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本思想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策略探究

2024-04-27 09:13陳麗鵬
考試周刊 2024年19期
關鍵詞:必要性分析應用原則初中生物教學

作者簡介:陳麗鵬(1972~),女,漢族,福建龍海人,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第四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生物。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演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新課改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生本思想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發展,與新課改的要求不謀而合。初中生物是一門關注生命現象和生命科學的學科,也需要適應生本思想教育的要求,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文章基于生本教育思想,探究初中生物教學的優化策略,以期能夠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生本思想教育;概述;必要性分析;應用原則;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9-0111-06

在社會發展和變遷的推動下,教育的目標和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新時代的現實情況要求教師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眼光審視教育實踐,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和學生的發展需要。初中生物是一門以生命研究為主要內容的學科,對人類的發展至關重要。在新時代,初中生物教學也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將學生置于教育的中心,關注他們的個性、興趣和需求,尊重個體差異,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

一、 生本教育思想概述

(一)內涵解析

生本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中心和主體,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和發展為出發點。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個性、興趣和能力,教育的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性,學生應該成為學習過程的主人,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并以此為出發點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安排,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另外,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存在一定差異,教育活動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權利,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和互動的關系,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他們的需求,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設計個性化的學習任務和評估方式,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和資源,挖掘他們的潛力,以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理論基礎

生本教育思想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第一,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并非客觀存在于世界中,而是由個體通過與外部環境的交互構建而成。學習是個體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者通過與環境的互動、探究和發現,積極地構建自己的理解和意義。在生本教育中,學生被視為學習的主體,通過與教師、同學和學習資源的互動,積極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第二,兒童中心論。兒童中心論認為,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因此學生才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從發育特點來看,兒童的大腦在早期發育階段非常敏感,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渴望了解世界,對周圍的人表現出了很強的模仿力,這種模仿力是學習能力的另一種表現?;趦和倪@一發育特征,要將兒童視為學習的主體和中心,以兒童的需求、興趣和能力為出發點開展教育活動,其主導權歸于兒童。第三,最近發展區理論。這一理論是以兒童的發展趨勢為準線,將其分為現在和預期,二者間的差值即“最近發展區”,以挖掘學生的潛力為目標。其認為,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風格、興趣、認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并尊重學生間的差異,并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以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幫助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二、 生本教育思想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必要性分析

(一)對初中階段學生學情的分析

生物學作為一門科學,涉及許多復雜的概念和抽象的理論,對初中生來說,這些內容相對較難理解。從生物學科的特點來看,很多知識需要通過實驗或者實踐操作來進行學習理解,而在實際教學中,受制于經費、設備和場地等條件,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不足,使生物學科的學習和理解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在傳統教育理念中,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以“灌輸式”為主,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地位常常被忽視,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的氛圍往往比較沉悶、乏味,學生會對教師產生極大的依賴性,缺乏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機會,自主性被束縛,不利于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生本教育思想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該主動參與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教師為學生創造積極、互動和有趣的學習環境,使他們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可以改變學生對生物學習的態度,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生物學知識。

(二)初中教學改革的需要

在傳統教學中,初中生物教師通常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傳授,主要以講解為主,學生則以被動聽課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思考和參與學習的機會,無法積極構建知識框架,也降低了學習效率。而基于生物學科知識的抽象性、復雜性,僅僅通過教師口頭講解,理解上稍顯困難,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時,容易遺忘和理解不深,無法夯實基礎知識,從而影響綜合能力和生物水平的提高。生本教育理念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桎梏,強調學生參與和主導,師生的角色被重新定義,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在生物課堂中有了更多的合作和互動機會,能更多地參與討論、提出問題、展開思考,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此外,傳統教育往往要求學生按照同一進度和教學內容學習,忽視了學生個體的不同需求。生本教育則注重個性化學習,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學習節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貼近個體發展的學習方式和機會。

(三)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學注重考試成績,主要以傳授生物知識為主導,教育活動圍繞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和理解展開,較少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人才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應試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生本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包括學科基本知識,還涵蓋認知能力、情感與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素質教育則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培養他們的品德、智力、體質、美感和勞動技能。生本教育與素質教育有著相似的理念,共同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以學生全面發展為追求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致力于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三、 生本思想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的原則分析

(一)主體性原則

從教育的目標來看,學生是受益者,因此,他們才是學習的主體和主要參與者,他們要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的角色,通過自我實踐和經驗積累來獲得知識和技能。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教師都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設計。在教學內容上,教師要在確保達到課程要求的前提下,征求學生的想法和建議,聽取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安排和調整教學內容。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師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主題或項目,學生可以選擇他們感興趣的生物領域或問題進行研究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興趣,根據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調整教學內容的深度和難度,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材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學方法上,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索。借助實際案例、生活場景和問題情景等,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并將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構建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思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小組討論、合作項目和互助學習等活動,讓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合作,以相互啟發、分享思考,建立合作意識,提高學習效果。

