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橫向科研項目開展的困境和幫扶立項策略

2024-04-24 05:22蔣輝平
廣西教育·C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藝術類高校應用型高校民辦學校

蔣輝平

摘 要:橫向科研項目是高校進行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該研究從教師、學校兩個方面剖析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橫向科研項目開展的困境及原因,從高校的職責、青年教師的成長和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三個方面論證橫向科研項目開展的必要性,提出應積極完善制度、以獎勵為主、積極引導、緊扣辦學定位、開展產學研協同教育、促使教師轉變思維、形成科研自主意識等幫扶立項策略,以促進橫向科研項目的開展,提高立項的成功率。

關鍵詞:民辦學校;藝術類高校;應用型高校;橫向科研項目;幫扶立項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3-0108-05

橫向科研項目是由社會需求單位(如企業、事業、政府機構等)委托的科學研究、技術咨詢、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等項目,是高校進行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應用型高校,一般是指應用型本科院校。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履行高校職責、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受限于自身屬性和其他因素,在開展橫向科研項目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導致項目數量少、科研經費低,阻礙了項目的順利開展。筆者將從教師、學校兩個方面剖析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開展橫向科研的困境及原因,并嘗試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以促進橫向科研項目的開展,提高立項的成功率。

一、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開展橫向科研的困境

(一)橫向科研項目存在局限性

首先,科研項目分橫向和縱向兩類,對教師的職稱晉升都有作用。在廣西區內,各高校都會根據自治區教育廳的指導文件,結合本校的特色修訂各自職稱評審的文件。依據的主要文件之一是桂教辦〔2014〕149號文,盡管自治區教育廳每年都會發布相關的修訂意見,但主要內容沒有大的變化。該文件中關于橫向科研只在評審條件中出現過,而且是其中之一。具體是,第七條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能力)條件下面的第四點“在本學科領域開展科學研究,達到其中之一項”;該點包括六項,其中第(四)項要求為“主持橫向科研項目(課題)總經費文科類10萬元以上、理工類30萬元以上,并主持完成市廳級科研項目(課題)一檔以上”。而其他高校在保持橫向科研項目作為職稱評審條件之一的前提下,主要從科研經費、高級職稱類型兩個方面進行了適應性調整。如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北藝發〔2022〕16號文就將橫向科研條件延伸到了副教授階段,根據副教授的類型調整經費標準,最低的是教學型,僅要求2萬元及以上。同樣的做法也出現在了南寧學院南院職改〔2020〕4號文和北海職業學院教師系列職稱評審條件(試行)中??伞爸弧敝傅牟⒎恰氨貍洹?,關鍵是橫向科研多為教師自己在社會活動中爭取來的“業務”,攫取利益是核心。

其次,橫向項目的申報過程有一整套系統而繁雜的流程,如以校方的名義簽署合同、審批報表、走學校的財務進賬和支出、開具發票、按照學??蒲泄芾碇贫冗M行收益開支、學校抽取經費的5%~10%作為管理費以及結題時提交大量的紙質支撐材料等。這比教師個人或者成立的工作室去承接項目要復雜得多。

綜合以上兩個原因,于利于事,教師將自己外接的商業項目變成橫向科研項目都不是最明智的選擇。特別是在民辦類高校,以青年教師和退休返聘教授居多,師資隊伍“U”型結構明顯[1],這是該類高校的共性之一。青年教師在職業發展歷程中正處于職業適應期和關注生存需求階段,他們的科研能力和項目開展意識都相對薄弱,他們首要晉升的職稱是講師,而這所要求的條件較低,評審沒有橫向科研項目這一項條件。許多高校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從各種“青教扶持計劃”中也能看出,幫助青年教師“走上講堂”、講好課、學習做科研成為主流共識。

(二)民辦高校自身存在局限性和特殊性

從有關數據來看,2000年前后民辦高校的舉辦開始展露,2008年左右有過一次爆發期。而在這些新建高校中,本科院校都是應用型,除卻師資隊伍“U”型結構化,缺少中年教師、隊伍偏年輕化,還具有如下共性:一是人才流動性大,國內公辦高?;蚱渌畣挝辉谌瞬盼ι弦琅f保持著顯著優勢,民辦高校要留住人才壓力大;二是生源穩定性較差,當下人口出生率持續下滑,宏觀上逐年遞減,而年錄取率又直接決定了下一年的招生指標,要明確的是,生源是絕大多數民辦高校的唯一經濟來源;三是民辦高校的辦學資金都是商業資本運轉的結果,由私人投資和進行日常管理,企業家的意志始終與該校的辦學理念捆綁在一起;四是地域限制明顯,綜合辦學條件相對匱乏。

