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媒體融合時代的時政新聞新媒體傳播研究

2024-04-25 18:52徐苞俊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6期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時政新聞重要意義

摘要:媒體融合時代,時政新聞的新媒體傳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媒體融合成為主流趨勢的同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競爭關系逐步轉變為融合發展的協作關系。這一轉變對時政新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保持其內容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還要創新傳播方式,以強化傳播效果。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入,傳統的時政新聞報道方式已難以滿足新媒體傳播的發展需求,這就需要在充分理解新媒體優勢的基礎上,創新時政新聞的傳播方式。

文章從媒體融合時代時政新聞新媒體傳播的重要性出發,深入探討當前時政新聞在新媒體傳播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包括新媒體傳播中親和力架構缺乏有效性、多渠道傳播的資源配置不均、信息分享體系構建存在短板與新媒體布局的戰略規劃不明確。要有效應對這些挑戰,需從多個角度出發,優化時政新聞的新媒體傳播策略。首先,構建具有親和力的時政新聞架構;其次,全面拓展多渠道傳播途徑;再次,強化信息分享體系建設;最后,加強新媒體布局與發展力度。最終達到在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更有效地推進時政新聞新媒體傳播的目的,這不僅能提升新聞內容的質量和傳播效率,還能加強與受眾互動,增強時政新聞的影響力。這對于提升大眾對時事政治的理解與參與度,乃至推動社會的信息化進程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價值。

關鍵詞:媒體融合時代;時政新聞;新媒體傳播;重要意義;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6-0093-04

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時政新聞新媒體傳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動態變化和發展趨勢。新媒體的興起不僅改變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方式,也重塑了公眾獲取和理解時政新聞的途徑。多樣化的新媒體平臺與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使時政新聞傳播不再局限于傳統單一的形式,而是呈現出多元化、互動性強和覆蓋范圍廣的特點。這種變化對時政新聞的內容生產、傳播策略及受眾接收信息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因此,隨著新媒體環境的不斷演變,如何有效應用新媒體平臺傳播時政新聞成為媒體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媒體融合時代時政新聞新媒體傳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新聞傳播效率

媒體融合時代,能通過多種形式和平臺傳播時政新聞,這不僅加快了新聞的傳播速度,也提高了信息傳遞效率[1]。例如,通過社交媒體快速更新新聞摘要,可以讓公眾即時獲得最新信息,滿足現代人對于新聞時效性的更高要求。同時,新媒體的技術特點,如數據挖掘和用戶行為分析,能夠幫助新聞機構更精確地定位目標受眾,從而使內容傳播更加高效。這種基于用戶偏好的定制化傳播,不僅提升了受眾的閱讀體驗,也強化了新聞內容的吸引力和傳播效果。新媒體時代互動性的增強為新聞傳播帶來了新的動力,受眾可以通過點贊、評論和分享等方式參與到新聞傳播中。這種雙向互動不僅增強了信息的流通性,還促進了新聞內容的二次傳播,極大地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效率[2]。新媒體的融合還使新聞機構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和分配資源。通過整合各種媒體資源,新聞機構可以更靈活地調配人力和物力,優化新聞生產和傳播過程,從而提高整體工作效率。

(二)有利于擴大新聞覆蓋范圍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兩微一端一抖”為代表的新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這些平臺突破了時空限制,使新聞內容能夠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覆蓋更多受眾。在偏遠地區或傳統媒體覆蓋不足的地方,新媒體成為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橋梁。新媒體的多樣性和互動性也為新聞內容的多角度展示提供了可能,使得擁有不同背景和興趣愛好的受眾,能在新媒體平臺上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新聞內容。這種多樣化的內容呈現方式,不僅豐富了新聞的表現形式,還吸引了更多元的受眾群體[3]。新媒體具有明顯的社交屬性,用戶可以通過分享和討論,將新聞內容傳播到自己的社交圈中,進一步擴大新聞傳播范圍。因此,新媒體擴大了時政新聞的覆蓋范圍,為不同區域、不同背景的人們提供了迅速獲取信息的機會,提升了信息共享和社會整體的信息接入水平。

二、媒體融合時代時政新聞新媒體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一)新媒體傳播中親和力架構缺乏有效性

