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教學讀圖助學策略應用

2024-05-08 13:22鄢仁棕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實踐

鄢仁棕

【摘要】教師從整合圖表資源、解讀圖表信息、填充圖表空白、延伸圖表訓練的教學角度出發,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圖表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識圖、說圖、讀圖、析圖、填圖能力,引導學生建立學科認知基礎。教師在圖表資源開發時,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創意設計教學方案,讓學生在多樣化實踐活動中得到觀察思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立體思維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地理;讀圖教學;教學實踐

初中生已具備一定的觀察圖表、分析信息能力,對圖表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認可度較高,教師對接學生認知水平、興趣取向、理解能力、觀察能力等,設計針對性實踐活動,細化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分層次布設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完成地理知識的內化,逐步提升學生學科綜合素養。教師依托讀圖教學設計多樣化學習活動,在幫助學生建構全面的、系統的地理知識體系的同時,科學調度學生多元思維,讓學生在讀圖互動中獲得更多學習啟迪。

一、整合圖表資源,啟發生本觀察思維

1.創設說圖趣味情境

為了激發學生識圖說圖的學習興趣,教師創新教學方案設計,創設多元化、多樣性的教學情境,在教學情境中融入趣味性、開放性、實踐性等元素,為調度學生觀察思維提供助力。教師結合地理圖表內容特點,創設相應游戲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等,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和搭建多元化的學習平臺,便于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觀察學習成果。

在教學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降水的變化與公布”時,教師以各類學習問題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針對性傳授降水的概念、降水與降雨的區別、降水的測量方法、降水強度等級劃分、降水的季節變化等知識,為學生識圖、說圖奠定理論知識基礎。在說圖學習環節,教師展示降水量分布圖的圖表,引導學生剖析圖表的組成因素,挖掘其中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對降水量分布圖形成初步感知,知道降水是一種大氣現象,并能根據生活經驗積累描述降水的幾種形式。在說圖情境創設時,教師借助“中國雨極”之稱的火燒寮、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中國降水最少的新疆托克遜縣、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的降水量分布圖作對比,讓學生對比分析這些地區的降水量,小組進行說圖表達,強化學生對降水量分布圖所蘊含知識的理解。

2.組織說圖實踐活動

教師為說圖教學活動賦予開放性、靈動性屬性,組織更多形式的趣味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觀察、討論、思考、實踐中達成學習共識,在分享交流中碰撞出更為豐富的思維火花。教師創新組織游戲活動、競賽活動、辯論活動等趣味性活動,為識圖說圖學習提供更多載體選擇,激發學生主動說圖熱情,并在學生識圖、說圖的過程中適時傳授相關學習技巧,鍛煉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在教學“地圖的閱讀”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對接學生生活認知經驗,借助信息技術展示以學校為中心的周邊小區地圖,要求學生尋找自己家所在的小區在什么方位,結合地圖的比例尺估算自己家與學校的距離大約是多遠。學生在小學已有位置與方向的學習經歷,且對學校周圍建筑和景物較熟悉,能夠順利正確辨別地圖中的東、西、南、北方位信息,只有在距離估算時會出現思維分歧,致因是對比例尺的解讀不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適時組織說圖活動,鼓勵學生梳理自己的辨別方位的技巧、計算的過程,并歸結成學科語言進行分享。在說圖環節,教師鼓勵其他學生主動發現說圖的錯誤之處,以及糾正的方向,課堂學習氣氛高漲。學生在糾正他人和被他人糾正過程中,獲得更為深刻的學習體驗,進一步強化圖表分析、表達能力。

