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改成效 人文意蘊 命題導向

2009-10-23 09:15黃孟軻
中學語文教學 2009年8期
關鍵詞:古詩文命題試題

黃孟軻

一、平穩過渡與課改成效

作為實施新課程改革方案后的第一屆高考,今年浙江省的高考語文試題一方面繼續保持浙江高考卷的命題思路的連貫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較好地體現了這兩年高中語文教學課程改革的一些成果,以達到與新課程高考的平穩過渡。試卷格局變化較大,由原來的七個大題整合為四大題。共26小題,題量與原考題基本持平。把原第一大題的客觀題削減了兩小題,仍保留了語言文字基礎知識的考查,只是分值減少;試題除語音題的難度略有增加外,其余各題的難易度與往年相近。原試卷中第六大題的語言文字知識應用與第一大題合并,分值不變,題型更突出語言基礎能力與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整體考查,第1~7題整合后很好地體現了凸顯語境意義、取材鮮活、關注社會生活現實的大語文的命題方向。在現代文閱讀(一)實用性文章閱讀中,首次出現一道主觀論述題。打破了長期以來選擇題一統的格局。古詩文整合為一大題,既同課改教材模塊一致,又使古詩文閱讀具有了整體性。

整份試卷比較偏重對不同文本閱讀的理解分析及鑒賞能力的考查,體現與浙江使用的蘇教版的必修教材,人教版、語文版的選修教材的對接。試卷中選修模塊的考查占了較大份額。如對文本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等,這類試題注重考查學生理解文本語段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意蘊,領悟其藝術魅力。選修教材中的《語言文字應用》《外國小說欣賞》及《(論語)選讀》中的相關知識內容,都在此次的試題中得到一定的體現。

對此,筆者也了解到一些高三老師面對這份試卷而產生的困惑及對課改三年來語文教學的反思。有的老師認為,就今年的浙江卷來看,新課改的語文高考除了體現在形式上的變化之外,其他實質性的變化不大,真正體現檢測語文素養的題過少。有的老師甚至覺得。就算三年沒有按新課程新教材教學,仍用老的課程和教材,對今年的考試也不會有什么影響,新課改的意義究竟體現在哪里?這些老師的質疑不一定正確科學,但也確實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與考試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值得我們關注。

總體來看試題能夠與模塊教學內容作一定的對接,肯定會有利于教學,有利于課改的逐步完善與趨向深入。從今后的教學與考試方向來看,各個模塊,特別最能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選修模塊的考題如何才能更好地體現對考生語文素養的檢測,值得我們思考探求。如《(論語)選讀》怎樣能夠更好體現對經典傳統文化著作閱讀的特點,《外國小說欣賞》《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如何體現現代小說、古今詩歌散文的欣賞藝術,建立文體為主的文學文本的教與學的新觀念,并使考試評價更富實效,促進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這些都是全新的課題與嘗試,今年浙江卷的整體命題方向是有意義的。一份好的語文高考試卷一方面應有利于選拔的公平公正,能讓語文素養好的學生得以良好發揮,有利于促進中學語文課程的改革;另一方面應能讓教學掙脫題海戰術,真正實現人的教育、素養教育和言語生命教育。

二、人文意蘊與浙江特色

凸顯人文意蘊一直是浙江卷的重要特征,試題的選材設題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人文因素,注重中外傳統文化與現當代文化傳承的關系。如第3題的詞語替換,凸顯了對日常生活俗語的考查,由去年單一的成語替換,改成了俗語同成語之間的相互替換,更加鮮明地體現了生活氣息與語言傳統文化的呼應;第2題錯別字辨認、第4題修改病句等的題干都取材于當下的生活實際,有鮮活的時代文化氣息。第5~7題整合移置后,與往年試題相比,其最大特點是同考生的人生及語言運用的實際相關:連接與排序題中的古詩與格律詩之辨,圖視寫話題干材料中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語境題母子對話中的道德含量,既靈活地考查了學生的語言素養,又把題目放置在濃郁的人文背景中展開。

第二部分現代文閱讀,實用類文本所選的材料。論述的是大學通識教育與知識分子文化自覺的問題,特別強調知識分子的文化自覺在當下的意義。它直抵當今大學教學人文底蘊欠缺、知識分子文化自覺意識退化的教育現狀,其實也與中學學科教育人文含量連連下降有關聯。三道選擇題與一道論述題的設置都較好地在這個思想內涵的基礎上考查了考生閱讀水平及思辨能力。

文學類文本的閱讀,今年選取了英國小說家的作品《魔盒》,是一篇人文色彩很濃的文情并茂的佳作。小說情節不曲折但也扣人心弦,故事情真意切:語言細膩優美??諢o一物的魔盒之所以是無價之寶,因為它裝的是“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聲響、家的氣味和家的場景”,表現出對世間美好親情的珍視。只是試題形式與以前試題沒有什么本質變化,命題形式過于單一,題意文學含量淺?。喝?12題概括寫景特點與作用,13題指出三處畫線詞語作用,14題空格內寫一句話,15題對改標題的看法。這些命題除16題人物形象賞析稍有點文學性外,總體缺少小說類文本閱讀鑒賞的特征,題型設置涉及孤立的語言運用偏多。而對小說作品的藝術手法、語言特性的呈現過少。這些題,如對浙江使用的人教版選修教材《外國小說欣賞》中八個方面的話題能夠多體現一點,考查效果就會好些。對中學文學教學的指導意義就會大些。