(二)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的原則,要從整體和個體兩方面進行把握。一方面,整體上。教育是一項基本人權,每個人都應該有平等的機會接受優質教育,也就是說,教育是面向學生的,每個學生都應該有平等的機會去學習和發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不僅僅是學習好的學生,要確保教育的公平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潛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關注他們的學習動態和心理變化情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每一位學生,發現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困惑或者學習困難,與學生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并及時做出針對性的幫助和引導,以推動學生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個體上。通過學習生物知識,學生可以了解生命科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現象,但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是不夠的,同樣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在讓學生掌握基本生物知識的基礎上,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態度和行為準則,并同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等,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創造性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三)理論聯系實踐原則

生物學科是一門涉及生命現象和生態系統的學科,僅僅通過理論知識的灌輸無法真正讓學生理解、掌握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只有讓學生親自探究,開展觀察、實驗和數據分析,才能夠深入理解生物學概念。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理論知識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基礎,它提供了框架和體系,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生物學科的整體認識。但是,僅有理論知識還不足以讓學生真正理解生物學的實際應用和意義,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現象,加深他們對生物學原理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設計實踐操作活動,將抽象的生物學概念和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實際操作,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生物學概念和原理。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實際應用水平,實現學以致用。

四、 生本思想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的策略探究

(一)聚焦學生能力,明晰教學目標

在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既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方向,也是教學有效性和學生學習成果評估的標準和依據。明晰的教學目標,可以確保教學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初中生物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要先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將其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的基本能力是制訂教學目標的基礎和依據,初中生物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科基礎等方面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發展需求,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該具體明確,并與學生的基本能力水平相匹配,引導學生逐步發展并達到預期的能力水平。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認識生物》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起點水平和學習進展,制訂一系列有層次、有步驟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基本能力并面對適當的學習挑戰,促進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成長和進步。在基礎教學目標上,要讓學生了解并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可以區分生物與非生物。在這個前提下,進一步設計拓展教學目標。在能力目標上,讓學生能夠掌握觀察的一般方法,學會在觀察中進行分析和比較,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及溝通能力,使他們能夠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準確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合作中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上,讓學生能夠喜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從而珍愛生活,珍愛生命。

(二)面向學生主體,系統規劃教學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學共有四個學期,每個學期,教師都要以整體視角為學生進行學習發展規劃,對本學期的教學活動進行系統性的設計,幫助學生建立連貫的知識體系,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在初中生物教學中,以生為本要求教師在系統規劃教學活動時,要考慮學生各個學年的學習需求和目標,合理安排生物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首先,對整個學期的教學內容進行研讀,結合課時安排,明確每一節課程的教學任務,從整體上把握教學進度。其次,在系統教學規劃的前提下,根據每章節主題,制訂學生知識與能力發展的方向和規劃,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需求,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和評估方式。通過章節學習的發展規劃,逐漸引導學生掌握更深入、更復雜的生物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學習的連續性和進步性。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有三個單元的教學任務,10章共計23節,教師要根據學校的生物課時安排,合理分配這些章節的課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學生本學期的學習成長目標,并將這一成長計劃與課時進度結合,細化分解到每一個章節的教學中去,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的聯系和整體認知結構。

(三)注重課前預習,確定教學起點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課程教學前對相關學習材料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的過程,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準備,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建立知識框架或基礎,為后續的授課提供更好的準備。通過預習,學生可以提前了解課程內容,激發學習興趣,為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預習之后的課堂上,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師的講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最后開展復習,學生能夠鞏固和回顧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三個環節共同構成了“預習—授課—復習”的學習閉環,缺一不可。傳統的課前預習較為形式化,師生將預習環節作為一個流程,機械地執行,并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必須對課前預習進行改革,要求學生給予預習結果的反饋,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對預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從而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情,這是課堂教學的起點,教師可以此為依據對后續的教學活動做出相應調整,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這一節內容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任務。為了提高學生預習的效率,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導學案,為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導學,在導學案中制訂明確的預習目標,指導學生的預習方向。同時,要求學生對其預習成果進行反饋,通過一些診斷評估活動,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和掌握程度,教師根據收集到的信息,靈活地調整教學起點。對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可以進行簡要的復習和回顧;對學生較薄弱的部分,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和鞏固。

(四)做好課堂導入,活躍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的良否,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息息相關。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參與度和學習效果都具有積極的影響,通過為學生提供積極和互動的學習環境,可以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和全面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師生關系的良好發展。因此,教師應致力于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導入環節是課堂的開端,給學生留下了首要印象。一個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導入環節,能夠立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幫助他們進入學習狀態,從而營造積極、專注、有參與意愿的學習氛圍。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做好課堂導入,通過合適的導入活動或者問題,為學生創造輕松、活躍、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幫助他們從一開始就進入學習狀態,調整好心理狀態,從而更愿意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與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如圖片、視頻或動畫,展示它們的外貌特征、生活環境以及有趣的行為,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同時,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如:“你知道哪些動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行走嗎?”“你知道為什么蛇沒有腿卻能在地上爬行嗎?”通過這些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和猜測,鼓勵學生互相交流意見,思考問題的原因和答案,活躍課堂氛圍,激起學生想要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五)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思考

