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習共同體”模式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

2024-04-24 05:22施秋桃
廣西教育·C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內科護理學學習共同體課程思政

施秋桃

摘 要:各高校均在積極探索落實課程思政的新型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時代培養高質量人才的要求。在“學習共同體”模式下開展內科護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應從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及教學實施的反思等方面出發,嘗試設計與實施的具體做法,為后續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內科護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3-0066-06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醫學類專業課程中要注重醫德醫風教育,在培養學生精湛醫術的同時,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和人文修養。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也強調,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傳授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培養技術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在高等學校專業課程中落實課程思政既是專業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課程思政是指通過課程渠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育人理念和實踐,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的結合,以實現潤物無聲育新人之效[1]。

內科護理學是研究患有內科疾病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健康問題的發生、發展規律,并運用護理程序評估和處理病人的健康問題,以達到促進和維護健康目的的一門學科。目前,部分職業院校開設了內科護理學課程,目標是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護理人才。但廣大護理專業課教師習慣將課堂教學簡單看作是傳授和灌輸專業知識及技能的載體,將專業教育與德育分離,這不利于高素質護理人才的培養[2]。在課程思政建設背景下,護理專業課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基于“學習共同體”開展的教學是一種聚焦高質量合作學習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國內外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和推崇?!皩W習共同體”概念是由美國教育家Boyer在《基礎學校:學習共同體》中提出的?;凇皩W習共同體”的學習是以團隊為基本形式,為實現共同愿景而擔負共同使命,是合作互動、共同學習的過程。在“學習共同體”模式中,實施教與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講座、小組活動、實踐體驗、網絡論壇等,通過共同體成員之間的共同學習、分享等完成教與學的任務?!皩W習共同體”模式為內科護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了思路。本文以內科護理學課程中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護理》一課為例,分析基于“學習共同體”模式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

一、教學目標的設置

教學目標的設置是教學設計環節中的第一步。教師應根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內科護理學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并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學情設置內科護理學課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除了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還包含素質目標,要求把培育愛崗敬業、嚴謹精技的技能型護理人才理念融入教學過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護理》一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為:知識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夠說出類風濕關節炎的定義、描述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身體狀況和護理措施、概述類風濕關節炎的輔助檢查和治療原則、識別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等。能力目標——經過模擬訓練之后,學生能夠按照護理程序為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實施整體護理、熟練地為類風濕關節炎病人進行健康指導等。素質目標——通過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進一步提升,敬佑生命意識、醫者使命感進一步增強,醫者仁心的職業理想更堅定,對待生活更加樂觀,面對挫折更加堅強。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課前翻轉學習:共探共商

1.教師活動

在進行《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護理》一課授課前,教師要做好案例收集與教學設計工作。所收集的案例應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意義,能夠幫助學生有效達成素質目標。本節課主要引入了“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及具有“燃燈校長”之稱的張桂梅的事跡。張桂梅是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她推動創建了我國唯一的公辦免費女子高中,并且和教師們一起苦守多年,幫助了眾多山里女孩圓夢大學;她將全部的精力投入教育事業,燃燒自己照亮農村女孩的希望;她身患多種疾病,其中之一就是類風濕關節炎,為了能讓失學女孩讀書,她拖著病體跋山涉水到失學女孩的家中家訪,勸說家長讓失學女孩回校讀書。張桂梅校長的事跡讓無數人感動落淚,也使許多教育者備受鼓舞。教師在課前一周將收集好的案例發布至線上教學平臺,并根據案例設計工作任務,具體工作任務見表1。

2.學生活動

“學習共同體”不僅是一種穩定的群體結構,而且是一種富有創造力和合作精神的學習方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教師、學校等各方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形成了互動、協作的關系[3]。在“學習共同體”中,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相互激勵、互相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解決問題。此外,在“學習共同體”中,由于每名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的思考,因而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完善知識體系;教師作為引導者和促進者,可以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提升能力。在“學習共同體”模式下,開展教學前教師需要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形成一個個結構穩定合理的團隊。每個團隊約8人,并設置一名隊長負責組織協調。每個團隊根據教師發布的工作任務共同學習、分工合作,包括課前的查找收集資料和制作匯報PPT、課中的匯報展示與答疑、課后的反思報告撰寫等內容等?;凇皩W習共同體”的學生活動,不僅讓學生理論知識得到充實,而且使學生的團隊合作、溝通技巧等能力素質得到發展。

(二)課中知識內化:共享共進

課中主要實施師生互動交流、分享小組學習成果、教師點評等教學環節。一方面促進學生掌握類風濕關節炎病人護理知識,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從中感悟醫者情懷、樹立職業理想、培養人文素養,實現師生的共享共進。

