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當前高校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與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2009-10-28 07:01荊鈺婷
素質教育論壇·下半月 2009年9期
關鍵詞:政治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

摘要: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要達到這一目的,除了常規的專業教育,還有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然而,目前高校在人文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文章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對策。

關鍵詞: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要達到這一目的,除了常規的專業教育,還有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密切配合(以下均稱“三項教育”)。人文教育是基礎性教育,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和創造性的思維。沒有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達不到應有的高度;道德教育是善的教育,它為人文教育和政治教育提供價值基礎;政治教育是方向性教育,它為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指明政治方向,我們的人文和道德教育既不是封建的,也不是資本主義的,而是社會主義的人文、道德教育。

一、目前“三項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慘淡經營的人文教育

伴隨著高等教育的規?;l展,關于高等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反思也一直在進行。雖然這種反思已經長達十余年之久,但高校里仍然彌漫著一種人文知識“無用論”的思想。許多理工科學生人文知識匱乏,有的甚至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文科類的學生看起來似乎要好一些,但文科知識的積累不等于人文精神的樹立。由于缺少專門的人文精神教育,一些同學不是把自己的才情用于“個性”裝扮上,就是花在功利性社會追逐的包裝中,絲毫沒有展示出應有的人文情懷和人文光輝。更嚴重的是在被稱為象牙塔的高校里不斷出現令人瞠目結舌的“馬加爵事件”、“硫酸潑熊事件”、跳樓自殺事件……高校卻仍然沒有從加強人文精神教育的戰略高度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代之以心理咨詢中心的建立來應對。殊不知對于一個國家而言,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光靠增加醫院是不行的,增強人民體質才是根本。對于受教育者也一樣,學生的心靈只有充盈著高尚的人文情懷,才不會被荒蕪的雜草占據。

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似乎不需要再論證,但其落實程度卻不能令人滿意。有的高校把文科類課程的開設等同于人文精神的培養,如開設《大學語文》或《中國通史》;還有的高校把文理知識的互通當作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良方,具體的做法是理科開《大學語文》等文科課程,文科開《高等數學》等理科課程;另有少部分高校采取零散開設幾堂人文精神講座的形式。筆者認為,前兩種做法是把人文精神的培養簡單化為人文知識的累積,后者因為不夠系統和專業而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前景堪憂的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是一個國家保持發展與穩定、維護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增強社會認同,從而實現國家政治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荷蘭學者W.Laneveld認為政治教育是有意識的傳輸參與政治過程所需要的知識、價值、態度和技能。法國學者J.Lazar認為政治教育絕不是中性的,它總包括宣傳占統治地位的思想觀,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學會在所處的政治制度中生活,要認識這一制度的規則和基本價值準則??梢?各國都把政治教育視為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發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我國目前正在加快民族復興的步伐,要使大家齊心協力搞好社會主義建設,也需要政治教育。

雖然高校都開設了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但筆者認為,目前的政治教育仍然存在著“內憂”“外患”?!巴饣肌北憩F為,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一些學生選擇淡化、遠離政治,政治教育的效果下降?!皟葢n”表現是政治教育自身存在問題,一是重政治理想信念教育,輕參政能力與素質的訓練;二是重政策解釋,輕政治原理探究。

對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是,僅僅滿足于政治情感的培養和政治理想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拔母铩敝屑t衛兵的政治熱情無比高漲,對當時的政策也無比擁護,自以為保衛了社會主義,卻給社會主義造成了巨大災難。沒有深厚的政治學理論基礎,不僅無法對各種政治制度做出科學評價,還有可能受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不僅不能提出正確的政治議案,甚至連現行政策都無法透徹理解。而缺乏參政、議政的技能,就難以在實踐中推動社會主義的進步與發展。結果學生雖然擁護社會主義,但對于如何在實踐中建設社會主義卻可能無從下手;學生雖然歡迎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模式,但對于如何改善現實的民主狀況卻可能一籌莫展。建國60年了,一些人大代表還不知道如何提議案,如何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如何管理國家,這不能不說是政治教育的失職。

(三)難有作為的道德教育

對于任何社會來說,道德教育都是必須的。俗話說“禮儀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彰,國之將亡?!敝袊怨啪褪峭瞥绲滦?重視道德教育的社會,一部中國古代教育史就是半部道德教育史。雖然古有“仁、智、勇”君子人格的“仁”字為先,今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德”字掛帥,但道德教育在高校里卻越來越處于邊緣化的地位。目前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重專業教育,輕道德教育;二是道德教育附屬于政治教育,沒有獨立的地位(這早有學者論述過);三是教育者的以身示范效應在減退。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道德教育在高校越來越讓位于專業教育,而處于邊緣化的角落。有的學校甚至對學生失德事件也不予關注和懲處,只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對待;個別不關心集體和他人,道德上后進的學生照樣入黨并評上先進。在這樣的氛圍中,道德教育因為越來越不被學生重視而導致教育效果不佳。

