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箏協奏曲《云裳訴》的音樂特點與藝術表現

2024-04-27 16:45黎威
藝術大觀 2024年5期
關鍵詞:音樂特點創作背景藝術表現

摘 要:《云裳訴》是在《鄉韻》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古箏協奏曲,《鄉韻》描寫了文人的思鄉情懷,《云裳訴》將《鄉韻》擴充,譜面上音符變多,內容也從具體的鄉愁升華為對家人、山河、生活的愛。本文主要從兩首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其不同的音樂特點出發,聯系自身的實踐與感受分析《云裳訴》的藝術表現。

關鍵詞:創作背景;音樂特點;藝術表現

中圖分類號:J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5-00-03

古箏又名“秦箏”“漢箏”等,素有“東方之鋼琴”的美譽。流行于戰國,盛行于秦朝,是民族樂器中表現最為豐富的樂器,被稱為中國樂器之瑰寶。用古箏為詩詞加以配樂,通過多種演奏技巧,如揉弦、顫音、搖指等,更能詮釋詩詞中的意境和聲韻之美。20世紀50年代初,古箏傳統演奏方式被打破,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聲部演奏手法,為現代箏曲的發展開辟了更新、更廣闊的道路?!对粕言V》就是在《鄉韻》基礎上,加上現代箏曲的新的演奏技巧而成的創作樂曲,更好地表達了作曲家想要表達的對生活、人生的熱愛。

一、《云裳訴》創作分析

《云裳訴》于2002年創作而成,在古箏曲《鄉韻》旋律基礎之上改編擴展而成的一首現代古箏協奏曲的代表作,作品取材于楊貴妃與唐玄宗之間的凄美愛情故事[1]?!对粕言V》是《鄉韻》的升華,樂曲在開始部分需要以一種平靜淡定的音色進入,為后面的升華留有余地,在引子部分,高音到低音的發展,要注重聲音的多變,揉弦注意區別,既要對音樂進行修飾也要賦予音樂情感的表達?!多l韻》顧名思義是表達文人對故土的熱愛與思念,“婉婉鄉音,悠悠鄉情,道不盡對故土的思念,訴不盡對故土的深情”。而《云裳訴》則是將《鄉韻》的具體思鄉之情升華為模糊的愛,這種愛不僅包括對家鄉故土的愛,還有對朋友、親人、山河、生活等的熱愛。古箏曲《鄉韻》要求演奏者理解并傳達其清新淳樸的情感和富有韻律感的特點,在演奏時需要注重音色的變化和對節奏的掌握,使得整個曲目在一個平靜的基調中不斷交替著波動、轉折,旋律、和聲的變化也異常自然、流暢。演奏風格上則要求彈奏者以慢中帶急的方式仔細地控制每個音符和每個音的持續時間,同時又需要在流暢自然的基礎上將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由歌、舞、劇三者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唐宋時期形成,元明之后,各地戲劇蓬勃發展,創造了更加完美的藝術體系。陜西箏曲有著豐富的音樂形態和風格色彩,就像《云裳訴》中在升fa和降si的處理,音準顫音的幅度大小都讓樂曲更具秦腔特色,使其風格濃郁,加上鋼琴伴奏在和聲、織體方面與古箏配合,充分發揮了古箏的獨特音色。

《云裳訴》主要是將文人思鄉情懷升華到對生活、家人、人生的愛,意味更加深長?!对粕言V》的演奏版本中,主要是通過鋼琴伴奏,古箏主奏,這部作品首演于中國香港大會堂,目前《云裳訴》這首曲目也成為古箏音樂會的經典曲目。