近幾年民辦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的通過率僅在20%左右,可以得出結論:民辦高校辦學規范程度普遍不高,學校的生存依舊是大部分高校的主旋律。當然,也有如三亞學院、南寧學院、河北傳媒學院等的優秀民辦高校在引領著民辦高校奮力發展。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既有上述普遍特點,又有藝術類應用型高校自身的鮮明特色,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面向社會時的廣度和行業類別。因此,結合高校應有的基本職能,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基本都框定在立足地方、服務藝術行業、面向全國的范疇內,局限于藝術行業的橫向科研項目開展,尤其是在服務地方時受眾面小,這是不爭的事實。

二、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開展橫向科研的必要性

盡管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內的教師在主觀層面缺乏積極性,學校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和特殊性,但橫向科研作為高??蒲蓄愋椭?,仍需要積極開展。這是由科研反哺教學、服務地方、師資成長和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需求等多方因素所決定的。

(一)高校服務地方的職責所在

高校的設立需要深度考察歸屬地各方面的條件,通常地方特色也會成為高校賴以生存的資源,比如張家界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于是就有了張家界旅游職業學校。當然,高校的選址需要考慮的因素眾多,如人力、地理位置、地方資源、舉辦者財力、國家政策等。但無論是什么條件吸引了一所高校落戶,加強學校與地方之間的互動、盤活各方資源都是必需的。

《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明確指出“堅持分類指導,特色發展”“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建立與社會用人部門合作更加緊密的人才培養機制”“完善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該文件中既強調了高校要分類發展、走出特色,又指示高校應該與地方、社會、中小學教學協同發展,發揮高校作為地方科研、教育、學術高地的優勢。毫無疑問,方式方法是多樣的,需要高校自己去積極探索,但橫向科研作為校內外合作的一種典型方式,應積極開展。

(二)青年教師成長的必要途徑

開展科研的首要因素是教師和科研隊伍。如上文所述,民辦院校教師隊伍結構“U”型化明顯,教師年輕化嚴重。要瞬間轉變,在現有大環境下很難實現,但青年教師可以培養。培養的路徑有教學、科研、培訓等,橫向科研就是典型的科研方式之一。從目前各大民辦高校的招聘信息里可以發現,招聘人員有年齡、專業、學歷和職稱四個主要指標。通常青年教師無職稱,僅有較高的學歷和合適的專業,這就決定了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社會經驗等多方面均相對匱乏。橫向科研是高校服務地方、行業的重要通道,也是青年教師歷練的最佳途徑之一。

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其中第18條指出“完善教師培訓與激勵體系”“完善校企、校社共建教師企業實踐流動崗(工作站)機制,共建一批教師企業實踐崗位”,足見這種現象很普遍,國家很重視,也需要高校有培養意識、青年教師有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中的青年教師多以藝術類專業方向為主,如視覺傳達、繪畫、動畫等。而藝術類專業均需經歷大量實踐才能創作出有價值、有生命力的作品,而藝術創作和教學又緊密相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收獲實踐和科研經驗,當然還有職稱和能力提升。而學校則增加了科研經費,擁有了更高水平的教師,提升了師資隊伍的整體實力。

(三)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需要

高校服務地方是應盡的職責,是在產學研合作的工作思路框架內。橫向科研作為鏈接社會與高校的具體通道,為學校的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橫向科研的開展是高??蒲谐晒c社會需求之間達成的供求關系,是高校與地方融合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從橫向科研開展的具體業務就可以反饋社會對這所高校的具體需要,如需要的專業、程度以及時代帶來的轉變。具體的互動有企事業單位對學校的評價、了解用人單位對學校的期許、地方資源的可利用程度、學校開設專業的社會對接面等,這些信息是開辦高校和設置專業的重要依據。因此國家倡導把高校服務地方的能力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方向,這也是地方高校探索轉型的方向。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為新建院校,需要積累大量的經驗才能快速成長,而鼓勵學?;蚪處焸€人去積極實踐,是必要也是可行的。

三、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橫向科研項目的幫扶立項策略

不論民辦藝術類應用型高校在開展橫向科研項目過程中遇到了多少困難,現處于什么困境,于教師、學校和國家而言都需要積極開展。筆者立足民辦藝術類院校辦學基礎弱以及開設的專業較特殊等情況,遵循“校、師互動,強基礎,探索科研特色”的原則,重點關注青年教師的發展,提出幫扶立項策略如下。

