能力方面,要求師范生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科學素養,掌握中小學生身心發展和認知特點;班級指導、綜合育人方面要求樹立德育理念,理解學科育人價值;學會反思、溝通合作方面對師范生的終身學習意識和專業發展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都有具體的要求。

由此可見,師范類專業認證辦法在師范生畢業要求方面構建了“一踐行三學會”的基本框架,尤其重視師德培養,從師德認識、師德認同到師德內化都有具體的要求,為實踐教學中培養師范生師德指明了方向。

二、實踐教學賦能師范生師德培養的獨特優勢

為培養師范生的師德素養,各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都將師德目標貫穿全部課程,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與師范類專業所設置的其他課程比較而言,實踐教學在師德培養中具有獨特優勢,特別是教學情境的真實能夠保證對師德對象的及時反饋,從而快速提高師范生的師德素養。

(一)實踐情境真實豐富

見習、實習等實踐教學都是在真實情境中進行,師范生在實踐教學中有機會親身感受中小學教師的角色,通過參與教學活動、近距離觀察指導教師的行為、處理學生問題、體驗中小學校園文化等,深入了解中小學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從而增強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解和認同。這些實踐情境往往比理論教學更加豐富和復雜,師范生可以在實際情境中體驗、感受并解決各種教學問題,這有助于師范生更好地掌握教學技巧,把握師德的具體表現,同時培養他們面對困難和壓力時保持樂觀和堅韌的品質。從學生見習日志、總結等可以看出,學生對在見習和實習中所見的教育教學問題、現象都能形成很深的印象。

(二)實踐效應反饋迅速

見習、實習中的榜樣效應很明顯。在實踐教學中,實習學校安排的指導教師都是學校的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師范生有機會接觸到優秀的一線教師,通過觀察他們的教學行為和師德表現反思自身差距,能夠激發其對教師的職業敬仰和職業追求,使其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部分師范生僅僅通過2-4周的見習和實習,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轉變,比如有師范生在見習結束回到學校后努力練字,擔心以后無法勝任教師崗位。另一方面,因為實踐教學直接面對中小學生,反饋及時,師范生在實習過程中的錯誤會很快被發現。同時,實踐教學設立的反饋和評價機制可以幫助師范生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不良傾向,如過于追求分數、忽視學生個性等,通過不斷反思和改進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和師德素養。

(三)實踐創新載體具體

“教師具備創新能力能更好地適應、實施和創造性地推動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sup>[3]師范類專業認證十分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校內教學中也鼓勵師范生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創新嘗試,但是由于校內沒有真實的實踐環境,學生的教學創新只是自說自話。然而,在見習、實習、研習期間,由于有實際的教學環境和活動載體,師范生能夠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創新實踐應用到真實的場景和對象身上,不僅有利于師范生根據創新效果調整思路和內容,而且還有利于他們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教育的變革和發展。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在師范生師德培養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有效地提高師范生的師德素養和教育能力,為它們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實踐教學賦能師范生師德培養的路徑

基于師范類專業認證的要求,高校應構建“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根據師范類專業認證指標中的課程實施、教學能力、師德規范、教育情懷、協同育人、學會反思等要求,將“三習”與其他課程融合為一體。在不同階段,將融合的內容與專業認證指標相結合,各有側重,并遵循“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提供課堂觀摩、作業批改、學情分析、現場授課、制作課件與教案、組織班會、專家課例點評等,幫助師范生在見習和實習中加強研習。具體而言,在“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實踐教學設計中,要切實樹立培養“四有”好老師的目標,通過典型樹德、規則立德、課堂育德、文化養德等方式持續提高學生對師德的認識,指導學生踐行師德,實現知行合一。

(一)典型樹德,樹立做“四有”好老師的理想

在師范生見習、實習和研習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培養目標是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在見習、實習和研習手冊中,要設置師德觀察日記,師范生要從每天的觀察和記錄中感受師德的具體體現,如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學生、嚴謹治學、為人師表等。通過記錄師德觀察、記錄學校機構設置和教育教學組織管理、記錄課堂教學等強化師范生的職業意識,在研習中引導師范生結合實習收獲做好職業規劃,幫助師范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使他們更加自覺地加強師德培養。

其次,要發揮實踐教學中指導教師的榜樣作用。在實踐教學中,校內外指導教師近距離的言傳身教對師范生具有重要影響。指導教師對待中小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師范生的榜樣,指導教師以身作則,展現良好的師德風貌,為師范生樹立榜樣,師范生就會朝著榜樣努力成長。見習期可安排每周研習,實習期可安排每月研習,將師德觀察和反思設置為研習主題之一。師范生通過研習對于校外指導教師就會形成比較深刻的感受,從指導教師身上看到每天堅持早到晚歸、組織班級各項活動、公平對待班級學生、及時處理各項班級事務,體現一名中小學老師的責任感,是高尚師德的表現;也可看到教學上跟進新課標,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形成一定的教學風格等也是師德的具體表現,強化這些觀察和思考有利于師范生加深對于師德的認識。