親和力架構是指新媒體在傳播時政新聞時,能與受眾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聯系和認同感,從而強化信息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然而面對復雜多變的信息環境和多樣化的受眾群體,新媒體在內容生產和呈現上難以做到兼顧各方需求,導致難以引發部分受眾共鳴。時政新聞的專業性和嚴肅性要求其在傳播時保持一定的權威性和深度,但這容易與新媒體平臺對短平快的價值追求發生沖突[4]。同時,受眾的媒介素養水平參差不齊,這也影響了新媒體在傳播時政新聞時構建親和力的能力。由于對時政新聞了解不足或對媒體傳播方式不熟悉,部分受眾可能難以對新聞內容產生興趣。新媒體平臺的商業化趨勢也可能影響其傳播時政新聞的質量和深度,出于對流量和點擊率的追求,一些平臺可能過度追求娛樂化,從而削弱了時政新聞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不利于構建有效的親和力架構。

(二)多渠道傳播的資源配置不均

多渠道傳播的資源配置不均主要體現在不同傳播渠道對人力、財力和技術資源配置不平衡上。新媒體環境下,傳播渠道日益增多,包括社交媒體、網絡平臺、移動應用等,但這些渠道的資源需求各不相同且處于迅速變化的狀態。一方面,傳統媒體在轉型過程中可能過分重視某些新興渠道,而忽視了其他渠道的發展,導致資源配置不均。例如,過分重視社交媒體的傳播,而忽略了移動端應用的開發和優化,這會導致受眾獲取信息的途徑受限。另一方面,由于資源配置不均,一些重要的時政新聞內容可能無法在所有渠道上得到有效傳播,限制了新聞覆蓋廣度和深度的拓展[5]。同時,資源配置不均還可能導致媒體內容生產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渠道由于資源不足而無法產出高質量的新聞內容,這不僅損害了媒體的品牌形象,也降低了受眾對媒體的信任度。

(三)信息分享體系構建存在短板

媒體融合時代,雖然新媒體擴大了時政新聞的傳播范圍,但在信息分享體系構建上仍然存在短板。不同新媒體平臺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機制尚不完善,由于平臺間競爭激烈,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導致信息在不同平臺間的流動存在障礙。這不僅影響了時政新聞的傳播效率,還會導致新聞內容單一且缺乏深度。另外,新媒體在處理時政新聞時,往往重視熱點和流量,而忽視了對背景資料的搜集和深度解析,導致信息碎片化,使得受眾難以對時政新聞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6]。同時,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也是信息分享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未經證實的信息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迅速傳播,這暴露出平臺信息審核和篩選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容易導致錯誤或虛假信息的傳播,進而影響公眾對新媒體平臺的信任度和依賴程度[7]。

三、媒體融合時代時政新聞新媒體傳播的優化策略

(一)構建具有親和力的時政新聞架構

媒體融合時代,構建具有親和力的時政新聞架構是強化新媒體傳播效果的關鍵。首先,應注重提高時政新聞內容的可接近性和可理解性,簡化信息呈現方式,保持內容的專業性和深度,可以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復雜的政治經濟概念,避免使用過于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讓普羅大眾更容易理解新聞內容。同時,利用圖表、信息圖和數據可視化等手段,使數據和統計更加直觀,幫助公眾快速把握時政新聞的核心要點[8]。其次,重視受眾的多樣性和個性化需求,媒體在內容制作上應更加細致和精準,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深入了解不同受眾群體的興趣愛好和閱讀偏好,進行分眾化傳播。針對年輕受眾,可以創作更加輕松幽默、圖文并茂的時政內容,使用更加貼近受眾生活和語言習慣的表達方式。對于專業人士,則應提供深度分析和專業解讀,滿足他們對深度信息的需求。這樣的個性化內容制作不僅能夠吸引更廣泛的受眾,還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參與度。再者,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交流,開放更多的平臺和渠道,讓公眾參與到新聞的傳播和討論中。媒體可以通過定期舉辦線上論壇或討論會,邀請受眾分享他們的觀點和感受。通過分析和整合受眾反饋,媒體不僅可以調整和優化傳播內容,還能讓受眾的聲音被聽到,讓受眾感受到被關注和重視,從而提高受眾的參與感和忠誠度。最后,注重時政新聞的情感設計,通過挖掘和展示時政事件背后的人物故事,講述他們的經歷和感受,可以彰顯時政新聞的人文關懷,進一步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將時政與日常生活相聯系,重點在于讓受眾了解相關政策與自身生活的關聯,明晰應對政策變化的方式,激發公眾對時政事件的關注熱情和同理心[9]。同時,適當使用影像、音頻等多媒體元素,可以增強新聞的情感表達力,使受眾獲得更豐富和直觀的視聽體驗。通過這些方式,時政新聞不僅達到了基本的信息傳遞目的,還達到了情感傳遞目的,讓公眾在深入理解時政事件的同時,感受到蘊含其間的人文關懷和情感深度。

