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路徑探析

2024-05-09 17:45杜小潔王士良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李大釗思政課馬克思主義

杜小潔,王士良

(唐山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全國各地考察調研時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反復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和革命傳統作為全國人民堅定理想信念、加強思想品德修養的生動教材,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作為我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李大釗以其“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以科學態度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緊跟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潮流不斷探索的精神、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1]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歷史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也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精神底色,李大釗的革命思想、崇高精神、偉大人格成為黨的革命傳統的重要源頭。把大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有助于高校傳承紅色基因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助于當代大學生賡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

一、加強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建設,推進大釗精神與思政課的理論教學相融合

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旨在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成長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2]。推動大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學習李大釗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德,運用大釗精神培育新時代大學生,是對高校思政課在內容上的豐富和拓展。就教學方式而言,“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3]11。思政課的學理分析和理論闡釋,能促使大學生深入認識和準確把握大釗精神,可以更好地達到以理服人的教育效果。

目前,作為高校公共必修課程,思政課在長期建設過程中具備了相對完整的教學內容、相對成熟的教學體系和穩定的師資隊伍,客觀上為傳承和弘揚大釗精神、發揮其育人作用提供了重要平臺和必要條件。推動大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可以采取“滴灌式”和專題化兩種教學方式。

“滴灌式”教學就是在現有的教學邏輯體系下,將大釗精神融入思政課的相應章節之中。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中,可以在講授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與發展時闡釋李大釗對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及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在解決中國問題中的創造性運用。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中,可以講授李大釗在理論和實踐上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探索成果、李大釗與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內在關聯等。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可以講授李大釗率先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貢獻、在五四運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在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中的卓越功勛、對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的不懈努力以及對大革命時期北方革命活動蓬勃開展的杰出貢獻等。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可以結合理想信念和中國精神等教學內容,講清楚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心以及堅定不移的愛國主義精神等。

根據學情、教學進程以及時政熱點,可以創設專題教學形式,更加系統、深入、全面地講授大釗精神。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可以圍繞時政熱點,講授李大釗與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李大釗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等專題。為了將大釗精神有機融入思政課,唐山師范學院“編寫大釗精神系列教材和讀本,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集體備課,加強大釗精神入課堂、入教材”[4]。另外,在現有思政課教學體系下開展大釗精神相關選修課程教學,亦是高校發揮大釗精神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徑。目前,北京大學“大釗班”已經將“李大釗思想研究”納入專業培養方案之中,這是推進大釗精神融入高校教育體系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有益嘗試?;诖?高??砷_設“李大釗與中國共產黨”“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選修課程,具有地域優勢的院校也可以結合自身的特色資源,開設“李大釗在北洋政法學堂”“李大釗與北大紅樓”等專題性課程。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門思政課程各有側重,在探索大釗精神融入思政課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對大釗精神內容的選取也應服從和服務于課程教學的需要,防止出現“喧賓奪主”和“硬性嫁接”的錯誤傾向和做法。

二、積極創設多元化實踐路徑,推進大釗精神與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相融合

實踐教學是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中引入教育元素,通過貼近學生的內容和方式引導學生在過程感受和情境體驗中獲取相關知識、鍛煉實踐能力和培養正確認識的一種教育形式。其寓教于活動之中,具有隱性教育的優勢,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育人效果。同時,相較于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更具感染力和滲透性,學生在活動中更具有主動性和探究性,實現“踐悟”和“踐行”相統一,進而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學思踐悟”中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因此,善用社會實踐這個載體,積極創設多元化的實踐路徑,推進大釗精神與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相融合勢在必行。

從我國高校實踐教學現狀來看,已經形成以社會實踐、理論宣講、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為主要方式的實踐教學體系,這在客觀上為推進大釗精神傳播與思政課改革提供了實踐教學平臺。從空間場域來劃分,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活動可以分為校內實踐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教學活動。

從校園實踐教學活動來看,可以結合黨史國史紀念日和黨中央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廣泛開展將大釗生平事跡、優秀思想融入墻壁文化活動,通過壁畫、展板等展示,達到“睹物思人”的效果;可以打造精品特色社團,如大釗精神研習社、大釗思想宣講團、大釗精神話劇社等,通過社團組織諸如觀影、寄語、舞臺劇、知識競賽、宣講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傳播大釗精神。通過短劇、美術作品等藝術形式再現“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等歷史史實,讓學生在創作與欣賞中了解李大釗生平,感受其愛國情懷、擔當精神;也可通過經典閱讀讀書會,引導學生與大釗先生深度“對話”,感受大釗精神的思想光芒和思想力量,深化對其思想理論的認知。

從社會實踐教學活動來看,高??梢猿浞纸柚鐣{研、志愿服務、參觀研習等實踐活動,結合大釗精神積極開展紅色文化調研和研究性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具有地域優勢的高??梢蚤_展紅色基地參觀,如北京高??梢越M織學生參觀北大紅樓、李大釗在北京的舊居,唐山高??梢越M織學生參觀李大釗紀念館、李大釗故居,引導學生在直觀體驗和切身感悟中加深對大釗精神的理解,產生情感共鳴。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微媒體和VR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在教育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正在改變著傳統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知識傳遞模式。尤其是以交互性、沉浸性和構想性為特點的VR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突破時空的局限,通過創造社會實踐的場景,復原歷史情境,亦或適應教學需求創設多樣化、立體化的特有情境功能”[5],VR等虛擬網絡技術能夠在情境中實現人機互動,增強了教育的時代感和科技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可視化和多樣化的實踐體驗。

