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意”相融 讓文學學習走向深入

2024-04-26 12:32張詠梅
遼寧教育·教研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品讀審美體驗感知

張詠梅

摘要:“言”的能力旨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意”的能力旨在建構學生的人文精神,二者相互關聯,相互融合。特級教師姜樹華執教的《海上日出》一課,緊扣“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目標,在促進學生言語能力發展的同時壘厚“精神的底子”,帶領學生經歷感知、鑒賞與表達三個完整的文學學習過程,圍繞審美體驗、審美品位、審美創造三個層級進行整體設計與實施,直指課程總目標中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結合的審美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感知;品讀;審美體驗;審美品位;審美創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在課程內容中設置“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該任務群的教與學圍繞文學作品開展,教學的著力點應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結合學生實際,介紹有效的閱讀方法上,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示范作用,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與創作能力。

《海上日出》是統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原文出自巴金的《海行雜記》,是一篇經典的寫景散文。特級教師姜樹華執教的這節課,緊扣“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目標,帶領學生經歷了感知、鑒賞與表達三個完整的文學學習過程,圍繞審美體驗、審美品位、審美創造三個層級進行整體設計與實施,直指課程總目標中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相結合的審美能力的培養,給筆者帶來深刻的啟發。

一、感知“奇觀”,獲得審美體驗

文學學習的起點在于整體感知、獲得審美體驗。課堂伊始,姜老師先讓學生結合預習,說說對文章的整體印象,再根據作者的真實感受“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所表達的強烈情感進入文本語境;通過三組詞串感受日出印象,概括文本按順序描寫的三種天氣下的日出場景,明確了文章“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回顧學過的寫景課文,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梳理寫景文的基本寫法,從而實現對文本的整體感知。以下是教學片段。

師:從課文中找出作者寫天晴時、多云時、黑云時的段落,看看作家巴金是不是隨便寫的?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我發現第二、三、四自然段是從云很薄到多云再到黑云密布。

師:原來是以云從少到多的順序寫的。寫作文不是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還要排一排座位呢!孩子們,讀課文要靜下心來,用眼睛“打量打量”。來,我們繼續打量——首和尾呢?

生:第一自然段是引出下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是總結。

師:“總起”和“總結”,課文被你們看透了,是什么結構?

生:(齊)總—分—總。

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尤其要注重整體性。姜老師結合文體特點,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出發,回顧已學,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整體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姜老師帶著學生“琢磨”著讀字詞、“打量”著讀文本,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審美體驗。

二、品讀“奇觀”,提高審美品位

文學的學習還是文學的知覺過程、理解過程,必須在整體感知后深入文本。教師需要依照學段要求設計適切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對文學閱讀和審美體驗進行深度加工。姜老師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品讀“奇觀”,精讀“晴天時”的語段。他讓學生聚焦“變化”,仔細體會巴金筆下的“奇觀”“奇”在何處。以下是教學片段。

師:重讀第二、三自然段,找找哪些詞、哪些字能給你“奇”的感覺?

生:我覺得,這兩處“亮光”的描寫很奇特。

師:巴金寫了好幾處“亮光”呢,前面還有一處——

生:(齊)“慢慢地在擴大它的范圍,加強它的亮光?!?/p>

師:說得好,前面明明是在“加強它的亮光”,而出來的時候“卻沒有亮光”,后來又忽然發出了“奪目的亮光”,以至于連身邊的云片也——

生:(齊)“突然有了光彩?!?/p>

師:不同尋常的變化。還有發現嗎?

生:我發現巴金爺爺寫出了太陽的位置變化。從一開始露出小半邊臉,然后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到了最后沖破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寫得十分傳神。

師:你看看巴金用了哪些詞——

生:(大聲讀)一步一步、上升、沖破、跳出。

師:這個過程寫得太細致了!真正的大作家不只是寫時段、顏色、形狀,那只是“標配”,這樣細致地寫變化,才是“頂配”。

文學活動是個性色彩很濃的活動,教師只有鼓勵學生將文字再三“咀嚼”,評價鑒賞,與閱讀對象進行深度對話,形成個性化的見解,學生方能暢所欲言,實現基于文本的“讀者建構”。

通過“晴天時”語段的品讀,學生深深體會到大作家寫的景物變化與常人不同,抓住了一般人看不到的變化,一點一點細致地描寫出來。后面“多云時”與“黑云時”的兩段文字,姜老師就放手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讀、品味“奇”在何處,此舉有助于學生抓住此類文章的表達特色和言語特點,提升審美素養。