二、解讀圖表信息,增強生本邏輯思維

1.設計析圖學習問題

為了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思維的調度,教師在析圖學習活動組織時,設計多層次引導問題,以問題帶領學生有方向地進入地理圖表解讀中,提高學生析圖深度和課堂學習效率,為學生內化學科重點、難點奠定基礎,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更加全面、準確。多層次針對性問題的投放,既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又能對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推理思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教師注重地理析圖學習問題的投放,在“大洲和大洋”的教學活動組織時,圍繞七大洲、四大洋空間概念建立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分布特征、分界線的重難點進行學習問題設計。如:世界上有哪幾個大洲和哪幾個大洋?面積最大的洲和面積最小的洲的分別是什么?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幾個大洲?赤道穿過了哪些大洲?亞洲與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在哪里?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層次性特點,學生認真觀察教材內的圖片素材,逐一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學習思維被順利啟發。教師通過學習問題的投放,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了解地理讀圖、析圖技巧掌握的重要性,以及圖表應用的價值,并通過地圖的解讀初步形成“腦中世界地圖”。

2.推出析圖多重互動

互動學習活動不只局限于小組交流討論,在析圖活動組織時,教師不妨融入課堂辯論、小組合作、案例分析等互動性實踐操作,為學生提供更多互動機會,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索中挖掘各圖表的表象聯系和內在關聯,建立學科知識認知起點,發揮互動學習的鍛煉價值。地理圖表有自身特點,具有抽象性、邏輯性、應用性的學科特點,為學生展開互動操作創造有利條件,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獲得有效成長。

七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心重、探索欲強的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設置探究性和懸念性強的學習問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其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供內驅力。在“地形圖的判讀”教學時,教師結合學生的興趣取向,利用多媒體展示“和平精英”這款游戲內的地形圖,要求學生小組討論、分析要在山體的什么部分進行“跑圖”不容易被敵人發現,山脊和山谷的區別是什么,什么樣的位置會出現河流,如果你處于平地該如何藏匿身形等問題。游戲地形圖的展示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結合自己玩游戲的經驗積累,對地形圖進行細致解讀,組內討論學習氣氛高漲。學生通過對地形圖的分析、解讀,對接自己游戲經驗,挖掘先從整體分析地區位置,再從研究部分地區特點的地形圖分析路線,掌握析圖學習方法,改善讀圖、析圖思維習慣。

三、填充圖表空白,強化生本發散思維

1.開展填圖讀圖訓練

教師借助教學內容中的圖表素材設計相應學習問題,是常規教學操作。為了增強學生的發散思維,開拓學生學科眼界,教師結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思維習慣,創新填圖訓練模式,推出多樣性、多元化讀圖填圖訓練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訓練的積極性,改善學生認知思維習慣,為學生創造更多探索性學習契機,讓學生在不斷的鍛煉中逐步提升地理知識應用實踐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信息化教學已成為課堂教學的常規化模式。在教學“多變的天氣”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創新填圖訓練,邀請學生到講臺操作相關電子設備完成讀圖、填圖操作。這種針對性的填圖解題模式,既可以考查學生地理圖表知識掌握成效,又為學生描述天氣和展示析圖方法、填圖技巧提供機會。這種填圖訓練的考察范圍有限,作為補充,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天氣預報,要求學生收聽天氣預報內容,在地圖上為相應地區補充相應的天氣符號,鍛煉學生對常用天氣符號的掌握和應用熟練度。除此之外,教師積極探索多元化教學手段,適當組織學生自主繪制天氣圖、制作地形圖等,保護學生參與學習訓練的熱情,讓學生在這些創意填圖訓練中了解天氣變化與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加生活常識技能。

2.探究填圖讀圖內涵

填圖學習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創造更多溫習機會,讓學生在再次學習和探索中鞏固學科知識,進一步加深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品質。為了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在傳統填圖活動基礎上進行創新,為填圖活動賦予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屬性,助力學生突破固定思維的禁錮,引導學生在探索性學習中建立地理知識認知基礎。在填圖環節,教師關注學生學習進展,并在其探究成果之上投放更多角度的啟思問題,為學生順利過渡到深度學習階段提供助力。