探索運用VR等新媒體技術推動大釗精神融入思政課,可以使傳統實踐育人同現代信息技術育人優勢融合,通過技術賦能,最大程度地還原鮮活的歷史情境,并通過專業性的引導,使相關理論知識具體化、生動化,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具體來說,教師通過VR可以真實、完整、全面、立體地展現不同時期、不同情境下的李大釗形象,如“五四運動”中奔走疾呼的李大釗、絞刑架前視死如歸的李大釗等,也可以將李大釗紀念館、李大釗故居和舊居等社會實踐場景創設出來,實現穿越時空與李大釗先烈對話,使學生在虛擬的三維場景中沉浸式感受李大釗人格魅力、優秀品質和深邃思想。

三、統籌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發展,推進大釗精神與“全課程”相融合

習近平指出,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6]。在高校課程體系中,思政課、專業課、公共選修課以及主題教育課都具有在知識傳遞和能力培養中加強精神塑造和價值引領的功能和責任。這要求高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積極構建協同育人體系,使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共同發力,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體制機制。而推進大釗精神與“全課程”相融合,則是高?!叭恕碧豳|增效的必要之舉。

推動大釗精神融入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主題教育是高校強化愛國主義、普及文化知識、傳遞革命精神的重要方式。2021年8月,教育部發布系列重大主題教育進課程教材指南和指導綱要,進一步推進主題教育進高校、進課程、進教材。以此為契機,充分將大釗精神融入“開學第一課”“黨史學習教育”等主題課程不失為有效途徑。例如,在“開學第一課”中,將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李大釗作為教育元素,用榜樣“求達于真理”[7]148的一生激勵青年堅定理想、奮發圖強。將大釗精神與思想有機融入黨團教育主題活動,幫助學生黨團員深入理解李大釗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豐富且深邃的思想。例如,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開展的“百年黨史青年說”活動,在團員微黨課中設置中國共產黨先驅李大釗的教育主題。中國農業大學開展的“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國家”紀念李大釗同志的主題宣講活動、唐山師范學院組織的“大釗先生,我想對您說”便簽寄語活動等,均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部分與李大釗有歷史淵源的高校,可以將大釗精神融入新生校史校情教育課程,講好李大釗與學校建校、辦學的歷史淵源,增強新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讓新生從紅色血脈中汲取信仰力量和實踐智慧。

推動大釗精神融入公共選修課程。公共選修課程是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的課程,因其符合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貼近學生需要而廣受學生歡迎。借助公共選修課程平臺,開設有關李大釗精神的特色課程,可以達到賡續紅色血脈、鑄魂育人的教育目的。例如,可以根據大釗思想的不同內容設置“李大釗的思想世界與學術關懷”“李大釗經典著作導讀”等公共選修課程。同時,也可以將大釗精神融入公共選修課教學過程之中,如影視鑒賞課可以就2021年現象級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進行深入解析,在影視審美與人物表達中對《覺醒年代》刻畫的真實、立體、豐滿的李大釗人物形象展開分析,引導學生對影視人物形象塑造進行精細化思考,從中感受大釗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偉大。

推動大釗精神融入專業課程?!袄畲筢撍枷胙芯?幾乎成為牽動整個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要問題之一?!盵8]推動大釗精神融入專業課程,就是將其所涉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倫理學、新聞學、圖書館學等諸多社會科學領域的思想內容轉化為特色教學案例和教學元素,在結合各學科專業課程特點和教學實際的基礎上,有效融入各學科專業課程之中,為各門專業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提供有益補充,實現大釗精神與專業課程教學同頻共振,實現協同育人的目的。例如,在歷史學專業授課過程中,可以闡釋李大釗的史學思想、李大釗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構建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李大釗對我國史學學科構建的貢獻等內容;在政治學專業授課過程中,可以介紹李大釗的政治思想及其在民國初年政治思想變遷中的作用;在圖書館學專業授課過程中,可以在教學中融入李大釗現代圖書管理思想。此外,李大釗的倫理觀、宗教觀、婦女解放觀以及法律觀等都可以在相關專業中有所呈現。當然,推動大釗精神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之中,需要專業課任課教師以大釗精神的多維度闡釋為基礎,突出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大釗精神的結合點。

總之,在推動大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過程中,應該從加強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建設、推進大釗精神與思政課的理論教學相融合,積極創設多元化的實踐路徑、推進大釗精神與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相融合以及統籌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發展、推進大釗精神與“全課程”相融合三個方面同向精準而持續地發力,才能取得更大的鑄魂育人實際成效。當然,在推進大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過程中,還需要學校持續注重解決好師資隊伍理論素養提升和完善各項保障條件兩個方面的問題。

猜你喜歡
李大釗思政課馬克思主義
李大釗《青春》
與李大釗一起就義的路友于烈士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李大釗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英勇就義前后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