(一)積極完善制度,以獎勵為主,積極引導

一是規范辦學,構建完善的制度,重在落實。良好的科研氛圍和優良的激勵機制是學校開展科學頂層設計的結果。民辦高校近些年發展迅速但發展失衡已是不爭的事實。民辦教育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規范辦學,即按照國家相應的制度和規定辦學,并落實到位。民辦高校多為新建院校,發展歷史短、基礎弱,要規范化辦學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對標國家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指標。近年來國內積極推進的辦學考核機制體系完善、思路清晰,也不乏指導的專家,而每一所本科院校接受評估檢查也是既定之事。就橫向科研而言,在學校整體制度規范化的前提下,還需從評價體系、年度績效、職稱晉升等角度抓具體的落實。這里會涉及不同職能部門的協同問題,如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科研處、職改辦以及二級學院的配合,“評價”必須系統化、協同化。如青年教師晉升講師職稱時,廣西高校教師需填報的職稱管理系統中,橫向科研與校級科研課題同等校級,價值一樣而難度卻迥異;而學校為了引導和鼓勵開展橫向科研,最終壯大學校整體的科研基礎,就應該在年度績效、評優等環節加大橫向科研的權重。在協同幫扶的過程中,科研管理部門要主動為教師排憂解難。橫向科研的申報牽涉的材料多、撰寫麻煩并涉及常規的合同法律等,科研管理部門應提供針對性服務,如管雨、周唯杰在撰寫的論文《“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橫向科研管理研究》中認為,應“構建復合型的專業化管理隊伍、實現精細化項目管理、規范合同”[2]。即在制度完善的情況下,管理團隊還應先學習、研究服務所需的相關知識和培養出對應的能力。同時,為了減輕青年教師因手續和材料繁瑣所帶來的困擾,科研管理部門可借鑒“大部制”的做法,使手續高度集成化,化繁為簡,進行集中辦理。

二是獎勵為主,勞必有獲。橫向科研最難解決的是科研經費的管理問題,這也是許多青年教師不愿開展項目的“意難平”。若申報教師沒有將自己在校外承接的項目申報成橫向科研,那就是個人勞務,上繳國家勞務稅收后即為個人合法所得。如上文所述,青年教師首要晉級的講師職稱,區內或部分學校均無文件要求橫向科研項目的條件;即便晉升副教授,橫向科研項目也是若干條件中的可選項之一。關于橫向科研經費問題有不少高校教師撰文研究過,但都沒有給出較具體的、可統一推行的策略。該問題的關鍵點在于收益的屬性和分配,應區別對待縱向和橫向項目的經費。2011年財政部、科技部出臺的《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對科研項目經費開支范圍進行了調整,不僅明確了科研項目經費可以開支設備費、材料費等直接費用,對績效支出等間接費用也作了界定,明確有工資收入的科研人員可以獲得“薪酬補助”。[3]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完善科研經費使用辦法,以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兩個相關文件都沒有將縱向和橫向項目的經費畫等號,且明確提出“明確有工資收入的科研人員可以獲得‘薪酬補助”。民辦藝術類高??蒲谢A弱,在初級發展階段,大可以將橫向科研所得直接轉化為科研獎勵。即使是被抽取總經費的5%~10%作為科研管理費,也應該將其以獎勵的形式直接下發給橫向科研申報的團隊,以彰顯學校積極服務、樂意幫扶的態度,從利益的角度直接扭轉教師“不愿做”的窘境。

三是大力宣揚,積極引導。高校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主題教職工大會,可以在年度績效、工作總結和評價的主題性會議上將橫向科研項目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并公開予以表彰,樹立榜樣。同時,科研管理部門、宣傳部門應對科研成就突出的教師進行專題線上報道,以對教師起到引導和激勵作用。如北海藝術設計學院科研處于2023年3—6月就開展了每周介紹一位教師的“科研先鋒”系列線上推介活動,一為表彰教師的辛苦付出,二為樹立科研榜樣。針對橫向科研,也可以采取“樹榜樣、烘氛圍”的舉措,通過報道宣傳校內橫向科研開展的實況,以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

(二)緊扣辦學定位,開展產學研協同教育

一是緊扣辦學定位,進一步落實“應用型”辦學理念。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轉型發展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開展高校服務地方、產學研合作教育就是落實應用型辦學的具體體現。如廣西區內民辦高校南寧學院,采取引企入校的方式與中興通訊公司合作共辦通信工程、物聯網等通信類專業,并致力于打造“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4];2021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為規范辦學、迎接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新建校區后,將老校區直接建設成文化產業園區,用以推進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教育;吉林動畫學院則將校內打造的校企共建平臺直接納入育人模式中,讓大二學生在平臺接受培養。這些都是成功轉型的案例,既有民辦綜合性大學,也有民辦藝術類院校,都是值得借鑒的對象。