此外,道德教育沒有單獨的課程體系,只在政治理論課之一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里才有不到三章的內容,還與政治理想信念教育混在一起。這種附屬地位,不僅不能對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道德人格的培養起到應有的作用,還把道德教育的社會影響和社會功能降到了最低。(已有學者論述過,不再贅述)沒有獨立的學科地位,就不會有系統而深入的道德研究,更談不上令人驚喜的道德創新。德育的學科發展就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對一些道德失范現象顯得無能為力,德育就顯得更“無用”。于是,德育在其他學科的眼里就更加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這就出現了一個怪圈,一方面我們社會上呼喚道德,另一方面我們高校里卻瞧不起道德教育。目前我們社會上對誠信等美德的淡漠,一些觸目驚心的行業腐敗,不能說與道德教育的弱化沒有關系。

另外,在道德教育方面教育者的以身示范效應在減退。任何時代,道德教育要取得實效,教育者都要以身作則。然而,目前一部分管理者的官僚主義作風嚴重,部分教師的工作責任心下降,對學生的關心減少,教師隊伍中不斷出現學術不端行為等等,這些都使得教育者對學生的道德感召力和影響力大大下降。

二、出現以上問題的根本原因

(一)過分強調高等教育的經濟功能,使高等教育出現功利化傾向

高等教育具有促進經濟發展的功能。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高等教育在經濟價值的實現上展現出了極大的魔力。人們在談論“知識經濟”時,片面地把教育的經濟功能捧上了天,而高等教育對社會的反思、批判功能,對精神文化的提升功能被淡化。結果造成了一種錯覺,只有那些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知識才是學問,才會身價倍增并招人追逐,而那些與經濟無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人文知識則少人問津?!艾F代教育陷入了功利主義,這是可悲的事情。這種風氣帶來了兩個弊端,一個是學問成了政治和經濟的工具,失掉了本來應有的主動性,因而也就失掉了尊嚴性。另一個是認為唯有實利的知識和技術才有價值,所以做這種學問的人都成了知識和技術的奴隸”。這種功利性教育觀,使基礎教育降為應試教育,使高等教育降為謀職教育。在這種功利圈中,人文和道德教育根本找不到生存的土壤,因為它與就業、名利不搭邊,它們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是“理所當然”的。尋求出路的教育工作者試圖把對學生的道德或人文才情與就業掛鉤,其實是硬要人文、道德教育擠進功利圈,結果是徒勞的。政治教育雖然在形式上被重視,但在實質上也無法避免市場浪潮沖擊下學生的遠離。

大學不應該僅僅是職業技能的培訓所,她還應該是大學生人格成長的搖籃,是人文精神的演習場,是開啟心智、開拓境界的象牙塔。但是在一個教育的經濟功能被無限追捧的時代里,教育者很難冷靜地認識人文和道德教育在終極意義上的重要性。在感覺這也重要,那也重要的思維模式里,在課時有限的條件下,高校不可能從根本上科學地落實人文、道德教育。而對于政治教育,由于一向處于被重視的思想環境里,在經濟浪潮的沖擊下它在高校校園里已經受到了冷落,反而不引人注意。

(二)對高校的評價機制還不夠完善

制度具有導向性,理性的評價制度誘發理性化的行為,功利化的評價制度導致功利化的行為?,F在高校的排名主要看論文、科研經費和獲獎等。把這些指標納入考核本沒有錯,但如果只關注這些指標就顯得片面。我國作為科技發展中國家想在科技領域奮起直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學校的第一任務永遠是育人,高校教師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優秀人才才是本分,而不是本末倒置地自身為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沖鋒陷陣。高校需要科研,但必須是基于科學精神和教學需要的、有創新性的科研,一些急功近利的、與教學脫離的科研,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無法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還會誘導一些學術腐敗行為。而育人是最難評價的,人才培養需要的是時間和耐心。如果沒有完善、有力的評價指標,只能流于形式。目前對高校育人的評價主要定位在畢業論文質量、就業率、學生安全等方面,而對于學生人文精神、道德水平和社會責任心的評價幾乎沒有。況且大多數教師不得不為學校下達的科研任務而疲于奔命,哪還有充裕的精力去育人?從這個角度來看,“三項教育”不盡如人意也在情理之中。

三、“三項教育”的科學落實

根據前面部分的論證,“三項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要站在教會學生“做人”,即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然后,根據各自的價值取向和學科發展規律,予以密切配合和適當分離,建立起各自獨立的教育體系。

