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海洋意識的策略研究

2024-05-08 14:26劉園園張虹萍
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高中歷史培養策略

劉園園 張虹萍

【摘 要】海洋是人類社會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目前,國家想要實施海洋強國戰略,不僅需要強大的海洋經濟、軍事、科技等硬實力的支持,而且需要海洋意識、海洋文明等軟實力的推動。因此,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是新時代高中歷史教師的應盡之責。教師應當合理利用歷史知識,采取轉變觀念、史料教學、巧妙設疑、滲透教學等策略,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海洋意識 高中歷史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4)02-59-03

2019年,普通高中歷史新編教材開始使用。與以往的專題式教材不同,新教材采用了通史的形式,并與海洋意識教育有著相互融合之處,注重傳授給學生海洋歷史知識?!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加強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民族團結、生態文明和海洋權益等方面的教育?!币虼?,如何在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成為教師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

一、海洋意識的概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首先應根據歷史學科特點和學生的意識層次發展規律,清楚地認識到“海洋意識”的概念,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從而為開展海洋意識的教育提供方向。然而,“海洋意識”并未形成統一的定義,不同學者對“海洋意識”這一概念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海洋意識是指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們對海洋本質特征和普遍規律的全面認識。它涵蓋了海洋生物學、海洋地理學、海洋環境學等學科知識,并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從人文角度來看,孫志輝認為:“海洋意識是人類對海洋戰略價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認識。人類的海洋意識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形態的演進而不斷變化的?!保?]這類海洋知識偏向于人文性,主觀性較強。

歷史學是一門典型的人文學科,與之相融合的海洋意識應當更傾向于人文性。因此,與歷史教學結合的海洋意識可以概括為個體及社會對海洋價值的認知,即海洋權益意識。其中分為兩方面,一是對國家海洋領土的由來、規模、權力的認識,即海洋主權意識;二是對國家主權海域內海洋環境保護的認識,即海洋環境意識。

二、培養海洋意識的必要性

根據當前國際局勢,要堅持走海上強國的道路,才能更好地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因此,國民的海洋意識需要得到提升,而在高中階段普及海洋意識教育是必要的。

(一)新時代強國戰略的需要

海洋是人類發展至關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環。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要想保持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就不能忽略海洋的重要性?;仡櫧鞣絿业尼绕鸷桶l展,海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15世紀末,歐洲進行全球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奠定了其繁榮的基礎;19世紀,英國依靠強大的海軍和海上貿易能力,在全球范圍內開拓了殖民地,并成了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20世紀,美國通過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取得勝利,確立了大國地位。這些事例無不證明了海洋實力對于國家發展不容小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宏觀上把握世界和時代發展趨勢,對海洋在人類生存與發展中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并提出了“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倡議。這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海洋領域的深化,為中國更好地參與和引導全球海洋治理貢獻智慧和方案。同時,就目前調查到的數據看,由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編寫的《國民海洋意識發展指標(MAI)研究報告(2017)》顯示,在2017年我國國民海洋意識發展指數各?。▍^、市)平均分為63.71%,相較于2016年(60.02分)有明顯的提升,說明我國國民海洋意識正在穩步增強。[2]此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這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第三次在全黨代表大會上對海洋強國建設作出明確戰略部署。由此可見,我國對海洋的重視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此,國家海洋局、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全民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十三五”規劃》,旨在提高全社會對海洋的認識、對海洋的關注、對海洋生態的保護,發展海洋實力。中國要向“海洋強國”目標邁進,必須在中學階段就開展海洋意識教育。因此,對高中生進行海洋意識的培養是必須的。歷史教師有責任在課堂中激發學生對海洋的興趣,幫助學生提升海洋意識。

(二)國際社會嚴峻形勢的驅動

在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今天,海洋這個連接著所有國家的“生命線”越來越為世人所關注。首先,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因國際形勢的緊張及自身海洋意識不足,部分海域遭到了外來勢力的入侵。其次,海洋面積占全球面積的絕大部分,蘊含著大量人類需要的資源。然而部分國家為其經濟發展過度開采海洋資源,如盲目圍海造田、過度捕撈魚群等,這些不當行為加重了海洋所面對的問題。最后,海洋環境污染日益加劇,這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梢?,當今世界對海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仍然存在著諸多的挑戰與威脅。在基礎教育課程中加入海洋意識課程,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海洋的認識。

(三)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

為了推動中國成為海洋強國,在課程標準修訂的基本原則中提到加強海洋權益的教育。這樣一來,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就有了方向,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依據課程標準編訂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中涉及大量關于海洋史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深入挖掘這些內容,加強學生對海洋權益的認知,從而培養他們的海洋意識。

高中歷史教科書中蘊含著大量的海洋史知識,因此教師要對海洋史的內容進行分析,傳授給學生,加強他們對海洋史的認識,以及培養他們的海洋意識。此外,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形成具有歷史學科特點的正確價值觀,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例如學習鄭和、戚繼光等與海洋有關的歷史人物的故事,既能加強學生對海洋權的認識,又能增強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感情。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海洋意識的策略