再次,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教育活動。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穿插組織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活動,如師德講座、師德研討會、師德征文比賽等,提高師范生的師德意識和修養。高校要積極組織師德大講堂,邀請校內外的師德標兵,尤其是一線中小學教師為師范生開展講座和交流活動,促進師范生與師德模范們深入交流,不斷提升他們對師德的認識,激發他們為國家培養人才的責任感,為踐行師德打下思想基礎。

(二)規則立德,明確做優秀教師的根本

高校雖然在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教育政策與法規”等課程,但是對于學生來說,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經歷的事情最能產生深刻的印象和感悟。在實踐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師范生對法律、實習學校相關制度的學習,同時結合實際,引導師范生關注師德師風熱點問題。利用正反案例對比,幫助師范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師德秩序和認知,促進其師德師風價值內化,修正并提升師范生主體內在師德素養,提高其對現實存在的教育教學問題的辨識能力。

其次,抓住教育契機,做好規則教育。師范生實習的過程中,除了要遵守學校的相關實習要求外,還必須遵守實習學校的相關要求。校內指導教師要緊密對接校外指導教師,利用研習活動深入學生群體,將違背制度規定的事情挖掘出來作為大家研討的案例,例說規則要求。

再次,建立師德評價機制。在實踐教學中,要將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尊敬師長、關心愛護學生、自我反思等師德內容納入考核量表。在此基礎上實行多元評價,將師范生自己、小組長、校內外指導教師、見習實習學校的學生和家長評價納入實踐成績[7],從而對師范生的師德表現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以激勵師范生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尤其是見習實習學校的學生和家長評價,是師范生師德的直接作用者,也是師范生師德最有效的實踐反饋者,要給予特別關注。

(三)課堂育德,奠定做 “四有”好老師的基礎

實踐教學對師范生具有特別的意義,從學校課堂的理論學習到中小學課堂的教學實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建議在大三上學期安排兩周的見習,大三下學期見習延長至四周;在大四階段,要專門安排一個學期的實習。需要強調的是,在這些實踐教學安排前,要開設相應的課程對師范生進行相關的培訓。建議第一次見習前開設“教學法”課程,使師范生集中學習聽課、評課、說課等相關內容和方法,第二次見習前要開設教學技能訓練課程,比如“教師口語”“三字一畫”“中小學寫作指導”等。同時,高校要加強師范類專業的頂層設計,以“四有”好老師為主線,各門課程都要明確師德培養目標,挖掘師德典型案例作為課程思政切入點,并將其融入理論課堂和實踐課堂以更好地開展師德教育。

高校要加強師德教育相關內容的建設,將師德教育貫穿于整個師范生實踐教學之中。在見習和實習中,要求師范生在師德觀察日記中記錄校外指導教師們的課堂變化,使師范生充分感受與時俱進的重要性,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四)文化養德,營造做“四有”好老師的氛圍

在實踐教學中,高校要加強“尊師重教”的文化氛圍建設,充分利用實習學校的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的師德意識,激發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同時,高校還應建設校內師德培養場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使師范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師德教育的熏陶。比如建設師德館,引導學生感受師德師風的重要性;晨誦《師說》,在“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的朗朗讀書聲中感受作為一名教師要具有的師德修養;建設國學館,將琴、棋、書、畫作為國學館的主體建設內容,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氛圍,在古風古韻中豐富師范生的內心世界,為師德師風培育提供豐厚的文化土壤。

除此以外,還要注重實踐中的反思與總結。研習活動在見習和實習過程中穿插進行,能夠起到引導學生反思的重要作用。研習實踐要系統設計,將師德師風教育貫穿始終。比如第一周設計“觀察師德師風表現,反思自身成長”主題,第二周設計“研精彩課堂,促教學成長”主題,第三周設計“樂學善思,教學相長”……每一期研習都應結合學生見習和實習過程中的親身經歷,發揮好作用。

參考文獻:

[1]梁宏亮,艾美伶.專業認證視域下師范生師德培育的生成邏輯、現實審思和實踐進路[J].教師教育研究,2023, 35(2):15-21.

[2]張夫偉,潘慧琳,劉丹.從“離身”到“具身”:師范生師德養成的應然轉向[J].教師教育論壇,2023,36(1): 52-57.

[3]卿素蘭.中小學教師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教育評論,2022(10):3-7.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研究項目(22YW0403)。

作者簡介:宋彩鳳(1975―),女,山東青島人,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語文教學法、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

猜你喜歡
研習師范類師德
師生共生研習 點燃課堂活力
在“四史”學習中涵養高尚師德
導讀課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師《堂吉訶德》整本書導讀課研習
閱讀與寫作:高職師范類學生語文課堂核心教法初探
研習新媒體:從被動適應到主動擁抱
師德考核“ 量化”實踐與思考
吳家麟先生是我研習憲法學遵從的楷模
浙江:中職非師范類專業新教師需進課堂下企業
愛是師德的源頭活水
中小學師范類與非師范類教師的教學能力差異狀況及成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