第三部分的古詩文閱讀鑒賞與默寫,從古詩文的整體著眼。設題穩中有巧。一方面體現了古詩文語言文化的審美特征;另二方面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的教學方向,詞句題的設置注重言與意的語境意義。文言閱讀選文蘇軾的《寶繪堂記》言淺意豐,闡述人生用“寓意于物”的眼光去看待萬物,不應被利害得失所圖,要以豁達的心胸去對待生命的困厄,表現了一種達觀放曠的心境,對學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詩歌鑒賞所選的詠梅詞。詞意淺顯,情理相生,頌揚了梅花的孤高與雪花的平和。選修教材《(論語>選讀》選段閱讀,選取的是兩則有關孔子教育思想的文字,考查的試題既讓學生提煉概括出蘊含孔子教育思想的成語與教學原則,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思想,又貼近學校教與學的實際。

三、命題導向與作文教學

浙江作文題前五年考的都是話題、命題。學生平時訓練中也大都是話題及少量命題,材料作文的訓練很少,面對今年這樣的材料型題目許多考生會感到較難著手,寫法也難把握。這個材料題旨并不陌生,同當今社會形勢也相關,其內涵對大多數考生來說也不難把握,審題與寫作難度總體看不大。綠葉對根的情意,是雙重互因關系,蘊含的是一個定向的主旨。一般都會去寫念恩之心、感恩之情。如:感念親情師恩,游子對家園的情懷,人不可忘祖忘本,海外炎黃子孫的故土情等等,這些都扣住了題意,如能切入點獨到,構思新穎,有文采,是可以寫出好文章的。但有些考生可能缺乏對整篇歌詞內涵的整體理解,有的閱讀

審題時會被整首歌詞內容看似分散的詞句意思于擾,而忽視歌詞題目,抓不住重點詞句。譬如有的考生在“春風中告別了你”“我的路上充滿回憶”等孤立的句意上停留:有的注重“根”,而沒有從“綠葉”的角度去思考立意,有的則相反。歌詞中所蘊含的意義是以“綠葉”為立意作為觸發點,我的心、我的情都是表達對“根”的深情厚意?!熬G葉”是切入口,立足點,切入角度雖可以有多種,甚至也可以從逆向來切入,但不管怎樣發散、拓展或比喻、象征,“根”是立意的基點不能偏離。

面對此題,那些生活經歷豐富,或思考深入、功底扎實的考生,若能注重自己的生活體驗,選取真情實感的生活細節,或者換一個切入角度,換一種思維選材,也許會使文章別具一格。如:當今的文化狀態與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的關系。生命的成長與精神導師、精神食糧的影響,我們的生存狀態與腳下的土地,生命與自然萬物的聯系等等。只是,這一類構想對絕大多數考生來說,由于生活閱歷和知識積累的局限是很難實現的。

“綠葉對根的情意”歌詞的題目即是觀點,由于指向明確,它已經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審題。限制了他們可發揮的思維與想象空間。教師考生對去年“觸摸都市”或“感受鄉村”的考題評價好,是因為考生對生活的體驗感悟會被喚醒,學生都有話可說。據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現場的消息,今年很強調對真情實感、對來自生活類文章的好評,這當然有利于課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學,但在今年的作文考題面前這一關終究有點滯后了?!熬G葉對根的情意”一題總有“主題先行”之嫌。會使考生的感性思維尤其創造性思維受抑,使學生個體的自由的活躍、本真的情感體驗或思想被屏蔽。命題者的意圖可能也是想讓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自我,但考生在較窄的受抑狀態下,失去的是對生活的真切的個性化的感知力,影響的是其想象力與創造力,大量的偽性文章仍會出現??荚囎魑氖窍拗婆c自由的統一,要檢驗學生智性、個性與母語的表述能力,而限制過窄會使創意性強、認知獨特的考生難有用武之地。課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學改革應該是對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中“人”的失落的反思與撥正。作為高考作文命題的導向很重要一點是真正落實對人的關注——情感、思維與個性化語言。如今高考考生作文在某種程度上與作文教學改革的方向相悖。許多被師生所詬病的偽思想、偽情感、偽生活的所謂高考滿分作文層出不窮,嚴重影響著作文教學。這原因當然不只是因為高考,但如果高考作文命題缺乏這方面的導向。會挫傷課程改革的成效,影響作文教學。我們期待著美好的未來。

猜你喜歡
古詩文命題試題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高中教育如何從古詩文中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強化古詩文教學中的“素讀”
圓錐曲線的兩個孿生命題
淺談“命題的否定”與“否命題”
何處覓詩意 添翼其自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