教師倡導開放性、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借助豐富的訓練形式,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助力學生構建系統的地理知識認知體系。在教學“地球和地球儀”時,為了讓學生更牢固地記憶經線、緯線、北極圈、南極圈、赤道、南回歸線、北回歸線等概念,以及緯度變化規律、應用特點等知識,教師設計趣味性的填圖活動,通過給出泰坦尼克號失事地點坐標,組織學生討論、分析、繪制這個坐標在地圖上的位置,并分享自己判斷的理由。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自行繪制地球儀,并在地球儀上畫出赤道、本初子午線、極圈、回歸線、180°經線、高中低緯分界線等特殊經緯線,畫出赤道穿過的國家和地區等。這些實踐填圖課題設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鍛煉機會,能夠有效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通過讀圖、填圖訓練,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對各概念的理解記憶效果愈加顯著。

四、延伸圖表訓練,培養生本立體思維

1.投放圖文轉換素材

為了圖文轉換活動的順利推進,教師借助多種教學手段,整合豐富的地理圖表素材,為圖文轉換學習活動提供更多素材選擇。在圖表素材整合時,教師結合不同圖表的讀圖方法、訓練目標,以及蘊含的知識特點進行劃分,有機融入更多輔助性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梳理歸納圖表中的核心知識要素,為學生理解圖文轉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場景和應用方法提供助力,讓學生的學習體驗更為豐滿。

在“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材內容中對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宗教文化、傳統習俗等介紹較少,這為教師的教學方案設計提供了較為廣闊的發揮空間。三個宗教的節日、建筑、文化、習俗等比較吸引學生,教師結合學生認知水平、興趣取向、學力基礎等,搜集、篩選相關拓展資料,集中展示世界六大語言和三大宗教分布圖,要求學生進行圖文轉換:哪幾種語言是世界最主要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為什么亞洲東南部使用漢語人數較多?為什么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而不是人數最多的漢語?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在哪里?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發源地是哪里?學生經歷觀察、思考、討論、實踐完成圖文轉換的學習過程,亦是立體思維發展的過程。教師精選典型性較強的圖表素材,針對性布設圖文轉換任務,引導學生在學科核心知識的內化中完善構建地理認知體系。

2.布設圖文轉換任務

設計圖文轉換任務內容時,教師基于培養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綜合考量多個地理知識領域,投放需要綜合運用地理知識才能解決的圖文轉換問題,引導學生對接融合多個領域知識,鞏固學生知識掌握熟練度,提升訓練效度。為了拓寬學生的學科知識面,教師對教學內容中的圖表素材進行拓展,從更多角度設計學習問題,還可以對接學生生活實際,融入跨學科知識,布設綜合應用的訓練任務,其訓練效果顯著。

“人類的聚居地—聚落”的內容包括聚落的形態和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兩方面內容。教師圍繞聚落的基本形態,布設圖文轉換任務,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搜集包含聚落特征的地圖素材,研究不同聚落形式下人們的生活狀態,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城市與鄉村景觀特征和差異,以及地理環境對居民的影響,完成看圖寫文的語言轉換。在作業成果展示環節,有的學生以建筑、道路、綠植覆蓋率等景觀角度出發,分析城市與鄉村的區別;有的學生從信息流通、教育條件、醫療條件等方面闡述城市與鄉村的差距;有的學生借助工作收入、時間支配等數據,論證城市與鄉村的差異等。教師肯定學生積極完成學習任務的行為,并以專業性、鼓勵性評語對學生加以激勵,激發學生堅持學科訓練的信心。延伸圖文轉換訓練任務的布設,有利于拓展學生地理知識面以及立體思維的廣度,提升學生地理讀圖實踐應用能力。

地理圖表素材承載豐富的地理知識,教師借助多種教輔手段,整合豐富的圖表資源,創設靈動、開放的學習情境,并緊抓學生心理特點、學習需求,推出系統性識圖、讀圖、說圖、析圖、填圖實踐學習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在延伸訓練環節,教師科學投放圖文轉換、搜集素材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豐富形式的訓練活動中形塑地理認知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金斌.初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策略探析[J].華夏教師,2023(09).

[2]張慧.論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2023(22).

[3]單曉梅.試論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3(29).

[4]谷麗莎.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策略研析[J].知識文庫,2023(18).

猜你喜歡
初中地理教學實踐
對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動”教學內容探析
基于三維軟件和云班課APP的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實踐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