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音樂主題活動的認知建構教學理論應用研究

2024-05-08 12:39王靖媛
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應用措施

王靖媛

【摘 要】一些幼兒園在音樂教學中以唱歌為主,忽視幼兒音樂教學對認知發展的作用。這就導致幼兒音樂教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扼殺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熱情。文章認為教師需要運用認知建構教學理念的教育方式,結合幼兒的身心發育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教育內容,陶冶幼兒的情操,引導幼兒感悟生活,提高幼兒的實踐生活能力。在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加強對認知建構理論的借鑒,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夠愉悅幼兒的身心,增長幼兒的生活經驗,對于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認知建構理論 幼兒音樂學科 組織探究 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4)02-93-04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培養各年齡段幼兒的音樂審美發展需要完成以下目標: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說明國家意識到音樂活動在幼兒未來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試圖通過教育改革引導加強幼兒的藝術發展。但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在教育場域中,教師作為幼兒最直接的影響者,依舊存在著缺乏創新音樂教學方法的意識、在音樂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不科學等問題,影響幼兒藝術審美能力的形成,未能發揮音樂教學應有的價值。這就使如何有效開展幼兒音樂活動成為一個現實難題。

認知建構理論自20世紀50年代由教育心理學界提出,它認為人的認知活動不是思維對外部事物或現象的簡單、被動的反映,而是一種以主體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的建構活動[1],重視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學習者不斷更新、超越自身經驗的探究過程。同時它還主張根據學習者的學習情況,為其提供相應的實際幫助:通過設計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者學習動機,鼓勵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激勵教育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從而使得教育者和學習者之間的地位及相互作用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讓學習者在教育活動中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诖?,本研究從認知建構理論的視角出發,探析幼兒在音樂主題活動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相應的幼兒音樂活動設計策略,以此來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一、基于認知建構教學理論的幼兒音樂主題教育活動目標的設定

認知建構理論認為,幼兒通過不斷學習實踐的過程就是幼兒成長進步的過程。幼兒音樂是學前教育中重要的學科,通過音樂教學能夠陶冶幼兒的情操,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認知建構理論來說,教師通過合理選擇音樂教育的內容,能夠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認知;幼兒通過音樂學習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夠豐富生活經驗。例如教師引導幼兒學唱《鋤禾日當午》,使幼兒在音樂中初步感知歌詞的含義,引導幼兒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幫助幼兒構建正確的思想認知。

(一)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

幼兒對音樂有著先天性的認知和理解,并且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認知建構理論將人從出生到青春期的認知階段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階段。4~5歲的幼兒正處于前運算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主要通過模仿進行學習,此外,游戲也是這一階段幼兒學習的主要形式。在認知建構理論指導下,幼兒音樂學習不僅能夠促進幼兒表達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夠促進幼兒思維邏輯能力的發展。

4~5歲的幼兒正處于語言功能發育的黃金階段,傳統的學習方式并不適合幼兒的學習特征,因此幼兒的語言功能主要是通過音樂的形式來習得并強化的。幼兒在唱歌的過程中,不斷糾正語言發音,同時促進語言思維邏輯的發展,這對于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促進幼兒技能的發展

幼兒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在認知建構理論引導下,為了發揮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可以運用啟發引導來培養幼兒的音樂技能,促使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通過多種形式的表達提高幼兒對音樂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教師啟發引導幼兒表現音樂的過程中,幼兒能用自己的語言、肢體去展現音樂作品的內容,從而具備一定的音樂審美素養。

(三)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

幼兒期是促進幼兒情感的重要時期,音樂在促進幼兒情感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認知建構理論主張為幼兒提供協作互動的學習環境,以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為基本內容,營造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合作競爭的教學氛圍。這樣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僅能加強幼兒情感信息的交流與互動,而且能使師幼關系和幼幼關系融洽,對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

學前教育主要通過聽、說、讀、寫等內容開展教學活動,這些內容幾乎涵蓋了幼兒的認知和態度,同時也關系到幼兒的情感發育。音樂教學除了能夠陶冶幼兒的情操,還能夠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進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認知建構理論下的幼兒音樂主題活動設計