二是產學研協同教育,為教師創設機會。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特色,藝術類院校無法照搬理工科綜合性大學的做法。在院校發展的初級階段不一定有資本搞產業園區,但可以充分發揮藝術專業的靈活性,先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學校在與相關企業互動的過程中,可以讓教師“走出去”、企業行業領軍人物“走進來”;學生進企業實習、教師和企業人員通過互聘等方式相互介入;共享場地和平臺,共同開展科研,使成果有效轉化。通過這些方式成功的案例很多,如德國的包豪斯模式、美國的硅谷生態圈。有條件的院??稍谛韧獯蛟飚a業園區或校企共建產業學院,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可以校企合作為框架、以項目為牽引進行合作。當然,無論是合作的深度模式——產學研合作教育,還是合作初級階段、方式更加靈活的校企合作都是學校教師接觸橫向科研的好機會。

(三)促使教師轉變思維,形成科研自主意識

一是科研管理和教師發展兩部門需要協同加強職業規劃,促使教師樹立正確的科研思想。老教師有經驗,但需要一定的政策傾斜,學校搭建平臺和建設相關基地后,他們一般能自主利用資源開展項目。而青年教師缺認知和開展科研的手段,需要科研管理和教師發展兩部門協同開展工作,幫助青年教師做好職業規劃。如教師發展中心要引導青年教師做好職業規劃,告知他們講師、副教授、正教授職稱進階的年限和條件,而這些都需要科研做支撐,這時候就需要科研處安排相應的培訓、給予教師幫扶。民辦藝術類院校有很多美術學、設計學方向的教師,多數情況下,青年教師對科研的認知都是個人的研究和藝術創作,養成了“單槍匹馬上陣”的思維,尤其是美術學方向的造型類教師,如油畫、國畫等專業的教師,一件作品的完成往往僅靠個人努力就能完成。但橫向科研與個人的藝術創作不同,它需要的尺寸和樣式更多,創作的時間更為緊迫,還涉及談判和簽約等完全與藝術無關的內容。因此,幫助教師形成正確的科研思想才是出路,讓教師既要深耕學術又要掌握合適的方式,通過協同作業產生“1+1>2”的效果。

二是充分發揮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優勢,通過“老帶新、分組幫扶”加快青年教師成長、提高立項幫扶效率。鑒于民辦高校教師隊伍“U”型化,中年教師少、老和青兩代多的普遍現狀,可通過“老帶新、分組幫扶”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以轉變劣勢。例如,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在新教師入職后會對其進行分組,由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帶領組員開展教學和科研。為提高老教師幫扶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學校會將幫扶效果記入老教師的工作績效中,使其勞有所獲?!袄蠋?、分組幫扶”對青年教師“走上講臺”、轉變身份、解決職業初期的困惑、提高科研認知等效果明顯。另外,藝術專業教師通常對科研所要求的“對標對點、有理有據”的理性科研思維相對缺乏熱情。一般情況下,入職時間短的青年教師也不具備科研的基本素養,而有老教師與其定期交流和對其進行指導,這種局面會有明顯的改觀。

總之,民辦藝術類院校應有全局觀,能客觀認識到自身的特性和現階段教師隊伍的狀況;學校、教師應雙向互動,注重科研基礎,發揮民辦高校在管理、運營和調動社會資源方面的優勢,探索科研特色;從藝術類的學科屬性出發,還應重視橫向科研,充分利用好教學、科研兩個核心動力。只有這樣才能謀求更好的發展,增強學校服務地方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陸蓉慧,林小芳.民辦高校師資特點對黨建工作的影響研究[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20(3):63-67.

[2]管雨,周唯杰.“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橫向科研管理研究[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5):107-114.

[3]王鑫.高校橫向科研經費管理現狀及加強管理的建議[J].財會學習,2016(9):185-186.

[4]藍軍斌,李麗.引企入校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以南寧學院為例[J].中國民商,2019(2):277.

注:本文系廣西民辦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課題“新建應用型藝術類民辦本科院校深化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研究”(2022MBZX31)的研究成果。

(責編 蔣海蘭)

猜你喜歡
藝術類高校應用型高校民辦學校
全國近兩成學生在民辦學校就讀
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獲通過
藝術類高?!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機械工程專業石油裝備方向認識實習實踐的思考與探索
應用型高校商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探析
打造團隊促建設堅持創新彰顯專業特色
應用型高校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優化
義務教育民辦學?!胺菭I利”是一大進步
藝術類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調查研究
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