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教學中開發自主能力探索

2024-04-29 16:16盧慶鋒
學苑教育 2024年9期
關鍵詞:雙減環節學科

盧慶鋒

(福建霞浦縣濱海學校,福建 霞浦 355100)

“雙減”政策推行后,教師對其進行深入解讀,歸納出“讓重心回歸學校課堂”和“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這兩條指導信息。隨后,教師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現狀,發現“教師”以及“學生”這兩個主體仍有許多行為影響了能力培養效果。但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能、提升學科教學質量以及助力學生長期發展。對此,教師從“課前預習、課下拓展、合作學習、自我了解、設計提問、調整作業、反饋成果”這七個角度切入,設計與運用科學有效的實踐策略,以同步落實“雙減”政策和自主能力培養要求。

一、“雙減”政策中對小學數學學科的指導信息解讀

(一)讓重心回歸學校課堂

“雙減”政策主要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是持續規范校外培訓,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強化“學?!苯逃麝嚨刈饔?;二是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課后作業負擔,強化“課堂”學習主陣地作用?;诖?,教師提煉出“學?!奔啊罢n堂”兩個關鍵詞,總結出“讓重心回歸學校課堂”這一指導信息,隨后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和自主性,促使學生在課堂中高效吸收與內化知識,同時指導小學生在校內自發自主完成書面作業,并在認真批改后,運用校內時間做好面批講解和答疑輔導,以此保證“雙減”政策落于實處。

(二)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

“雙減”政策最為主要的一個目標和任務便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要求學校堅持學生為本,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同時還推動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能以及優化作業設計。就此,教師對政策內涵進行總結,明晰了國家對于學生作為主體的學習和成長進程的重視和關注,所以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以“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為指導原則,首先要優化多個教學環節以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其次要科學設計作業以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最后要逐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促進其提高學習質量。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科自主能力培養現狀

(一)教學方式阻礙自主發展

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開始著手壓減作業量與作業時間,但是沒有從更多環節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所以學生仍舊沒有較多發揮“自主性”的機會,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缺乏土壤。除此以外,還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僅僅對學生的課后練習作業進行優化,忽視課前預習這一環節,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動機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激發其學習興趣,是調動其主觀能動性的必要因素之一?!半p減”政策推行后,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一刀切”減少作業量,沒有切實“優化”和“創新”作業設計這一環節,這就導致學生在之前產生的枯燥感和乏味感無法被消減,從而導致學生還是無法感知到學習數學學科的樂趣,缺乏自主學習的動機。

(三)對自主學習管理不科學

因為小學生處在學習自控力和自律性較差的階段,所以教師雖然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但是不能對其學習過程完全撒手不管。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把創新的重點放在作業這一維度,沒有認識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于政策落實的重要性,此種情況下,即使學生嘗試進行自主學習實踐,教師也無法有效管理這一過程,更無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建議,從而阻礙了學生自主能力發展。

三、在小學高學段數學課中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學習效能

小學高學段,數學學科知識的難度逐漸提升,需要學生深入理解的內容也越來越多。此時教師加快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被動機械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促使其以積極的態度學習知識,有助于提高其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會使得學生在充足的自主學習實踐中,掌握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其數學學習能力。

(二)提升學科教學質量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兩個維度。因此,教師著手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可以推動學科教學質量提升,其作用機制是:學生自主能力得到發展,會在完成學習任務以及參與教學活動中更加主動,從而不僅教學得以順利推進,而且教師也不用再耗費較多精力督促學生學習,可以更加專注于探索如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三)助力學生長期發展

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其當下的學習效能,還可以為其后續的成長與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在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中,教師推動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可以提高其學習的自控力和自律性,同時還引導其掌握對新知識進行自主理解與探索的方法,從而學生會在之后按照正確的思路、運用有效的方法學習知識,使其長期發展得到保障。