二、《云裳訴》的音樂特點與演奏分析

(一)音樂特點

《云裳訴》是在《鄉韻》的主題音調基礎上改編的古箏協奏曲,給作品增添了新的理念,用古箏來演奏《云裳訴》可以充分展現作品的文化底蘊,旋律的婉轉悠長。演奏過程中對于音色的把控、觸弦的力度(瞬間爆發力)、強弱的對比和演奏者個人情感的融合,缺任何一個都不能把作品淋漓盡致地詮釋出來?!对粕言V》與《鄉韻》的旋律編排一樣,都是由引子、慢板、快板、華彩、慢板再現、尾聲等多個部分組成?!多l韻》本身就有著文人情懷的思鄉之情,但《云裳訴》無論是在音色還是曲式結構上都比《鄉韻》有很多的擴展、改編和突破,再加上運用了陜西音調中的秦腔和豐富的鋼琴伴奏,不僅是表達思鄉之時情緒的起伏,更包含了作曲家對生活、人生的感悟。在創作特點方面:首先,旋律與節奏中,旋律是音樂的靈魂,而《云裳訴》的旋律優美且富有變化,如同一首流動的詩歌。其節奏感強烈,使得整首曲子充滿了動態和活力。在旋律和節奏的配合下,古箏的獨特音色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其次,曲式結構使用的是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曲式結構為引子+慢板+快板+華彩+慢板再現+尾聲,這樣的結構使得曲子層次分明,給聽眾帶來了豐富的聽覺體驗,同時,曲式結構的運用也使得這首曲子更加富有深度和內涵。最后,在演奏技巧上,《云裳訴》對古箏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曲子中運用了大量的刮奏、滑音、顫音等技巧,這些技巧的運用使得曲子更加富有表現力。演奏者需要通過精湛的技藝,將這些技巧融入曲子中,從而完美地呈現出曲子的情感和意境。

鋼琴是極具表現力的西方樂器,與古箏的音色效果不同,鋼琴是以十二平均律排音,而古箏是用五聲音階排音,除了獨奏外,它被廣泛地運用于其他演奏形式,特別是聲樂作品的伴奏以及其他樂器的合奏或協奏中。器樂作品中往往講的是一個故事,所以需要用音樂塑造故事中的人物、場景和意境。而鋼琴的伴奏可以形象地模仿車馬聲或大自然的聲音?!多l韻》描寫的是文人情懷的思鄉,《云裳訴》講述的是更高層次的宏觀的情懷,鋼琴伴奏充分發揮了模擬場景、襯托意境的作用。

(二)演奏特點

古箏協奏曲《云裳訴》是G宮D徵調式,充分運用秦腔花音與苦音音階,陜西地域音調特征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2]秦箏微升fa,微降si的這種音律特征,突出了樂曲的地方特點。全曲主要由古箏主奏,鋼琴擔任伴奏,但是偶爾由鋼琴主奏旋律,兩種樂器相互對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印象深刻。

樂曲引子部分以古箏的強掃為開端,表現出強烈的情感,渲染出陜北悲情的曲調,具有黃土高原民間音樂的鮮明特色,接著鋼琴八度向下行音組的演奏方法節奏拉長,使古箏能進入情緒爆發[3]。樂曲慢板由兩個主題、四個樂句組成,第一個主題在高音區搖指再現樂段,由古箏主奏,第二個主題鋼琴主奏,古箏作為伴奏仍由搖指演繹。鋼琴以半分解和弦的伴奏織體作為襯托,兩種樂器如對話一般,將如泣如訴、各種心酸涌上心頭的情感層層遞進表達出來。慢板收尾與鋼琴強有力的合奏完成,預示快板段落的開始。不同于之前的凄涼哀苦,快板部分旋律跳躍,與慢板形成對比。在激烈的快板結束時鋼琴強有力的八度進行和附點節奏彈奏與古箏共同引出華彩樂章。華彩部分主要是古箏獨奏,鋼琴伴奏為輔,古箏的搖指模仿出唐玄宗情緒崩潰到發出無法控制的呻吟聲,達到哭腔的效果,[4]古箏的滑音、顫音、刮奏都將樂曲的情感推向極致。慢板再現部分與之前的慢板相互呼應,基本重復了第一段慢板的內容,引人回憶,內心得到了舒緩和平靜。樂曲尾聲部分,兩種樂器合奏,八度上行并重音彈奏,推著旋律上行,在Ⅴ級上強有力的收尾,給人蕩氣回腸,余音繞梁的音樂情緒。

