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份的象征符號

2024-05-04 02:59胡洪濤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年5期
關鍵詞:碑志中國古代學科交叉

胡洪濤

摘 要:清代以降,學界對碑志的關注度愈加增強,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識別、史實考據、碑刻藝術風格等方面,鮮有從多學科視野進行分析。文章從歷史學、社會學以及傳播學的視角探討帝制時期,碑志進入葬禮儀式的原因與社會作用,探賾碑志蘊藏的權力、身份等級等符號文化,并進一步揭示不同階層對碑志所蘊藏的權力符號爭奪的原因以及碑志形制最終被朝廷規“制”的歷史演變過程。

關鍵詞:碑志;中國古代;身份;象征符號;學科交叉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25

對“碑”和“志”的理解,“碑:樹石也”①,而“志:記志也”②??梢悦鞔_的是,古人通過在石碑上鐫刻文字來記錄重要的事件。至于碑志為何進入喪葬儀式并興盛,原因如下。

1 儒家文化的影響

文化是社會運行的內在邏輯??疾毂驹趥鹘y社會中的消費,對社會文化心理進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儒家文化的傳播對碑刻進入喪葬儀式有深刻的影響。儒家文化重視名節,所謂的青史留名與彪炳千秋的名譽,是絕大部分人一生夙愿。因此古人十分重視名節,不僅追求生前揚名,而且對死后的名聲也極為關切。然而進入朝廷官修史冊何其難也!絕大部分人不逮其愿。碑刻文本的撰寫具有一種私人屬性,對大部分人而言,朝廷對碑刻文本幾乎不能做到干涉與審查。同時在古代社會中,相較于紙本、竹簡而言,碑刻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性、防腐蝕性與不易移動性,所以其具有很強的跨越時空的信息傳播能力,是古人信息傳播延伸的有效工具。這些性質為防止山谷陵替,而墓地、墓主生平不可考稽提供了解決辦法,故而人們普遍使用碑刻作為自身一生行狀的載體,并且對碑刻的制作十分重視。所以古人逐漸形成在葬禮儀式中加入豎碑的傳統蓋棺定論,其一生行跡,通過墓碑便能大略可觀?!笆看蠓蛑岜刂居谀?,有勛庸道德之家,兼樹碑于道?!雹圻@些碑刻用來作身份的標識、權力的展示與財力的炫耀。

此外,儒家提倡的孝文化也為碑刻進入喪葬儀式奠定了意識形態上的基礎。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便在其后的絕大部分朝代中占據主流地位,并輻射四域。因而古代社會逐漸形成了濃厚的祖先崇拜文化,形成了“葬必有碑”的傳統,這種傳統是子孫為祖先盡孝的一種顯性形式表達?!敖偕员?,有力之家,多輦金帛以祈作者之諛,雖人子罔極之心,順情虛飾,遂成風俗?!雹芸梢钥闯?,當時略積家資的人戶都會花費大量金錢請撰文者撰寫碑文,美飾修華已故者,雖然文章有阿諛夸贊,但是也是顧全人情,以全人子孝心。通過為祖先立碑,記錄祖先的世系,完成喪葬儀式,直接或者間接傳播孝道。并且這豎立碑刻的儀式,讓家族成員潛移默化地完成對祖先、家庭的心理崇拜。樹碑儀式凝聚了親情,也增加了個人與家庭的聯系。

2 碑刻文本的符號力量:權勢的鞏固與身份的傳播

自碑刻文本制作開始,各種社會權力、等級秩序就一直伴隨。喪家需有一定的社會人脈資源才能獲得名人的高價值文本,并具有一定的財力才能負擔碑志的消費。他們通過金錢來購買與其匹配的權力、身份、地位,這些無形的權力通過有形的碑刻展現出來。

2.1 文字的神秘屬性與精英屬性

文字的產生對人類文明來說可謂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通過文字能“會通天人”?!拔粽邆}頡作書而天雨粟,夜鬼哭?!雹葸@是古人描述的文字出現之后的天地異象,是對文字擁有的神秘力量最為深刻的表現,體現出古人對文字的敬畏。

