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多角度視野下“歷史解釋”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2024-04-29 18:55章其幫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歷史解釋歐洲歷史

章其幫

摘 要:本文以《中外歷史綱要(下)》“走向整體的世界”這一單元主題為切入點,嘗試從貿易圈、世界格局、制度等視角來研究“歷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培養途徑。

關鍵詞:多角度視野 核心素養 歷史解釋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49

所有的歷史敘述在本質上都是對歷史的解釋,即使是對基本事實的陳述也包含了陳述者的主觀認識,歷史教科書也不例外。然而,教科書限于篇幅、編寫體例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歷史事件都解釋得很完美?!叭蚵撓档慕ⅰ笔遣烤幐咧薪炭茣吨型鈿v史綱要(下)》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兩課的主題,也是培養學生多角度視野和“歷史解釋”素養的好機會。本文試著在教科書的基礎上對史料進行補充和延伸,培養學生多角度視野下的歷史解釋核心素養。

一、貿易圈視野:地中海貿易圈

地中海貿易圈一直是歐洲、西亞、北非間最重要的經濟貿易通道。從古至今,地中海沿岸崛起了強大的埃及帝國、古希臘城邦、羅馬帝國和后羅馬時期的拜占庭等帝國。意大利一直處于地中海貿易圈的中心地帶,一直享受著貿易帶來的巨大財富。然而,游牧歐洲北部的蠻族不斷入侵,最終導致了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被羅馬雇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所滅。繁華一時的奴隸制工商業文明也在一夜間瓦解。西羅馬帝國工商業衰落的關鍵是,入侵者日耳曼等蠻族還處于游牧時代,沒有發達的農業,沒有農業支持下的手工業和商業。對這些部落來說,城市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于是,除了后來作為歐洲基督教中心的羅馬城,羅馬帝國曾經繁盛的商業城市基本都在財富被洗劫一空后被拋棄,地中海貿易幾乎全面停止了(除了拜占庭仍控制的東地中海地區)。其后,歐洲,尤其是西歐陷入了蠻族人統治的“黑暗的中世紀”。在將近一千年的時間里,這些蠻族人的后代終于發展起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也開始發展。尤其是在持續近兩百年的(1096—1291)“十字軍東征”失敗后,歐洲的法國、德意志諸邦國、西班牙、英格蘭人等發現了東方物質的繁華、建筑和科學技術的先進,見識到了什么是東方商業與城市文明。于是,戰爭停止了,地中海貿易重新開始。接下來,很多事情也自然發生。為幫助學生理解和解釋此后的地中海貿易圈歷史,筆者提供了如下材料:

材料1:這(意大利)是一個喧囂的城市社會,以繁榮的工業和西歐與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蘭帝國之間的利潤豐厚的貿易為基礎。意大利人是這一貿易的中間人,并由此繁榮起來……如佛羅倫薩、熱那亞、比薩和羅馬也都是如此(有大量的商人船隊和木匠工人等)。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全球通史(下)》

材料2:15世紀初,威尼斯人把熱那亞人和其他歐洲人趕出了東地中海,最終取得了對亞洲香料和紡織品貿易的壟斷權。以航海經商為業的歐洲人一直希望找到一條直達亞洲的航路,以打破威尼斯人對香料的壟斷。奧斯曼帝國興起后,控制和壟斷了東西之間的傳統商路,對商路上過往大歐洲商人橫征暴斂,使得運抵歐洲的商品價格上漲了近十倍……(但)東地中海,實際上還是威尼斯人的天下。奧斯曼軍隊主要是步兵,海上主要依靠北非的海盜,威脅不大?!谒麄冄劾?,不過是由奧斯曼人取代了拜占庭而已,他們還可以繼續同奧斯曼人做生意。因此,通過埃及的威尼斯商路并未關閉。

——朱邦造 《歐洲文明的軌跡》

材料3:葡萄牙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匯處和地中海與大西洋的接合部,是地中海沿岸國家聯系大西洋的要沖,首都里斯本港是西歐、西北歐各國船只進出地中海的咽喉。按照葡萄牙歷史學家的觀點,中世紀后期的地中海是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對峙、斗爭和相互滲透的漂動分界線。這種相互接觸與滲透,是西方民族航海文明的根源。

——周世 《葡萄牙何以率先走上海外擴張之路》

上述歷史敘述和歷史材料能夠較好地補充教材中關于地中海沿岸城市政治、經濟變化過程的歷史細節,幫助學生從地中海貿易圈的視野中更好地審視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以意大利諸城邦、葡萄牙和西班牙三地來進行分類,概括各地在地中海貿易圈中的地位和新變化,一步步引導和設問,引發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例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1.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地中海貿易圈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2.在一千年后,意大利諸城邦、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新的政治和經濟變化中,分別抓住了哪些機會,這又對各自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等等。