在情感表達上,《云裳訴》所表達的情感深沉而真摯。曲子中既有對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的生動描繪,也有對人生情感的深刻反思,這種情感表達方式使得這首曲子不僅僅是一首運用敘事性方法圍繞故事展開的樂曲,更是一首能夠觸動人心的音樂?!对粕言V》的標題和曲調都充滿了詩意,仿佛是一首流動的詩歌?!霸葡胍律鸦ㄏ肴荨边@種音樂與詩歌的結合,使得這首曲子的意境更加深遠?!对粕言V》雖然是一首古箏曲,但它并沒有完全拘泥于傳統音樂的框架。這首曲子在保留古箏獨特音色的基礎上,也融入了一些現代音樂的元素。這種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使得這首曲子既有古典音樂的韻味,也有現代音樂的活力。樂曲的演奏仿佛是一幅流動的畫面,在聽這首曲子的過程中,人們的腦海中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出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凄美愛情的畫面景象,這種視覺與聽覺的結合,使得這首曲子的藝術效果更加豐富和立體。

《云裳訴》這首古箏曲不僅在創作上獨具匠心,而且在藝術表達上有著很高的水準,這首曲子所表達的情感真摯而深沉,讓人在聽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美好和純凈,同時,《云裳訴》也展現了古箏藝術的獨特魅力和博大精深。這首曲子的成功,不僅為古箏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整個音樂界帶來了新的啟示和思考。

三、《云裳訴》的藝術表現

器樂演奏是人類表達自身思想的特殊形式,樂器使人的情感表達范圍得到極大擴展。藝術起源于模仿說、生產實踐說、本能需要說?!扒閯佑谥卸斡谘?,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碑斒治枳愕高€不足時,則通過敲打、搖晃、拉扯身邊事物發出聲響,不斷碰響客觀物體,演奏才真正開始[5]。

(一)“中和”之美

中國傳統美學追求和諧、含蓄、均衡、適度的中庸之美,中國器樂演奏以“內得于心,外應于器”為美學信條,含蓄地表達情感。只有演奏者在演奏時保持內心的寧靜,把握感情的平衡,運用細膩的技巧從而能使音樂達到平和的效果?!对粕言V》中有很多需要靜下心來演奏的部分,如慢板部分,只有沉下心,體會其中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達。演奏前通過深呼吸讓自己安靜平和下來,只有沉住氣,同時還要注意每個音之間的起伏走向,演奏時連貫地將氣通過肩部、大臂等貫通到指尖,讓每個音有瞬間的爆發,每個音才能圓潤、飽滿。

(二)氣韻之美

《詩說雜記》中所說:“氣脈之來,綿綿如繩,前后相連,首尾呼應,雖千音萬韻,依然生氣勃勃,躍躍于動?!薄皻狻背酥浮皻庀ⅰ蓖膺€指到達全曲的首尾相連,呈線條的律動。在演奏中,氣息的貫通意味著成熟的演奏和對作品的理解與駕馭,正如在《音樂表演藝術中的氣與韻》一書中說道:“真正優秀的音樂表演藝術,最難得的就是它獨特的氣與韻的美妙?!痹凇对粕言V》演奏過程中,每個層次之間要用氣息貫穿始終,不論是慢板還是快板都要一氣呵成,整首曲子快板華彩部分比較多,更加需要通過氣息的運用讓整首曲子有律動的美感。演奏前要做充分準備,了解曲子的創作背景、歷史故事都很有必要,只有這樣才能理解作曲家的內心世界,從而準確地把這首曲子的韻味表現出來。筆者每次練習樂曲前都會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這首樂曲的背景,參考各流派大師是怎么演繹的,學習他們如何運用氣息連貫地演奏整首曲子,有時候會將自己帶入故事背景,與人物對話,通過自身的理解將這首曲子的情感表現出來。