韋伯認為:古代中國社會中,百姓篤信文字蘊藏著未知而神秘的力量,故而對文字頂禮膜拜。古代的文士則對文字擁有著解釋權與使用權,故而文士被認為是這種神秘力量傳播的使者。⑥所以借助漢字這個載體,書法成為我國獨特的超越藝術的精神成就,而文學成為萬世追捧的“名器”。碑志用篆書、隸書、楷書等字體書寫。因篆書自帶典雅、古樸的屬性,故而碑刻多用篆書題額,以顯示莊重,傳達出強大的震懾力量;楷書帶有端正、規范的屬性,所以正文文本多用楷書書寫??婆e以書取士,亦使書法成為各階層走向權力的階梯。傳統社會中社會精英工于篆書、楷書的書寫,使以漢字為載體的書法在九州大地上成為社會精英的身份標志,是社會等級區分的區隔標志。在文本場域中,碑志的文本書寫也就具有了區隔性與符號權力,它與社會權力、身份、地位交織在一起,暗藏在文字背后,影響著人們的思維與實踐。因而人們瘋狂利用文字蘊藏的力量來攫取權力,并盡可能運用文字展示權力,喪葬儀式中加入碑志也是對文字力量的崇拜。

2.2 諛墓

由于古代政治、文化等因素對社會心理的影響,碑志內容也帶有鮮明的虛美性質,撰寫碑志之人幾乎不能免俗?!胺蚨τ秀?,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稱美而不稱惡。此孝子孝孫之心也?!雹咄ㄟ^為祖先刻銘稱美,塑造祖先的地上、地下人格品行、地位聲望,來表達對先人的孝心。

上文談到碑志成為逝者一生的名利寄托,所以撰寫的文章不可避免會出現諛美。蔡邕曾言:“吾為人作碑多矣,惟郭有道無愧辭?!雹嗖嚏咭簧鸀槿俗珜懕谋姸?,然而即使名氣盛重,他也不能完全自由撰寫碑文,亦會受到社會各方力量的牽制,大部分文章都存在溢美虛贊,唯獨對郭泰碑的撰寫能夠做到不“諛墓”。對于普通的文士而言,更無須“秉筆直書”,因為他們之中大部分只是為了獲取酬金。作文之士,有大半人從事諛墓書寫。并且可以窺見,墓志市場的龐大與人們對墓志的瘋狂追求有十分緊密的聯系?!拔淖跁r,長安中爭為碑志,若市買然。大官卒,其門如市,至有喧競爭致,不由喪家?!雹徇@表明當時已經形成了碑志買賣市場的產業鏈,從業者眾多,可以窺見當時喪葬碑志盛行的社會風氣,尋求虛美,不遺余力。

諛墓增飾是常見的現象,通過對逝者碑志文的撰書,來實現對逝者幽泉下身份、地位、名聲的重新構建,夸大功勛,發幽馨于泉下。文士為別人撰寫墓志銘,必定礙于情面,有所規避,同時夸詡逝者,甚至無中生有,盡管非其本意,但這是為人寫墓志銘的“世俗要求”,不能打破常規。雖然這里有為諛墓辯解的嫌疑,但是也是無奈之舉。社會上大量諛墓現象的出現表露了人們對權力的僭越,渴望對自身擁有的權力與身份地位的張揚。此輩希望死后也能在地下擁有如生前的權力,同時碑志也是其去地府的“名片”。

2.3 名人效應:文化名流的書丹撰文

杜詩云:“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錢?!雹庖粋€“索”字就可以窺見當時制作碑文收受錢財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而文人賣文治生,也是謀生的手段之一,表明當時市場需求很大,可以養活很多人。碑志的撰寫很早就存在文本模式化的現象,這是其商品化與碑志市場擴大的必然表現,同時這也彰顯了社會大眾對于碑志的需求量之大。一般來說,出自高士名賢之手的文章不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他們會考慮自己的名聲,如不愛財的名聲,以此來保護自己的才華,所以不會輕易使用套語。這種“私人定制”享有更高的獨特性。然而碑志大眾化之后,對于普通人來說,獨特的碑志定制需要的是金錢與人脈資源。上層精英則喜歡“高端私人定制”,盡可能制造不同,制造獨特性,用以區隔普通大眾的需求。