(二)全面拓展多渠道傳播途徑

要全面拓展多渠道傳播途徑,必須全面審視和評估現有的傳播渠道,分析每個渠道的受眾特性、內容偏好和互動方式。例如,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平臺更適合傳播即時性強、互動性高的內容,而專業新聞網站則適合發布深度報道和分析文章。通過分析不同平臺的用戶數據(如年齡分布、興趣愛好、活躍時間段等),可以進一步了解不同渠道的核心受眾群體的特點,幫助媒體機構更有效地進行內容定位和優化[10]。同時,積極探索和利用新興媒體渠道,緊跟媒體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受眾的變化趨勢,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憑借生動直觀的內容呈現形式和廣泛的用戶基礎,成為有效的時政新聞傳播渠道。媒體機構可以通過短視頻來解讀時政事件,利用平臺的流量優勢吸引更多年輕觀眾。

跨媒體合作也是拓展傳播途徑的重要手段,促使媒體機構之間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例如,與專業新聞網站合作,共享深度報道資源,或與本地媒體合作,共同報道地方時政事件;與內容創作者合作,如邀請專業博主參與時政話題的討論和分析,通過他們的個人影響力吸引更多受眾。合作過程中應重視資源的整合和品牌形象的一致性,確保合作內容符合各方品牌定位和質量標準。另外,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工具來監測和評估各渠道的傳播效果,設定具體的評估指標,如閱讀量、分享量、受眾參與度等。通過這些數據,可以了解不同渠道的內容表現,識別哪些內容更受歡迎,哪些渠道對特定內容的推廣更有效[11]。同時,通過對比分析不同渠道的表現,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對于表現最好的渠道投入更多精力。在版權和內容一致性方面,確保所有渠道上發布的內容與立場保持一致,遵守各平臺的版權規定,避免版權侵權和信息錯亂。通過多維度、多層次的策略實施,時政新聞的新媒體傳播可以更加廣泛和有效,從而使時政新聞在媒體融合時代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力。

(三)強化信息分享體系建設

強化信息分享體系建設是優化時政新聞新媒體傳播效果的關鍵,為此應優化新媒體平臺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建立統一的內容管理系統,實現內容的統一發布和管理。運用云技術和API接口,實現不同平臺間數據的實時同步和共享,確保時政新聞的即時更新和信息一致性。同時,建立標準化的內容格式和數據接口規范,使不同平臺能夠無縫銜接,減少信息傳輸和轉換過程中的誤差。通過這種方式,新聞內容能在不同平臺間高效、快速地傳播,同時保持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另外,構建高效的內容分發系統,有針對性地進行內容優化,以適應不同的平臺特點[12]。例如,對于社交媒體可以制作更加輕松和圖文并茂的內容,利用社交媒體的互動特性,增強內容的吸引力和傳播力。對于專業新聞平臺,則需要提供深度分析和詳盡報道,滿足受眾對深度信息的需求,還可以應用自動化工具和算法,根據用戶行為和偏好自動調整內容分發策略,確保信息能有效傳遞給目標受眾。此外,加強與用戶之間的直接交流,通過建立用戶社區,為用戶提供一個交流和討論的平臺。在社區中用戶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分享觀點,與其他用戶或編輯進行互動。開展在線討論會和線上互動活動,如直播問答、專題討論等,也是有效的交流方式。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受眾的參與感和忠誠度,還有利于收集用戶反饋和建議,為內容制作提供依據。最后,重視監控和維護信息真實性,建立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包括引入專業的編輯團隊進行審核,使用事實核查工具檢驗信息的準確性[13]。同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進行內容監控,及時識別和糾正錯誤或誤導性信息。有效管理用戶社區和評論區,防止虛假信息的傳播和滋生,通過定期對外發布透明報告,展示審核標準和流程,提高公眾對媒體機構的信任度。采用這些方法有益于在媒體融合時代建立一個高效、互動、可靠的時政新聞新媒體傳播體系,有效強化時政新聞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四)加強新媒體布局與發展力度