(三)意境之美

中國傳統藝術始終追求達到一種“意境”之美,《美學散步》中寫道:“音樂藝術中的意境,因人、地、情、景的不同,會產生多種多樣的美。如同是一個星天月夜的景致,就可以影映出幾層不同的詩境畫意?!泵渴缀玫淖髌范急赜幸荒粓鼍盎蛞环嬀沓尸F在人的腦海里,《云裳訴》就是很好的例子,這首曲子情景交融具有抒情含蓄的特色,一是融情于景,側重于寫情。演奏前應先對樂曲進行理解,從而對具體的形象產生想象,通過具體演奏表現出人物的情感。二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偏重于寫景。通過對自然風光的描寫,用旋律將美妙的畫卷展現在人們眼前。所以筆者每次在演奏前,都需要進入一種沉思的意境演奏狀態中,用連貫的手法將樂句一氣呵成,將自然的風光畫卷展示在聽眾眼前。

四、傳統音樂元素的“中國化”探索

傳統文化的“國際化”是指將本土的、具有獨特文化特色的傳統文化推向世界,使其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傳播、認可和尊重。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還能夠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一)傳統文化“國際化”探索的意義

1.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歷史積淀和民族精神的體現,將其推向世界有助于展示國家的文化魅力,提升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影響力。2.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傳統文化“國際化”探索有助于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推動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鑒與融合,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3.增進國際友誼與理解。通過傳統文化的傳播,可以讓世界各地的人們更好地了解和認識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從而增進國際的友誼與理解。

(二)傳統文化“國際化”探索的途徑

1.加強文化產業發展。政府應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鼓勵創新和創意,提高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使之成為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力載體。2.深化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文化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3.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傳播傳統文化。充分利用互聯網、電影、電視等現代傳媒手段,將傳統文化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世界各地的觀眾,提高其傳播效果。4.培養國際化的文化人才。加強對文化人才的培養,提高其文化素養,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將傳統文化推向世界。5.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確保其在全球化進程中不被遺忘,為傳統文化的“國際化”探索提供堅實的基礎。

總之,傳統文化的“國際化”探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企業、民間和個人共同努力。只有不斷推進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才能使其在世界范圍內產生更廣泛的影響,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貢獻。

五、結束語

《云裳訴》是一首在《鄉韻》主題音調上改編而成的旋律優美的古箏協奏曲,具有鮮明的陜西地方風格,在傳統箏曲的基礎上加入現代的大量演奏技巧和手法,通過控制音響上的強弱變化規律來表達作品的音樂文化底蘊和內涵,演繹著人的內心世界對故鄉、生活、人生的情思與感悟,令人回味。

參考文獻:

[1]寧薈.箏曲《云裳訴》的演奏分析和情感表現[J].青春歲月,2023(06):60-62.

[2]陳倩,蘇暢.當代古箏協奏曲創作的傳統意蘊與形式創新——以《臨安遺恨》《云裳訴》《如是》三部作品為例[J].人民音樂,2022(10):32-36.

[3]劉婭.古箏協奏曲《云裳訴》(鋼琴版)的合作藝術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19.

[4]李書晴,胡婷婷.中國傳統故事在古箏作品中的融合與繼承——以古箏協奏曲《云裳訴》為例[J].戲劇之家,2022(08):69-71.

[5]陳若良.器樂演奏基本原理的再認識[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黎威(1996-),女,江蘇鎮江人,碩士,從事中國樂器演奏(古箏)研究。

猜你喜歡
音樂特點創作背景藝術表現
淺析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
中美日動畫電影音樂之比較
賞析古箏協奏曲《楓橋夜泊》
論李斯特鋼琴作品《死之舞》的創作風格和特點
探討琵琶演奏中的音樂感覺與藝術表現
論合唱指揮中的肢體語言藝術表現
淺談二胡表演藝術
淺析詠嘆調《我懷著滿腔熱情》旋律特點及情感表達
新疆維吾爾族民歌的藝術特色
禪宗美學對中國書畫藝術表現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