課堂教學主要環節的實施過程如下:①在導入“類風濕關節炎”疾病名稱時,播放一段張桂梅校長在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期忍受疼痛跋山涉水進行家訪的視頻。意圖通過張桂梅校長的感人事跡,激發學生學習類風濕關節炎護理知識的興趣;講解類風濕關節炎的歷史起源、病因機制、患此病的著名人物等內容,闡釋人類學習研究類風濕關節炎的歷史,彰顯著名人物在面對此病時樂觀、堅韌的品質,給學生以探索生命科學的啟發;羅列一些疾病輔助檢查、用藥進展、護理措施等具體內容,以此激發學生敬佑生命的意識、增強學生的醫者使命感。進行了理論講述后,對課堂活動的要求做簡要講解。②每個團隊抽簽選擇一個工作任務進行學習匯報。先由匯報團隊派代表進行分享,其他團隊成員可以提問、補充,匯報團隊成員對所提問題進行解答。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③在每個團隊匯報結束后,教師進行指導點評。針對學生匯報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教師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改進實踐策略。同時,教師適時進行思政教育,將課程知識與醫者情懷、職業精神和科學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相融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態度。

通過以上的教學環節,學生不僅能夠掌握類風濕關節炎病人護理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夠從中感悟醫者情懷、樹立職業理想、培育人文素養。教師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教師自身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斷成長,教學水平和課思政教育能力不斷提升,實現了師生共享共進。課堂教學實施過程詳見圖1。

(三)課后能力提升:共贏共發展

課后,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使其綜合能力進一步提升,教師需合理布置課后任務。任務環節包括:①團隊成員根據課中的研討結果及心得感悟撰寫報告。在撰寫報告過程中,學生進一步鞏固專業知識,加深對課程中思政內容的感悟,從而達到專業教育與德育有機融合的目的。②每一名團隊成員進入線上教學平臺對各團隊提交的書面報告進行互評?;ピu過程中,除了對專業內容的評價,還需關注對方在課程中展現的綜合素養,如團隊合作精神、思想道德水平等?;ピu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而且能讓學生在評價他人與被他人評價的過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維,樹立客觀公正的態度。③教師在課后需對學生提交的報告進行仔細批閱,針對學生的專業學習情況及思想感悟給予及時反饋,還要對互評環節進行監督和總結,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通過上述環節,“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在課后階段也得到充分體現,它促進團隊成員之間互助合作、共同進步。這種共贏共發展的學習模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而且可以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教學效果的評價

(一)教學目標達成的情況

在《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護理》一課教學結束后,教師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基于“學習共同體”模式課程思政教學目標達成的情況。調查問卷在問卷星上發布,學生采用無記名的方式進行答卷。本次調查中答卷人數為72人,問卷回收有效率為100%。具體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

調查結果顯示,在素質目標達成方面:76.39%的學生認為采用“學習共同體”模式能夠提升合作學習能力、增強團隊意識,73.61%的學生認為課程思政教學可以引發對敬佑生命、醫者使命感的思考,62.50%的學生表示通過本次課的學習更加熱愛護理職業,79.17%的學生表示在本次課的學習中可以感受到患病的名人堅韌不拔的精神,也認為自己以后在面對挫折時會更加堅強、樂觀。在能力目標達成方面:73.61%的學生認為基于“學習共同體”模式的課程思政教學可以增強自主學習能力,75.00%的學生能夠為類風濕關節炎病人進行健康指導,70.83%的學生可以運用護理程序為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實施整體護理。在知識目標達成方面:87.50%的學生能夠說出類風濕關節炎的定義,73.61%的學生能夠描述出類風濕關節炎病人身體狀況和護理措施,72.22%的學生能夠概述出類風濕關節炎的輔助檢查和治療原則,79.17%的學生能夠識別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由此可見,運用“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課程思政教學,不僅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掌握更多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對醫學、對生活和對生命的思考。

(二)學生訪談的調查結果

問卷調查結束后,通過數字表法隨機抽取12名學生,運用半結構型訪談法進行訪談調查,以了解學生對“學習共同體”模式的看法、對基于“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的接受程度及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并了解學生在此次課程思政教學后思想的變化。訪談總共包括4個主題,具體如表3所示。

1.關于學生對“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看法

在與12名學生的訪談中,其中8名學生表示喜歡在“學習共同體”模式下進行學習。學生A認為:“通過班級分組形成‘學習共同體,課前團體成員根據老師布置的任務一起查找答案,最終解決問題。我覺得‘學習共同體模式教學能夠提高我的團隊協作能力?!睂W生D認為:“在團隊分享環節中,我在講臺上分享了我們團隊的課前學習成果,鍛煉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使我變得更大膽了?!睂W生E認為:“采用‘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教學,雖然課前我們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學習書本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方法讓我對所學知識印象更加深刻?!庇纱丝梢?,在“學習共同體”模式的教學中,學生為了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會積極配合協助,更主動地探究問題答案,因此獲得更多的學習主動權。