在文學藝術場域中,文化名人掌控著話語權,是場域中的“意見領袖”。他們利用普通百姓對名人的行為模仿與崇拜心理,能潛移默化地影響民眾,使普通大眾心悅誠服。他們具有較強的宣傳能力,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趣聞軼事,都能得到廣泛的傳播與模仿。如碑志上的名人書法,可以成為后世臨摹的范本,廣為流傳。碑志上的文學作品也因名人的撰寫獲得了較多的關注度。因此,向名人請托在碑志上書丹撰文,被看作一件符合上流社會行為方式的“趣味”。獲得名人的筆墨被看作擁有較高級的社會人脈關系與“文化品位”,此外因名人的“潤筆費”較高,所以得到名人的“墨寶”也是經濟能力的體現。

韓愈曾言:“前事,涂進韓氏門,伏哭庭下曰:‘叔父且死,幾于不能言矣,張目而言曰:吾不可無告韓君別,藏而不得韓君記,猶不葬也涂為書致吾意?!腋嬉哉堄??!眐人將棄世,魂即歸天,因不能得到韓愈親自撰寫的墓志銘而無法瞑目,故而托于后人,希望竭力求索。其后輩伏庭痛哭希求韓愈撰寫墓志銘。這種希望得到名人“墨寶”的心理反映出人們對文化權力與文化符號的崇拜。他們希望借助名人的聲譽,在碑志上彰顯自身與眾不同的身份?!绊n昌黎為文必索潤筆,故劉禹錫祭退之文云:一字之價,輦金如山?!眑韓愈為人撰寫碑志文,循例受納潤筆之資,而且潤筆費巨高,一字千金。名人的潤筆費之高,令人驚嘆!這對于普通家庭肯定是一筆驚人的數字,并且還只是為了購買碑志文本。這樣的碑志頗有些“炫富”的意思,借助名人的口筆宣傳自身的財富。

孝子賢孫不惜卑微希求,重禮相加,來竭力換取名公巨卿的碑志文,以此來增加祖先碑志的名氣,顯示祖先以及后代社會關系、地位的非同一般。并不是所以名人都會答應請托者。文化名人需要考慮自身情況,懼怕遭人非議,有損視若珍寶的“文名”。所以在一些情況下,他們也會拒絕請托以維持自身的“文化地位”。洪邁記載:“裴均之子,持萬縑詣韋貫之求銘。貫之曰:吾寧餓死,豈忍為此哉!”m韋貫作為當時名人,能得到他的親筆手書墓志銘亦是榮耀萬分,故而裴均之子持巨資前往求取,但是遭到韋貫的力拒。

2.4 生者權勢、地位、身份的鞏固

諛墓雖贊諛的是死者,但是給包括死者親朋在內的生者看的,對于死者來說,諛美或者不諛,如何贊諛,稍有不慎都會產生廣泛的社會效應。同時名人的效應是巨大的,他們是社會中的“意見領袖”,如果逝者的碑志能進入當世名人的文集,那么逝者也能附著一起流傳后世,生者的權力文化網絡也得以構建。生者能請到何種等級的名人,通過怎樣的關系來獲得墓志銘,都是對生者權勢、地位的宣揚。高大聳立的墓碑,無不彰顯著家族的社會地位、權力、身份。

“古人墓文之簡,只十余字,何嘗不傳?今人則連篇累牘,不諛地下,則諛地上耳?!眓這說明墓志碑文的書寫,不僅僅是對逝者的阿諛,亦是通過對碑志文的撰書,以連篇累牘的文字,從不同方向來展示生者的權力、身份等級并宣傳生者地位、名望?!额伿霞覐R碑》,李陽冰篆額,顏真卿撰并書。中唐以后,延請名家撰寫碑志已成為當時風潮,就連顏真卿這樣的大書法家亦不能脫俗。顏真卿撰《顏氏家廟碑》時,就延請篆書書法大家李陽冰篆額。在書法史上,李陽冰的篆書與李斯的篆書齊名,并稱“二李”,是中國篆書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峰。顏真卿能延請李陽冰篆額,使《顏氏家廟碑》的名氣凌云,在書法史上占據及其重要的地位。同時也顯示出了顏真卿個人的社會聲望之大,如若一般人,豈能請得動李陽冰呢?李陽冰這次撰書,增加了他與顏真卿之間的社會聯系。