(一)認知建構理論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1.象征性功能在音樂教學中的體現

象征性功能是認知建構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爸爸媽媽行為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學習。研究發現,4~5歲幼兒的認知能力比較有限,以模仿學習為主,并且這一階段的幼兒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體現象征性功能,以保證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例如在音樂律動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幼兒播放音樂《棒棒糖》,并說:“有一個大大的腦袋,有一個細細的腿,甜甜蜜蜜真幸福?!弊層變翰乱粋€日常生活中喜歡的事物。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很快就猜出是棒棒糖。教師可以讓幼兒模仿吃棒棒糖的動作,并且將這些動作融入舞蹈中。這樣一來,幼兒就會隨著音樂的節奏展開想象,有利于促進想象力的發展。

2.游戲理論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體現

通過前文可知,4~5歲的幼兒正處于認知建構理論中的前運算階段,在這一階段,幼兒的象征性游戲也正處于黃金階段,主要表現為幼兒喜歡做游戲,并且將游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針對這種情況,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編排舞蹈進行表演,以此來陶冶幼兒的情操,讓幼兒獲得愉快的體驗。

3.活動教學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體現

活動教學是幼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活動教育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幼兒在活動中得到教師的表揚,則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體驗。另外,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對于很多專業的音樂知識幼兒還無法理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獲得音樂體驗,教師可采用音樂活動的方式開展教學,以此來保證幼兒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例如在《起床舞》教學過程中,幼兒能夠在音樂中欣賞到不同的聲音。一陣快節奏的音樂能夠讓幼兒聯想到鬧鐘,并且在其他音樂的配合下,幼兒能夠直觀形象地學習音樂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一些樂器模型,配合相應的音樂,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進而激發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熱情。

(二)認知建構理論在4~5歲幼兒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1.運用游戲理論設計中班音樂歌唱教學實例《我愛北京天安門》

設計意圖:通過剪紙或者多媒體來讓幼兒認識天安門。因為幼兒對音樂中的音色、音域以及音高難以有效地辨別,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另外,《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歌詞比較簡單,理解起來難度不大,并且其旋律膾炙人口,對于中班幼兒而言十分適合。

活動目標:一是讓中班幼兒學會演唱《我愛北京天安門》。二是通過投影的方式帶幼兒領略天安門的宏偉壯觀。

活動方式:教師在教授幼兒演唱《我愛北京天安門》時,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幼兒通過視頻和配樂進行學習。需要注意的是,幼兒的記憶力還不是很強,所以教師需要播放3~5遍,還要引導幼兒一起演唱。

游戲環節:通過手機投影的方式展示天安門,并帶領幼兒一起游覽天安門,和幼兒一起參觀天安門升國旗活動,讓幼兒直觀地感受我國三軍儀仗隊的威武,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學習三軍儀仗隊踢正步的姿勢,讓愛國主義教育在幼兒幼小的心中扎根。

活動總結:通過對認知建構理論的研究可以發現,4~5歲的幼兒正處于語言發育的黃金階段,鑒于此,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進行互動。另外,4~5歲的幼兒很容易進入音樂氛圍當中,只要音樂一播放,幼兒就能夠迅速地進入音樂氛圍當中,并且跟著音樂節奏一起進行活動。

2.運用活動教學設計中班音樂歌唱教學實例《小汽車慢慢開》

設計意圖:4~5歲的幼兒對于色彩比較敏感,悅耳的聲音對幼兒的吸引力比較強。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鮮明的色彩和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當中去?!缎∑嚶_》節奏比較明快,可開展音樂表演教學,讓幼兒體會表演的樂趣。

活動目標:一是讓幼兒學會唱《小汽車慢慢開》。二是通過音樂教學讓幼兒認識交通規則。

活動方式:教師在教授幼兒演唱《小汽車慢慢開》時,先用彩紙制作一個小汽車模型,以此來讓幼兒更加有代入感。另外,用多媒體播放相應的歌曲,同時展示不同的交通燈,以此來讓幼兒學會歌曲。