四、“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開發自主能力策略

(一)課前自主預習,主動探索新知

預習是學生對新知識進行自主理解、自主探索的重要過程,其不僅可以為學生高效投入課堂做好準備,還有助于學生自主意識與習慣的培養。但是,預習是教師無法有效管理的一個環節,若學生消極敷衍對待作業,便會讓預習環節的價值流失。對此,教師要科學設計預習環節,既要盡量減少紙質性作業以減輕學生負擔,又要設置適當的監督或檢查環節以避免學生不認真預習。以“升和毫升”這一課為例,首先,教師結合本課重點知識設計預習作業,要求學生閱讀課本,掌握容量的概念及單位、升和毫升分別的表示符號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以此點明課程主題,并且促使學生在任務指引下,主動探索新知識;其次,教師根據課程知識的特點,設計實踐操作式的預習作業,要求其用視頻記錄下自己運用家中的冷水壺、空的飲料瓶等標有容量刻度的容器,自主驗證升與毫升之間數量關系的過程,以此既通過新穎的預習作業調動學生的求知熱情,又依托視頻記錄的形式對學生預習過程進行隱性監督,促使學生在預習環節自發自主進行探究。

(二)課下積極拓展,拓寬學科視野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認為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便是學會并運用課內的理論知識,這一觀念雖然顯現出了對知識教學的重視,但是把學科局限在課本中,容易禁錮學生的學習視野。與此同時,讓學生以更為開闊的視野對學科進行發現和探索,可以使其更好地體會學科學習的樂趣和價值,有助于其產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和動力。就此,教師在課余時間著手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接觸與學科相關的課外資源,從而有效開闊其視野。例如,教師選擇在每周三舉辦“數學家的故事”這一活動,要求學生運用一周的時間通過在互聯網中搜索、閱讀書籍等途徑,選擇一位數學家作為探索對象并了解其生平、數學成就、精神品質等,以此促使其在向外拓展的過程中,掌握更多數學文化知識,不斷拓寬眼界。除此以外,教師還可設計更多以“數學”為核心的活動主題,如“身邊的數學”“數學的發展”等,促使學生在參與中不斷接觸新知識、新資訊,逐步產生深入數學學科探索的熱情。

(三)鼓勵合作學習,組織自主活動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讓學生獨自完成全部學習任務,而是要重視其自主學習意識、思維及能力的形成,以期讓學生能夠合理運用已學知識、身邊資源等,作為主體思考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在小學階段,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是彰顯學生主體價值的一種有效途徑,其把自主探究的權利交到每一個合作團體以及每一名學生手上,為其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間。就此,教師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探究與自主組織活動。第一步,教師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促使其切實感受到合作學習的趣味和價值。以“多邊形的面積”這一課為例,在學生學習完本課知識后,要求學生3~4 人一個小組并合作計算出校內綠地的面積,隨后學生會先自由結成小組,在組內通過討論確定計算面積的步驟和方法,然后完成邊長的測量、記錄以及復核等實踐任務,并在此基礎上運用知識進行計算,以此學生會在教師引導下樹立合作學習意識。第二步,教師要讓學生的“合作行為”轉變為“合作習慣”,如在講解完“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后,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合作設計出一個圖形或物品,隨后已經體會到合作重要性的學生便會嘗試自主組織合作學習活動。

(四)強調自我了解,掌握學習技巧

學生因為個體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不同,在學習方法的選擇上也會顯現出較大差異。若學生能夠探索出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和模式,便能夠將其轉化為自己高效學習知識的技巧?;诖?,教師必須發揮自身組織者與引導者的價值,以期引導學生在實踐與總結中更加了解自我,并且掌握更適合自身的學習技巧。首先,教師選用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回顧中,總結出自己更喜歡或更切合自己認知規律的學習路徑。例如,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設置練習題時,嘗試運用兩種方式:第一,每講解一點新知識,便設置對應的練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第二,講解完所有新知識后,統一設置練習題要求學生完成。其次,教師要求學生思考其更偏向或者習慣于即學即練的模式還是集中練習的模式,同時把觀察和評估出的不同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告知學生,以此增強學生對自我的了解。最后,在學生有了更為清晰的自我認知后,在每次設置自主學習任務時,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若其習慣即學即練,則在預習或復習時,每掌握一個新知識后便去做對應的練習題;若其習慣集中練習,則在預習或復習完所有理論知識后,統一完成所有練習。