加強新媒體布局與發展力度的核心在于深入理解新媒體的特性和優勢,并據此調整和優化時政新聞的生產和傳播方式。為實現這一目標,首先應重視新媒體平臺的技術創新,關注和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梢酝ㄟ^與科技公司合作,引入先進的技術工具和算法,用于優化內容推薦系統,提高個性化推薦的準確性。同時,應持續監測和評估技術應用效果,根據用戶行為數據調整算法,不斷優化用戶體驗。其次,加大內容創新力度,不斷探索和嘗試多元化的內容形式,以適應新媒體用戶的多樣化需求。例如,制作微視頻以提供快速、直觀的新聞概覽,或結合圖文進行深度報道,讓受眾獲得更豐富的信息體驗[14]?;邮綀D表和數據可視化的應用,可以使復雜的時政信息更易于理解。此外,定期組織創意工作坊和頭腦風暴會議,激發團隊的創新思維,鼓勵嘗試新的表達方式和內容形式。

再者,強化新媒體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建立一套系統的人才培養機制,可以通過內部培訓、外部研討會、專業課程等,增強團隊成員的新媒體技術應用和營銷能力。同時,積極引進具有新媒體背景的專業人才,讓團隊結構更加豐富多元。鼓勵團隊成員進行跨部門協作和交流,打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界限,形成一支既懂新聞又懂技術的復合型團隊。最后,加強新媒體平臺的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制定明確的品牌戰略和市場定位,通過精準的市場分析,了解目標受眾的特性和需求,制定符合受眾口味的內容策略和推廣計劃。利用社交媒體、網絡廣告、合作伙伴等多種渠道進行有效的品牌推廣,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另外,組織各種線上線下活動,如論壇、研討會、互動活動等,加強與受眾互動,提高受眾參與度,提升受眾對品牌的忠誠度和黏性[15]。注重品牌形象的維護和危機管理,確保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負面信息,維護和提升品牌形象。采取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加強新媒體平臺的品牌建設和市場競爭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四、結語

新媒體為時政新聞的傳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可能,同時也帶來了內容創新、平臺多樣化和受眾互動性等方面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媒體行業需要不斷適應新媒體環境的變化,從技術創新、內容優化、人才培養和品牌建設等方面不斷努力,加強時政新聞在新媒體平臺上的布局和發展。同時,重視受眾的需求和反饋,加強與用戶的互動和溝通,也是強化時政新聞傳播效果的關鍵。只有不斷適應和引領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潮流,才能有效提升時政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進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維護時政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參考文獻:

[1] 龐德翠.新媒體與電視時政新聞報道之融合[J].傳播力研究,2023,7(33):55-57.

[2] 林依雪.新媒體背景下地方主流媒體時政新聞的報道與傳播[J].聲屏世界,2023(18):23-25.

[3] 楊路平.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3,44(17):96-98.

[4] 陳斌.新媒體時代電視時政新聞傳播力引導力提升策略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0):154-156.

[5] 李棟.《百姓看聯播》:打造時政新聞創新傳播的河北樣本[J].傳媒,2023(8):32-34.

[6] 劉建昌.媒體融合背景下報紙時政新聞報道傳播力提升策略[J].傳播力研究,2023,7(7):58-60.

[7] 麻躍強.時政新媒體傳播力的提升路徑:《政在看》欄目的實踐與思考[J].傳媒評論,2023(4):37-38.

[8] 朱雪芬.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記者素養分析[J].記者觀察,2023(5):127-129.

[9] 汝平.媒體融合背景下時政新聞可視化傳播策略探究:以亳州晚報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24):151-154.

[10] 方一.媒體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時政新聞報道的傳播力探究[J].新聞傳播,2022(17):100-101.

[11] 譚蘭惠,周曉萌,程南昌.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體時政新聞實踐研究:以黨的二十大報道為例[J].東西南北,2022(20):5-7.

[12] 李璨.全媒體時代提升時政新聞報道傳播力的對策探討[J].記者觀察,2021(35):91-93.

[13] 鐘世萍.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改革路徑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24):138-139.

[14] 石鐵鑫.新媒體時代時政記者面臨的挑戰[J].中國地市報人,2022(1):134-135.

[15] 顏若雯.媒體融合時代時政新聞新媒體傳播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17):135-137.

作者簡介 徐苞俊,記者,黃石市廣播電視臺外宣科副科長, 研究方向:時政新聞的新媒體傳播。

猜你喜歡
新媒體傳播時政新聞重要意義
新媒體環境下概率統計教學改革探究 
淺談時政新聞的創新與突破
全媒體時代的時政新聞創新
基于微時代的公安院校網絡輿情監察課程建設探索
全媒體時期時政新聞發展的新常態
新媒體傳播背景下圖片說明的創新趨勢
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面提升黨員素養
公路橋梁加固設計及其施工建議
淺談少先隊員榮譽感、 責任心的培養
城市臺時政新聞“講好故事”的四條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