對以上內容的解讀能更好地建立起地中海范圍內的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有效銜接,建立一個有機的、符合歷史證據的解釋。通過這些教學環節,學生能更加注重歷史細節、時空觀,也能辯證、清晰地認識社會經濟歷史的演變及其背后的實質。

二、世界格局視野:早期歐洲國家間的競爭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歐洲新航路開辟的先行者和最早的獲益者。當東方的香料和美洲的白銀黃金通過運寶船源源不斷送往歐洲時,后知后覺的荷蘭、英國、比利時也相繼認識到,它們錯過了一場財富盛宴的開始。但它們實力不濟,一開始只能采取利用海盜搶劫的方式。歐洲的傳統大國法國,此時正忙于占領傳統富裕的意大利諸城邦,加上國內的天主教與新教的宗教戰爭,因而無暇他顧。至于德意志地區,當時還未建立統一的國家。然而,歐洲國家間的競爭已經開始,新航路的發現,代表著歐洲內部格局的大演變,也是世界新格局的大塑造、大變化過程。以下材料能夠幫助學生對此過程產生較深入的理解和認知:

材料1:這兩個天主教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的主持下試圖瓜分世界,但它們的夢想沒有實現,大西洋沿岸國家很快加入海外探險和殖民征服的行列之中。

——朱邦造《歐洲文明的軌跡》

材料2:法國國王弗朗斯西一世(Francis I)不動聲色。他寫道:“陽光普照,一視同仁”,對教皇的世界劃分,他機智地回應說,他倒愿意看看亞當的遺囑,“以便知道他原來是怎么劃分世界的”。

——[美]威廉·J·本內特 《美國通史(上)》

材料3:1580年,普利茅斯人弗蘭西斯·德雷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親自完成環球航行的人,在這次歷時三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隊不僅掠奪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還襲擊了西班牙在歐洲的港口?!鳛橘Y助者之一,伊麗莎白一世分到了16.3萬英鎊的紅利,這個數字幾乎相當于當時政府一年的支出。高貴的女王親自來到了德雷克的坐艦上,隆重地授予德雷克——這位職業更準確地說是海盜的人——騎士稱號?!?588年英西海戰中的勝利,是一次以弱勝強的勝利,它再一次顯示了在王權統治下的民族國家的力量。

——周艷執導《大國崛起 第三集 走向現代(英國上)》解說詞

以上歷史敘述和材料呈現了歐洲各國對世界海洋與殖民地控制權的爭奪與轉移過程,是對教科書相關歷史描述的補充和延伸。我們發現,葡萄牙和西班牙探險家逐漸在歷史中消失,那也就意味著,其他歐洲國家慢慢扭轉了后發的劣勢,并通過各種方式逐漸實現后來居上。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這些材料時,可以清晰指出歐洲國家崛起的先后性,培養學生對時空觀和歷史持續性變化的掌握能力,從而更好地對歷史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在研讀材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1.葡萄牙、西班牙瓜分世界,其他歐洲國家的態度和應對方式分別是什么?2.歐洲后發國家,主要通過哪些什么方式崛起的?英法七年戰爭的結果對歐洲格局乃至世界新格局產生了什么新影響?

歐洲國家在新航路開辟后的激烈爭奪,恰是世界進入歐洲時代的開始。所以,從歐洲視角來看,歐洲國家格局的演變最終奠定了近代世界的歐洲領先的新格局。歐洲國家的沉浮和世界新舊格局的演變幾乎成了同一個過程。學生通過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探討,可以進一步對近代歷史國際格局演變形成一個明晰的認識,增強綜合分析能力。教師進而還可以追問:歐洲盛行的“西方中心論”和“白人至上主義”,與這一段歷史又有哪些聯系呢?教師提出這些問題,也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疑問與思考空間,激發他們深入了解近代世界歷史的興趣。

三、制度視野:大國崛起的模式

西羅馬帝國瓦解后,野蠻人后裔統治的是落后歐洲,主要是西歐諸國,在沉寂了一千年后,西歐諸國似乎是突然間趕超了政治、經濟、軍事等更為發達的東方各國,史學界對此的歷史解釋一直爭論不休,沒有定論。比如,帕特里克·克龍問的:“(近代)歐洲究竟是跑了第一?還是怪物一個?毋庸置疑,歐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怪物?!币虼?,筆者提供目前歷史學界較具有影響力的一些論述,以作為教學的參考,具體如下:

材料1:沒有國家的支持就沒有地理大發現,而沒有重商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也同樣沒有地理大發現。地理大發現的實質是國家在重商主義的理論指導下追求財富,個人發財的愿望和國家致富的目標結合在一起,造就了重商主義時代的特色……原因在于動機。按照官方的說法,鄭和出海是弘揚國威,安撫遠人,那完全依賴一個人的意志,就是明成祖……他不想做了,這件事就停止了??墒菤W洲人的海上冒險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追求財富。財富的誘惑不可抗拒,使一代接一代西方人不斷往前走,終于成就了“地理大發現”。