三、描寫“奇觀”,實現審美創造

文學學習的終點是表達創作,實現審美創造。學生要進行審美創造,需要得到內容(寫什么)、形式(怎么寫)、動機(為什么寫)等方面的諸多支撐。姜老師播放了一段“海上月出”的視頻,配著輕柔的音樂,創設了一個虛擬情境,學生用文學的眼光目不轉睛地觀察,生怕漏過絲毫細微的變化。簡短討論后,學生開始寫作,剛剛“吃進肚子里”的言語范式清晰地流淌在筆尖,短短幾分鐘就完成了“海上月出”的片段習作,學生的分享以及提出的真誠的修改建議贏得了臺下聽課教師的陣陣掌聲。課上到這里已經很完美了,沒想到精彩的教學還在后面。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日出的壯觀、月出的柔美,但是僅此還不夠??纯窗徒馉敔斣趺凑f?

生(齊):“我寫文章,因為有話要說?!徒稹?/p>

(教師出示第四、五自然段)

“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蓯邸欢栐诤谠评锓派涞墓饷?,透過黑云的重圍,替黑云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后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p>

師:他有話要說,你讀懂了嗎?

生:我讀出了太陽勢不可擋的力量。

生:我讀出了太陽十分努力。

師:“太陽十分努力”,孩子,在你眼前的還僅僅是太陽嗎?

生:我覺得巴金爺爺想要激勵新時代的少年。

生:我認為巴金爺爺不僅是在寫太陽,他真正想說的是人不能害怕困難,要有上進心。

師:你們都結合了自己的感受談體會。其實,巴金爺爺何嘗不是在說每一位“負著重荷”的人?讀著讀著,你眼前已經不再只有太陽了吧?

生:我眼前出現的是努力上進、懂得珍惜時間、善于發現變化、努力吸取經驗,變得越來越好的每一個人。

生:我的眼前出現了每一位辛苦的人,他們的成功不是在剎那間,而是他們努力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斷超越自我,才有今天的成功。

師:看黑板,巴金爺爺寫景抓住了“奇觀、變化”來寫,在他眼里,景已不僅僅是簡單的景,而是把“景”變成了“人”,這才是最大的——

生:(齊)變化。

師:變化不是眼里簡簡單單的變化,而是心理感覺的變化。所以,難怪巴金爺爺最后說——“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板書:偉大)偉大的奇觀,我們終于讀懂了。

師:第一自然段“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边@一段很短,請你琢磨著讀讀,再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生:我讀出了做人想要成功,就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生:“常常早起”說明巴金爺爺不止一次看日出,他是好多次看,才總結出了這篇文章。

師:巴金爺爺話里有話,也許是說,要沖破困難,看到光明。也許是說,先苦后甜,要慢慢地努力上升?!逗I先粘觥肥撬淖髌贰逗P须s記》中的一篇,他想把自己在海上旅行的所見以及感受告訴大家,眼中景源于心中情,讓我們再次默讀全文,觸摸巴金爺爺那顆火熱的心。

文學作品對人的思想感情、審美趣味以及語感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把壑芯霸从谛闹星椤?,寫文章,是因為“有話要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難點在于如何讓學生讀懂文字的背后作家還有什么話要說,讓學生充分思考,進一步提升審美品位。姜老師引導學生透過巴金的文字,看到太陽已不僅僅是太陽,而是具有美好品質的人——負著重荷、默默奉獻、努力向上的人。學生在對“海上月出”的文字進行二度創作的時候,筆下的月亮也就不僅是月亮,還變成了具有美好品質的人。

語言文字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其中,文學活動擔負著文化傳承、語言教育、社會認知的作用,具有育人功能、認知功能和審美功能,在語文教學中占有無可替代的位置。姜樹華老師主張的“言意共生”語文生活著力于“言”與“意”的雙向往來?!把浴钡哪芰χ荚诎l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意”的能力旨在建構學生的人文精神,二者相互關聯,相互融合。教學中,他以言語能力為骨架,在促進學生言語能力生長的同時壘厚其“精神的底子”,生長語文“學養”(學習能力)與“素養”(學科素養),令聽課教師獲益匪淺。

參考文獻:

[1]吳欣歆,管賢強,陳曉波.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姜樹華,本刊記者. 過“言意共生”語文生活:訪江蘇南通市紫瑯第一小學校長姜樹華[J]. 小學語文教學,2022(33).

[3]張沛.多元整合,導之以“序”:以《海上日出》為例芻議小學語文閱讀的深度學習[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5).

猜你喜歡
品讀審美體驗感知
淺談審美教育在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能力與情感
淺談低年級兒童音樂教學
小學英語朗讀技能提升訓練
芻議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如何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幾點策略
基于情景交融的詩歌品讀教學研究
關注審美體驗,讓閱讀變為“悅讀”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體驗教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