2.關于學生對融入教學的思政元素的接受程度

12名受訪學生中,有10名學生表示接受在《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護理》一課中引入張桂梅校長的事跡展開教學。其中,學生B表示:“將張桂梅校長的事跡全程貫穿這堂課教學很自然、很貼切,因為張桂梅校長也患有類風濕關節炎,而且她是‘感動中國的人物,以她為例子展開教學更具感染力,她的精神感動了我們很多人?!睂W生G表示:“老師在課前分享了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張桂梅校長的事跡,非常貼近生活,我也更愿意通過張桂梅校長的事跡去了解類風濕關節炎。課前的學習讓我對本次課所學的知識印象更深刻,也為張桂梅校長敬業精神所感動?!睂@幾名學生的訪談結果表明,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自然地融入合適的思政元素,便猶如將思政教育之“鹽”融入專業課程之“湯”,不僅能使課堂教學“調味增色”,而且能使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達到有機統一。

3.關于學生對運用“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滿意度

在訪談中,9名學生表示對運用“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認可。學生D表示:“我覺得運用‘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課程思政教學,不僅讓我能夠牢記知識,而且團隊成員之間互動與互助也正向積極地影響了我的‘三觀?!睂W生H認為:“運用‘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教學,加強了同學間、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團隊的討論、分享、點評使課堂的氛圍更活躍,我覺得很有趣?!睂W生J認為:“張桂梅校長的案例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而‘學習共同體模式下的團體合作、團隊討論方式,讓我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因此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點?!笨梢?,采用“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將價值理念和專業知識融入具體的案例之中,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更提高了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

4.關于學生在此次課程思政教學后思想的變化情況

在與12名受訪的學生交談中發現,12名學生在學習了《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護理》一課后產生的感觸均是正向積極的。學生A表示:“在張桂梅校長的事跡中,華坪女子高中的很多女孩子因為各種原因放棄了讀書,我深深感受到女孩子讀書的不易,所以我要更加珍惜坐在教室里讀書的時光?!睂W生C表示:“張桂梅校長的事跡,讓我深受感動,我對干一行愛一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以后護理職業生涯中我也愿意奉獻我的一生?!睂W生K表示:“張桂梅校長即使面對類風濕關節炎帶來的疼痛,也不愿意放棄自己的理想信念,讓我深受感動。如果我以后遇到挫折時,我也會向張桂梅校長學習,面對挫折更加堅強和樂觀?!边@表明,運用“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可以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引導。

四、教學實施的反思

(一)教學亮點

此次課運用“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教師堅持與學生同行,清晰定位教育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轉變了教學理念,同時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案例,精心設計思政元素融于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三觀”,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4]。課前教師通過感人的患病名人事跡設計工作任務,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共同探索知識、協商解決任務;課中學生分享所獲知識,教師點評促升華;課后教師布置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學生對課堂所學總結、反思、互評以查漏補缺。在“學習共同體”模式下實施各個教學環節,促進了師生共同探索協商、共同分享進步、共同雙贏發展。

(二)不足之處

教師在課后與學生交流時發現,“學習共同體”中大部分成員均能積極參與團隊活動,完成隊長分配的工作任務,但是也出現了能力較弱的學生消極被動對待工作任務的現象。這些學生合作意識不夠強,不夠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過程。面對此類情況,教師應建議隊長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在未來的團隊合作過程中,讓每名成員都有機會站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以此促進所有成員積極參與團隊活動。此外,課程思政育人是一個長期過程,如何將思政元素自然合理地融入課程教學中,以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仍是教育工作者今后需要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許家燁.論課程思政實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J].思想理論教育,2021(1):70-74.

[2]沈翠珍,沈勤,楊莉莉,等.內科護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6):63-64.

[3]乜勇,高紅英,王鑫.“雙師教學”共同體模式構建:要素與結構關系分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12):65-70+78.

[4]季媛.“學習共同體”理論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2(1):81-84.

注: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學習共同體的高職內科護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GXGZJG2022B197)、梧州職業學院2022年度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基于學習共同體的高職內科護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WZJGWZ202205)的研究成果。

(責編 黃健清)

猜你喜歡
內科護理學學習共同體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淺談內科護理學課堂有效性教學
基于“微信群”的大學生英語學習共同體建設
翻轉課堂中“學習共同體”構建初探
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論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內科護理教學中采用病例導入PBL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淺析內科護理學“創新課堂”與“傳統課堂”的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