——錢乘旦 《西方那一塊土》

材料2:在征服和開拓初期,西班牙王室對殖民者的干涉不多,征服者可以享受頗大程度的自由。當時,征服者部隊,一般由他們自己設法籌款組織,王室只處于贊助地位,所以這種軍隊完全由他們自己指揮,并不屬于王室的軍隊系統。他們奪取的財物也歸他們自己支配,王室只征收其中的一部分(通常是五分之一)……“阿德蘭塔多”是西班牙王室在美洲探險與開拓時期加給那些征服者的一種稱號,其權力極大,在他統治和控制的地區以內,一切行政、軍事、宗教和司法大權都歸他掌握,他對西班牙王室只是一種名義上的服從而已。

——李春輝《拉丁美洲史稿·上卷一》

材料3:一種是英格蘭和荷蘭共和國這樣的協商民主制度,這種制度為政府預留了足夠的彈性空間以應對挑戰,并且能夠維持歐洲的均勢;另一種是君主制度,既包括像奧斯曼帝國和俄國這樣的專制獨裁制度,也包括法國和西班牙那樣混合制的政權組織形式。對于后者來說,具有代議性質的機構依然在國家政權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使國王的權力明顯居于優勢。

——[英]布倫丹·西姆斯:《歐洲——1453年以來的爭霸之途》

材料4: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方式,東印度公司成功地將分散的財富變成了自己對外擴張的資本。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長的女仆也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成千上萬的國民愿意把安身立命的積蓄投入到這項利潤豐厚,同時也存在著巨大風險的商業活動中,一方面是出于對財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為荷蘭政府也是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政府將一些只有國家才能擁有的權利,折合為25000荷蘭盾,入股東印度公司,這就大大增加了東印度公司的權限和信譽。

——周艷執導《大國崛起 第二集 小國大業》解說詞

材料5:1651年,(英國)克倫威爾頒布了著名的《航海條例》;1660年,(復辟)查理二世又頒布了議會通過的新版《航海條例》。與1651年的《航海條例》相比,新條例不僅內容更加系統和全面,而且也更為嚴厲和苛刻。其主要內容包括限制一切外國的商品的船只進入英國本土及其殖民地,除非使用的是英國船,船員中的3/4必須是英國人,否則船貨一律予以沒收。

——黃光耀《論“復辟時期”英國重商主義殖民原則的確立》

以上材料可以深刻揭示在新航路開辟后近代歐洲諸國崛起為世界大國的原因和模式。教師在指導學生時,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材料中認為,地理大發現的制度原因是什么?2.與先發國家相比,后發的歐洲國家崛起原因有什么共同點?其不同點又在哪?通過研讀這些材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歷史解釋的因果聯系和歸納能力,進而培養對大事件歷史解釋進行理性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和方法。在問題研讀結束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綜合上述材料,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總結一下近代歐洲國家崛起為全球大國的模式是什么。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可進一步認識國家發展的共同性和差異性,從而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綜合分析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聯系古今進行提問:這些國家崛起后,它們宣稱的國家強大的原因是什么?宣稱的原因與實際強大的原因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

當然,國家間的崛起和衰落是極其復雜的,還有其他可能的推動因素,比如,歐洲國家間相互為敵,戰勝敵人是他們向海外擴張的一股推動力量。又如國家發展的潛力:“或許荷蘭人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荷蘭人缺乏其對手所擁有的資源。法國擁有眾多的人口、繁榮的農業和一個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出??诘母辉W鎳?。英國人也擁有較荷蘭人豐富得多的自然資源,并享有海島位置帶來的巨大裨益:地處海島,使他們無需付出時常遭受入侵的代價?!瓪w根結底,18世紀的荷蘭讓位于英國和法國,其原因與20世紀英、法兩國讓位于美國和蘇聯的原因正相同?!?/p>

綜上所述,歷史解釋的多角度視野需要建立在局部和整體歷史大時空觀念上,歷史教師要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盡可能介紹更多更新的歷史細節,不斷尋找背后深層的因果關系,不斷接近歷史的真實。在此基礎上,歷史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辨析史料,把握史料的主客觀性,鼓勵學生敢于做歷史解釋,善于做歷史解釋,最終使學生逐漸具備古今貫通、中外融通的歷史能力,從而真正實踐歷史教學“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 〔澳〕約翰·赫斯特《極簡歐洲史(增訂紀念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

[2]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歡
歷史解釋歐洲歷史
歐洲之恐:歐洲可以迅速撲滅恐怖襲擊,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實證”素養論析
從官商關系角度解讀民族資本主義興衰
我們解釋一個奇跡的時候,不必害怕奇跡失蹤
新歷史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復興中的歐洲有軌電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