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素材的運用策略

2024-05-08 12:39劉旭艷楊金英
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學素材小學數學

劉旭艷 楊金英

【摘 要】教學素材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也是實現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的載體。精心準備、合理選擇與智慧運用教學素材,有助于提升數學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學素材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同的呈現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在具體運用時,教師需要注意素材的情境性、“數學味”、生成性和一材多用。

【關鍵詞】教學素材 小學數學 數學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4)02-75-03

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達成培養學生“三會”的課程目標和發展學生“四基”“四能”的教學目標,強調注重創設真實情境,可從社會生活、科學和學生已有數學經驗等方面入手,圍繞教學任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加工特點的素材。由此可見,教學素材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也是實現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的載體。精心準備、合理選擇、智慧運用教學素材,有助于提升數學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數學教師對教學素材的價值認識不全面,加工與運用教學素材的意識與能力不足等,存在著素材選擇隨意、素材處理簡單、素材運用不當等問題,影響了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因此,本文從數學教學素材的界定入手,分析數學教學素材的理論基礎,闡述運用數學教學素材的意義和策略,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學素材的運用提供參考。

二、數學教學素材的界定和理論基礎

(一)數學教學素材的概念

教學素材是經過精心選擇、加工提煉的適用于學科教學內容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課程標準、教學參考資料、視頻圖像、教學圖片、多媒體軟件等。必要時教師需要通過增添、刪減和完善等方式對這些材料進行處理,找到材料與學科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用素材承載學科教學內容,讓學生在了解材料的同時理解掌握材料背后深層次的學科知識。[1]

本文提到的數學教學素材是指教師為了落實數學學科的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根據數學教學內容精心選擇和靈活整合的,與數學知識、學生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并且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本質、發展數學能力的教與學的材料。

(二)數學教學素材的分類

從呈現方式上,小學數學教學素材可以分為五類:一是文字類素材。主要是以文字形式向學生呈現的素材資料,如學習任務單、習題集、錯題集等。二是圖表類素材。主要是以各種表格和圖片形式向學生呈現的素材資料。三是多媒體類素材。主要是借助多媒體、衛星地圖、VR等技術工具,以音頻、視頻、圖像等形式向學生呈現的信息資料。四是實踐類素材。主要是師生通過實踐活動,在調查、訪問、參觀等中獲取的數據或信息資料,以及師生的手工作品等。五是現場生成類素材。主要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有意或無意獲得的現場資源,包括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其中,教師資源指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和需求靈活采用教學策略生成的教學資源;學生資源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出現的錯誤等,通過對這類資源的有效運用,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升數學學習效率。[2]

(三)數學教學素材的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習環境具有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四個關鍵要素,學習者在情境中建構知識,通過協作和會話達到意義建構的目的。這一觀點對數學教學具有啟發意義。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教師圍繞數學核心知識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情境中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從而真正實現數學知識的內化。建構主義理論是數學教師精心準備、合理選擇、智慧運用素材,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并且實現數學知識轉化的理論基礎。

三、數學教學素材的重要性

課程標準強調“素材的選取應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現實,以利于學生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知識與方法的過程,發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要求“注重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如體現中國數學家貢獻的素材,幫助學生了解和領悟中華民族獨特的數學智慧,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源于學生現實的各種學習素材應當真實可信。例如,設計的問題情境客觀存在,提供的數據可信且具有實際含義,需要研究或解決的問題確實存在”。由此可見,教學素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師深入挖掘貼近學生現實(包括生活現實、數學現實、其他學科現實)的教學素材,并將其適時適當地引入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讓“三會”的課程目標、“四基”“四能”的教學目標具體化,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和責任擔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探究數學新知的好奇心。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數學隱含著很多美,如小學階段“圖形與幾何”板塊中蘊含著對稱美、和諧美、奇異美。在具體教學中,借助中國園林建筑圖片、剪紙、臉譜、中國結、七巧板等素材,既能豐富學生頭腦中的圖形與幾何表象,讓學生在觀察和操作中逐漸形成空間意識與幾何直觀能力,又能讓學生從事物的表面特征中體會到數學深層次的魅力,逐漸培養審美意識,提升審美素養,促進學生對圖形和物體特征的理解,拓展理性思維能力,提高應用意識和創造意識。

(三)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環節

教師在數學教學設計中,合理選用教學素材,將豐富的教學素材與數學教材內容、數學情境、數學具身認知活動、數學學業評價相結合起來,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3]

四、數學教學素材的運用策略

教學素材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同的呈現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具體運用時需要注意素材的情境性、“數學味”、生成性和一材多用。