(一)深化政治教育效果

對于目前的政治教育,筆者認為應該通過對四門政治理論課程的優化、改革去落實。對于政治觀念和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優勢可以繼續保留,對于政治政策的宣傳教育可以適當壓縮,對于政治原理的教育應該予以加強。比如,在教育內容上增加一些基本政治概念和政治原理的講解,增加政治教育的深度。學生具備了基本的政治理論素養后,才能學會以政治的眼光協調和平衡不同利益群體的沖突,才可以期望他們未來為社會發展提出高水準的政治建議和見解。這樣就能避免因為不懂而導致的漠不關心,因為外行而造成的錯誤評價。另外,要加強參政技術訓練。如:怎樣評價各級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能力,怎樣選擇合適的政治渠道來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等。我們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都會在不同的崗位上實踐或參與政治,況且各行各業的人大代表也遲早會從他們中間產生,人大代表的參政、議政能力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社會的走向。所以,筆者認為這是目前政治教育應該予以加強的內容。

(二)推動道德教育歸位

首先將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分離,徹底改變道德教育附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然后,通過開設職業倫理課以加強道德教育。目前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任何一個學科的發展都應該用人文、倫理的光輝去關照。目前應該編寫適應社會發展和科技化、網絡化特點的新職業倫理教材。筆者認為,最起碼應分為文科、商科、理工科三個版本。

其次,應該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加強全體教師和教學行政管理人員的師德規范建設,完善校園規章制度建設?!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應該成為全體高校教師的座右銘。當然,這里面有許多工作要做,比如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對教師的管理要民主,這樣的管理制度才具有公信力,具有公信力的制度才會被很好的遵守。另外,要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這方面的論述比較多,不再展開。

最后,道德教育的內容要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做到道德教育生活化。這在我們這個價值和文化多元、沖突無時不在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由于道德是一種文化現象,所以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傳統,會形成不同的道德原則。如果我們只教學生一些死板的道德教條,學生在面臨新的道德情景和不同道德文化的沖突時,就會無所適從,甚至走向道德虛無主義。利用現實生活中道德沖突的情景對學生進行教育,能夠較快提高學生的道德辨別能力和道德創造能力。這樣的道德教育才會真正促進學生道德人格的成長,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不僅不會變成道德的叛徒,還會成為道德的守衛者和道德進步的推動者。

(三)完善人文教育體系

對于人文教育,可以定位于社會主義道德統領下的人性完善教育。在這一原則的統領下,以本民族的傳統和時代精神為主,兼取其他民族的特長。季羨林先生曾說過,中國人文優秀的傳統,一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精神,二是孟子“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骨氣,這是值得我們永遠繼承的。

具體來說,首先根據社會主義人文教育的價值目標編寫《大學生人文教育讀本》教材。具體的內容:一是人生意義、個體對生命的責任、對他人的責任,對于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教育;二是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情感和健康的審美教育;三是拓展思維空間,活躍創新精神培養;四是人格尊嚴的教育。尊重人格尊嚴,就會尊重人的個性,尊重個性,個體的潛能才會得到發揮。

其次,豐富教育載體。經典的文學、美術、詩歌、音樂、電影、典型的社會實例等都可以編入具體的教學計劃中,對大學生進行情感陶冶、美感訓練和理性提升。另外,還需要對教師進行有計劃的人文素質培養。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充滿人文關懷的君子風度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長期以來,許多教師也是在人文教育缺位的情況下被培養出來的,人文素養普遍較為薄弱。只有加強人文教育,教師才能由單一的教書轉變為全面的育人。

再次,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除了傳統的講座形式,還可以組織學生深入廠礦、農村等落后地區進行社會實踐,讓他們體悟勞動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培養他們對人民的深厚情感和承擔社會責任的自覺意識。

最后,要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在學生管理上要體現人文精神,在學生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上既要獎懲分明、民主高效,又要關愛學生、保護個性。才華出眾的學生有展現才華的機會,資質平庸的學生能找到自己的特長;家境富裕的學生,能做到積極上進,節儉樸素,家境貧困的學生,能夠自信滿滿,不受冷落……只有我們人性化地關愛學生,學生才能學會把愛人性化地回饋給社會和國家。

總之,“三項教育”只有密切配合,科學落實,大學生才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我們才可以期待他們去追求真、善、美,我們社會才會越來越美好。

參考文獻

[1]TorstenHusen.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cati-

on.Research and Studis,1985,(7).

[2](法)朱迪思·拉扎爾.法國的青少年與政治[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1986,(4).

[3](英)湯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5.

[4]楊叔子.傳統文化·人文底蘊·大學教育[A].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第一卷)[C].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5]高德勝.智性德育及其超越——現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件).2004-10-15.

[7]何懷宏.倫理學是什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8]檀傳寶.信仰教育與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荊鈺婷,浙江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猜你喜歡
政治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以“道德教育”為主線的學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養:道德教育的應然選擇
高校政治教育領域中的心理學應用研究
自主創新與國家利益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淺析
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論師愉生悅的詩意教育
論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