3 朝廷與民間的博弈:碑刻形制權的爭奪

3.1 禁碑與弛禁

統治階層在墓葬中大量使用碑刻,以此顯示身份等級,而普通百姓基于對權力的崇拜,主動模仿上層社會精英社會生活與日常行為方式,所以社會上逐漸形成葬必有碑的風俗傳統。上層的行為展示必然帶動下層民眾的模仿,通過禮制上的僭越來覬覦等級身份。但是碑刻的大量使用導致了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敖ò彩辏?05),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眔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民生凋敝,魏武帝曹操下令禁止厚葬,碑刻也在嚴禁之列。此外當時諸侯割據,統治者的權威受到一定的削弱。曹操利用禁碑之令弱化“豪強”的顯性表征,試圖通過禁碑削弱社會上“世家豪強”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社會的統治。禁碑之令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碑刻的制作:“魏高貴鄉公甘露二年(257),大將軍參軍太原王倫卒,倫兄俊作表德論……云‘只畏王典,不得為銘,乃撰錄行事,就刊于墓之陰云爾。此則碑禁尚嚴也。此后復弛替?!眕王俊因為懼怕禁止立碑的法令,所以不敢樹碑。諸如王俊這樣的權貴之家,在禁碑之令面前也只能服從。法令得以貫徹也表明了統治階層權威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禁碑的嚴厲,也反映了不同階層存在的矛盾,對碑刻這種文化符號、身份符號的爭奪。

到裴松之生活時期,社會上私自立碑的現象開始增多,他認為:“世立私碑,有乖事實,上表陳之曰:碑銘之作……自非殊功異德,無以允應茲典?!迸崴芍J為當時所立碑刻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事實,夸飾很多。故而上言,如果沒有特別大的功勞或者顯著的德行,不允許立碑?!安患咏?,其弊無已”q,如果不禁止約束立碑,那么對社會各方面都會造成弊端,故而他請求禁碑。裴松之的上言反映了隨著時間的流逝,立碑的風氣又開始出現,在政策法令面前總有部分人試圖找到突破口。所以他又認為“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為朝議所許,然后聽之”r,這從側面反映了碑刻禁令逐漸弱化,與其讓權力流失,不如做出讓步,以重新獲得對碑刻內容的監督、掌控。

歷來政令頒布之后,基層社會都會或多或少做出“調整”或者尋找制度的漏洞。朝廷禁止在墓地立碑之后,人們就把碑刻轉移到地下,因而墓志銘又被大量制作。上層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權力游戲在不斷變換著,權力場的爭斗永不停止。當中央朝廷的統治力減弱時,制度的權威就會減弱,禁碑的法令被不斷突破,降及梁朝,禁碑之令稍弛。嚴禁的法令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敗壞,其生命力到達了末端,到隋朝時期禁碑之令正式被廢,同時又開啟了新的碑刻等級制度,用以對碑刻權力進行約束與身份等級的標識。朝廷的禁碑與社會上官民的立碑凸顯了皇帝與士大夫、制度與民間習俗的沖突。

3.2 朝廷規范碑刻形制與立碑管理

到了唐代,由于禁碑已經名存實亡,為了收回立碑的權力,結束社會上立碑形制的混亂與碑刻帶來的符號僭越、身份僭越,重新恢復社會禮俗的等級秩序,唐朝開放了立碑并制定了碑刻形制等級?!氨僦?,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龜趺,趺上高不過九尺。七品以上立碣,圭首方跌,趺上高不過四尺。若隱淪道素,孝義著聞,雖不仕,亦立碣?!眘從中可以看到官位與道德品質成為立碑形制的標準,品級越高,碑刻形制越高端,越能傳達出身份等級。朝廷通過對碑刻禮制的重新闡釋,用新的制度優勢馴服社會上私自立碑者,達到控制社會與傳播統治意識的目的。

