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科背景下無土栽培學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

2024-04-29 00:34吳幗秀陳菲李勝利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關鍵詞:新農科課程思政

吳幗秀 陳菲 李勝利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學校合格基層教學組織和河南農業大學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無土栽培學課程組);河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和實踐項目(編號:NDYJSJG2021-12);河南省虛擬仿真實訓重點項目“設施蔬菜標準生產園建設和栽培技術”

作者簡介:吳幗秀(1987— ),女,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設施蔬菜栽培生理與分子生物學;陳菲(1988— ),女,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園藝園林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設施栽培及休閑農業園區規劃;李勝利(1975— ),男,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設施蔬菜栽培及工廠化育苗。

摘 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建設專業的教師團隊,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完善考評制度,加強農業類高校無土栽培學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把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專業人才,滿足社會需求。

關鍵詞:課程思政;無土栽培學;新農科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由此可見,教育最核心的問題、最本質的特征是價值觀的傳承,所以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價值引領融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無土栽培學是一門研究無土栽培技術原理、栽培方式和管理技術的綜合性應用課程,也是農業類高校園藝、設施等相關專業所必需的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如何在這門課程中將立德樹人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靈活方式與專業教學結合起來,成為課程改革探索的重要內容。

一、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對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學術界已經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等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各高校也在加快步伐,將立德樹人與教學科研、學習就業等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使師生以蓬勃的朝氣、積極的態度迎接各項挑戰?,F代社會急需一批懂理論、會技術的園藝人才,而農業類高校要建設高水平的農業大學,培養綜合素質過硬的人才,就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無土栽培作為現代化設施農業發展的代表性技術,具有實踐性強、時代感強等特點,因此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對推動設施農業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無土栽培學課程思政建設實踐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課程思政是結合課程特點,挖掘思政元素,在原有課程的“教書”基礎上加入“育人”功能,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課程思政是自然地呈現出來,而不是機械、教條地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在實施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專業課教師要注意運用課程思政的教學藝術,以課堂教學中的專業知識為載體,將其蘊含的思政元素潤物無聲地傳授給學生。因此,應堅持實事求是、創新思維、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采取灌輸結合滲透、理論結合實際、歷史結合現實、共性結合個性的形式實施。

在當前的農業類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無土栽培學課程思政教學中應體現農業特色,加強對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引導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增強學生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培養更多知農愛農的創新人才。

(二)探索豐富的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的“三個中心”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程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將知識作為現成的結論傳授給學生。學生是被動接受者,不是積極主動學習者,缺少實踐機會。傳統教學缺乏對學生主體性和探究性的培養,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機械性記憶式教學。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同樣要注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且要充分利用校外實踐資源進行深入地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主動學習,使其甘愿投身于我國的農業建設,服務于“三農”。同時,鼓勵學生在學習時發散思維、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學生認識到未來的科學技術由他們研發,最終服務于人民,進而引導學生崇尚科學、積極創新,培養其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教師應采用啟發式、誘導式、討論式、實踐式、項目式等方法,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各方面,貫穿課堂授課、實驗實訓、課后作業、教學研討等各環節。積極利用網絡智慧平臺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要綜合運用課上理論學習與課下實踐實習的機會,組織開展案例解析、問題解答、觀點辯論等實踐活動,將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方法技巧等融入課堂教學,不斷創新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

(三)挖掘有效的思政元素

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成效,需要在專業課程中挖掘有效的思政元素,找準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切入點,且切入的時機和深度必須與教學內容相適應。同時,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恰當的引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在第一章緒論部分,任課教師通過“太空種菜”視頻的導入,讓學生了解無土栽培技術的發展現狀、重要意義以及我國現代農業的發達程度,使他們為祖國的日益強大、科技力量的逐漸增強和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感到驕傲;在基質栽培這一章節中,通過對基質種類的講解,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引導他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發展綠色農業,減少污染及浪費,堅持可持續發展。

(四)建設專業的教師團隊

教育者先受教育,傳道者明道信道。高校應采取多種手段加強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在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同時提升其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能力。一是加強師德建設,增強教師的榮譽感、認同感和責任感。二是加強能力建設,包括政治素養和專業素養,開展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培訓,組織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積極參加研修班、研討會等。三是優化教師配置,針對不同的課程、不同的章節內容,結合教師的科研方向,合理優化教師隊伍的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等,在確保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同時促進教師教學與科研的有機融合。比如,在固體基質這一章節中,由研究栽培基質的教師進行講授,將教師自己及本領域的研究成果融入課堂教學,從而實現課程理論、思政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

(五)完善考評制度

新農科背景下,無土栽培學課程樹立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評價導向,改變傳統的僅從專業維度評價教學成效的模式,將評價角度向科學思維、人文素質、社會責任感等多維度延伸。同時,在更新傳統評價理念、優化評價體系、創新評價模式、完善評價方法的基礎上,著力構建完整有效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課程評價從知識、能力、過程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平時成績占40%,包括線上學習情況、考勤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情況、實踐考核情況等;期末考試成績占60%。實習成績單列,以實習報告為主。線上學習采用超星學習平臺,包括課前問題參與、拓展知識學習、話題討論等多種形式,最終以教師批改及線上數據綜合判定成績,在促進學生積極學習的同時,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踐考核主要是以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即讓學生設計一款無土栽培裝置,可應用于生產、家庭、觀光等領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裝置的設計原理、創新性、可行性等向教師及其他小組進行匯報并回答問題,最終以教師和其他小組綜合評定來打分,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創新創造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結語

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堅持長期探索。專業教師應遵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開展教學方法改革,充分發揮課程所承載的育人功能,建設“有溫度、有情懷”的課堂,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家國情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解新明,張向前.植物學教學的課程育人和文化自信[J].高教學刊,2020(14).

[2]劉珂珂,楊路明,朱磊,等.蔬菜栽培學課程思政建設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1).

[3]劉振寧,曹雪,戴圣杰.農學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以“蔬菜栽培學”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48).

[4]譚暢,劉峰.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農林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1).

責編:初 心

猜你喜歡
新農科課程思政
新農科背景下現代煙草農業專業實踐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涉農綜合性大學“新農科”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基于“新農科”發展的《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
“新農科”建設背景下《資源昆蟲學》課程教學改革
基于新農科建設背景下的《動物生理學》課程思政建設初探
新農科背景下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