游戲環節: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扮演小汽車,一邊走一邊唱,在演唱過程中不斷有幼兒上車或者下車,充分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讓幼兒參與到游戲環節中,也讓幼兒學會唱這首歌。

活動總結:在幼兒中班音樂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將音樂教學與游戲活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幼兒一邊參與游戲一邊演唱歌曲,不僅能夠提高幼兒音樂學習的效率,而且能夠保證音樂學習的效果。而且,幼兒在參與音樂游戲的過程中積極性很高,在課程結束之后,大部分幼兒都能夠跟隨音樂節奏獨立演唱《小汽車慢慢開》,還可以做一些舞蹈動作。

三、認知建構理論對幼兒音樂教學的啟示

(一)活動教學:感知音樂

活動教學是認知建構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充分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證幼兒在能接受的范圍內知識鞏固得更好。教師要對幼兒音樂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幼兒的年齡比較小,缺乏社會經驗,認知能力也存在著較大的障礙。不僅如此,幼兒對于很多抽象的知識難以有效理解,需要教師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幼兒生活中的實體,讓幼兒在實體中進行感知學習。例如在學習《小星星》時,教師可以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小星星》,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知小提琴演奏的曲目,教師可以拿出小提琴模型,讓幼兒隨著音樂的節奏模擬拉小提琴。這樣一來,幼兒能夠用大腦感知,用手拉小提琴模型,同時還用嘴進行演唱,加深幼兒對音樂知識的理解,保證幼兒音樂教育的質量,同時也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認知結構的發展。

(二)象征游戲:激發創造

游戲是幼兒生活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象征游戲是幼兒認知建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通過開展象征性游戲,不僅能夠體會到游戲帶來的樂趣,豐富生活經驗,而且能夠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游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獲得不同的生活體驗。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中的旋律、節奏等,教師可以將音樂與象征游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樣一來,幼兒能夠將音樂中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實際生活中的實體,不僅能夠促進幼兒知識結構的建構,而且能夠有效提高幼兒的創造力。

(三)循序漸進:階段成長

在認知建構理論當中,首先幼兒的認知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是在認知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人認知的程度在時間上會出現一定的差異。不過,認知結構的發展順序是一樣的。一些幼兒比較健談,而且會表現出與年齡不對等的“成熟”。這種情況屬于個例,是幼兒認知能力快速發展的一種體現,與幼兒的生活環境、教育環境有著重要的關系。其次,幼兒的認知發展屬于一個連續性的發展過程。鑒于此,在學前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并且按照幼兒認知發展情況制訂教學內容。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幼兒教育活動,讓幼兒有一個輕松愉快的童年生活。除了上述內容,在認知建構理論體系指導下,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幼兒為主體,結合幼兒的表現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音樂內容,進而保證音樂教育的質量。最后,幼兒園教師還需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個性,保護好幼兒的好奇心和主動性,積極幫助幼兒解答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此來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本文以幼兒中班音樂教學為主要內容,闡述在認知建構理論下幼兒音樂學科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法和原則。不同階段幼兒的認知結構有著顯著的不同,甚至同一階段幼兒的認知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仔細觀察。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音樂學習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豐富幼兒的實際生活,而且能夠陶冶幼兒的情操。此外,幼兒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還能夠通過教師的指導掌握音樂節奏、音樂旋律以及音樂律動等方面的知識,有效地提高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幼兒認知建構的研究不斷深入,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斷更新,因此還需要幼兒園教師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不斷地觀察和總結,為幼兒教育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進而有效地提高我國幼兒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華.認知建構理論對英語教學改革的意義[J].教育評論,2005(3):69-71.

猜你喜歡
應用措施
探究林業工程樹木養護管理技術
基于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研究
樺甸地區機械深松聯合整地作業技術與特點
公路橋梁施工中預應力技術問題的探討
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
池塘循環流水養殖存在的問題及其技術措施
無線通信技術在測繪工程中的應用分析
電子設備防雷保護淺析
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語文課堂中的分層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