(一)注意素材的情境性

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設有意義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尋求現實世界與數學之間的聯系,進而理解數學本質,發展數學能力。因此,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教師要注意對素材的深入挖掘和精細加工,從學生視角選取具有趣味性、生活性、情境性的數學教學素材,在兼顧素材與教學內容適切性的同時,注意辨識素材來源的真實性和素材本身的科學性,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公頃相關內容時,教師首先借助學習任務單組織學生復習學過的面積單位——平方米,以學生熟悉的南寧市南湖公園湖面面積為切入點,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我們之前學過的面積單位太小了,不適合表示南湖湖面面積,怎么辦?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大膽想象。其次,教師組織學生發掘新的面積單位,借助常用面積單位表,因勢利導給出公頃的定義: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學生在“創造—辨析—規范”這一系列探究活動中認識與理解“公頃”這一概念。公頃是一個比較大的面積單位,學生缺乏實際的生活經驗,建構一個“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的表象對學生而言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建立公頃表象時,盡量從學生視角出發選取教學素材,借助學生熟悉的校園、公園、社區等場景,提供相應的衛星地圖,通過估一估、描一描、走一走、算一算,從直接感知、對比感知、間接感知、空間感知四個層次,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公頃的認識,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公頃并建構公頃表象。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無論是學習任務單的設計,還是校園、公園、社區衛星地圖的選擇,都是從學生視角出發,基于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熟悉的生活場所,對教學素材進行深入挖掘和精細加工,既兼顧了教學內容的本質,又使得教學形式豐富多樣,充滿趣味性和挑戰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注意素材的“數學味”

注意素材的“數學味”要求教師關注數學的開放性、探究性、應用性。

第一,小學生有著比較強烈的自我意識,對于與自身的直接經驗不一致甚至沖突的現象,以及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比較感興趣。因此,在學生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上,教師要多關注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表現自我、發展自我。

第二,在課堂探究活動中,引進數學概念、證明數學定理、解答數學習題等都有助于引發學生探究,教師在對教學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安排上,要多關注探究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使學生深度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第三,小學高年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感興趣。因此,教師對此階段教學素材的選取與呈現要多關注其應用性,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學習數學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一)”時,由于課本中原有的教學素材介紹百分數的角度比較單一,不利于引發學生對于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別的深度思考,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調整,將學習任務單改編成圖文并茂的數學繪本“百分數游記”,用問題驅動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感悟數據分析,在化靜為動中有效突破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學生基于“百分數游記”繪本收集百分數的應用情境,說明其在具體情境中表示的意義,并進行比較分析,初步感知百分數是兩個數量倍數關系的表述,加深了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在設計針對性練習時,教師將練習設計分布到新知探究的各個問題串中,這樣的練習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百分數游記”繪本的生成問題進行判斷辨析,實現深度感悟。教師通過繪本巧妙地將有關認識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的知識融入“衣食住行玩”中,以“班服的含棉量是80%”為范式,為后續探索“食”“住”“行”“玩”中的百分數意義和讀寫提供了直觀支撐。這樣的練習設計既能幫助學生感悟百分數的數量關系,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意義和讀寫的理解與掌握。此外,在繪本相應主題板塊中,教師還增設了微課二維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掃碼觀看微課,通過自主學習完成探究活動。

在“百分數(一)”的教學中,教師對教學素材的設計與處理既體現了數學探究的開放性,又能通過有趣的數學繪本與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思考的層次性,促使學生深度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在情境的選取上從學生熟悉的素材入手,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三)注意素材的生成性

生成性的數學課堂更有生命力。因此,教師在善于利用現有素材完成教學的基礎上,還要多觀察學生的實際表現,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引入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思考的鮮活素材,補充預設課堂中不具備的教學資源,運用生動靈活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正確認識并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例如在公頃相關內容教學中,學習任務單的使用結果充分反映出不同學生的思維水平,這些課堂生成資源正是教學中最寶貴的資源,不僅能讓學生的思維可視化,還能為后續學習素材的選擇提供參考。

(四)注意素材的一材多用

多角度挖掘一個素材的數學意義,能夠在課堂中架起學生思維切換的支點,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感知—理解—運用”的知識建構。因此,教師除了要善于發現和挖掘身邊已有的鮮活教學素材,還要注意挖掘同一素材的多用性,即一材多用。教學素材的一材多用包括三重內涵:一是素材的多次使用和連續使用,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同一素材貫穿整節課的新知探究,實現“一境到底”,讓學生對數學新知的載體及其對應的例題記憶深刻;二是素材的巧妙使用和變式使用,做到一材巧用;三是充分挖掘同一素材中蘊含的豐厚的育人價值,做到一材盡用。[4]

【參考文獻】

[1]楊丹.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教學素材選取與運用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0:10.

[2]張秀娟.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利用[J].青海教育,2023(5):51.

[3]李若紅,夏志芳.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學素材的選用策略探討[J].地理教學,2023(7):40-42,23.

[4]李方紅,姜錫春.素材鮮活 活出精彩:以“倍的認識”教學為例[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22(11/12):49-51.

猜你喜歡
教學素材小學數學
關于“比的意義”教學素材的思考
讓小學數學課堂“活”起來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對思想品德教學素材的精選妙用
芻議創造性使用語文教材對于作文教學的推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