(五)設計提問環節,要求獨立思考

提問與回答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主要形式。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置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改變其被動聽講的慣性思維,促使其主動且獨立思考問題,不僅可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對于學生自主能力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提問這一環節,讓思考成為學生的良好習慣。比如,教師在講解“小數加法和減法”這一課時,首先,在導入環節提出問題“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之間有哪些區別和聯系?”隨后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結合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師問題,以此教師轉變直接輸出知識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的空間;其次,在帶領學生學習完基礎理論與運算知識后,教師以“小數加減法中有哪些易錯點?”這一問題,推動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全面且深入的思考;最后,教師設計開放性問題“小數加減法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引導學生思考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由此教師依托多個提問環節,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機會。

(六)調整作業設計,課下自主學習

對作業設計這一環節進行調整和優化,是落實“雙減”政策的必然要求。與此同時,完成作業是學生自主回顧與復習、遷移與運用知識的重要環節,所以教師若能夠設計出“少而精”的作業,那么不僅能夠減輕學生的課后負擔,還可以助力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就此,教師應多角度調整作業設計,為學生在課下有序自主學習助力。第一步,教師減少機械性、重復性作業,布置彈性化、個性化作業。比如,教師在講解完“小數乘法和除法”這一課后,設計兩種作業,要求學生自由選擇:第一,直接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題;第二,自己出一套包含3 道選擇題、3 道填空題、3 道判斷題、2 道計算題與1 道應用題的練習卷,并且附上答案和解析。此過程中,教師首先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權利,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水平、習慣等自主決定作業形式;其次,鍛煉選擇第二項作業的學生對本課知識重要性的感知力,并且還給予其自主確定出題內容的權利,有助于學生自主意識和能力的提升。第二步,教師設計更多形式新穎的作業,如探究型作業、實踐式作業、項目式作業等,減少紙面性作業,把重心由“學習知識”轉向“促進能力發展”。

(七)積極反饋成果,有效指導建議

著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意味著對其學習過程放任不管,相反,這一目標達成更需要教師適時干預和引導,才可避免學生發展方向偏移?;诖?,教師要將學生自主能力發展成果積極反饋給學生本人,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建議,讓其循著正確的方向前行。第一步,教師要科學評估學生自主能力發展情況,設置課前預習態度與效率、學科視野拓展效果、課中思考主動性與創新性、課后作業完成積極性與效率等多個評價標準,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效果及能力進行全面評估。第二步,教師建立學生檔案,把每節課堂中學生學習情況的觀察分析結果記錄在冊,設定評價與反饋周期為一個月,在每月末與學生面談,把其本月的自主能力發展成果進行反饋,幫助其樹立信心,隨后告知其不足之處,點明其需要調整的部分。第三步,教師根據學生客觀表現及其在交流中呈現的主觀想法,提出更加切合其特點和需求的學習建議,與其共同探討改進和轉變的路徑,既反映其自主意愿,又益于開發其自主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推行,不僅為優化教學提供了新的契機,還為教師指明了教學發展的方向,所以教師深入研讀并全面把握政策內涵及要求,著手構建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培養學生學科自主能力不僅對學生本人的學習與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還有助于提升學科教學質量。為此,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立足“雙減”政策,加快學生自主能力提升,能讓學科教學以及學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猜你喜歡
雙減環節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必要的環節要寫清
在農民需求迫切的環節上『深耕』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超學科”來啦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