在國內外形勢的需要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應該在課堂上加強學生海洋意識的培養,讓其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取以下培養學生海洋意識的具體策略。

(一)轉變觀念,樹立陸海統籌教學發展觀

中國自古以農耕文明為主,同時深受儒家思想中重本思想的影響。盡管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中國逐漸走向世界,傳統觀念已經有了較大改變,但是重視陸地而忽視海洋的觀念仍然存在,國民的海洋意識仍然相對薄弱,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在新時代背景下,轉變學生觀念是培養學生海洋意識的前提。作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和領航人,教師首先要正確看待海洋對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并樹立正確的態度。缺乏海洋意識的根本原因,還是歷史和傳統,嚴重制約著民族的海洋進取精神。例如在明朝時期實行閉關鎖國的“海禁政策”,我國錯失成為海洋大國的良機。中國通往新時代海洋強國發展之路,需要歷史教師通過歷史課堂教學轉變學生的陸海觀念,進行海洋意識教育,把培養海洋意識放在愛國主義教育的高度,充分利用歷史人文學科的教育優勢,在學生心中建立起對海洋的歸屬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二)史料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海洋史的方法

史料是歷史留下的痕跡,是了解過去的基礎。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離不開史料的支撐,培養學生以史料來研究歷史、看待歷史的習慣。高中歷史教科書中涉及大量海洋史的內容,包括文字史料、圖片史料。教師可以借此進行整合、引申,通過對中國古代海洋疆域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民族海洋意識。

在互聯網信息高度發展的當代,教育和網絡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網絡資料庫為歷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相關歷史影像視頻資料,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教學輔助資料,如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網站、中國海洋網站、以海洋為主題的紀錄片和電影等。歷史教學過程離不開史料教學,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史料、解釋史料。此外,學生要通過積極的探究與互助學習來培養正確的海洋意識,不能僅僅依靠教師的講授。

以教學“兩次鴉片戰爭”為例,中英兩國在經濟上,特別是海上實力上存在巨大差距。教師在播放有關鴉片戰爭的紀錄片時,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何中英兩國在相隔甚遠的情況下會發生戰爭?學生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行分工,尋找解決問題的信息,再匯總信息,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說明原因。在對特定的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步地了解怎樣學習海洋史,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歷史核心素養,也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樹立海洋意識。

(三)巧妙設疑,促進學生對海洋主權的理解

提問是啟發學生思考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教師進行深度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把問題抽象出來,或者把類似的問題歸納出來,而不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特定的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上。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課程內容為中心,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生的發展出發,有步驟地設計問題。

例如在教學“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一課中,對于鄭和下西洋這一知識點,結合教材中的地圖,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鄭和下西洋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鄭和下西洋為什么被稱為壯舉?鄭和在資本、設備、技術上遠超歐洲,但是為何明朝不能遠航,不能成為海上大國呢?這些問題層層深入,加強學生對于海洋貿易、海洋主權觀念的認知和理解,將明朝的發展放入全球視野下,讓學生知道海洋蘊藏的力量,同時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及全球史觀。又如在學習近代史的過程中,西方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大部分都是在海上進行的,包括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等。教師可以在講授基礎知識后,提出為什么大部分侵略戰爭都是在海上進行的?教師向學生滲透海洋史知識背后所隱藏的海洋意識,學生可以認識到中國在近代社會中由于缺乏對海洋意識的認識,由此引發國家和民族危機,從而對學生進行海洋主權意識的培養,幫助他們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他們的國家和民族感情,并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到實處。

(四)滲透教學,加強學生海洋環境意識的培養

海洋環境意識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逐步進行的,需要教師不斷滲透。高中歷史教材關于海洋環境意識的教學內容分布相對零散,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海洋環境意識教育時,更適合采用滲透式教學法。教師可以按照每一章的具體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加入一些關于海洋的知識,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對海洋環境的認識。

例如在教學“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一課中,教師講解關于甲午中日戰爭知識點時,可以提及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同時將海洋環境意識滲透到知識點中,引導學生認識到海洋環境對于全人類的重要性,從而加強學生海洋環境意識的培養。

總之,在高中階段加強學生的海洋意識觀念,是實現海洋強國的必由之路,能夠為我國邁向海洋大國提供重要的軟實力支撐。加強對中學生海洋意識的培養,不僅是國家的需要,而且是時代的需要。歷史學科肩負著對學生進行海洋意識教育的使命,通過歷史教師在觀念上重視海洋意識的價值,在行動上落實海洋意識的培育,能夠培養學生對于海洋的認識感和歸屬感,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從而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孫志輝.提高海洋意識 繁榮海洋文化[J].求是,2008(5):53.

[2]國民意識發展指數課題組.國民海洋意識發展指數研究報告(2017)[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9:8.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培養策略
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的實踐探索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選考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隨想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管理類本科生就業能力構成分析及培養策略研究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