柳宗元云:“守尚書兵部郎中楊君卒……其子侄洎家老,謀立石以表于墓。葬令曰:‘凡五品以上為龜趺螭首,降五品為碣,方趺圓首,其高四尺。按郎中品第五,以其秩不克偕,降而從碣之制?!眛由此可見,德宗時期官員立碑時仍然嚴格的遵守禮制,不能逾越。但是到唐末時期,藩鎮割據,中央朝廷的權威減弱,碑刻禮儀制度被進一步破壞。有的碑刻制作極其精美甚至有逾皇室,這種對碑刻禮制的蓄意踐踏,凸顯了中央權力與地方權力的此消彼長。墓主后人通過對碑刻的精飾展現墓主特殊的社會地位,增加其社會影響力,通過碑刻挑戰中央朝廷權威,竊取權力,樹立其權威。

唐朝之后的朝代都有自己的立碑形制標準,如《大明會典》記載:“五品以上,許用碑,龜趺螭首。六品以下,許用碣,方趺圓首。庶人……止用壙志?!眜官員五品以上才能用碑;六品以下的官員許用碣;而平民只能用壙志。碑的形制大小本身就是身份、權力的體現,碑刻的內容也是一種權利暴力。

4 總結

傳統社會中,在儒家“功名”“孝”等文化的影響下,碑志逐漸進入喪葬儀式。在文字的神秘力量、“名人效應”以及社會上層的引領下,碑志文本逐漸成為蘊藏權力與身份等級的文化符號。人們通過諛墓與碑志形制的夸飾來僭越名分,碑志成為人們展示權力與身份地位的平臺。各階層對于碑志符號權力的爭奪,是否遵守碑刻禮制,是中央朝廷統治力強弱的晴雨表。這也是各朝各代都會反復申明對碑志形制的定義權與解釋權的原因。

注釋

①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校定.北京:中華書局,2015:192.

②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校定.北京:中華書局,2015:52.

③陳鴻樨.全唐文紀事[M].北京:中華書局,1959:755.

④封演.封氏聞見記[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139.

⑤劉安.淮南子[M].陳廣忠,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80.

⑥馬克思·韋伯.儒教與道教[M].洪天富,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128-129.

⑦禮記[M].陳澔,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71.

⑧封演.封氏聞見記[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140.

⑨m洪邁.容齋續筆[M].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223.

⑩杜甫.聞斛斯六官未歸[M]//杜甫.杜工部集.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20.

k韓愈.韓昌黎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716.

l錢泳.履園叢話[M].北京,中華書局,1979:73.

n錢希言.戲瑕[M].北京:中華書局,1985:31.

op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407.

qr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946.

s李林甫.唐六典[M].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4:120.

t柳宗元.柳河東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34.

u李東陽.大明會典[M].揚州:廣陵書社,2007:2732.

參考文獻

[1]杜甫.杜工部集[M].王學泰,校點.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2]李東陽.大明會典[M].揚州:廣陵書社,2007.

[3]封演.封氏聞見記[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4]韓愈.韓昌黎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5]禮記[M].陳澔,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71.

[6]錢泳.履園叢話[M].北京,中華書局,1979.

[7]柳宗元.柳河東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8]陳鴻樨.全唐文紀事[M].北京:中華書局,1959.

[9]洪邁.容齋續筆[M].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

[10]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校定.北京:中華書局,2015.

[11]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2]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3]李林甫.唐六典[M].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4.

[14]錢希言.戲瑕[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5]王士禎.香祖筆記[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16]張岱.夜航船[M].劉耀林,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猜你喜歡
碑志中國古代學科交叉
打開《唐代碑志文研究》后
遼博館藏遼代石刻碑志資料的整理與研究
碑志所見遼代僧尼的圓寂與安葬
修海林《中國古代音樂教育》學習札記
新形式下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建設探究
創新創業設計人才培養導向的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策略
戰國諸子敘事與中國古代史傳文的成熟
中國古代文學桃花題材與意象研究
大學科技社團關于學科交叉建設的探索和思考
中國與希臘古代洪水神話比較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