情境化教學是一種以情境為基礎的教學方法,通過創造或還原真實的情境,將學生置于具體的學習環境中,以促進他們的主動參與和深入理解,強調將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情境進行激活和引導,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或決策制訂中。初中生物的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和復雜,涉及細胞結構、遺傳原理、生物分類等概念和理論,以初中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來講,他們在理解起來稍顯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可以是真實的生活場景、模擬的情境或虛擬的情境,通過情境的構建和設計,創造出學生需要解決或處理的情景,使他們能夠主動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合作能力和創造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生物知識。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認識生物的多樣性》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不同生物種類及其特點的視頻,為學生創建視聽教學情境。通過觀看視頻,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不同生物之間的多樣性。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不同的視角和角色扮演,如演科學家、環境保護者或決策者的角色,讓他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思考在生物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入實際生活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可以到校園或附近的公園、湖泊等地,觀察和收集不同生物的樣本,讓學生觀察不同生物的外貌、生活習性等特點,思考它們適應不同生存環境的原因,并進一步討論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六)開展小組合作,加強師生互動

邏輯思維是學習生物知識的重要基礎,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概念、理解關系、推理和解決問題。然而,初中學生在認識世界和思維發展方面相對初級,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和體驗,在面對大量的生物新概念和復雜的知識體系時,會因理解困難而生出畏懼心理。為了激發學生對初中生物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積極探索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和觀察結果。這種參與感和實踐體驗可以提供給學生學習的快樂和滿足感,激發他們對學習的主動性和動力,有效增強他們對課堂內容的學習興趣,并促使他們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識。小組合作是自主探究的有效形式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這一形式,以具體的任務為引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思維火花的碰撞。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輸血與血型》這一內容時,老師可以提出問題,如:“為什么進行輸血時要考慮血型匹配?”“ABO血型系統的特點是什么?”之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將問題分配給不同小組,讓他們進行討論和探究。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問題,并共同尋找答案和證據支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可以輪流參與每個小組的討論,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啟發,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七)走進生活,培養社會責任感

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和能力的關鍵時期。從現階段的教育狀況來看,初中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得到了絕大部分的愛與關注,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不太懂得與同齡人分享、合作和競爭,集體意識較弱。再加上學校教育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得現階段初中生的責任意識較為欠缺。生物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涉及生態系統、生物倫理問題、推動可持續發展以及關注健康和疾病預防等方面的知識和實踐。因此,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科的特點,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學科知識,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學生對社會責任的理解和關注,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并激發他們投身社會、關心環境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責任感。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傳染病及其預防》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真實的傳染病案例,如近年來的突發傳染病事件、疫情的防控措施等,討論這些疾病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傳染病為例,比如流行性感冒等,讓學生了解它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個人衛生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避免傳染病的傳播,并意識到每個人都應該積極采取防控措施,這樣不僅能夠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他人,肩負起自身應有的社會責任。同時,要將其付諸實踐行動,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社區衛生和傳染病防控,向社區居民宣傳關于傳染病防控的知識,幫助社區清理衛生死角等,在日常行為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五、 結論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生本教育思想,符合學生的學情分析,是推進初中生物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選擇。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貫徹新課改理念和要求,遵循學生主體性、全面性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優化設計,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掌握生物學科基礎知識的同時,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持續反思和改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適應新時代對教育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洋.新課標思想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痛”與“改”[J].西部教育研究(陜西),2023(5):40-41.

[2]肖方碧.生本思想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學[J].科學大眾:智慧教育,2023(6):9-10.

[3]張敏龍.新課改下提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學周刊,2023(21):142-144.

[4]賴金山.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1):106-108.

[5]張桂梅,嚴凱,黃貴強.前置性學習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23(19):117-120.

[6]劉光雙.淺析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策略[J].學周刊,2023(16):65-67.

[7]周曄.“雙減”視域下初中生物教學的實踐創新思考[J].教育科學,2023(4):131-134.

[8]劉映輝.家校共育視域下初中生物教學策略探析[J].教育藝術,2023(4):72-73.

[9]董銳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導向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科學,2023(4):79-81.

[10]汪洋.體驗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3(4):122-124.

[11]劉冬招.初中生物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開展策略[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教育,2023(4):86-88.

[12]楊春梅,徐皓,蒲晶.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社會責任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理科園地,2023,19(1):7-8,11.

猜你喜歡
必要性分析應用原則初中生物教學
試分析物理教學中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
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視覺傳達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初探
初中生物教學凸顯和傳遞重要概念的實踐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
生物核心素養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培養探討
城市居住環境中拼貼藝術的應用原則與方法探究
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服務“三農”的會計專業課程建設必要性分析
建構主義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學活動的探索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